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來高唐觀為什么(高唐為什么叫高唐)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A來高唐觀為什么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高唐為什么叫高唐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感遇 三十八首 每首的原文和譯文
感遇詩三十八首
【其一】
微月生西海(1),幽陽始代升(2)。
圓光正東滿(3),陰魄已朝凝。
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
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
【其二】
蘭若生春夏(4),芊蔚何青青(5)。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6)。
遲遲白日晚(7),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8),芳意竟何成。
【其三】
蒼蒼丁零塞(9),今古緬荒途。
亭堠何摧兀(10),暴骨無全軀。
黃沙幕南起,白日隱西隅。
漢甲三十萬,曾以事兇奴。
但見沙場死,誰憐塞上孤(11)。
【其四】
樂羊為魏將(12),食子殉軍功。
骨肉且相薄(13),他人安得忠。
吾聞中山相,乃屬放麑翁(14)。
孤獸猶不忍(15),況以奉君終(16)。
【其五】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傾奪相夸侈,不知身所終。
曷見玄真子,觀世玉壺中。
窅然遺天地,乘化入無窮。
【其六】
吾觀龍變化,乃知至陽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無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并。
玄感非象識(17),誰能測沈冥(18)。
世人拘目見,酣酒笑丹經。
昆侖有瑤樹,安得采其英。
【其七】
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臥觀無始。
眾芳委時晦,鶗鴂鳴悲耳。
鴻荒古已頹,誰識巢居子。
【其八】
吾觀昆侖化,日月淪洞冥。
精魄相交會,天壤以羅生。
仲尼推太極,老聃貴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義乃無明。
空色皆寂滅,緣業定何成(19)。
名教信紛藉,死生俱未停。
【其九】
圣人秘元命,懼世亂其真。
如何嵩公輩,詼譎誤時人(20)。
先天誠為美,階亂禍誰因。
長城備胡寇,嬴禍發其親。
赤精既迷漢,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其十】
深居觀元化(21),悱然爭朵頤。
讒說相啖食,利害紛【左口右疑】【左口右疑】。
便便夸毗子,榮耀更相持。
務光讓天下,商賈競刀錐。
已矣行采芝,萬世同一時。
【其十一】
吾愛鬼谷子,青溪無垢氛。
囊括經世道,遺身在白云。
七雄方龍斗,天下久無君(22)。
浮榮不足貴,遵養晦時文。
舒可彌宇宙(23),卷之不盈分。
豈徒山木壽,空與麋鹿群。
【其十二】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招搖青桂樹,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習,榮耀紛如何。
怨憎未相復,親愛生禍羅。
瑤臺傾巧笑,玉杯殞雙蛾。
誰見枯城蘗(24),青青成斧柯。
【其十三】
林居病時久,水木澹孤清。
閑臥觀物化,悠悠念無生。
青春始萌達。朱火已滿盈。
徂落方自此,感嘆何時平。
【其十四】
臨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馬遂朝周。
寶鼎淪伊谷,瑤臺成古丘( 25)。
西山傷遺老,東陵有故侯。
【其十五】
貴人難得意,賞愛在須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稱夭桃子,今為舂市徒。
鴟鸮悲東國,麋鹿泣姑蘇。
誰見鴟夷子,扁舟去五湖。
【其十六】
圣人去已久,公道緬良難。
蚩蚩夸毗子,堯禹以為謾。
驕榮貴工巧。勢利迭相干(26)。
燕王尊樂毅,分國愿同歡。
魯連讓齊爵(27),遺組去邯鄲。
伊人信往矣,感激為誰嘆。
【其十七】
幽居觀天運,悠悠念群生。
終古代興沒,豪圣莫能爭。
三季淪周赧,七雄滅秦嬴。
復聞赤精子,提劍入咸京。
炎光既無象,晉虜復縱橫。
堯禹道已昧,昏虐勢方行。
豈無當世雄,天道與胡兵。
咄咄安可言,時醉而未醒。
仲尼溺東魯,伯陽遁西溟。
大運自古來,旅人胡嘆哉。
【其十八】
逶迤勢已久,骨鯁道斯窮。
豈無感激者,時俗頹此風。
灌園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喈喈張長公。
【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
黃屋非堯意,瑤臺安可論。
吾聞西方化,清凈道彌敦。
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
云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其二十】
玄天幽且默,群議曷嗤嗤。
圣人教猶在,世運久陵夷。
一繩將何系,憂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為塵所欺。
【其廿一】
蜻蛉游天地,與世本無患。
飛飛未能止(28),黃雀來相干。
穰侯富秦寵,金石比交歡。
出入咸陽里,諸侯莫敢言。
寧知山東客,激怒秦王肝。
布衣取丞相(29),千載為辛酸。
【其廿二】
微霜知歲晏,斧柯始青青。
況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
云海方蕩潏,孤鱗安得寧。
【其廿三】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樹林。
何知美人意,驕愛比黃金。
殺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陰。
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
豈不在遐遠,虞羅忽見尋。
多材信為累,嘆息此珍禽。
【其廿四】
挈瓶者誰子,嬌服當青春(30)。
三五明月滿,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縷懸千鈞。
如何負公鼎,被奪笑時人。
【其廿五】
玄蟬號白露,茲歲已蹉跎。
群物從大化,孤英將奈何。
瑤臺有青鳥,遠食玉山禾。
昆侖見玄鳳,豈復虞云羅。
【其廿六】
荒哉穆天子,好與白云期。
宮女多怨曠,層城閉蛾眉。
日耽瑤池樂,豈傷桃李時。
青苔空萎絕,白發生羅帷。
【其廿七】
朝發宜都渚,浩然思故鄉。
故鄉不可見,路隔巫山陽。
巫山彩云沒,高丘正微茫。
佇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31)。
豈茲越鄉感,憶昔楚襄王。
朝云無處所,荊國亦淪亡。
【其廿八】
昔日章華宴,荊王樂荒淫。
霓旌翠羽蓋,射兕云夢林。
朅來高唐觀,悵望云陽岑。
雄圖今何在,黃雀空哀吟。
【其廿九】
丁亥歲云暮,西山事甲兵。
贏糧匝邛道,荷戟爭羌城。
嚴冬陰風勁,窮岫泄云生(32)。
昏曀無晝夜(33),羽檄復相驚。
拳局競萬仞,崩危走九冥(34)。
籍籍峰壑里(35),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聞道泰階平。
肉食謀何失,藜藿緬縱橫。
【其三十】
可憐瑤臺樹,灼灼佳人姿。
碧華映朱實,攀折青春時。
豈不盛光寵,榮君白玉墀。
但恨紅芳歇,凋傷感所思。
【其卅一】
朅來豪游子,勢利禍之門。
如何蘭膏嘆,感激自生冤。
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
云淵既已失,羅網與誰論。
箕山有高節,湘水有清源。
唯應白鷗鳥,可為洗心言。
【其卅二】
索居猶幾日(38),炎夏忽然衰。
陽彩皆陰翳,親友盡睽違。
登山望不見,涕泣久漣洏。
宿夢感顏色,若與白云期。
馬上驕豪子,驅逐正蚩蚩。
蜀山與楚水,攜手在何時。
【其卅三】
金鼎合神丹,世人將見欺。
飛飛騎羊子,胡乃在峨眉。
變化固幽類,芳菲能幾時。
疲疴苦淪世,憂痗日侵淄。
眷然顧幽褐,白云空涕洟。
【其卅四】
朔風吹海樹,蕭條邊已秋。
亭上誰家子,哀哀明月樓。
自言幽燕客,結發事遠游。
赤丸殺公吏,白刃報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邊州。
故鄉三千里,遼水復悠悠。
每憤胡兵入,常為漢國羞。
何知七十戰,白首未封侯。
【其卅五】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其卅六】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
念與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時哉悲不會,涕泣久漣洏。
夢登綏山穴,南采巫山芝。
探元觀群化,遺世從云螭。
婉孌時永矣,感悟不見之。
【其卅七】
朝入云中郡,北望單于臺,
胡秦何密邇,沙朔氣雄哉。
藉藉天驕子,猖狂已復來。
塞垣無名將,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嘆,邊人涂草萊。
【其卅八】
仲尼探元化,幽鴻順陽和。
大運自盈縮,春秋遞來過。
盲飆忽號怒,萬物相紛劘。
溟海皆震蕩,孤鳳其如何。
巫山神女的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楚襄王有一次與當時極負盛名的詞賦家宋玉一同游玩。
一行人來到了云夢臺。極目望去,萬里天空云氣飄拂,變幻無窮,壯觀無比。
楚襄王問宋玉:“這是什么云呢?”
宋玉回答道:“這是朝云。”
楚襄王又問:“什么是朝云呢?”
宋玉說:“以前,先懷王曾常到高唐觀游玩。有一次,先王玩得累了,就在此睡著了。于是就有了一個故事。”
楚襄王非常感興趣,要宋玉講下去。宋玉便乘興講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楚懷王游玩困倦,大白天睡著了。夢中,一位婦人向他走來。那婦人有閉花羞月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你是誰?”楚懷王驚異地問。
那美艷婦人說:“我是天帝的'小女兒,名叫瑤姬。尚未出嫁就亡故了,葬在巫山之南。精魂依附草木,被稱為巫山神女、高唐之客。我平素久聞大王的英名,聽說大王來高唐一游,特來拜見,并愿與大王同寢。
楚懷王一聽,興奮地答應了。
楚懷王與瑤姬如魚似水,情意綿綿。
分手的時候,神女告訴懷王:
“我就在巫山之南、高丘之顛。我早晨為云,傍晚為雨,朝朝暮暮,都在陽臺之下。”
對于瑤姬的話,楚懷王將信將疑,第二天一早便趕到巫山之南、高丘之顛去驗證。一看,果然如此。于是,楚懷王就在那兒為神女建了一座廟,廟名為朝云。
楚襄王聽了宋玉講的故事,不禁浮想聯翩。
當天夜里,楚襄王也在睡夢中見到了巫山神女,真的美麗異常。
后來,“巫山神女”這一典故,用來比喻男女之間的艷情之事,也用以形容女子的容態。
宋玉《高唐賦》文學賞析
《高唐賦》仍然為我們描繪了2000多年前三峽巫山地區地理環境與自然生態的一幅真實圖畫,這對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三峽氣象學、生態學層面的人類生存環境、原始自然生態的面貌與歷史變遷等諸多方面,有著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下面是其文學賞析,歡迎閱讀:
高唐賦
先秦:宋玉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所處。”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盤岸巑,裖陳皚皚。磐石險峻,傾崎崖。巌嶇參差,縱橫相追。陬互橫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若礫柱,雜巫山下;仰視山巔,肅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傾岸洋洋,立而熊經,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怊悵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之斷,不能為勇。卒愕異物,不知所出。縱縱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偉,不可究陳。上至觀側,地蓋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羅生。秋蘭茝蕙,江離載青。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眾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鴡鸝黃,正冥楚鳩。秭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隨流。
有方之士,羨門高溪。上成郁林,公樂聚榖。進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紬大弦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于是調謳,令人惏凄,脅息曾。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弓弩不發,罘不傾。涉莽莽,馳蘋蘋。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何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云旆,蜺為旌,翠為蓋。風起云止,千里而逝。蓋發蒙,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圣,輔不逮,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文學賞析:
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是在內容上相互銜接的姊妹篇,兩篇賦都是寫楚王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愛情故事,但兩篇賦的神女形象差別很大。
《高唐賦》中的神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膽追求愛情的舉動,所謂“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這是一片赤 裸裸的原始激情和欲望的自然流露,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禮教和倫理道德束縛的人性的直接張揚。這種隨意放任的性關系并非宋玉的憑空想像,而是原始初民愛情生活的真實反映,是對于原始時代“自由”婚姻的朦朧回憶。就是說,在原始社會的特定發展階段上,確實存在著無限制的隨意婚姻和自由放任的性關系。并且,原始社會結束后,這種狀況還有延續。不要說更遠,即使是到了一夫一妻制已經建立起來,配偶關系相對穩定的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制社會初期,受傳統習俗的影響,性關系還是相當自由和放任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舊時性交關系的相對自由,絕沒有隨著對偶婚制或者甚至個體婚制的勝利而消失。”至于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如一些重大的節日,性關系更是隨意而放任。古羅馬的沙特恩節要舉行群眾性的盛宴和狂歡,同時“盛行性關系的自由”,沙特恩節因而也就成為縱情歡樂的代名詞。中國古代也是如此,《周禮·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凡男女之陰訟,聽之于勝國之社。”鄭玄注:“陰訟,爭中冓之事以觸法者。”從“令會男女”、“奔者不禁”甚至有因婚媾而爭訟的情況,說明當時的性關系也是相當自由的。《周禮》所記反映的大約是商周時代的事,是傳統習俗的延續和發展,由此不難想像神話產生的原始時代性關系的更大自由和放任。從這個角度來看巫山神女“愿薦枕席”,主動尋求匹偶交歡的舉動就很好理解了:既不是反常,也不是“淫惑”,而是她那個時代(即神話時代)的十分正常而普遍的行為。
巫山神女神話特征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她的神奇變化:“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巫山神女沒有通過任何中間環節,即直接變為朝云和行雨,是非常神奇的。這種情況根本無法通過經驗和理智去解釋,而只能通過神話的邏輯——變形法則——去說明。在原始人看來,“在不同的生命領域之間絕沒有特別的差異。沒有什么東西具有一種限定不變的靜止狀態:由于一種突如其來的變形,一切事物都可以轉化為一切事物。如果神話世界有什么典型特點和突出特征的話,如果它有什么支配它的法則的.話,那就是這種變形的法則。”原始初民的想像正是由于輕而易舉地越過決定事物性質的界限而顯得豐富和大膽。
以上兩個方面即追求愛情的方式和神奇變化,充分說明《高唐賦》中的神女是一個具有明顯原始神話特征的神話式人物,一個地地道道的女神。
而《神女賦》中的神女完全是另外一副樣子:這是一個服飾華美、容貌姣麗、舉止端莊、神態嫻靜的女性。宋玉除了強調她的光彩照人的外貌之外,更強調她的內在的精神和氣質,主要突出了兩個方面:一是溫柔和順,安閑自得,骨法奇美,適于侍奉君上;一是貞諒清潔,意態高遠,以禮自持,凜然難犯。可以看出,以上兩個方面無論哪個方面都與原始神話中的女神格格不入,她完全屬于另一個時代。《高唐賦》的巫山神女和《神女賦》不是一個形象。
關于《高唐賦》的主題思想,有學者認為高唐神女化為云雨是一種藝術想像,由于這種想像表現了男女交歡時那種像云一樣飄忽,像雨一樣空靈的感受,符合人們接受的心理基礎,因而成為一種文學意象并對后代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這種藝術想像正是宋玉突發奇想的神來之筆,是宋玉對中國文學的重要貢獻。這些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實際上并不符合實際。
事實上,把男女交歡與云雨聯系起來并非宋玉的發明。有學者以中外古代大量的事實證明了這種聯系實乃出于一種古老的宗教觀念,是交媾致雨宗教觀念的反映。原始宗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交相感應的,人的主觀意念和行為可以影響客觀事物的發展,巫術“相似律”原理認為,“僅僅通過模仿就實現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誘發降雨正是這種神秘的交感觀念的反映。他們認為,行云降雨是天地陰陽交會的結果,所謂“天地相會,以降甘露”。(《老子》第32章)《周易·系辭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而云雨則是使萬物化生的最重要條件。原始初民的祈雨方式有多種多樣,而交媾致雨的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點便成為他們比較常用和普遍的一種方式,有的民族還因此形成了有關的宗教儀式。
有了雨露滋潤,草木得以茂盛,五谷得以豐收,因而由交媾致雨又進一步發展為可以促進豐收、富足乃至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聞一多先生在研究《詩經》婚俗詩時曾指出:“初民根據其感應魔術原理,以為行夫婦之事,可以助五谷之蕃育,故嫁娶必于二月農事作始之時行之。”初民相信“如果沒有人的兩性的真正結合,樹木花草的婚姻是不可能生長繁殖的”。弗雷澤在考察了中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亞洲的原始民族之后得出結論:“他們仍然有意識地采用兩性交媾的手段來確保大地豐產”,并相信與傳說中的神靈交媾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類似的觀點在其他宗教文化學和人類文化學著作中也時有所見。
交媾致雨并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是特定宗教民俗背景下的產物,是多次發生過的“現實”,高唐神女與懷王交歡之后化為云雨的故事不過是它的神話反映而已,是宋玉對傳統宗教和神話所做的比較忠實的記錄。宋玉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大膽地吸收民間神話,巧妙地運用它為自己的立意構思服務:借助神話所固有的觀念內涵和文化意蘊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這就是說,《高唐賦》正是在這則神話所固有的文化觀念意蘊的基礎上的再創作。明確了《高唐賦》與高唐神女神話及其文化觀念意蘊之間的關系,實際也就找到了認識作品的思想指向。
《高唐賦》由序和正文構成,實際寫了三個內容:一、高唐神女神話及其所體現的交媾致雨的宗教觀念。之所以在作品的開頭先講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就是以它的文化觀念意蘊統攝全文。二、云雨之后山河更加宏偉壯麗,萬物充滿勃勃生機。這部分篇幅最長,是上述宗教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的形象表現。三、鼓勵襄王往會神女,希望通過與神女交歡給國家和個人帶來福祉。這部分是全文的結尾,表明往會神女的目的。這個目的與上述宗教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是完全一致的。
《高唐賦》的主題思想可以概括如下:根據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宋玉在賦文中鼓勵襄王往會神女,與神女交歡,希望借此達到政治清明、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以及個人身心強健、延年益壽的目的。同時,由衷贊美山河大地的宏偉壯麗和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贊美由神女所化的云雨給世界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可以看出,《高唐賦》的立意完全建立在傳統的宗教神話觀念基礎上,是按照古老神話的文化觀念意蘊展開鋪寫的,因此,全文都以交媾致雨并促進豐收、富足和強盛的觀念為統攝。也正是因為如此,從文中對于山河大地和云雨的由衷贊美,依稀可以看到原始的自然崇拜觀念的蹤影。這樣理解《高唐賦》的主題思想,使序和正文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避免了其他各種說法導致的“兩回事”的缺欠,并可以從神話故事本身得到進一步的印證:《渚宮舊事》之三引《襄陽耆舊傳》寫懷王游高唐夢神女與之交歡,神女臨別時說:“妾處之,尚莫可言之。今遇君之靈,幸妾之搴。將撫君苗裔,藩乎江漢之間。”原文可能有脫誤,大致意思是:“蒙你不棄我的陋質,愛幸于我,我將保佑你的子孫使他們世世代代藩昌于江水和漢水之間。”神話故事本身就說明與神女交歡即可受到神女的保佑,使人口繁衍,民族興旺。這對于理解《高唐賦》的主題思想很有啟發。
翻譯:
從前,楚襄王和宋玉游覽云夢臺,遠望高唐觀,高唐觀上云氣特異,狀如峰巒,升騰直上,忽然又改變形狀,頃刻之間,千變萬化。襄王問宋玉:“這是什么云氣呀?”宋玉回答:“這就是所說的朝云。”襄王又問:“什么是朝云?”宋玉回答:“從前先王曾經游覽高唐觀,感到困倦,白天就睡著了,夢見一個女子,說:‘我是巫山之女,高唐之客,聽說大王游覽高唐觀,愿為你侍寢。’先王于是和她同寢,離開時告辭說:‘我住在巫山南面險峻的高山,早上化作燦爛的云霞,傍晚變成霏微的煙雨。朝朝暮暮,就生活在陽臺之下。’先王早上起來觀看,果真象她說的那樣,所以給她修建廟宇,封號為朝云。”襄王問:“朝云剛出現時,是怎樣的情景?”宋玉回答說:“她剛出現的時候,宛若茂盛挺拔的青松,稍微過了一會,現出亮麗婀娜的姿容,揚起長袖,遮住眩目的陽光,凝神佇望,若有所思。忽然又變幻了模樣,駕著駟馬之車疾馳,車上插著飾有羽毛的旌旗,涼風習習,細雨清凄,等到風住雨停,云清霧散,無處可尋。”襄王問:“我現在可以游賞一番嗎?”宋玉說:“行啊。”襄王問:“那里的情形如何?”宋玉說:“那里高峻而廣闊,登臨眺望,極目遼遠。寬廣無邊,好象萬物都從那里生出。上接青天,下臨深淵,珍貴怪異,奇特偉岸,簡直難以用語言來描述。”襄王說:“你試著為我說說看。”宋玉說:“是”。
那高唐的概貌,絕對無物可比。莽莽巫山,何以匹敵。道路錯綜曲折,重疊層遞。登上峭巖下望,長坡潭水蓄積。正遇雨后初晴,遠觀百川匯聚,波濤洶涌,無聲無息。川水交流,水滿四溢。集水成潭,水深無底。大風揚波,有如山間高突的田地。大浪拍岸,險隘之處回旋撞擊。怒濤奔涌,有如航海望見碣石聳峙。巨響震天,水波撞擊累累的山石。巨石沉沒水中,大浪高高掀起。水波蕩漾,旋轉盤曲。大水遠流,騰起陣陣霧氣。奔涌翻滾,聲響入云相激。猛獸拼命遠逃,驚駭至極。虎豹豺兕,驚恐萬狀,全無往日氣勢;雕鶚鷹鷂,高飛低竄,屏氣顫抖,怎敢如往日搏擊?于是水族受驚,都浮上水面,到小洲北邊躲避;黿鼉鳣鮪,東歪西斜,縱橫交積,張鱗奮翼,游動擁擠。
站在高坡遙望,冬天的樹木依然郁郁蒼蒼。光彩鮮明,奪人目光。難以言表,爛若群星排列天上。榛林茂盛,重疊的花美麗芬芳。成對的山桐累累,枝葉交錯展揚。輕風吹拂,倒影隱約,隨波飄蕩。伸展的枝條繁茂柔美,就象鳥兒張開翅膀。紅莖白蒂,碧綠的葉子中露出紫紅的花房。微風吹動,纖枝悲鳴,就像竽籟奏出的樂章。清濁相和,五音變化,應和著四方的音響。聞之動心,蕩氣回腸。孤兒寡婦,落淚心傷。長官廢職,賢士失意惆悵,愁思無盡,嘆息流淚彷徨。
登高遠望,使人心傷。盤岸峭壁,整齊排列,巍峨挺拔。磐石險峻,傾斜著像要倒塌。山巖長短縱橫,仿佛追逐著一比高下。角落里堵塞道路的巖石橫臥,偏僻處洞穴在山巖高掛。山石堆積交加,重重疊疊更是高大。形如中流砥柱,屹立巫山之下。仰望山頂,山林清靜濃綠,耀眼如虹霓光華。俯看山下,幽深無底是崢嶸的山崖。只聽見松濤陣陣,洋洋大水好象要把江岸沖垮。野熊嚇得要死,直立起來往樹上攀爬,久久不敢離開,腳心汗水滴下。悠悠忽忽,失意傷感,令人驚心,無故懼怕。既使有孟賁、夏育的決斷,要顯示勇敢也是無法。突遇不知從何而來的怪物,叫人又驚又怕。怪石林立,形態各異,有如鬼神變化。有的象奔跑的野獸,有的像禽鳥飛上飛下。變幻莫測,奇特瑰偉,不能一一陳敘描畫。
登上高唐觀的旁邊,地勢一遍平坦。連綿不絕,如簸箕的后半。芬芳的香草,遍地長滿。秋蘭、茝蕙和江離,鮮花盛開。青荃、射干和揭車,爭奇斗妍。草木蘩茂,艷麗綿延。群鳥鳴唱,在花草的芳香里遠傳。雌雄失伴,鳴聲哀婉。王雎、黃鸝、正冥、楚鳩、子規、思婦和垂雞,把巢筑得高高,百鳥合鳴,其聲宛轉。當年遨游,唱和交替更換,鳴聲如歌,傳向極遠。有法術的方士,羨門、高溪、上成、郁林等神仙,在山林間興高采烈地聚餐。
祈禱在玉飾的宮室,供奉純一色的犧牲,祭祀眾多的神靈,向東皇太一禮敬。祝辭已經備好,禱告已經完成。君王才乘著玉輿,駕著青色的蛟龍飛奔。配合協調的旗幟飄飄,那是表示王者身份的旒旌。撥動琴弦,奏出典雅的樂聲。寒風吹拂,更添悲哀一層。于是依調而歌,令人悲痛凄慘,屏息傷心。于是就讓獵手縱馬馳騁,山下人馬排列,密如天上繁星。傳令羽林騎士,口銜枚,不出聲,弓箭不發射,獵網不張掛,在大水中跋涉,在草叢里馳騁。群鳥來不及起飛,野獸來不及逃命。馬蹄濺滿鮮血,車馬片刻暫停。那先獲頭功的獵手,獵物已裝滿車乘。
大王您想去見巫山之女,必先齋戒沐浴。選擇吉日良時,減少車騎,穿上黑衣。車上樹起霓旌和云旗,車蓋用翠鳥的羽毛裝飾。恍如風起雨止,千里轉瞬即逝。為了啟發蒙昧,前去相會神女。想著天下百姓,為國家禍患憂思。任用賢能之臣,彌補自己過失。九竅通泰,精神舒暢,壽與天齊。
誰有高唐賦的原文及翻譯?
《高唐賦》是戰國末期辭賦家宋玉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在序中通過對話寫了楚頃襄王之前的某位楚王與神女巫山歡會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高唐賦的原文及翻譯,僅提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簡介
宋玉戰國后期楚國辭賦作家。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后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于細膩工致,抒情與寫景結合得自然貼切,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稱,可見宋玉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譯文
從前,楚襄王和宋玉游覽云夢臺,遠望高唐觀,高唐觀上云氣特異,狀如峰巒,升騰直上,忽然又改變形狀,頃刻之間,千變萬化。襄王問宋玉:“這是什么云氣呀?”宋玉回答:“這就是所說的朝云。”襄王又問:“什么是朝云?”宋玉回答:“從前先王曾經游覽高唐觀,感到困倦,白天就睡著了,夢見一個女子,說:‘我是巫山之女,高唐之客,聽說大王游覽高唐觀,愿為你侍寢。’先王于是和她同寢,離開時告辭說:‘我住在巫山南面險峻的高山,早上化作燦爛的云霞,傍晚變成霏微的煙雨。朝朝暮暮,就生活在陽臺之下。’先王早上起來觀看,果真象她說的那樣,所以給她修建廟宇,封號為朝云。”襄王問:“朝云剛出現時,是怎樣的情景?”宋玉回答說:“她剛出現的時候,宛若茂盛挺拔的青松,稍微過了一會,現出亮麗婀娜的姿容,揚起長袖,遮住眩目的陽光,凝神佇望,若有所思。忽然又變幻了模樣,駕著駟馬之車疾馳,車上插著飾有羽毛的旌旗,涼風習習,細雨清凄,等到風住雨停,云清霧散,無處可尋。”襄王問:“我現在可以游賞一番嗎?”宋玉說:“行啊。”襄王問:“那里的情形如何?”宋玉說:“那里高峻而廣闊,登臨眺望,極目遼遠。寬廣無邊,好象萬物都從那里生出。上接青天,下臨深淵,珍貴怪異,奇特偉岸,簡直難以用語言來描述。”襄王說:“你試著為我說說看。”宋玉說:“是”。
那高唐的概貌,絕對無物可比。莽莽巫山,何以匹敵。道路錯綜曲折,重疊層遞。登上峭巖下望,長坡潭水蓄積。正遇雨后初晴,遠觀百川匯聚,波濤洶涌,無聲無息。川水交流,水滿四溢。集水成潭,水深無底。大風揚波,有如山間高突的.田地。大浪拍岸,險隘之處回旋撞擊。怒濤奔涌,有如航海望見碣石聳峙。巨響震天,水波撞擊累累的山石。巨石沉沒水中,大浪高高掀起。水波蕩漾,旋轉盤曲。大水遠流,騰起陣陣霧氣。奔涌翻滾,聲響入云相激。猛獸拼命遠逃,驚駭至極。虎豹豺兕,驚恐萬狀,全無往日氣勢;雕鶚鷹鷂,高飛低竄,屏氣顫抖,怎敢如往日搏擊?于是水族受驚,都浮上水面,到小洲北邊躲避;黿鼉鳣鮪,東歪西斜,縱橫交積,張鱗奮翼,游動擁擠。
站在高坡遙望,冬天的樹木依然郁郁蒼蒼。光彩鮮明,奪人目光。難以言表,爛若群星排列天上。榛林茂盛,重疊的花美麗芬芳。成對的山桐累累,枝葉交錯展揚。輕風吹拂,倒影隱約,隨波飄蕩。伸展的枝條繁茂柔美,就象鳥兒張開翅膀。紅莖白蒂,碧綠的葉子中露出紫紅的花房。微風吹動,纖枝悲鳴,就像竽籟奏出的樂章。清濁相和,五音變化,應和著四方的音響。聞之動心,蕩氣回腸。孤兒寡婦,落淚心傷。長官廢職,賢士失意惆悵,愁思無盡,嘆息流淚彷徨。
登高遠望,使人心傷。盤岸峭壁,整齊排列,巍峨挺拔。磐石險峻,傾斜著像要倒塌。山巖長短縱橫,仿佛追逐著一比高下。角落里堵塞道路的巖石橫臥,偏僻處洞穴在山巖高掛。山石堆積交加,重重疊疊更是高大。形如中流砥柱,屹立巫山之下。仰望山頂,山林清靜濃綠,耀眼如虹霓光華。俯看山下,幽深無底是崢嶸的山崖。只聽見松濤陣陣,洋洋大水好象要把江岸沖垮。野熊嚇得要死,直立起來往樹上攀爬,久久不敢離開,腳心汗水滴下。悠悠忽忽,失意傷感,令人驚心,無故懼怕。既使有孟賁、夏育的決斷,要顯示勇敢也是無法。突遇不知從何而來的怪物,叫人又驚又怕。怪石林立,形態各異,有如鬼神變化。有的象奔跑的野獸,有的像禽鳥飛上飛下。變幻莫測,奇特瑰偉,不能一一陳敘描畫。
登上高唐觀的旁邊,地勢一遍平坦。連綿不絕,如簸箕的后半。芬芳的香草,遍地長滿。秋蘭、茝蕙和江離,鮮花盛開。青荃、射干和揭車,爭奇斗妍。草木蘩茂,艷麗綿延。群鳥鳴唱,在花草的芳香里遠傳。雌雄失伴,鳴聲哀婉。王雎、黃鸝、正冥、楚鳩、子規、思婦和垂雞,把巢筑得高高,百鳥合鳴,其聲宛轉。當年遨游,唱和交替更換,鳴聲如歌,傳向極遠。有法術的方士,羨門、高溪、上成、郁林等神仙,在山林間興高采烈地聚餐。
祈禱在玉飾的宮室,供奉純一色的犧牲,祭祀眾多的神靈,向東皇太一禮敬。祝辭已經備好,禱告已經完成。君王才乘著玉輿,駕著青色的蛟龍飛奔。配合協調的旗幟飄飄,那是表示王者身份的旒旌。撥動琴弦,奏出典雅的樂聲。寒風吹拂,更添悲哀一層。于是依調而歌,令人悲痛凄慘,屏息傷心。于是就讓獵手縱馬馳騁,山下人馬排列,密如天上繁星。傳令羽林騎士,口銜枚,不出聲,弓箭不發射,獵網不張掛,在大水中跋涉,在草叢里馳騁。群鳥來不及起飛,野獸來不及逃命。馬蹄濺滿鮮血,車馬片刻暫停。那先獲頭功的獵手,獵物已裝滿車乘。
大王您想去見巫山之女,必先齋戒沐浴。選擇吉日良時,減少車騎,穿上黑衣。車上樹起霓旌和云旗,車蓋用翠鳥的羽毛裝飾。恍如風起雨止,千里轉瞬即逝。為了啟發蒙昧,前去相會神女。想著天下百姓,為國家禍患憂思。任用賢能之臣,彌補自己過失。九竅通泰,精神舒暢,壽與天齊。
陳子昂名句
陳子昂名句
1、一繩將何系,憂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為塵所欺。
2、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
3、赤精既迷漢,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4、蜻蛉游天地,與世本無患。飛飛未能止,黃雀來相干。
5、微霜知歲晏,斧柯始青青。況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6、豈不在遐遠,虞羅忽見尋。多材信為累,嘆息此珍禽。
7、桂枝芳欲晚,薏苡謗誰明。無為空自老,含嘆負生平。
8、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
9、還漢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徒嗟白日暮,坐對黃云生。
10、九萬八千,天授皇年。
11、慶云光矣,周道昌矣。
12、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傾奪相夸侈,不知身所終。
13、豈不盛光寵,榮君白玉墀。但恨紅芳歇,凋傷感所思。
14、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15、荒哉穆天子,好與白云期。宮女多怨曠,層城閉蛾眉。
16、豈徒山木壽,空與麋鹿群。
17、深居觀元化,悱然爭朵頤。
18、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9、圣人秘元命,懼世亂其真。如何嵩公輩,詼譎誤時人。
20、非我天子,慶云誰昌。
21、穰侯富秦寵,金石比交歡。出入咸陽里,諸侯莫敢言。
22、馬上驕豪子,驅逐正蚩蚩。蜀山與楚水,攜手在何時。
23、日耽瑤池樂,豈傷桃李時。青苔空萎絕,白發生羅幔
24、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招搖青桂樹,幽蠹亦成科。
25、索居猶幾日,炎夏忽然衰。陽彩皆陰翳,親友盡暌違。
26、吾聞中山相,乃屬放麑翁。孤獸猶不忍,況以奉君終。
27、務光讓天下,商賈競刀錐。已矣行采芝,萬世同一時。
28、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樹林。何知美人意,驕愛比黃金。
29、箕山有高節,湘水有清源。唯應白鷗鳥,可為洗心言。
30、先天誠為美,階亂禍誰因。長城備胡寇,嬴禍發其親。
31、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云淵既已失,羅網與誰論。
32、蒼蒼丁零塞,今古緬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無全軀。
33、寧知山東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載為辛酸。
34、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
35、吾聞西方化,清凈道彌敦。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
36、云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陳子昂名言
37、昔日章華宴,荊王樂荒淫。霓旌翠羽蓋,射兕云夢林。
38、樂羊為魏將,食子殉軍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39、朅來高唐觀,悵望云陽岑。雄圖今何在,黃雀空哀吟
40、朅來豪游子,勢利禍之門。如何蘭膏嘆,感激自生冤。
41、豈茲越鄉感,憶昔楚襄王。朝云無處所,荊國亦淪亡。
42、林居病時久,水木澹孤清。閑臥觀物化,悠悠念無生。
43、大人作矣,五色氤氳。
44、可憐瑤臺樹,灼灼佳人姿。碧華映朱實,攀折青春時。
45、昆侖元氣,實生慶云。
46、峽口大漠南,橫絕界中國。叢石何紛糾,赤山復翕赩。
47、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48、物壯誠有衰,勢雄良易極。邐迤忽而盡,泱漭平不息。
49、美人豈遐曠,之子乃前賢。良辰在何許,白日屢頹遷。
50、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51、瑤臺傾巧笑,玉杯殞雙蛾。誰見枯城蘗,青青成斧柯。
52、殺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陰。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
53、登山望不見,涕泣久漣洏。宿夢感顏色,若與白云期。
54、貴人難得意,賞愛在須臾。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55、空色皆寂滅,緣業定何成。名教信紛藉,死生俱未停。
56、高堂委金玉,微縷懸千鈞。如何負公鼎,被奪笑時人。
57、信關胡馬沖,亦距漢邊塞。豈依河山險,將順休明德。
58、巫山彩云沒,高丘正微茫。佇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59、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60、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
61、挈瓶者誰子,姣服當青春。三五明月滿,盈盈不自珍。
62、便便夸毗子,榮耀更相持。
63、世情甘近習,榮耀紛如何。怨憎未相復,親愛生禍羅。
64、芳歲幾陽止,白日屢徂遷。功業云臺薄,平生玉佩捐。
65、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66、圣人御宇宙,聞道泰階平。肉食謀何失,藜藿緬縱橫
67、攬衣度函谷,銜涕望秦川。蜀門自茲始,云山方浩然。
68、寶鼎淪伊谷,瑤臺成古丘。西山傷遺老,東陵有故侯。
69、金鼎合神丹,世人將見欺。飛飛騎羊子,胡乃在峨眉。
70、天下之政,非賢不理;天下之業,非賢不成。
71、道心固微密,神用無留連。舒可彌宇宙,攬之不盈拳。
72、玄天幽且默,群議曷嗤嗤。圣人教猶在,世運久陵夷。
73、仲尼推太極,老聃貴窈冥。西方金仙子,崇義乃無明
74、黃沙幕南起,白日隱西隅。漢甲三十萬,曾以事匈奴。但見沙場死,誰憐塞上孤。
75、曷見玄真子,觀世玉壺中。窅然遺天地,乘化入無窮。
76、此時邊朔寒,登隴思君子。東顧望漢京,南山云霧里。
77、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羽翰本非匹,結交何獨全。
78、青春始萌達,朱火已滿盈。徂落方自此,感嘆何時平。
79、聞君東山意,宿昔紫芝榮。滄洲今何在,華發旅邊城。
80、嚴冬陰風勁,窮岫泄云生。昏曀無晝夜,羽檄復相驚。
81、鄒子何寥廓,漫說九瀛垂。興亡已千載,今也則無推。
82、遠望多眾容,逼之無異色。崔崒乍孤斷,逶迤屢回直。
83、變化固幽類,芳菲能幾時。
84、吾愛鬼谷子,青溪無垢氛。囊括經世道,遺身在白云。
85、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蕩潏,孤鱗安得寧。
86、之子黃金軀,如何此荒域。云臺盛多士,待君丹墀側。
87、吾觀昆侖化,日月淪洞冥。精魄相交會,天壤以羅生。
88、瑤臺有青鳥,遠食玉山禾。昆侖見玄鳳,豈復虞云羅。
89、赤螭媚其彩,婉孌蒼梧泉。昔者瑯琊子,躬耕亦慨然
90、朝發宜都渚,浩然思故鄉。故鄉不可見,路隔巫山陽。
延伸閱讀
陳子昂 燕昭王
《燕昭王》
作者:陳子昂
原文: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注釋:
1、碣石館,即碣石宮。燕昭王時,梁人鄒衍入燕,昭王筑碣石親師事之。
2、黃金臺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臺上,在此延請天下奇士。未幾,召來了樂毅等賢豪之士,昭王親為推轂,國勢驟盛。以后,樂毅麾軍伐齊,連克齊城七十余座,使齊幾乎滅亡。
3、選自《薊丘覽古贈盧舉止藏用七首》之二。
翻譯:
從南面登上碣石宮,望向遠處的黃金臺。
丘陵上已滿是喬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宏圖霸業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騎馬歸營。
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同《登幽州臺歌》一樣,是作者隨武攸宜東征契丹時所作。當時作者身居邊地,登臨碣石山頂,極目遠眺,觸景生情,撫今追昔,吊古抒情,表達了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積極向上的強烈的進取精神。
詩的開篇兩句,首先點出憑吊的地點碣石山頂和憑吊的事物黃金臺,由此引發出抒懷之情,集中表現出燕昭王求賢若渴的風度,也寫出了詩人對明君的盼望,為后四句作鋪墊。接下二句緊承詩意,以深沉的感情,凄涼的筆調,描繪了眼前喬木叢生,蒼茫荒涼的景色,由景襯情,寓情于景,發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嘆,表達對燕昭王仰慕懷念的深情。詩人借古以諷今,對古代圣王的懷念,正是反映對現實君王的抨擊,是說現實社會缺少燕昭王這樣求賢若渴的圣明君主。結尾二句以畫龍點睛之筆,以婉轉哀怨的情調,表面上是寫昭王之不可見,霸圖之不可求,國士的抱負之不得實現,只得掛冠歸還,實際是詩人抒發自己報國無門的感嘆。
這首懷古詩借古諷今,感情深沉,詞句樸質,有較強的感人力量。
陳子昂 感遇·蘭若生春夏
《感遇蘭若生春夏》
作者:陳子昂
原文: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注釋:
1、感遇:指有感于遭遇。
2、蘭若:蘭花和杜若。這是《楚辭》里邊屈原最贊美的兩種花。
3、芊(qiān)蔚(y):草木茂盛一片碧綠的樣子。蔚:通郁。
4、青青:即菁菁,繁盛的樣子。
5、幽獨:幽雅清秀,獨具風采。
6、空林色:空絕林中群芳的秀麗色彩。
7、蕤(ru):草木的花下垂的樣子。
8、冒:覆蓋。
9、遲遲:慢慢。
10、裊裊(niǎo niǎo):煙霧繚繞或微弱細長的樣子。
11、歲華:一年一度草木榮枯,故曰歲華。
12、搖落:動搖、脫落。
翻譯:
蘭花和杜若生于春夏,
枝葉多么茂盛。
幽雅清秀,
空絕林中群芳的秀麗色彩,
朱紅色的花下垂,
覆蓋著紫色的花莖。
漸漸地白天漸短,
秋風也慢慢的吹拂起來。
時光流逝,花兒凋零,
美好的心愿到底如何實現?
賞析:
如果說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襯托花色之美的話,朱蕤冒紫莖則是由莖及花,從正面刻畫了。這一筆以朱、紫等鮮明的色彩加以描繪,并由一冒字,將朱蕤、紫莖聯成一體。全句的意思是:朱紅色的花垂下來覆蓋著紫色的莖,不但勾勒出了蘭若的身姿,而且描繪出了它花簇紛披的情態。
蘭若不象菊花那樣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象牡丹那般富貴驕傲。蘭若花紅莖紫,葉兒青青,顯得幽雅清秀,獨具風采。幽獨空林色,詩人贊美蘭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來襯托蘭若的綽約風姿。其中對比和反襯手法的結合運用,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幽獨二字,可見詩中孤芳自賞的命意。
詩的前四句贊美蘭若風采的秀麗,后四句轉而感嘆其芳華的凋落。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由夏入秋,白天漸短。遲遲二字所表現的就是這種逐漸變化的特點。用嫋嫋來表現秋風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傳神。
《感遇》,是陳子昂所寫的以感慨身世及時政為主旨的組詩,共三十八首,此篇為其中的第二首。詩中以蘭若自比,寄托了個人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感。陳子昂頗有政治才干,但屢遭排擠壓抑,報國無門,四十一歲為射洪縣令段簡所害。這正如秀美幽獨的蘭若,在風刀霜劍的摧殘下枯萎凋謝了。
此詩用比興手法,詩的前半著力突出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以其幽獨空林色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后半以白日晚、秋風生寫芳華逝去,寒光威迫,抒發美人遲暮之感。歲華、芳意用語雙關,借花草之凋零,悲嘆自己的年華流逝,理想破滅,寓意凄婉,寄寓頗深。這首詩頗像五律,而實際上卻是一首五言古詩。它以效古為革新,繼承了阮籍《詠懷》的傳統手法,托物感懷,寄意深遠。與初唐詩壇上那些采麗競繁、吟風弄月之作相比,顯得格外健康而清新,正像芬芳的蘭若,散發出誘人的清香。
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注釋: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的樣子。
3、愴然:悲傷凄涼。
4、淚:眼淚。
譯文:
先代的圣君,我見也沒見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惻悲愁!
賞析: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后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唐代文學家陳子昂名人名言警句大全摘抄
陳子昂(659到700)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
陳子昂名人名言警句:
天下之政,非賢不理;天下之業,非賢不成。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懷挾萬古情,憂虞百年疾。
無為空自老,含嘆負生平。
自古皆有死,徇義良獨稀。
達兼濟天下,窮獨善其時。
辭家壯志憑孤劍,報國先聲震兩河。
好賢而不能任,能任而能信,能信而不能終,能終而不能賞,雖有賢人,終不可用矣。
賢人于國,亦猶食之在人,固不為噎而絕糇糧,亦不可以謬賢而遠正士。
浮榮不足貴。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
青蠅一相點,白壁遂成冤。
官人惟賢,政之所治。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
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徐俯名句名句
徐俯名言名句
1、青蒻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清池過雨涼,暗有清香度。
3、舊來好事渾如夢,年少風一流付與君。
4、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
5、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6、小小鈿花開寶靨,纖纖玉筍見云英。
7、嬌不語,易生嗔,尊前還是一番春。深杯百罰重拚卻,只為妖饒醉得人。
8、素景將闌,黃花初笑。登高一望秋天杳。邀賓攜一妓一數能來,醉中贏得閑多少。
9、對影三人聊痛飲,一洗閑愁千斛。
10、七澤三湘碧草連,洞庭江漢水如天。
11、皓齒明眸,肌香體素。惱人正在秋波注。(誠信名言警句 )因何欲雨又還晴,歌聲遏得行云住。
12、臉邊紅入桃花嫩,眉上青歸柳葉新。
13、笛中已自多愁怨,雨里因誰有淚痕。
14、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15、雙飛一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16、滿眼紛紛恰似花,飄飄泊一泊自天涯。雨中添得無窮濕,風里吹成一道斜。
17、水碧無窮,山青未了。
18、心空道亦空,風靜林還靜。
19、梅花元自江南得,還醉江南客。雪中雨里為誰香,聞道數枝清笑。
20、天生百種愁,掛在斜一陽一樹。綠葉一陰一一陰一占得春,草滿鶯啼處。不見生塵步。
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 關于榮譽的名言警句 關于智慧的名言警句分頁:123 文天祥名言名句薛濤名言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論語經典名句關于教師節的名人名言|教師節...有關刻苦學習的格言孔子道德名言老子的名言警句李嘉誠的經典名言魯迅名言警句夢想與現實的名言
本站為你推薦的文章:
讀凡卡后感春天的古詩有哪些感情名言讀【凡卡】有感好段加賞析讀凡卡有感100字運動會口號霸氣寫人的好段本文標題:徐俯名句名句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陳子昂名句》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名言名句 專題。
蘇軾的蝶戀花賞析
這首詞寫一個男子對心上人的思念,哀婉悱惻,柔情似水,其風致不輸于“花間”或“婉約”派詞家之作。
“記得畫屏初會遇”,寫出這愛情的開端是美妙的,令人難忘的,與心愛的人在畫屏之間的初次會遇,至今記得清清楚楚。緊接著說“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是謂情緣突然被割斷,好夢既破,所有美好的向往都成泡影了。“高唐”,即高唐觀,又稱高唐臺,在古云夢澤中,宋玉《高唐賦》和《神女賦》中寫楚懷王和楚襄王都曾于此觀中夢與巫山神女相遇。“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進一步寫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癡情。雖然是“高唐夢斷”,情絲卻還緊緊相連,恰如梁間的雙飛燕春來又秋去,美麗的春光幾度從窗前悄悄走過,而對她的思念卻并不因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半分。
“那日繡簾相見處”,憶寫相會的時間與地點。“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活畫出女方的嬌羞之態,低眉垂眼,假意要走開,卻微笑著用手整理自己的鬢發。一個“佯”字,見出她的忸怩之態,一個“笑”字,傳出鐘情于他的心底秘密。“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進一步寫出女方的內心活動,她斂起眉頭不說話,不是對他無情,實在出于害羞。可愈是如此,愈見出其純真。全詞活潑而有分寸,細膩而有余味。
此詞結構錯落有致。上片寫愛情的“好夢驚回”,下片寫甜蜜的歡會,用的是倒敘。單就上片說,從初會寫到破裂,再寫到無窮盡的思念,自然又是順敘。如此交叉往復,使詞曲折生情,搖曳生姿,同時,此詞以相見之歡反襯相離之苦。下片集中筆墨將勾魂攝魄的歡會詳加描述,就正是為了反襯男主人公失戀的痛苦。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