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黃昏為什么(馬上黃昏樓上黃昏的妙處)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樓上黃昏為什么,以及馬上黃昏樓上黃昏的妙處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芭蕉和丁香為什么會愁?
這句詩的意思是: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依然含苞;兩個相愛的人身處異地,都因春風(fēng)拂起了內(nèi)心的離別愁悶。
出處:唐·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
原詩: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
譯文:
黃昏時分,一名女子登上高樓,想要眺望遠(yuǎn)方,卻又怕蒼茫暮色觸動愁緒。玉梯橫斷,天上一彎新月灑下淡淡的清輝。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依然含苞;兩個相愛的人身處異地,都因春風(fēng)拂起了內(nèi)心的離別愁悶。
擴展資料:
“詩緣情”是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詩學(xué)主張,古典詩歌多偏重情感渲泄,晚唐李商隱也不例外。他的愛情詩構(gòu)思精致、深情綿緲。《代贈》一詩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將閨婦的相思之愁表達(dá)得淋漓盡致。首句“樓上黃昏欲望休”短短七字極寫女子矛盾心理。這里,女子的相思之愁已見端倪。
二、三句寫景,景無情,人卻有情,故景中托情,“玉梯橫絕,新月如鉤,未展的芭蕉和含苞的丁香也和自己一樣滿含憂愁啊!”憂愁本無形,詩人將之定形,借芭蕉不展和丁香叢結(jié)形象地寫出婦人的滿腹愁腸。末句“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更是直接點明主旨,將思婦不可抑制的萬縷愁思和盤托出,一股濃濃的感傷愁緒撲面而來。
盛唐by樓上黃昏李世民為什么要射殺李建成
因為歷史上李淵是支持太子即位而不是秦王,不發(fā)動政變李世民根本登不上皇位。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這句詩什么意思?
“芭蕉不展于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的意思: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jié);同是春風(fēng)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也就是因為心中有愁,所以蕉葉難以舒展;滿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結(jié)難開。人之愁極,故而觸目傷情,而觸目之悲更添離人之恨。
這既是對眼前實景的真實描繪,同時又是借物寫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這句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其一》。
【原文】
《代贈二首·其一》
—(唐代)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
【譯文】
黃昏時分登上高樓,想憑欄遠(yuǎn)眺,最終卻凄然作罷。玉梯橫斷,天上一彎新月灑下淡淡的清輝。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jié);同是春風(fēng)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注釋】
玉梯橫絕: 華美的樓梯橫斷,無由得上。
芭蕉不展: 芭蕉的蕉心沒有展開。
丁香結(jié): 本指丁香之花蕾,叢生如結(jié)。此處用以象征固結(jié)不解之愁緒。
同向春風(fēng): 芭蕉和丁香一同對著黃昏清冷的春風(fēng)( 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這兩句是說,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jié);同是春風(fēng)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這既是思婦眼前實景的真實描繪,同時又是借物寫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蘊無窮,歷來為人所稱道。
【作品賞析】
詩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從詩的主人公所見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襯托出她的內(nèi)心感情。詩的開頭四字,就點明了時間、地點:“樓上黃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則維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動:她舉步走到樓頭,想去望望遠(yuǎn)處,卻又凄然而止。這里,不僅使讀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態(tài),而且也透露出她那無奈作罷的神情。“月如鉤”一本作“月中鉤”,意同。它不僅烘托了環(huán)境的寂寞與凄清,還有象征意義:月兒的缺而不圓,就像是一對情人的不得會合。
三四句仍然通過寫景來進(jìn)一步揭示女子的內(nèi)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鉤是女子抬頭所見遠(yuǎn)處天上之景;這兩句則是女子低頭所見近處地上景色。高下遠(yuǎn)近,錯落有致。這里的芭蕉,是蕉心還未展開的芭蕉,稍晚于詩人的錢珝《未展芭蕉》詩中的“芳心猶卷怯春寒”,寫的就是這種景象;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緘結(jié)不開的花蕾。它們共同對著黃昏時清冷的春風(fēng),哀愁無邊。
景與情、物與人融為一體,“比”與“興”融為一體,精心結(jié)構(gòu)而又毫無造作,是這兩首詩的成功之處。特別是“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兩句,意境很美,含蘊無窮,歷來為人所稱道,《詩話類編》就把第一首特別標(biāo)舉出來,深受贊賞。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進(jìn)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gòu)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fēng)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并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代贈》的詩意
這是一首描寫女子思念情人的詩作。
詩中的女子,深居高樓,黃昏時分,她因百般無聊賴而思念起情人來了。對其思念越濃,就越渴望和他相見,恨不得他立刻出現(xiàn)在樓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樓頭前,想去眺望遠(yuǎn)處,看看他來了沒有。可是又驀然想到他必定來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這么快就來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樓內(nèi),欲望還休,欲見而無法相見,這種復(fù)雜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難安,滿樓徘徊。此句把女子復(fù)雜矛盾的心理和孤寂無聊的失望情態(tài)完全表現(xiàn)出來了。
“樓上黃昏”,點明時間是薄暮時分,地點是在高樓之上。在中國古代詩詞作品里,這樣的環(huán)境有很強的暗示性,往往用來點染離愁與相思。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就是在這樣一種意境中展開。主人公在黃昏時分登上高樓,想憑欄遠(yuǎn)眺,最終卻凄然作罷。“欲望休”中的“休”,即停止、罷休之意。為什么欲望還休呢?答案隱藏在下一句里。
“玉梯”,樓梯、階梯的美稱。“橫絕”,即橫度。南朝詩人江淹《倡婦自悲賦》寫漢宮佳人失寵獨居,有“青苔積兮銀閣澀,網(wǎng)羅生兮玉梯虛”之句。“玉梯虛”是說玉梯虛設(shè),無人來登。此詩的“玉梯橫絕”,是說玉梯橫斷,無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來此相會。原來,主人公渴望見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樓眺望;突然想到他不能前來,于是停下了腳步。唉,不望也罷,免得再添一段新愁。
就在這遲疑進(jìn)退間,天上一彎新月灑下淡淡的清輝,將她的無限思念與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月如鉤”,一作“月中鉤”,不僅烘托了環(huán)境的寂寞與凄清,還有象征意義:月兒的缺而不圓,就像是一對情人的不得會合。
樂景反襯哀愁。“春風(fēng)”反襯了“愁”。愁人眼里無春色,抬頭望月,新月如鉤。低頭近觀,只見芭蕉樹的蕉心還未舒展,丁香樹上盡是未開的花蕾;它們共同對著黃昏時清冷的春風(fēng),各自含愁不解。這既是主人公眼前實景的描繪,同時又是借物寫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隱喻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芭蕉未展、丁香未開本是客觀的自然景物,無所謂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卻是滿目哀愁。這是因為心中有愁,所以蕉葉難以舒展;滿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結(jié)難開。人之愁極,故而觸目傷情,而觸目之悲更添離人之恨。這兩句詩移情入景,借景寫情,設(shè)喻精巧,融比興象征為一體。
詩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結(jié)的丁香來比喻愁緒,不僅使得抽象的情感變得可見可感、具體形象,更使得這種比況具有某種象征的意味。不展的芭蕉與固結(jié)的丁香,不僅是主人公愁緒的觸發(fā)物;作為詩歌的意象,又成為其愁思的載體和象征。
這兩句意境優(yōu)美,音情搖曳,把“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兩地徘徊表現(xiàn)得興味悠長,多少情思盡在其中。清人陸鳴皋說:“妙在‘同’,又妙在‘各自’,他人累言不能盡者,此以一語蔽之。”贊嘆的就是這兩句詩的含韻不盡。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