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篆書怎么樣寫(武陵春篆書怎么樣寫的)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武陵春篆書怎么樣寫,以及武陵春篆書怎么樣寫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武陵春李清照注音
宋代詞人李清照所作的《武陵春》全文及注音如下: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fēnɡzhùchénxiānɡhuāyǐjìn,rìwǎnjuànshūtóu。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wùshìrénfēishìshìxiū,yùyǔlèixiānliú。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wénshuōshuānɡxīchūnshànɡhǎo,yěnǐfànqīnɡzhōu。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zhǐkǒnɡshuānɡxīzéměnɡzhōu,zǎibùdònɡxǔduōchóu。
白話文意思是風停了,塵土里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于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詞的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凄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后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上片主要描述了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
詞的下闋著重挖掘內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會。作者卻意想天開地將它裝上小船,給人具體可觸的立體感;而且還怕愁太重,小船載不動,則愁又顯得有重量了。
《武陵春》一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兵荒馬亂中人們共有的離恨別緒。李清照將時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進了自己有限的藝術境界里,從而使本詞具有了典型性。因此這首詞不僅獲得了藝術審美價值,而且也贏得了社會審美意義。
“武陵春”和“李清照”的繁體字如何書寫?
“武陵春”和“李清照”這六個字是沒有簡體字和繁體字之分的。
1,《武陵春》,詞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賀鑄詞中引用李白《清平調》中“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別名《花想容》,雙調小令,《填詞名解》云:取唐人方干《睦州呂郎中郡中環溪亭》詩“為是仙才登望處,風光便似武陵春”。其名源出東晉陶潛《桃花源記》中“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語,故名。
2,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1)原文:
作者: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賞析: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象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遂為絕唱。
李清照 武陵春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注釋:
1、此詞在《詩詞雜俎本漱玉詞》、《類編草堂詩余》、《匯選歷代名賢詞府全集》、《文體明辨》、《古今名媛匯詩》、《詞的》、《嘯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歷城縣志》、《花鏡雋聲》、《見山亭古今詞選》、《詩余神髓》、《古今圖書集成》、《同情詞集選》題作春晚,《彤管遺編》、《彤管摘奇》、《名媛璣雋》題作暮春,《詞學筌蹄》題作春暮,《詞匯》題作春曉,《詞鵠》調作武陵春第二體。趙萬里輯《漱玉詞》云:至正本《草堂詩余》前集上如夢令后接引此闋,不注撰人。玩意境頗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荊聚本、陳鐘秀本、楊金本《草堂詩余》前集卷上,此首俱無撰人,與至正本同),《古今斷腸詞選》卷二又誤以此首為馬洪所作。
2、塵香,落花觸地,塵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氣。花已盡,《詞譜》、清萬樹《詞律》作春已盡。
3、日晚,《花草粹編》作日落,《詞譜》、《詞匯》、清萬樹《詞律》作日曉。
4、物是人非,事物依舊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國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宋賀鑄《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鸞腸易斷,寶勒空回。
5、淚先,《彤管遺編》、《彤管摘奇》作淚珠,沈際飛《本草堂詩余》注:一作珠,誤。《崇禎歷城縣志》作欲淚先流,誤刪語字。
6、聞說,清葉申薌輯《天籟軒詞選》作聞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輯《嘯余譜》作春向好。雙溪,水名,在浙江金華,是唐宋時有名的風光佳麗的游覽勝地。有東港、南港兩水匯于金華城南,故曰雙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勝志》:雙溪,在(金華)城南,一曰東港,一曰南港。東港源出東陽縣大盆山,經義烏西行入縣境,又匯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經石碕巖下,與南港會。南港源出縉云黃碧山,經永康、義烏入縣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繞屏山西北行,與東港會與城下,故名。
7、擬,準備、打算。也擬,也想、也打算。宋姜夔《點絳唇》: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辛棄疾《摸魚兒》: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輕舟,《匯選歷代名賢詞府》、清陸昶《歷朝名媛詩詞》作扁舟。
8、舴艋,小舟也,見《玉篇》及《廣韻》。舴艋舟,小船,兩頭尖如蚱蜢。《藝文類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麗過常。唐張志和《漁夫》詞: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又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宋《金奩集黃鐘宮漁夫詞(十五首)》:舴艋為家無姓名,胡蘆中有甕頭青。元吳鎮《漁夫》詞:舴艋為舟力幾多。江頭云雨半相和。
9、載,清萬樹《詞律》:《詞統》、《詞匯》俱注載字是襯,誤也。詞之前后結,多寡一字者頗多,何以見其為襯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盡許多愁可證。沈選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從酒畔生者,奇絕!案:流不盡句,見趙師俠《武陵春信豐揖翠閣》詞。趙師俠,又名師使,有《坦庵長短句》。載不動句,宋鄭文寶《楊柳詞》: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翻譯:
風停了,塵土里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
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
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
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
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賞析:
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長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
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采用了類似后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這首詞由表及里,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闋側重于外形,下闋多偏重于內心。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這里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理。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里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后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詞的下闋著重挖掘內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說雙溪春正好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織,她這個平日喜愛游覽的人遂起出游之興,也擬泛輕舟了。春尚好、泛輕舟措詞輕松,節奏明快,恰好處她表現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而泛輕舟之前著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回,說明詞人出游之興是一時所起,并不十分強烈。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后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這里,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首詞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為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這首詞里,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同樣是用夸張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著痕跡。讀者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于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武陵泛舟
孟浩然 武陵泛舟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
莫測幽源里,仙家信幾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綠溪陰。
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
【賞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后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游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李清照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髻子傷春慵更梳,
晚風庭院落梅初,
淡云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
朱櫻斗帳掩流蘇,
通犀還解辟寒無。
注釋:
1、懶《花草粹編》作慵。《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2、玉鴨熏爐:玉制(或白瓷制)的點燃熏香的鴨形香爐。熏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
3、瑞腦:一種香料名。
4、朱櫻斗帳:斗帳,覆斗形的帳子。
5、流蘇: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線盤結而成。
6、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為通之誤。
賞析:
此詞以清麗的風格,寓傷春之情于景物描寫之中,格高韻勝,富有詩的意境,可以唐風、唐調論之。
詞的起句,開門見山,點明傷春的題旨。《詩經國風衛風伯兮》云: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同這里的髻子傷春懶更梳說的是一個意思。其時詞人蓋結錞未久,丈夫趙明誠負笈出游,丟下她空房獨,寂寞無聊,以至連頭發也懶得梳理。
此詞自第二句起至結句止,基本上遵循了寫景宜顯、寫情宜隱這一創作原則。晚風庭院落梅初,是從近處落筆,點時間,寫環境,寓感情。落梅初,既梅花開始飄落。深沉庭院,晚風料峭,梅殘花落,境極凄涼,一種傷春情緒,已在環境的渲染中流露出來。淡云一句被譽為清麗之句(見陳廷焯《云韶集》)。詞筆引向遠方,寫詞人仰視天空,只見月亮從云縫中時出時沒,灑下稀疏的月色。來往二字,狀云氣之飄浮,極為真切。疏疏二字為疊字,富于音韻之美,用以表現云縫中忽隱忽顯的月光,也恰到好處。
過片對仗工整,寫室內之景。詞人也許在庭院中立了多時,愁緒無法排遣,只得回到室內,而眼中所見,仍是凄清之境。玉鴨熏爐閑瑞腦,瑞腦香在寶鴨熏爐內燃盡而消歇了,故曰閑。詞人在《醉花陰》中也寫過瑞腦消金獸。這個閑字比消字用得好,因為它表現了室內的閑靜氣氛。此字看似尋常,卻是從追琢中得來。詞人冷漠的心情,本是隱藏在景物中,然而通過閑字這個小小窗口,便悄悄透露出來。朱櫻斗帳,是指繡有櫻桃花或櫻桃果串的方頂小帳。紅櫻斗帳為流蘇所掩,其境亦十分靜謐。
詞的結句通犀還解辟寒無,辭意極為婉轉,怨而不怒,符合中國古典美學溫柔敦厚的要求,也顯示了這位受到良好教養的大家閨秀的獨特個性。通犀,即通天犀,是一種名貴的犀牛角,遠方列為貢品。據《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說,開元二年冬至日,交趾國進貢犀牛角一只,色黃似金,置于殿中,有暖氣襲人,名曰辟寒犀。此處指一種首飾,當是犀梳或犀簪,尤以犀梳為近。結句如神龍掉尾,回應首句。詞人因梳頭而想到犀梳,因犀梳而想到辟寒。所謂辟寒,當指消除心境之凄冷。詞人由于在晚風庭院中立了許久,回到室內又見香斷床空,不免感到身心寒怯。此句,反映了她對正常愛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
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
此花不與群花比。
注釋:
1、春信:春天的消息。
2、瓊枝:玉枝。梅枝著雪,白如玉枝,故稱。膩: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著雪后變得粗肥光潔。
3、香臉:美人的面容。此處比喻初綻的梅花。
4、旖旎(yǐnǐ):柔美貌。
5、玉人:美人。此處用以比梅花。
6、造化:天地,大自然。
7、玲瓏:明亮貌。
8、尊:同樽。
9、沈:同沉。
10、綠蟻:一種美酒。
翻譯:
白雪皚皚,滿眼銀色世界。就在這銀色的世界里,一樹寒梅點綴其間。那覆雪懸冰的梅枝,晶瑩剔透,別在枝頭的梅花,豐潤姣潔。就是從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們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來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綻,嬌美可憐,芳氣襲人,就像庭院里剛剛出浴,換了新妝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愛,她憐愛這嬌艷的梅花,作為陪襯,才讓月光這樣皎潔清澈,玲瓏剔透,灑滿大地。讓我們舉杯開懷暢飲吧,值此花好月圓雪白的良宵,品酒賞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競艷,誰也遜色于梅花呀。
賞析:
這是一首詠梅詞。上片寫寒梅初放。何遜《揚州早梅》: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露發,映雪凝寒開。梅花,她開于冬春之交,最能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使人們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認為是報春之花。因為梅花斗雪迎寒而開,詩人詠梅,又總以冰雪作為空間背景。庾信《詠梅花》詩:常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這里,瓊枝就指覆雪懸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點綴著它,愈顯得光明潤澤。詞人接著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將開未開之梅的輕盈嬌美,用玉人出浴形容梅的玉潔冰清,明艷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轉用側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觀賞,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瓏透剔,使暗香浮動,疏影橫斜。值此良宵,且備金樽、綠蟻,花前共一醉。綠蟻,酒面的浮沫。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歷代詩話》引《古雋考略》:綠蟻,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綠。抒發賞梅情懷。先寫月夜飲酒,表現賞梅的豪情逸致;結句此花不與群花比,既贊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現了女詞人鄙棄世俗的坦蕩胸懷。
這首詞,銀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綠的酒,晶瑩的梅織成了一幅畫,寫得如夢如幻,空靈優美。與前人的詠梅詩詞相比,此詞藝術上有所創新。詞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擬人、想象等多種手法,從正面刻畫梅花形象。在對寒梅作了總體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筆點染其形象美和神態美。同時,此時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傳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體現了李詞的特色。
《武陵春》原文及賞析
導語:這首《武陵春》為作者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之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唱三嘆,語言優美,所描寫的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作法,采用了類似后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武陵春》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參考!
《武陵春》原文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翻譯
風停了,塵土中帶有落花的香氣,百花落盡,花朵化作了香塵,日色已晚還懶于梳頭。風物依舊是原樣,但人已經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訴說苦衷,眼淚早已先落下。
聽說雙溪春光還好,也打算坐只輕舟前往觀賞。只是恐怕漂浮在雙溪上的小船,載不動我的許多憂愁。
《武陵春》注釋
1.風住塵香:風停了,塵土中帶有落花的香氣。
2.物是人非:景物依舊,人事已變。此暗指丈夫已死。
3.雙溪:浙江武義東陽兩江水流至金華,并入婺江,兩水合流處叫雙溪。
4.擬:打算。
5.舴艋舟:一種形似舴艋的小船。
《武陵春》賞析
這首詞簡煉含蓄,足見李清照煉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這首詞由表及里,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上半闋側重于外形,下半闋多偏重于內心。“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這里所寫的“日晚倦梳頭”,是另外一種心境。
這時她因金人南下,幾經喪亂,志同道合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華,眼前所見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懶于梳理。“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這里李清照寫淚,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后讓淚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詞的下半闋著重挖掘內心感情。她首先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說雙溪春正好”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織,她這個平日喜愛游覽的人遂起出游之興,“也擬泛輕舟”了。“春尚好”、“泛輕舟”措詞輕松,節奏明快,恰好處她表現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而“泛輕舟”之前著“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回,說明詞人出游之興是一時所起,并不十分強烈。“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則是鋪足之后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這里,上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這首詞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詩歌中用比喻,是常見的現象;然而要用得新穎,卻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將精神化為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這首詞里,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同樣是用夸張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著痕跡。我們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于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篆體字武陵春該怎么寫?
篆體 [zhuàn tǐ]篆體,漢字古代書體之一,也叫篆書。是對古文字的統稱。“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古人認為篆書為倉頡所造,其實是不可信的。
關于武陵春篆書怎么樣寫和武陵春篆書怎么樣寫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