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燕歌行可以寫多少句(燕歌行重點句子)

許我三千筆墨2022-11-25 06:50歷史56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燕歌行可以寫多少句,以及燕歌行重點句子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燕歌行全文

燕歌行 曹丕

魏晉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能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椗b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譯 文】

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辭歸,大雁南飛。思念出外遠游的良人啊,我肝腸寸斷。

思慮沖沖,懷念故鄉。君為何故,淹留他方。

賤妾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愁的時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懷。不知不覺中珠淚下落,打濕了我的衣裳。

拿過古琴,撥弄琴弦卻發出絲絲哀怨。短歌輕吟,似續還斷。

那皎潔的月光啊照著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不寐夜漫長。

牽??椗∵h遠的互相觀望,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被天河阻擋。

高適·燕歌行

【原 文】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譯 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漢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

漢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男子本來就看重橫刀騎馬天下行,

天子賞識非常時赫赫英雄顯本色。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

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

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凄涼到邊土,

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里夾風雨。

戰士拼斗軍陣前半數死去半生還,

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

孤城一片映落日戰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

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

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凄傷欲斷腸,

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

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云,

一夜寒風聲聲里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刀亂飛舞夾雜大雪落紛紛,

從來死節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勛?

你沒有看見拼殺在沙場戰斗多慘苦,

現在還在思念著有勇有謀李將軍。

燕歌行著名詩句

 《燕歌行》是唐代詩人高適的作品。此詩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詩中名句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1、詩中名句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這兩句大意是:士兵們在戰場上全力拼殺,死生參半,而將軍們卻在遠離陣地的帳幕中尋歡作樂,縱情于聲色歌舞。這兩句用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差,揭示了當時軍中的苦樂懸殊和將、士之間的尖銳矛盾,流露出作者對士兵的深切同情和對將官的強烈不滿,深化了詩的主題。這兩句知名度高,常被引用來表現唐代軍隊的腐敗和軍中苦樂不均的生活。

2、原詩簡介

(1)主旨:《燕歌行》是唐代詩人高適的作品。此詩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

(2)內容簡介:

全篇大體可分四段:

首段八句寫出師。其中前四句說戰塵起于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為后文輕敵伏筆;后四句接寫出征陣容。旌旗如云,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

第二段八句寫戰斗經過。其中前四句寫戰初敵人來勢兇猛,唐軍傷亡慘重,后四句說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

第三段八句寫征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

末段四句,兩句寫戰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兩句詩人感慨,對戰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燕歌行》

燕歌行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 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 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杰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

開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薊門。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 (《薊中作》)??梢娝麑|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研究工夫。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經略邊事,初有戰功。但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笆孬曤[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敗,感慨很深,因寫此篇。

詩的主旨是譴責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敗,使廣大兵士受到極大的痛苦和犧牲。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

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斗的結局。各段之間,脈理綿密。

詩的發端兩句便指明了戰爭的方位和性質,見得是指陳時事,有感而發?!澳袃罕咀灾貦M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不文。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見《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唐汝詢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唐詩解》卷十六)這樣理解是正確的。緊接著描寫行軍:“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透過這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可以揣知將軍臨戰前不可一世的驕態,也為下文反襯。戰端一啟,“校尉羽書飛瀚?!?,一個“飛”字警告了軍情危急:“單于獵火照狼山”,猶如“看明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張孝祥《六州歌頭》)不意“殘賊”乃有如此威勢。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逐步推進,氣氛也從寬緩漸入緊張。

第二段寫戰斗危急而失利。落筆便是“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昂T”迅急剽悍,象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所以緊接著就寫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 “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貞衔?,漢將“橫行”的豪氣業已灰飛煙滅,他的罪責也確定無疑了。

第三段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應該看到,這里并不是游離戰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拌F衣遠戍辛勤久”以下三聯,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懸念中的思婦,錯綜相對,離別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飖那可度?”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更何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更那堪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惟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間,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這是深化主題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總束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跋嗫窗兹醒娂?,死節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最末二句,詩人深為感慨道:“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八九百年前威鎮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使士卒“咸樂為之死”。這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尤為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爭何計其數,驅士兵如雞犬的將帥數不勝數,備歷艱苦而埋尸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廣,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贊美高適、岑參的詩:“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保ā都母呤咕⑨L史三十韻》)此詩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經過慘淡經營而至于渾化無跡。氣氛悲壯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吧酱ㄊ挆l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詩人著意暗示和渲染悲劇的場面,以凄涼的慘狀,揭露好大喜功的將軍們的罪責。尤可注意的是,詩人在激烈的戰爭進程中,描寫了士兵們復雜變化的內心活動,凄惻動人,深化了主題。全詩處處隱伏著鮮明的對比。從貫串全篇的描寫來看,士兵的效命死節與漢將的怙寵貪功,士兵辛苦久戰、室家分離與漢將臨戰失職,縱情聲色,都是鮮明的對比。而結尾提出李廣,則又是古今對比。全篇“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二句最為沈至”(《唐宋詩舉要》引吳汝綸評語),這種對比,矛頭所指十分明顯,因而大大加強了諷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詩用韻依次為入聲“職”部、平聲“刪”部、上聲“麌”部、平聲“微”部、上聲“有”部、平聲“文” 部,恰好是平仄相間,抑揚有節。除結尾兩句外,押平韻的句子,對偶句自不待言,非對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礙石間”;押仄韻的句子,對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對也是很嚴整的,如“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边@樣的音調之美,正是“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磐鳴球之節”(《唐風定》卷九邢昉評語)。

《燕歌行》古詩欣賞

原文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注釋

①本篇屬《相和歌辭·平調曲》。燕是北方邊地,征戍不絕,所以《燕歌行》多半寫離別。

②搖落:凋殘。

③鵠:天鵝。

④慊慊:空虛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設想對方必然思歸,本句是因其不歸而生疑問。

⑤清商:樂名。清商音節短促,所以下句說“短歌微吟不能長”。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的時候。古人用觀察星象的方法測定時間,這詩所描寫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間,牛郎星、織女星在銀河兩旁, 初秋傍晚時正見于天頂, 這時銀河應該西南指,現在說“星漢西流”,就是銀河轉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爾:指牽牛、織女。河梁:河上的橋。傳說牽牛和織女隔著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見,烏鵲為他們搭橋。

譯文

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辭歸,天鵝南飛。思念出外遠游的良人啊,我肝腸寸斷。

思慮沖沖,懷念故鄉。君為何故,淹留他方。

賤妾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愁的時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懷。不知不覺中珠淚下落,打濕了我的衣裳。

拿過古琴,撥弄琴弦卻發出絲絲哀怨。短歌輕吟,似續還斷。

那皎潔的月光啊照著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不寐夜漫長。

牽??椗∵h遠的互相觀望,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被天河阻擋。

簡評

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它敘述了一位女子對丈夫的思念。筆致委婉,語言清麗,感情纏綿。這首詩突出的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的巧妙交融。

詩歌的開頭展示了一幅秋色圖:秋風蕭瑟, 草木零落, 白露為霜,候鳥南飛……。這蕭條的景色牽出思婦的懷人之情,映照出她內心的寂寞;最后幾句以清冷的月色來渲染深閨的寂寞,以牽牛星與織女星的“限河梁”來表現思婦的哀怒,都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詩歌在描述思婦的內心活動時,筆法極盡曲折之妙。 比如, 先是寫丈夫“思歸戀故鄉”;繼而設想他為何“淹留寄他方”,遲遲不歸;再轉為寫自己“憂來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過活;苦悶極了,想借琴歌排遣,卻又“短歌微吟不能長”,只好望月興嘆了。如此娓娓敘來,幾經掩抑往復,寫出了這位女子內心不絕如縷的柔情。

這首詩仿柏梁體,句句用韻,于平線的節奏中見搖曳之態。王夫之稱此詩“傾情,傾度,傾聲,古今無兩”,雖是溢美之辭;但此詩實為疊韻歌行之祖,對后世七言歌行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鑒賞

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個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曲》,它和《齊謳行》、《吳趨行》相類,都是反映各自地區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區音樂特點的曲調。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名,轄地約當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等一帶地區。這里是漢族和北部少數民族接界的地帶,秦漢以來經常發生戰爭,因此歷年統治者都要派重兵到這里戍守,當然那些與此相應的筑城、轉輸等各種搖役也就特別多了。拿最近的事實說,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烏桓的戰爭,就發生在這古燕國的北部今遼寧省興城一帶。反映這個地區戰爭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骨相撐拄”的民歌,到漢代更有了著名的《飲馬長城窟》。曹丕的《燕歌行》從思想內容上說就是對這種文學作品的繼承與發展。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說:“魏文帝‘秋風’‘別日’二曲言時序遷換,行役不歸,婦人怨曠無所訴也。”又引《樂府廣題》說:“燕,地名也。言良人從役于燕,而為此曲。”這樣來理解作品的內容是正確的。《燕歌行》不見古辭,這個曲調可能就創始于曹丕。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漢以來四百年間的歷史現象,同時也是他所親處的建安時期的社會現實,表現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疾苦的關心與同情。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遍_頭三句寫出了一片深秋的肅殺情景,為女主人公的出場作了準備。這里的形象有視覺的,有聽覺的,有感覺的,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寞、衰落的感受。這種景和即將出場的女主人公的內心之情是一致的。這三句雖然還只是寫景,還沒有正面言情,可是我們已經感覺到情滿于紙了。這種借寫秋景以抒離別與懷遠之情的方法,中國是有傳統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高臨水兮送將歸?!睗h武帝的《秋風辭》說:“秋風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從這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燕歌行》與它們思想感情上的連續性,而且還可以看到其中語言詞匯上的直接襲用。但是這些到了曹丕筆下,卻一切又都成為具有他個人獨特思想面貌,獨特藝術風格的東西了。這點我們后面再說。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經描寫過的那個肅殺的秋風秋夜的場景上,我們的女主人公登臺了:她愁云滿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著遠方自言自語,她說:你離家已經這樣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腸寸斷。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種傷心失意的思念故鄉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這樣長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來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樣子。“慊慊思歸戀故鄉”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鄉的情景。這種寫法是巧妙的,也是具體、細致的。一個人思念另一個人,其思想活動總有具體內容,或者回憶過去在一起的時光,或者憧憬日后見面的歡樂,或者關心牽掛對方目下在外邊的生活,想象著他現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這種借寫被思念人的活動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詩經》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筆下更有所謂“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那就更加精采了。這種寫法的好處是翻進一層,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細致、具體。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這里有期待,有疑慮,同時也包含著無限的懸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還不能回來呢?是因為修筑繁忙?是因為戰事緊急?是因為你生病了?受傷了?還是……那簡直更不能想了???,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p>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煢煢(qióngqióng):孤單,孤獨寂寞的樣子。不敢:謹虛客氣的說法,實指不能、不會。這三句描寫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獨守空房,整天以思夫為事,常常淚落沾衣。這一方面表現了她生活上的孤苦無依和精神上的寂寞無聊;另一方面又表現了女主人公對她丈夫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她的'生活盡管這樣凄涼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著他的早日回歸外,別無任何要求。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援:引,拿過來。清商:東漢以來在民間曲調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樂調,以悲惋凄清為其特色。短歌:調類名,漢樂府有長歌行、短歌行,是根據“歌聲有長短”(《樂府詩集》語)來區分的,大概是長歌多表現慷慨激昂的情懷,短歌多表現低回哀傷的思緒。女主人公在這秋月秋風的夜晚,愁懷難釋,她取過瑤琴想彈一支清商曲,以遙寄自己難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調,總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動聽的長歌?!抖Y記·樂記》云:“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迸魅斯拍瘧n傷到了極點,即使她想彈別樣的曲調,又怎么能彈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傷心凄苦地懷念遠人,她時而臨風浩嘆,時而撫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過了多久。月光透過簾櫳照在她空蕩蕩的床上,她抬頭仰望碧空,見銀河已經西轉,她這時才知道夜已經很深了?!耙刮囱搿保谶@里有兩層含意,一層是說夜正深沉,我們的女主人公何時才能捱過這凄涼的漫漫長夜啊!另一層是象征的,是說戰爭和徭役無窮無盡,我們女主人公的這種人生苦難,就如同這漫漫黑夜,還長得很,還看不到個盡頭呢!面對著這沉沉的夜空,仰望著這耿耿的星河,品味著這苦痛的人生,作為一個弱女子,我們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辦法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這時,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銀河兩側的那幾顆亮星上:?。∨@煽椗铱蓱z的苦命的伙伴,你們到底有什么罪過才叫人家把你們這樣地隔斷在銀河兩邊呢?牽牛、織女分別是天鷹和天琴星座的主星,這兩顆星很早以來就被我國古代人民傳說成一對受迫害,不能團聚的夫妻,這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對牽??椗f的這兩句如憤如怨,如惑如癡的話,既是對天上雙星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同時也是對和自己命運相同的千百萬被迫分離、不能團聚的男男女女們說的。這個聲音是一種強烈的呼吁,是一種悲涼的控訴,是一種憤怒的抗議,它仿佛是響徹了當時的蒼穹,而且在以后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年年月月、時時刻刻都還可以聽到它的響亮的回聲。這樣語涉雙關,言有盡而余味無窮,低回而又響亮的結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現的思想并不復雜,題材也不算特別新鮮,但是曹丕作為一個統治階級的上層人物能關心這樣一種涉及千家萬戶的事情,而在詩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這是很可貴的。在藝術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繪得淋漓盡致,她雍容矜重,熾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莊。作品把寫景抒情、寫人敘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種自言自語,巧妙地融為一體,構成了一種千回百轉、凄涼哀怨的風格。它的辭藻華美,也襲用了許多前人的東西,但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無心,而不帶任何雕琢的痕跡。這是《燕歌行》的特點,也是曹丕詩歌區別于建安其他詩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個政治家,但從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種慷慨激揚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種積極上進志欲報效國家的思想。在他那里總象是有一種訴說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愛用婦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鍾惺說他的詩“婉孌細秀,有公子氣,有文人氣”(《古詩歸》)。清代陳祚明說他的詩“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動盻無非可憐之緒”(《采菽堂古詩選》)。《燕歌行》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曹丕這種思想和藝術風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對這兩首詩的評價是很高的,清代吳淇說:“風調極其蒼涼,百十二字,首尾一筆不斷,中間卻具千曲百折,真杰構也?!保ā读x詩定論》)王夫之說:“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保ā督S詩話》)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詩的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這也是我們應該知道的?!对娊洝坊臼撬难泽w,偶爾也出個七言句子,但為數甚少。《楚辭》是楚歌體,有七言句,但大多數都帶有“兮”字,與七言詩句子的格式韻味不同。漢代樂府中有一部分雜言體,如《戰城南》、《東門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這些對于七言詩的發展顯然是有促進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還不是主體。兩漢四百年間,全篇由七言構成的作品今天被人們提到的有兩首,第一首是漢武帝時的君臣聯句,即所謂《柏梁臺詩》。這首詩出于后代小說,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編硬湊,堆砌敷衍,也完全沒有什么詩味。第二首是張衡的《四愁詩》。詩味很濃,但張衡這四首詩每首的第一句還都帶著一個“兮”字,還拖著一個楚歌的尾巴。因此,真正擺脫了楚歌形式的羈絆,使七言形式宣告獨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說是曹丕的這兩首《燕歌行》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曹丕學習漢代樂府,學習前人詩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堆喔栊小肪渚鋲喉?,而且都是平聲,格調清麗宛轉,這是七言古詩發展的一個階段。晉宋作家模寫七言,還照此繼續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路。后來又經過南朝鮑照、蕭繹、庾信等人的努力,到唐代盧照鄰、駱賓王那種隔句用韻、平仄相押的鴻篇巨制出現的時候,那時七言古詩就又進入一個更新的發展階段了。可見,曹丕的開創之功是不能掩沒的。

燕歌行古詩詞

燕歌行古詩詞1

古詩原文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常輕敵一作:恒輕敵)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飄飖一作:飄飄)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譯文翻譯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我感慨于邊疆戰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戰士們本來在戰場上就所向無敵,皇帝又特別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于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凄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里夾風雨。

戰士拼斗軍陣前半數死去半生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凄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云,一夜寒風聲聲里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刃亂飛舞夾雜鮮血紛飛,從來死節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勛?

你沒看見拼殺在沙場戰斗多慘苦,現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注釋解釋

燕歌行:樂府舊題。詩前有作者原序:“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張公,指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曾拜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一般以為本詩所諷刺的是開元二十六年,張守珪部將趙堪等矯命,逼平盧軍使擊契丹余部,先勝后敗,守珪隱敗狀而妄奏功。這種看法并不很準確。

漢家:漢朝,唐人詩中經常借漢說唐。

煙塵:代指戰爭。

橫行:任意馳走,無所阻擋。

元戎:軍事元帥。

非常賜顏色:超過平常的厚賜禮遇。

摐:撞擊。

金:指鉦一類銅制打擊樂器。

伐:敲擊。

榆關:山海關,通往東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頭飾羽的旗。旆是末端狀如燕尾的旗。這里都是泛指各種旗幟。

逶迤:蜿蜒不絕的樣子。

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將軍的武官。

羽書;(插有鳥羽的,軍用的)緊急文書。

瀚海;沙漠。這里指內蒙古東北西拉木倫河上游一帶的沙漠。

單于;匈奴首領稱號,也泛指北方少數民族首領。

獵火:打獵時點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舉行大規模校獵,作為軍事性的演習。

狼山:又稱狼居胥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西北。一說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縣境內。此處“瀚?!?、“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實指。

極:窮盡。

憑陵:仗勢侵凌。

雜風雨:形容敵人來勢兇猛,如風雨交加。一說,敵人乘風雨交加時沖過來。

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傷亡慘重。

腓(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隴頭吟》:“窮求塞草腓,塞外胡塵飛”

斗兵稀:作戰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當恩遇:指主將受朝廷的恩寵厚遇。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婦的淚水如注。

城南:京城長安的住宅區在城南。

薊北:唐薊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帶,此處當泛指唐朝東北邊地。

邊庭飄搖:形容邊塞戰場動蕩不安。庭,一作“風”。飄搖,一作“飄飄”,隨風飄蕩的樣子。

度:越過相隔的路程,回歸。

絕域:更遙遠的邊陲。

更何有:更加荒涼不毛。

三時:指晨、午、晚,即從早到夜(歷時很久。三,不表確數。)。

刁斗:軍中夜里巡更敲擊報時用的、煮飯時用的,兩用銅器。

陣云:戰場上象征殺氣的云,即戰云。

一夜:即整夜,徹夜。

血:一作“雪”

死節:指為國捐軀。節,氣節。

豈顧勛:難道還顧及自己的功勛。

李將軍:指漢朝李廣,他能捍御強敵,愛撫士卒,匈奴稱他為漢之飛將軍。

創作背景

《燕歌行》是唐代詩人高適的作品。此詩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全篇大體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寫出師。其中前四句說戰塵起于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為后文輕敵伏筆;后四句接寫出征陣容。旌旗如云,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第二段八句寫戰斗經過。其中前四句寫戰初敵人來勢兇猛,唐軍傷亡慘重,后四句說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第三段八句寫征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末段四句,兩句寫戰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兩句詩人感慨,對戰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燕歌行》雖用樂府舊題,卻是因時事而作的,這是樂府詩的'發展,如果再進一步,就到了杜甫《麗人行》、《兵車行》、“三吏”、“三別”等即事命篇的新樂府了?!堆喔栊小肥且粋€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曲》,這個曲調以前沒有過記載,因此據說就是曹丕開創的。曹丕的《燕歌行》有兩首,是寫婦女秋思,由他首創,所以后人多學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調做閨怨詩。高適的《燕歌行》是寫邊塞將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調寫此題材他是第一個。歷來注家未對序文史事詳加考核,都以為是諷張守珪而作。作者有感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與奚族作戰打了敗仗卻謊報軍情,作詩加以諷刺。

自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邊境。開元十五年(727年),高適曾北上薊門。開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可見他對東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研究工夫。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經略邊事,初有戰功。但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開元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守珪隱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敗,感慨很深,因寫此篇。

詩文賞析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杰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

詩意在慨嘆征戰之苦,譴責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利,使戰士受到極大痛苦和犧牲,反映了士兵與將領之間苦樂不同,莊嚴與荒淫迥異的現實。詩雖敘寫邊戰,但重點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諷刺和憤恨不恤戰士的將領。同時,也寫出了為國御敵之辛勤。主題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壯。

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斗的結局。各段之間,脈理綿密。

詩的發端兩句便指明了戰爭的方位和性質,見得是指陳時事,有感而發。“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下文。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見《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緊接著描寫行軍:“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蓖高^這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可以揣知將軍臨戰前不可一世的驕態,也為下文反襯。戰端一啟,“校尉羽書飛瀚?!?,一個“飛”字警告了軍情危急:“單于獵火照狼山”,猶如“看明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張孝祥《六州歌頭》)不意“殘賊”乃有如此威勢。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逐步推進,氣氛也從寬緩漸入緊張。

第二段寫戰斗危急而失利。落筆便是“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昂T”迅急剽悍,象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所以緊接著就寫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貞衔模瑵h將“橫行”的豪氣業已灰飛煙滅,他的罪責也確定無疑了。

第三段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應該看到,這里并不是游離戰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鐵衣遠戍辛勤久”以下三聯,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懸念中的思婦,錯綜相對,離別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飖那可度?”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更何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更那堪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惟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間,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這是深化主題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總束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最末二句,詩人深為感慨道:“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八九百年前威鎮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使士卒“咸樂為之死”。這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尤為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爭何計其數,驅士兵如雞犬的將帥數不勝數,備歷艱苦而埋尸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廣,不能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杜甫贊美高適、岑參的詩:“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保ā都母呤咕L史三十韻》)此詩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經過慘淡經營而至于渾化無跡。氣氛悲壯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吧酱ㄊ挆l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詩人著意暗示和渲染悲劇的場面,以凄涼的慘狀,揭露好大喜功的將軍們的罪責。尤可注意的是,詩人在激烈的戰爭進程中,描寫了士兵們復雜變化的內心活動,凄惻動人,深化了主題。全詩處處隱伏著鮮明的對比。從貫串全篇的描寫來看,士兵的效命死節與漢將的怙寵貪功,士兵辛苦久戰、室家分離與漢將臨戰失職,縱情聲色,都是鮮明的對比。而結尾提出李廣,則又是古今對比。全篇“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二句最為沈至”(《唐宋詩舉要》引吳汝綸評語),這種對比,矛頭所指十分明顯,因而大大加強了諷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詩用韻依次為入聲“職”部、平聲“刪”部、上聲“麌”部、平聲“微”部、上聲“有”部、平聲“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間,抑揚有節。除結尾兩句外,押平韻的句子,對偶句自不待言,非對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礙石間”;押仄韻的句子,對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對也是很嚴整的,如“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边@樣的音調之美,正是“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磐鳴球之節”(《唐風定》卷九邢昉評語).

燕歌行古詩詞2

【原文】

《燕歌行·并序》

作者: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注解】

1、《燕歌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前人曹丕、蕭繹、庾信所作,多為思婦懷念征夫之意。

2、御史大夫張公:此指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開元二十三年張因與契丹作戰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驕縱,不恤士卒,開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將敗于契丹,張卻隱瞞敗績,虛報戰功,并賄賂奉命前去調查的牛仙童。高適從"客"處得悉實情,乃作此詩以"感征戍之事"。

3、"漢家"四句:開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與契、奚之間戰事不斷(參《通鑒》213卷)。漢將:指張守珪將領。"非常賜顏色":破格賜予榮耀。

4、摐金伐鼓:軍中鳴金擊鼓。榆關:山海關。逶迤:連綿不斷。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北。此借指東北沿海一帶。

5、羽書:插有羽毛的緊急軍事文書。瀚海:大沙漠。獵火:狩獵時所舉之火。狼山:陰山山脈西段,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當時戰場。

6、憑陵:逼壓。

7、窮秋:深秋。腓(一作衰):變黃。隋虞世基《隴頭吟》"窮秋塞草腓,塞外胡塵飛"。

8、"身當"二句:一寫主帥受皇恩而輕敵;一寫戰士拼死苦戰也未能沖破敵人的包圍。

9、鐵衣:借指將士?!赌咎m辭》:"寒光照鐵衣"。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婦的淚水如注。

10、城南:長安城南,當時是百姓居住區;薊北:唐薊州治所在漁陽(今天津薊縣)。此泛指東北戰場。

11、邊風飄飖:一作邊庭飄飄,形容邊塞戰場動蕩不寧。絕域:更遙遠的邊陲。"更何有":更加荒涼不毛。

12、三時:早、午、晚。陣云:戰云。刁斗:軍中夜里巡更敲擊報時用的銅器。

13、死節:為節義而死,此指國捐軀。

14、李將軍:指漢將軍李廣,能征善戰,在戰場上常身先士卒,又體恤將士,被后世視為好將軍的典范。事見《史記·李將軍傳》。

燕歌行古詩詞3

【注解】:

1、元戎:主帥,指幽州節度使張守啤

2、啵夯鰨

3、金:鉦,行軍樂器。

4、極邊土:臨邊境的盡頭。

5、胡騎句:意謂敵人來勢兇猛,像疾風暴雨。憑陵:侵凌。

6、身當兩句:意謂戰士們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顧敵人的兇猛而死戰,但仍未能 解除重圍。

7、鐵衣:指遠征戰士。

8、玉筋句:指戰士們想象他們的妻子,必為思夫遠征而流淚;玉筋:舊喻婦女的眼 淚。

9、薊北:唐薊州治所在漁陽,今天津薊縣,這里泛指東北邊地。

10、刁斗:軍中打更用的銅器。

【韻譯】: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 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 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 我感慨于邊疆戰守的事, 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東北邊境上的烽煙塵土蔽日遮天; 將領們為掃平兇敵辭家上了前線。

好男兒本看重馳聘沙場為國戍邊; 漢家天子對這種精神又格外賞臉。

敲鑼打鼓隊伍雄赳赳開出山海關;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邊蜿蜓不斷。

校尉自大沙漠送來了緊急的軍書; 說是單于把戰火燃到內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蕭條延伸到邊境的盡頭; 敵騎侵凌來勢兇猛猶如風狂雨驟。

戰士在前線廝殺一半死來一半生; 將軍仍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盡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臨孤城能戰守兵越來越少。

將士身受皇恩常不顧頑敵而死戰; 盡管竭力奮戰仍未解除關山重圍。

戰士們身穿鐵甲辛苦地久戍邊疆; 家中妻子一定淚如玉箸時時感傷。

少婦們在長安家中恐怕哭斷了腸; 征人們在薊北邊防枉自回首故鄉。

邊疆朔風凜冽要想回鄉那能飛渡; 疆域曠遠迷茫是人世間僅有絕無。

晨午晚三時都殺氣騰騰戰云彌漫; 夜里頻傳的刁斗聲叫人聽了膽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戰刀上血跡斑斑; 自古盡忠死節豈能顧及功勛受賞。

君不見沙場上嘗盡征戰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懷念西漢時的李廣將軍。

【評析】:

詩意在慨嘆征戰之苦,譴責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利,使戰士受 到極大痛苦和犧牲,反映了士兵與將領之間苦樂不同,莊嚴與荒淫迥異的現實。詩雖 敘寫邊戰,但重點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諷刺和憤恨不恤戰士的將領。同時,也寫出了 為國御敵之辛勤。主題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壯。 全詩簡煉地描寫了一次戰爭的全過程。開頭八句寫出師,說明戰爭的方位和性 質:“嘟鴟ス南掠芄兀旌旗逶迤碣石間”。第二段八句,寫戰斗危急和失敗,戰士 們出生入死,將軍們荒淫無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第三段十二 句,寫被圍戰士的痛苦:“鐵衣遠戍辛勤久”,以及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死 節從來豈顧勛”,“相看白刃血紛紛?!绷矸矫嬉矊懻鞣蛩紜D久別之苦,邊塞的荒 涼,渴望有好的將軍來領導。

詩的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韻平仄相間,抑揚 有節,音調和美。是邊塞詩的大名篇,千古傳誦,有口皆碑。

《燕歌行》詩詞鑒賞

《燕歌行二首》是魏文帝曹丕創造的一組七言詩。這組詩寫一個女子思念在遠方的丈夫,是言情的名作。全詩語言清麗,情致委婉,音節和諧,把人物情感表現得纏綿緋惻,凄婉動人。以下是我整理的《燕歌行》詩詞鑒賞,一起來看看吧。

作品原文

其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其二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云往不還。

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憂獨不嘆?

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云間。

飛鸧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能存。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燕(yān)歌行:樂府題目,屬于《相和歌》中的《平調曲》。

蕭瑟:冷落,凄涼?!冻o·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p>

搖落:凋殘。

鵠:天鵝。朱東潤《歷代文學作品選》中作“雁”。

客游:在外寄居或游歷。

慊慊(qiàn qiàn) :空虛之感。一說失意不平的樣子。

“君何”句:一作“何為淹留寄他方”。淹留:久留。上句是設想對方必然思歸,此句是因其不歸而生疑問。

煢煢(qióng qióng):孤單,孤獨寂寞的樣子。出自《楚辭·九章·思美人》:“獨煢煢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不敢:謙虛客氣的說法,實指不能、不會。

衣裳(cháng):古時上衣稱衣,下裙稱裳。

援:引,拿過來。清商:樂名。東漢以來在民間曲調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樂調。琴弦僅七,而有四調。曰慢宮,曰慢角,曰緊羽,曰清商。清商音節短促細微,所以下句說“短歌微吟不能長”。

短歌:調類名,漢樂府有長歌行、短歌行,是根據“歌聲有長短”(《樂府詩集》語)來區分的,大概是長歌多表現慷慨激昂的情懷,短歌多表現低回哀傷的思緒。

皎皎:潔白貌;清白貌。《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的時候。

牽牛織女: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

爾:指牽牛、織女。河梁:河上的橋。傳說牽牛和織女隔著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見,烏鵲為他們搭橋。

會日:聚會的日期。

郁陶(yáo):憂思聚集的樣子。

聲:信息,音書。

雨面:淚流滿面。

展詩:賦呈或吟唱詩歌。清歌:沒有伴奏的獨唱。

耿耿:總是想著,不能忘懷的樣子。

云間:指天上。

飛鸧(cāng):即鸧鹒,在中國常見的黑枕黃鸝。

顧懷:眷顧懷念。存:存想,思念。

白話譯文

其一

秋風蕭瑟天氣漸轉涼,草木凋落白露變為霜。

群燕天鵝都向南飛翔,您在異地令我愁斷腸。

您也深深難過思家鄉,為何還有久留在他方。

我孤零零一人守空房,愁上心頭總是把您想,不知不覺淚水濕衣裳。

彈奏琴弦曲調是清商,短歌輕吟難以表憂傷。

月光皎潔照在我床上,銀河西轉黑夜正漫長。

牽??椗艉舆b相望,你們何罪被阻河兩旁。

其二

分別時容易可見面時難,相隔的山川道路多悠遠。

思念您悶在心里不敢言,寄書信猶如浮云去無還。

淚長流毀壞了我的容顏,誰能夠獨懷憂不尋喜歡?

展詩篇來歌唱姑且自寬,歡樂過哀傷來毀我肺肝。

常想您躺床上也難入眠,披上衣走出門來到庭院,抬頭看星與月出沒云間。

清晨間黃鸝鳴令我哀憐,留戀情眷戀義不堪再念。

創作背景

燕是西周以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名,轄地約當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等一帶地區。這里是漢族和北部少數民族接界的地帶,秦漢以來經常發生戰爭,因此歷年統治者都要派重兵到這里戍守。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伐烏桓的戰爭,就發生在這古燕國的北部今遼寧省興城一帶。反映這個地區戰爭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骨相撐拄”的民歌,到漢代更有了著名的《飲馬長城窟》。

曹丕的《燕歌行》從思想內容上說就是對這種文學作品的繼承與發展。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說:“魏文帝‘秋風’‘別日’二曲言時序遷換,行役不歸,婦人怨曠無所訴也?!庇忠稑犯畯V題》說:“燕,地名也。言良人從役于燕,而為此曲?!薄堆喔栊小凡灰姽呸o,這個曲調可能就創始于曹丕。作品反映的是秦漢以來四百年間的歷史現象,同時也是他所親處的建安時期的社會現實。這兩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已難以考證。

作品鑒賞

《燕歌行二首》是描寫少婦思念在外丈夫之詩,是今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為鮑照等人的七言詩創作,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第一首詩敘述了征人的妻子感物傷懷,想起在外的'丈夫。全詩句句押韻,筆致委婉,語言清麗,感情纏綿。其突出的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的巧妙交融。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開頭三句寫出了一片深秋的肅殺情景,為女主人公的出場作了準備。這里的形象有視覺的,有聽覺的,有感覺的,它給人一種空曠、寂寞、衰落的感受。這種景和即將出場的女主人公的內心之情是一致的。這三句雖然還只是寫景,還沒有正面言情,可是讀者已經感覺到情滿于紙了。這種借寫秋景以抒離別與懷遠之情的方法,中國是有傳統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高臨水兮送將歸?!睗h武帝的《秋風辭》說:“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睆倪@里不僅可以看到這一首《燕歌行》與它們思想感情上的連續性,而且還可以看到其中語言詞匯上的直接襲用。但是這些到了曹丕筆下,卻一切又都成為具有他個人獨特思想面貌,獨特藝術風格的東西了。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經描寫過的那個肅殺的秋風秋夜的場景上,女主人公登臺了:她愁云滿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著遠方自言自語,她說:你離家已經這樣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腸寸斷。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種傷心失意的思念故鄉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這樣長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來呢?“慊慊思歸戀故鄉”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鄉的情景。這種寫法是巧妙的,也是具體、細致的。一個人思念另一個人,其思想活動總有具體內容,或者回憶過去在一起的時光,或者憧憬日后見面的歡樂,或者關心牽掛對方目下在外邊的生活,想象著他現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這種借寫被思念人的活動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詩經》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筆下更有所謂“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那就更加精采了。這種寫法的好處是翻進一層,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細致、具體?!熬窝土艏乃剑俊边@里有期待,有疑慮,同時也包含著無限的懸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還不能回來呢?是因為修筑繁忙?是因為戰事緊急?是因為你生病了?受傷了?還是……那簡直更不能想了。女主人公的心思非常沉重。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边@三句描寫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獨守空房,整天以思夫為事,常常淚落沾衣。這一方面表現了她生活上的孤苦無依和精神上的寂寞無聊;另一方面又表現了女主人公對她丈夫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她的生活盡管這樣凄涼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著他的早日回歸外,別無任何要求。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清商節極短促,音極細微,故云“不能長”。女主人公在這秋月秋風的夜晚,愁懷難釋,她取過瑤琴想彈一支清商曲,以遙寄自己難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調,總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動聽的長歌?!抖Y記·樂記》云:“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女主人公寂寞憂傷到了極點,即使她想彈別樣的曲調,也是難以彈成的。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傷心凄苦地懷念遠人,她時而臨風浩嘆,時而撫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過了多久。月光透過簾櫳照在她空蕩蕩的床上,她抬頭仰望碧空,見銀河已經西轉,她這時才知道夜已經很深了?!耙刮囱搿?,在這里有兩層含意,一層是說夜正深沉,女主人公何時才能捱過這凄涼的漫漫長夜?。×硪粚邮窍笳鞯?,是說戰爭和徭役無窮無盡,女主人公的這種人生苦難,就如同這漫漫黑夜,還長得很,還看不到個盡頭呢!面對著這沉沉的夜空,仰望著這耿耿的星河,品味著這苦痛的人生,作為一個弱女子,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辦法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呢?這時,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銀河兩側的那幾顆亮星上:啊!牛郎織女,我可憐的苦命的伙伴,你們到底有什么罪過才叫人家把你們這樣地隔斷在銀河兩邊呢?牽牛、織女分別是天鷹和天琴星座的主星,這兩顆星很早以來就被我國古代人民傳說成一對受迫害,不能團聚的夫妻,這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對牽牛織女所說的這兩句如憤如怨,如惑如癡的話,既是對天上雙星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同時也是對和自己命運相同的千百萬被迫分離、不能團聚的男男女女們說的。這個聲音是一種強烈的呼吁,是一種悲涼的控訴,是一種憤怒的抗議,它仿佛是響徹了當時的蒼穹,而且在以后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年年月月、時時刻刻都還可以聽到它的響亮的回聲。這樣語涉雙關,言有盡而余味無窮,低回而又響亮的結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現的思想并不復雜,題材也不算特別新鮮,但是曹丕作為一個統治階級的上層人物能關心這樣一種涉及千家萬戶的事情,而在詩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這是很可貴的。在藝術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繪得淋漓盡致,她雍容矜重,熾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莊。作品把寫景抒情、寫人敘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種自言自語,巧妙地融為一體,構成了一種千回百轉、凄涼哀怨的風格。它的辭藻華美,也襲用了許多前人的東西,但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無心,而不帶任何雕琢的痕跡。這是《燕歌行》的特點,也是曹丕詩歌區別于建安其他詩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個政治家,但從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種慷慨激揚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種積極上進志欲報效國家的思想。在他那里總像是有一種訴說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愛用婦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鍾惺說他的詩“婉孌細秀,有公子氣,有文人氣”(《古詩歸》)。清代陳祚明說他的詩“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動盻無非可憐之緒”(《采菽堂古詩選》)。《燕歌行》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曹丕這種思想和藝術風格特征的作品。

《燕歌行二首》是雙璧一對,兩篇對觀,更饒意味。前篇從“霜飛木落”“燕鵠南歸”感物起興。由時序涉及歸鳥,再由鳥歸而關聯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曲曲道來。后首與其主題、情思相一,構思則另起爐灶,“唯抒情在己,弗待于物”(王夫之《姜齋詩話》),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第二首詩結構緊密,全部情節按照少婦的感情變化逐層展開。人物形象生動,刻畫細微,既狀其外形,又寫其心理變化。

此篇起句不凡,以別易和見難相對,狀出臨別與別后的心情?!皠e日何易會日難”幾是脫口而出,好像不加斟酌,其實含義復雜。結合前篇“念君客游多思腸”“憂來思君不敢忘”,此句浸透思念之意,且“念”“憂”至此翻覆而為困惑和感慨——“會日難”,即“會日何難”,承上“何”字而省。人生一世,生計羈絆,天各一方,時或有之。至于漢末動亂,“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曹植《七哀》)的現象,竟為尋常之事。對于鐘于情的室中思婦則郁結為滿腹牢騷哀怨。在上篇“念”、“思”之后,此首接手,不假思索,即道出心曲,此其一;其二,由眼前的“會日何難”,相見不易,滋生懊悔當初“別日何易”,分手匆匆,而“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情思;其三,昔日分手倉促,滿意料相逢不遠,豈料歸期無望,這就反省出當今“相見不易”,“會日何難”之意。憂思與期望,失望與懊悔,哀怨與悵望融為一句,引發以下若許曲曲不盡之心緒,可謂“立片言以據要”,為一篇之關目,為通首之根源。次句“山川悠遠路漫漫”,化用《古詩十九首》中“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句意。這是從空間的遙遠申述上句“會日何難”之意。這和上篇以時令物候烘托思婦別離之久,用意相同,構思則異。這二句省透此詩主腦“行役不歸,佳人怨曠”(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李商隱的名句“相見時難別亦難”即脫胎于此。

山長路遠,天各一方,思婦獨處,自然要“思君”,以至“郁陶”——憂思聚集?!巴亩x居,憂傷以終老”為人之常情。懷此深憂,當須排遣、傾訴??墒牵取坝籼账季?,何以卻“未敢言”?這句實與古辭《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仿佛。是說心思君,而君在千里之外,欲睹一面而未得,拳拳心曲,所思之人豈能得知。用曹丕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獨孤煢,懷此百離。憂心孔疚,莫我能知”(《短歌行》)?!拔锤已浴?,即不能言,與前篇“憂來思君不敢言”,措詞取義相同。相見不得,相訴不能,而引起“魚雁通書”、青鳥探看之意。“寄聲浮云往不還”,有人以為是所寄問訊音書猶如飄蕩之浮云,一去而不見蹤影。徐斡《室思》其三也有同樣的意思:“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詞。飄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边@是把“浮云”質實看之??聪隆胺聿幻摺痹圃?,“浮云”似為虛擬——以比游子,那么此句就是向遠方游子“寄聲”,然而回音杳然,一無反響。舊傳李陵《別詩》其一:“仰視浮云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涯。”唐人雍陶《七哀》:“君若無定云,妾作不動山?!比∫庀嘟_@里寄書游子卻往而不還,聚集思婦不少的困惑和疑慮:是役者戎馬倥傯,戰事緊急;還是其戍未定,“靡使歸聘(問)”;還是染疾;還是負傷……這種種焦思懸念,都注入這一句不愿明言之中。這時再回頭看上句“未敢言”,則有多少不安憂慮隱伏其中。

這種無休止的巨大心理負荷不斷加重,枯寂、失望,甚或絕望時或襲來,頓感青春消失,容顏無光。“涕零雨面毀容顏”就是抑郁憂傷心理的外現。此言憂郁令人老,下言憂思不解。“獨(豈)不嘆”,返照前“未敢言”。百憂在心,極需傾訴,卻“未敢言”,欲吐還吞不能訴之,只是長吁短嘆,其情之哀、憂之切、慮之深可見。二句合觀,明知憂思傷人,卻仍懷憂不減,此即“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詩經·衛風·伯兮》)用意,不過那是任情直說,此二句則前抑后揚,情思波折,跌宕反襯而加倍寫憂。從首句至此,從心理展現的角度,刻畫出一個“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哀思衷腸無所傾訴的怨婦形象。

人如果遇到困擾,憂慮而感覺不安,理智上就需消除情緒的動蕩,尋求心理平衡,苦悶才會消散。第七句的“展詩清歌”,是寫思婦淺吟低唱懷人幽思的《燕歌行》,這是主人公聊自寬解的第一措施。可是,歡愉難久,憂戚繼之。思苦歌傷,猶如前篇所言“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清商之琴音凄苦不堪,無絲竹相伴的清唱也格外凄冷。二者都是“樂往哀來”,憂上加憂,此之謂“舉杯澆愁愁更愁”。

心懷深憂,多方排解不得,則輾轉反側而愁懷難釋?!肮⒐⒎怼币痪?,是說備受憂思失眠的煎熬。耿耿,猶言炯炯。至此點明長夜是懷人者最苦惱之時。這句不僅是上句“摧肺肝”的紛擾,也暗含一句潛臺詞——仍是“涕零雨面”的繼續。這是化用《詩經·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句意?!安荒苊摺闭?,是因“懷憂”而又“哀來”?!芭鲁鰬簟甭街型?,是思婦“聊自寬”的又一無可奈何的措施。步立踟躕于溶溶月光中,思飛遠方。這三句“不眠”——“出戶”——“看月”遞進而來,顯明的層次表現夜時的延展流失。“仰看”句平靜不露聲息,但結合下句“飛鸧晨鳴”觀之,“星漢西流”意已含裹其中。讀者似乎可以想見,從思婦“仰看”的倩影,斷續傳來深深的吁嘆聲,因為那“誰能懷憂獨不嘆”的句子給人印象太深了。不僅如此,由她“仰看”明月,自然也會想到她會低頭苦思,星繞月明,以見人缺。劉妙容《宛轉歌》有“愿為星與漢,光影共徘徊”(見吳均《續齊諧記》),即與此詩意同。這實際上不就是唐人所說的“情人怨遙夜,竟夕(整夜)起相思”嗎?這層意思,從下句“飛鸧晨鳴”看,長夜破曉,飛動于晨霧中鸧鳥的陣陣鳴叫,那聲音于徹夜未眠徘徊中庭的思婦逗起若許可感可嘆的自憐之情,更為明白?!罢乖娗甯琛薄鞒y續,“步立”“仰望”——星月增悲,終然不能慰存。種種措施不能撫息苦苦之哀思,倒加重了孤棲自傷之情。

曹丕富于情感,是言情高手,善于表達細膩悱惻情思,而且喜用婦女口吻,形成柔腸宛轉、掩映多姿的“女性美”風格。這首詩的一、三、四句,句內各有層次,如第四句滿懷苦惱,又滿帶希望而“寄聲”,卻泥牛入海,“往而不還”,前者一展為一層,后者一收卻藏住,頓挫波折間見出室思之熬煎,流動遞進而加深情感。七、八兩句之間也形成這種波折轉藏效果;再則用了一連串否定句式:“未敢言”、“往不還”、“獨不嘆”、“不能眠”、“不能存”,形成希求排解而不能,再求排解又不能,情感起伏的波浪線,曲折流動,往復生姿,每往復一次,則深曲一層,形成情感上的層層漣漪。這種層次感和流動感二者的融合,就散發出微情動人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力。有流動則變宕不定,有波折轉藏層次,則“聲欲止而情自流,緒相尋而言若絕”,而具豐神婉約,含蘊無窮的風味。

王夫之《船山古詩評選》把曹丕樂府比作“張樂于野,泠風善月”,也正是從“悲者形心靜,哀者聲必約”的微情動人、密意獨往的角度評價的,施之此詩,更為中的。

名家點評

王夫之:二首為七言初祖,條達諧和,已自爾爾。始知蹇促拘韁,如宋人七言,定為魔業。(《船山古詩評選》卷一)

胡應麟:子桓《燕歌》二首,開千古妙境。(《詩藪》內編卷三)

劉履:憂來思君不敢忘,微吟而不能長,則可見其情義之正,詞氣之柔。(《選詩補注》)

王夫之: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從明月皎皎入第七解,一徑酣適,殆天授,非人力。(《船山古詩評選》)

吳淇:風調極其蒼涼,百十二字,首尾一筆不斷,中間卻具千曲百折,真杰構也。(《六朝選詩定論》)

沈德潛:和柔巽順之意,讀之油然相感。節奏之妙,不可思議。又云: 句句用韻,掩抑徘徊。短歌微吟不能長,恰似自言其詩。(《古詩源》)

張玉榖:首三,突敘秋景,即將燕北雁南,皆知時序,反興而起,筆勢飄忽?!澳罹比?,先就彼邊,度其客游定亦懷歸,何久淹留之故,文勢一曲。賤妾五句,方就己邊,正寫望歸無聊情事,文勢一展。末四,補寫夜景也。然就雙星銀河遙望,為之代措何辜,以賦富比,闋然收住。(《古詩賞析》卷八)

陳祚明:此七言一句一韻體,又與《柏梁》不同?!栋亓骸芬痪湟灰?,此連緒相承。后人作七古,句句用韻,須仿此法。蓋句句用韻者,其情掩抑低徊,中腸摧切,故不及為激昂奔放之調,即篇中所謂“短歌微吟不能長”也。故此體之語,須柔脆徘徊,聲欲止而情自流,續相尋而言若絕。后人仿此體多不能佳,往往以粗直語雜于其間,失靡靡之態也。(《采菽堂古詩選》卷五)

王堯衢:此詩情詞悱惻,為疊韻歌行之祖。(《古唐詩合解》卷三)

燕歌行可以寫多少句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燕歌行重點句子、燕歌行可以寫多少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5120.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