關于李清照有哪些事跡的信息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李清照有哪些事跡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李清照的生平事跡及成就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濟南(今屬山東)人,婉約派代表詞人。父李格非,為元祐后四學士之一,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崇寧元年(1102),徽宗以紹述神宗為名,任蔡京、趙挺之為左右相,立元祐黨人碑,以司馬光等百二十人為「奸黨」,其父列名黨籍,清照以詩上挺之。崇寧二年(1103),明誠出仕,矢志撰述以訪求、著錄古代金石文字為職志的《金石錄》一書。大觀元年(1107),蔡京復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為元祐大臣所薦,為庇元祐「奸黨」,追奪所贈官。明誠、清照夫婦因此屏居青州(今山東益都)鄉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誠起知萊州(今山東掖縣),此后又自萊移淄。靖康之難后。明誠奔母喪南下,知江寧府,清照載書至建康。建炎三年,趙明誠卒。離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隨亦入浙,經臺、嵊、黃巖,從御舟海道至溫州,復至越州,衢州,于紹興二年(1132)赴杭州。紹興四年,作《金石錄后序》。紹興中,以《金石錄》表上于朝。卒年約七十馀。善屬文,于詩尤工。《宋史·藝文志》著錄《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傳。清照創詞“別是一家”之說,創“易安體”,為宋詞大家。詞集名《漱玉集》,今本皆為后人所輯。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四庫提要》)
李易安作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云云。明誠自愧勿如。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正易安作也。(《詞苑叢談》)
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同上書)
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攜隱。(趙明誠)
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閨語”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第一位女詩人,亦稱“一代詞宗”
世人皆知李清照工詩能文,尤善填詞,殊不知她還能作畫,其《琵琶行圖》直到明朝還被人收藏,而且她對當時流行的各種游戲也十分精通,玩起來游刃有余。
李清照有哪些事跡?
李清照是宋代婉約詞派杰出的代表,她的詞中的確也塑造了一位文弱女子的形象:她聰明俏麗,“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減字花木蘭),“眼波才動被人猜”(浣溪沙),都是她跟趙明誠結婚前后的生活寫照;她多愁善感,“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丶“多情自是多沾惹,難舍棄”(怨王孫),“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都是她跟趙明誠分居兩地時的真情流露;她體質似乎也挺孱弱,“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如今憔悴,但余雙淚,一似黃梅雨”(青玉案),都是她用文字給自己畫的像。李清照的招牌形象,莫過于[聲聲慢]詞中所表現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在許多讀者的心目中,李清照的標準形象,大約就是這樣一位多愁善感丶孱弱悲戚的才女。難怪,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字里介紹李清照善于博弈之事,就有不少讀者表示意外,有人甚至責備我破壞了他們心目中女詞人李清照的美好形象。 事實上,真正的李清照,除了纏綿悱惻一面之外,還有她豪放剛強的另一面。換言之,纏綿悱惻只是李清照一生中某個時期丶某些時刻丶某些事情上的言行舉止特征。七十余年的人生歷程中,除了這一方面的形象之外,李清照也有豪放剛強的另一面。為了醒目起見,我這里歸納出李清照一生的十一件豪放剛強事跡,如下: 一丶關心家族命運。[鷓鴣天](桂),“何須淺碧青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云云,有研究者指出,其中可能暗含著借詠桂花贊美詞人父祖名位雖然不及許多朝中王公大臣但性情高潔脫俗的意思。[行香子]“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云云,有學者指出,是有感于當時朝廷黨爭變幻莫測的形勢而作的。[南歌子]“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明顯隱喻時局變化,家道中落。那年蔡京掌權,公公趙挺之卒于京師,并被追奪所贈司徒爵位。李清照父親李格非在黨爭中遭到宰相趙挺之(李清照的公公)的排擠,被罷了官,李清照于是上書說情,其中有“何況人間父子情”等句,相當感人。可見,李清照決不是一個不問家事的尋常閨中女子。 二丶關心政治時局。[殢人嬌]“莫直待,西樓數聲羌管”,反映了當時金兵即將南下,宋朝形勢危急的局面。可見李清照惦記的事情,已經大大超出了閨閣樊籬。 三丶跟丈夫趙明誠一道賞玩文物。趙明誠喜歡收藏文物古董,李清照就跟他一道,節衣縮食,從事此道。每次得到碑帖,他們就“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得到古書,他們便“共同校勘,整集簽題”;得到字畫彝鼎,也“摩玩舒卷,指摘疵病”,每夜都要燃盡一支蠟燭方才罷休(《金石錄后序》)。 四丶生活崇尚樸實。李清照在《金實錄后序》中說自己跟趙明誠結婚之后,耽于整理文物字畫,根本無意化妝打扮。“余性不耐,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可見,李清照平時家居,不是一副如花美眷模樣。“性不耐”,意思是嫌麻煩,她寧愿過樸素的生活,加上不喜歡刺繡之類女工活計,都說明李清照身上具有男性化性格特征。 五丶跟一班男性文士詩歌唱和。李清照集中,還保存了幾首跟男性詩人唱和的作品。跟李清照唱和過的男性詩人有晁補之丶張文潛等。 六丶竭力保存趙明誠留下的文物古董。隨著金兵入侵,李清照跟難民一樣,一路向南奔逃。迢迢路途,她一直帶著趙明誠留下的為數眾多的文物古董(趙明誠死后,留下文物器皿極多,單是趙明誠病逝后,被李清照帶在身邊的就有:書籍二萬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等也有百余件),輾轉浙江各地,她自己又大病在身,“僅存喘息”。其中千辛萬苦,不難想見。 七丶告發后夫張汝舟。李清照四十九歲那年,再醮張汝舟。婚后不久,即發現張汝舟有攫取取她的文物古董的企圖丶家庭暴力傾向和貪婪本性,毅然告發其“妄增舉數入官”。當時法律規定,妻子舉報自己丈夫也要受到懲罰。李清照這一次不慎重的婚姻,使她有了“友兇橫者十旬”丶“居囹圄者九日”的慘痛經歷。李清照的再婚和告發后夫,在當時受到了士大夫階級的一致譴責,沒有一人對她表示同情的。 八丶大膽抒發內心感情。李清照是一個勇敢的女子,她大膽披露自己心中對丈夫趙明誠的相思丶愛戀之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云云。這在今天看來是完全合乎情理之事,但是,在封建時代,尤其是士大夫階層,卻被視作驚世駭俗的行為。宋人王灼就說:“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忌也。”(《碧雞漫志》)陸游《孫夫人墓志銘》記載,墓主孫夫人小時候非常聰明,李清照想要收她做弟子,教她填詞。結果,不但孫夫人家人反對,孫夫人自己也覺得不應該跟李清照學習填詞。李清照之所以能夠從小學習寫詩填詞,跟她家庭環境的特殊性有關。李清照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她所受的教育,也不同于一般封建時代的閨閣女子。據《宋史》本傳等文獻記載,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門“后四學士”之一,詩文受到蘇軾的賞識,著作甚多。更有意思的是,李清照的繼母王氏(王拱辰之孫女),也善于寫文章。 九丶心存男兒之志。詩言志,李清照存世的詩作不多,總共不過十余首,但是其中有好幾首,氣勢丶胸襟非一般男性詩人作品所可相提并論。第一首是《詠史》詩,詩曰:“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從這首詩中不難看出,李清照對于歷史的熟悉和關心,她是有自己思想的。朱熹曾說,“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朱子語類》卷140)第二首是《烏江》,詩曰:“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一首詩作于建炎三年(1129)四五月間,當時李清照乘船從南京出發,經過蕪湖,到姑孰,準備卜居贛江邊。也就是說,李清照路過了當年項羽兵敗自殺的烏江。其中英雄志向丶豪杰氣概,一般須眉也難望其項背。 十丶尖銳批評士林人物。李清照是作詞高手,對詞自然頗有研究。她留下了一篇殘缺不全的《詞論》。這篇殘文不但評價了唐宋詩詞的成就與特點,還批評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著名詞人。柳永丶張先丶宋祁丶晏殊丶歐陽修丶蘇軾丶晏幾道丶賀鑄丶秦觀丶黃庭堅等人,都被她指摘出了缺點,無一幸免。出言如此狂妄,不但一般女性詩人不能匹敵,整個文學史上也沒有一個能夠匹敵的男性詩人。李清照不但批評前代詞人,就連當代士大夫,她諷刺起來也毫不留情。《建安》詩“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兩句,打擊面是相當大的。她不但作泛泛的譏刺,也作點名道姓的嘲笑。新科狀元張子韶(九成)對策有“桂子飄香”的話,李清照就嘲笑他說:“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當事人佩服其對仗工整的同時,心中卻是切齒忌恨。 十一丶斷人財路。李清照晚年,有一段時間,跟宮廷中人交往密切。紹興三年(1133)端午節,她代皇后丶貴妃擬作了一些賀帖(形式是五言絕句的樣子)。她這是越俎代庖,這原本是翰林學士的工作。翰林學士們做這事,每次都能得到金銀財帛的賞賜。自從李清照做這事之后,賞賜的慣例就被取消了。當時一幫翰林學士,心里無不忌恨李清照,其中最恨她的是一個叫秦楚材的人(清吳連周《李清照傳》)。 我這篇文字,可能會顛覆不少人心目中的李清照形象,并因此招致批評之聲。但是,我以為,豐富的丶立體的丶多面的李清照,才是更加光彩奪目的美麗女人!
李清照有什么故事?
李清照非常有才,寫的詞好聽又有深意,是當之無愧的才女。但是這位才女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她比李白還愛喝酒,一首詩把自己丈夫氣死,隔空還懟過屈原。下面來說說你不知道的李清照...
1、李清照傳世的詩詞中有16首帶酒、醉等字,有些更是明顯是喝醉了寫的。
《鳳凰臺上憶吹簫》里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這不就是明顯的喝的第二天中午才起來,借著酒勁一陣感慨抒情,然后還要說一下:我瘦了,不是因為喝酒、不是因為悲情,只是有點憂愁。多么文藝范,多么會找借口,下次我喝多了也想這么說。還有:“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這是前一天晚上喝的大醉,連妝都沒卸,第二天起來一臉憔悴。這怎么越看越像現代人蹦迪之后的事呢?
2、她丈夫趙明誠娶李清照其實算是喜憂參半。
趙明誠本就是喜好詩詞,娶了李清照算是情投意合,喜結良緣。可是結婚以后趙明誠發現了一個問題:李清照文采比自己高了好幾個級別。趙明誠的段位是剛從白銀升到黃金,正開心呢,回頭一看人家李清照16歲時就是大師段位了,之所以沒提升,就是因為到頂了。[笑哭]《如夢令》里寫:“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就是李清照16歲所作,當時轟動全城,這就相當于陳慧嫻的《千千闕歌》、張國榮的《風繼續吹》,一炮而紅。不過看樣子這首詞也是喝完酒第二天隨意寫的,而此時的趙明誠還不知道在哪里...
3、剛結婚時,趙明誠和李清照很恩愛,卻很受傷。
有一次趙明誠在外做官,李清照就寫了一首詞送給他。趙一看這詞寫的這么好很不服氣,自己回家以后憋了三天三夜,連寫了50多首。之后把李清照那首詞和這50多首一起給別人看,別人說就三句寫的好。哪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當場“哭”了。這么一比較,趙明誠傳世的名作基本沒有。
4、李清照夫妻二人沒有孩子,問題可能是出在趙明誠身上。
史書上有記載趙明誠沒有子嗣,這也就是說他倆在生育上有些問題。到底是什么問題呢?首先兩位文人在剛結婚時都是浪漫而多情的,尤其又會喝酒又會寫情詩,雖然趙明誠經常外地任官,但是也能經常回來,不是兩人“不懂”的原因。其次,趙明誠逐漸冷落李清照,這點從李清照的文采高超來看,趙明誠很可能有點“自卑”、有點“沒面子”,所以后期才有丟棄李清照自己逃跑的事。但是,史書還記載趙明誠有一些小妾,但還是沒有子嗣。所以問題應該是出在趙明誠身上。
5、有一次兵營造反,城中當知府的趙明誠自己半夜偷偷爬墻跑了。
這個事非常丟人,李清照表面沒說但心里很不樂意。在隨后的遠赴他鄉過程中,李清照寫了一首詞:“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趙明誠聽后立刻渾身難受,沒多久就病死在路上了。
6、李清照確實是個美女
的畫像流傳于世很多,都是瘦弱而清秀,多愁善感,這與她詞中的“人比黃花瘦”是非常吻合的,在當時一定也是個美女。有人曾經證明,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林黛玉就是照著李清照寫的,回頭想想還真有點那個感覺。還傳說每當下雪天,李清照都會披上斗笠披風走上城頭,那畫面美的讓人嘆為觀止。
7、李清照是官宦之家
李清照的父親是蘇軾的弟子,李清照的父親、公公、丈夫都是朝廷大官、都是有名的文人墨客,是標準的官宦人家。李清照和秦檜是姑表親,跟歐陽修也是遠親。后來蘇軾一派出了事,皇帝怪罪下來,李清照和公公一家受到牽連,所以后期她有點討厭蘇軾。李清照喜歡桂花,而屈原在《離騷》中沒寫,所以還隔著1000年的歷史還曾“怒懟”了屈原。
李清照的主要事跡
李清照是宋代人,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弟子、“蘇門后四學士”之一,文壇地位崇高,她又嫁與皇族趙明誠,故與主流文學圈頗有往來,其創作得到推重。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李清照是唯一被經典化的女詞人——其他女作家雖可能受稱贊,但很少被視為一個時代創作的代表,也很少被模仿。
然而,女子再婚在宋代本屬尋常,在明清則為重大道德污點,李清照幾乎成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反證,這為“李清照未再婚說”提供了心理需求。
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張汝舟品秩甚低,或有家暴和騙取李清照收藏之事,致婚姻破裂。按宋代法律,妻告夫即使勝訴也要被判兩年徒刑,李清照便采取了迂回戰術——告發張汝舟收受賄賂,使其獲罪,則婚姻自動失效。
紹興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后序》的寫作。十月,避亂金華,寫成《打馬圖經》并《序》,又作《打馬賦》。雖為游戲文字,卻語涉時事。
借談論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關戰馬的典故和歷史上抗惡殺敵的威武雄壯之舉,熱情地贊揚了像桓溫、謝安等忠臣良將的智勇,暗諷南宋統治者不識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無能,寄寓對收復失地的愿望,抒發了個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于朝。越十余年,約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凄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擴展資料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后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
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后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范,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于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李清照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