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杜甫為什么寫房兵曹胡馬的詞條
大家好,關于杜甫為什么寫房兵曹胡馬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唐朝詩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馬的詩意是什么
詩意:《房兵曹胡馬》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首聯寫其出身不凡,傲骨錚錚;次聯寫其峻健敏捷,頷聯寫其忠誠勇猛的品性;尾聯期望駿馬立功于萬里之外,當是與房兵曹共勉之意。全詩托物寓意,借馬喻人,抒寫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抱負和朝氣蓬勃的英勇氣概,寫得矯健豪放,沉雄雋永,凜凜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卓爾不群的志向與銳于進取的精神。
《房兵曹胡馬》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譯文:
胡馬來自西域,外形神駿健悍。
雙耳如經刀削,看去銳利峻挺;四蹄騰空而起,好似駕風而行。
所向披靡,縱橫天地之間,有如知己,可以托付生死。
有如此矯健的駿馬,真可馳騁萬里,建功立業。
杜甫的房兵曹胡馬是什么意思
意思:房兵曹來來了一匹大宛國的好馬,雖然骨瘦如柴但是棱角分明,跑起來還是四蹄生風。
馬跑起來,再遠的路途也不算遠,任由我馳騁。擁有了可以交托生死的良駒朋友,縱橫在戰場上,定會為國立功勞。
詩歌:《房兵曹胡馬詩》唐代·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擴展資料
賞析:詩的前面寫了馬的外形動態,后面寫的是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看似寫馬,實是寫人,這其實就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勇敢的將士、俠義的豪杰的形象。
詩歌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志向的寫照。盛唐時代國力的強盛,疆土的開拓,激發了民眾的豪情,書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業,封侯萬里。這種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駿馬來表現確是最合適不過了。
房兵曹胡馬的意思和杜甫有關的資料
《房兵曹胡馬詩》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
意思如下:
房兵曹的這一匹馬是產自大宛國的名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鋒一樣突出分明。
它的兩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樣尖銳,跑起來四蹄生風,好像蹄不踐地一樣。
這馬奔馳起來,從不以道路的空闊遼遠為難,騎著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馳騁沙場,甚至可托生死。
擁有如此奔騰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馬,真可以橫行萬里之外,為國立功了。
全詩如下: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杜甫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后期,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
后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
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后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或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正值詩人漫游齊趙,裘馬清狂的一段時期。
作品賞析
詩分前后兩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寫馬,是實寫。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接著,對馬作了形象的刻畫。
杜甫此詩將狀物和抒情結合得自然無間。在寫馬中也寫人,寫人又離不開寫馬,這樣一方面賦予馬以活的靈魂,用人的精神進一步將馬寫活;另一方面寫人有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現。這首詠物詩它做到了既在物之內,又出于物之外,全詩看似寫馬,但通過贊馬卻表達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房兵曹胡馬詩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