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過吳江如何鑒賞(一剪梅舟過吳江百度百科)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剪梅舟過吳江如何鑒賞,以及一剪梅舟過吳江百度百科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剪梅·舟過吳江》的作者?內容?描述的情景,鑒賞?
《一剪梅·舟過吳江》是南宋詞人蔣捷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全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
一剪梅舟過吳江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上片首句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緒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白描,寫舟行進在波動的水上,酒樓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尋酒的詞人;“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是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凄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渲染.
下片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洗客袍”、“調笙”和“燒香”白描,是詞人想像歸家之后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后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點出感嘆時光流逝之情,“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來具體表現時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內涵:一是倦游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一剪梅·舟過吳江》鑒賞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進士,宋亡不仕。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全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
上片首句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緒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白描,寫舟行進在波動的水上,酒樓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尋酒的詞人;“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是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凄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渲染。
下片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洗客袍”、“調笙”和“燒香”白描,是詞人想像歸家之后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后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點出感嘆時光流逝之情,“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來具體表現時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內涵:一是倦游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一剪梅·舟過吳江》原文及賞析
《一剪梅·舟過吳江》是宋末詞人蔣捷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的一首詞,下面是《一剪梅·舟過吳江》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渡 一作:度。橋 一作:嬌)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賞析
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
起筆點題,指出時序,點出“春愁”的主旨?!耙黄撼畲茲病?,“一片”言愁悶連綿不斷?!按茲病?,是急欲要排解愁緒,表現了他愁緒之濃。詞人的愁緒因何而發,這片春愁緣何而生。接著便點出這個命題。
隨之以白描手法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這“江”即吳江。一個“搖”字,頗具動態感,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蕩飄泊之感?!罢小?,意為招徠顧客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這里他的船已經駛過了秋娘渡和泰娘橋,以突出一個“過”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單用之。心緒中難免有一種思歸和團聚的急切之情。飄泊思歸,偏逢上連陰天氣。作者用“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坝帧弊趾馍羁?,表明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這里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凄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了渲染。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想象歸家后的溫暖生活,思歸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歸家”四字,一直管著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調笙和燒香?!翱团邸?,旅途穿的衣服。調笙,調弄有銀字的笙,燒香,點熏爐里心字形的香。這里是白描,詞人想像歸家之后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作者詞中極想歸家之后佳人陪伴之樂,思歸之情段段如此。“銀字”和“心字”給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諧的意味。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傲鞴馊菀装讶藪仭?,指時光流逝之快。“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奔馳,也是渲染。蔣捷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斷、理還亂。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詞人在詞中逐句押韻,讀起朗朗上口,節奏鏗鏘。大大地加強了詞的表現力。這個節奏感極強的思歸曲,讀后讓人有“余言繞梁,三日不絕”的意味。
一剪梅·舟過吳江,作者蔣婕,這首詞的春愁包含了哪些內容
作品原文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作品譯文
船在吳江上飄搖,我滿懷羈旅的春愁,看見岸上酒簾子在飄搖,招攬客人,便產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經過令文人騷客遐想不盡的勝景秋娘渡與泰娘橋,也沒有好心情欣賞,眼前是“風又飄飄,雨又蕭蕭”,實在令人煩惱.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結束客游勞頓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調弄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盤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趕不上,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到.可以看出詩人的無限悲哀和無奈
關于春愁:
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內涵:一是倦游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求李清照一剪梅原詞及鑒賞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diàn)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注:此詞作于李清照獨居青州時,思念丈夫趙明誠。西樓是指青州順河樓,因其位于青州西門岱宗門外的南陽河西岸,所以稱為“西樓”。
(二)一剪梅·舟過吳江
宋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
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素娘橋。
風也飄飄,雨也蕭蕭。
何時歸家洗客袍?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三)宋陸游
一剪梅
篆罷沈園字字香,
照影驚鴻,
躡步回廊。
曉來飲隅到燈黃,
翠羽輕聆,露草澄光。
苦散無由怨柳墻,
萬卷呵成,
孤口難張。
先生從此兩惶惶,
梅也牽腸,
婉也牽腸。
賞析
綜合賞析
以靈巧之筆抒寫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后,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瑯嬛記》說:“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最近,電影《李清照》沿襲了伊世珍之說,當趙明誠踏上征船出行時,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我認為把這首詞理解為送別之作,于詞意不盡相符,就是“輕解羅裳”兩句,也難解釋得通?!傲_裳”,不會是指男子的“羅衣”,因為不管是從平仄或用字看,沒有必要改“衣”為“裳”?!傲_裳”無疑是指綢羅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為寫李清照,下句寫趙明誠,那么,下句哪來主語?兩者文意又是怎樣聯系的呢?看來,應該以《花庵詞選》題作“別愁”為宜。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滿了學術和藝術的氣氛,十分美滿。所以,兩人一經離別,兩地相思,這是不難理解的。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更為仰慕鐘情。這在她的許多詞作中都有所流露。這首詞就是作者以靈巧之筆抒寫她如膠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
這首詞的上闋,是寫詞人在荷花凋零、竹席清涼的秋天里,因丈夫的離家,只有一個人過著獨居的日子。詞的下闋,寫詞人由想象回到現實,進一步把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寫得有聲有色。
記得采納啊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