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的詠柳詩哪個字用的妙(詠柳賀知章的詩意是什么)
很多朋友對于賀知章的詠柳詩哪個字用的妙和詠柳賀知章的詩意是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賀知章的《詠柳》被譽為詠物詩中的精品,這首詩具體好在哪里?
謝邀:
開篇明義,《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寫的首詩?!对伭愤@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呢?從題目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所吟詠的對象是柳。
賀知章的這首《詠柳》詩比喻新奇精巧,靈活多樣,四句詩用了三個比喻句,三個比喻三個層次,從大處寫到小處;詩歌的排篇布局好像繪畫一樣,從寫意到工筆細繪,先勾出輪廓,再添枝加葉補充細節(jié),描繪精妙傳神,既顯示出了春風的力量,又拓寬了春天的氣息。
詩人筆下的柳樹好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詩歌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審美??梢哉f,賀知章的《詠柳》詩是詠物詩中的精品佳作了。原詩如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要贊詠柳,那從哪里起筆最好呢?也就是說詩人眼前的柳樹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當然是柳樹的整體形象了,那就是柳枝在春風中呈現(xiàn)出的動人心扉的曼妙之美。
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柳樹也迫不及待地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一種迷人的形態(tài)。
所以詩作開篇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詩人用一個“妝”字就把柳樹擬人化了,像是一個美女在化妝,而她并非涂脂抹粉,而是用“碧玉”化妝。
詩句將初春綻放新綠的柳樹比喻成“碧玉”,這是修辭的巧妙運用,顯示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同時,詩人將柳樹擬人化,讓人在品讀的時候能感覺到柳樹就像是一位妝容精致的美女。她不僅貌美,還清純可愛。
詩句中的“碧玉”有兩層含義: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guān),“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fā)、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讓人們對柳樹的淡雅之美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印象。
“碧玉”和柳樹發(fā)芽的顏色的是如此相似,所以這個比喻句相當貼切,不僅寫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而且還給人留下柳樹新綠的淡雅之美與平和之美。
“萬條垂下綠絲絳”,緊承上句來寫。詩人將千萬條垂下的柳枝比喻成綠絲編織而成的少女的裙帶。一個“垂”字,暗示出“碧玉小家女”的纖柔之美。而“綠”字又與上句的“碧”字再次生發(fā)、再次補充,這就把早春的垂柳寫得更為逼真,更加飄搖了。
詩人由下垂的曼妙柳枝聯(lián)想到少女身上垂墜的綠色絲織裙帶,可見在微風中搖曳的曼妙的柳枝在詩人的眼中,是別有一番風韻的。
賀知章在一、二句中連用兩次比喻,用不同的事物來比喻柳樹的不同方面,這在詩歌中形成了比喻,更加顯示出柳樹的曼妙多姿和鮮嫩新翠。
如果說一、二句中詩人在贊詠柳樹的整體形象和曼妙柳枝的話,那么第三句則是詩人對柳葉的贊詠。但是詩人賀知章并沒有直接贊詠柳葉之美,而是以設(shè)問提出:不知這細細的葉子是哪位能工巧匠剪裁出來的呢?
這是詩人緊接著對柳枝贊詠的思路來寫的。這女子的妝容是這么精致,垂下的枝條是這樣曼妙,這些如絲絳的柳條似的柳葉是誰剪裁出來的呢?
詩人用驚嘆的一問來贊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這一聲看似疑問的話語中飽含著詩人由衷的驚嘆與欣喜。
第四句的回答特別精彩。原來是二月的和煦春風,手里拿著一把剪刀,給大地換上了新裝。詩人將和煦的春風比作了一把神奇的剪刀,這是詩人第三次用到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月春風似剪刀”,是二月的春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
如果將第三句和第四句結(jié)合起來看的話,這兩句把比喻和設(shè)問結(jié)合起來,并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也體現(xiàn)出了詩人別出心裁的詩歌表現(xiàn)手法。
在詩歌中,詩人通過新奇的想象,用擬人的手法刻畫春柳的形象,以奇妙而貼切的比喻,賦予春風一個獨特而新穎的形象,顯示出了春天的無限生機,使人感到清新爽目,構(gòu)思上也可謂獨出心裁。
詩的三、四句采用問答形式。尤其是第四句把春風比作剪刀,回答了柳葉生發(fā)的原因,再現(xiàn)了春風吹綠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
詩人巧妙地將視之無形,難以觸摸,對大自然的作用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的春風物化,變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之舉目可見,觸手可及,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春回大地、春風駘蕩、柳枝搖曳的大自然美景。
這首詩只有四句,卻很富于層次的變化。第一句先寫總的印象,第二句單就柳枝做了一番細致的描寫,第三、四句再進一步寫柳葉。詩人先從大處著眼,愈寫愈細。
而且詩的前兩句和后兩句在修辭和寫法上也不一樣。前兩句是運用擬人的手法來描寫形容,碧樹如玉,柳枝如絲,碧樹如何高上去,柳枝如何垂下來。
后兩句運用巧妙的設(shè)問與鮮明的比喻來寫柳葉,一問一答,問得巧妙,答得精彩。賀知章用剪刀來比春風,寫出了柳葉被春風吹綠的詩情畫意,詩句新巧精致。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美不勝收,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賀知章詠柳古詩賞析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賀知章詠柳古詩賞析,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就是二月的春風,如同神奇的剪刀。
賞析
第一句寫樹,將樹擬人化,讓人讀時能感覺出柳樹就像一位經(jīng)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這里的“碧玉”應(yīng)該是有兩層含義: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guān),“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fā)、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氨逃瘛倍钟玫涠宦逗圹E,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還有南朝蕭繹《采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氨逃駣y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古代的'妙齡少女聯(lián)系起來,而且聯(lián)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聯(lián)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少女身上垂墜的綠色絲織裙帶。中國是產(chǎn)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后,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么,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綠絲絳”繼續(xù)聯(lián)想,這些如絲絳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來贊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這兩句把比喻和設(shè)問結(jié)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贊美她裁出了春天。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詠柳古詩鑒賞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機,下面給大家分享了詠柳賞析,一起來看看吧!
詠柳
作者: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裝飾,打扮。
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shù)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shù)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賞析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這首《詠柳》詩,形象的描摹出柳的美姿,點出了柳迎春的特點。柳樹可分為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楊柳,為落葉喬木。旱柳百姓叫它河柳,是落葉灌木。柳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以須根生長為主,許許多多的須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緊緊地擁抱大地,為主干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主干通常在2-3米處就長出分枝。光滑柔軟的枝條狀若絲滌,紛紛下垂。柳葉是單葉互生,葉片狹長,形如少女之黛眉 ,“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人們極為熟悉的詩句。
寫楊柳,該從哪兒著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tài)。這是誰都能欣賞的。古典詩詞中,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們所經(jīng)??吹降?。這詩別出新意,翻轉(zhuǎn)過來?!氨逃駣y成一樹高”,一開始,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xiàn):“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千條萬縷的垂絲,也隨之而變成了她的裙帶。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裊裊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支”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南史》說劉悛之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shù)株,“條甚長,狀若絲縷?!饼R武帝把這些楊柳種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賞不置,說它“風流可愛”。這里把柳條說成“綠絲絳”,可能是暗用這個關(guān)于楊柳的著名典故。但這是化用,看不出一點痕跡的。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最后,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制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藝術(shù)構(gòu)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里所出現(xiàn)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為什么單單要用碧玉來比呢?我想,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guān),“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fā)、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人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提起碧玉,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碧玉破瓜時”這首廣泛流傳的《碧玉歌》,還有“碧玉小家女”(肖繹《采蓮賦》)之類的詩句。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這柳也還是早春稚柳,沒有到密葉藏鴉的時候;和下文的“細葉”“二月春風”又是有聯(lián)系的。
賀知章簡介
說起賀知章,相信不管是正在讀大學的,還是正在讀小學的,都是比較熟悉。我們曾經(jīng)都是背著賀知章的《詠柳》長大的,由此可見,這位詩人還是比較有影響力的。賀知章一生作詩無數(shù),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詩詞,為后人傳頌。其實賀知章不僅才華出眾,風度翩翩,而且還獨具慧眼,發(fā)現(xiàn)了許多對后世很有影響力的人物。其中李白就是很好的例子。賀知章通過科舉考試,做了進士,后來又節(jié)節(jié)高升,官至秘書監(jiān)。我們都知道,古人都喜歡以文會友,賀知章也不例外。
據(jù)悉,賀知章與張若虛等人都是無話不談,非常親密的朋友,他們常常在一起談詩論詞,討論國家政治,自己的理想抱負。那賀知章與李白又是怎么結(jié)識的呢?據(jù)史料記載,李白因為機緣巧合,曾經(jīng)將自己寫的詩詞給賀知章看,希望可以得到他的指點。賀知章看完李白的詩詞,對其大加贊賞,稱贊其日后必定大有作為。兩人因詩結(jié)緣,成了好友。而兩人都喜歡喝酒,經(jīng)常在一起把酒言歡。像賀知章這樣既有才華,又獨具慧眼的人,實在是難能可貴。
賀知章的詩
賀知章這個人是個人才,十項全能,全面發(fā)展,也同樣是全面優(yōu)異。其中,他的文采眾人皆知,詩句廣為流傳。經(jīng)歷了千年的傳頌,雖然有些已經(jīng)遺失,但是保留下來的仍然是句句經(jīng)典。
就拿賀知章的句子較少的詩來說,比如采蓮曲,就有著和“山寺桃花始盛開”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而且在意境上面還更勝一籌。再比如說《回鄉(xiāng)偶書》,這其中的鄉(xiāng)愁與無奈,就算是時隔千年,仍然被人們拿來引用,敘說著自己對家鄉(xiāng)的那一份深沉的熱愛。
因為賀知章是修行的,所以他的禪詩也是很多的。在一本叫做《唐禪社首樂章》的書里面,就能夠找到他的很多作品。其中的遣詞造句,無不讓人驚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能讓他獲得“初唐四杰”這樣的美譽吧。上億的人口中有千萬個詩人,千萬個人中只有那四個人,才華橫溢,各有各的特點,詩詞歌賦皆是一絕。
賀知章也是很關(guān)心國家大事的,其中他也是寫過軍旅詩的,雖然不像是高適那樣專門寫這種類別的詩人寫的那么的氣勢豪邁,卻也是膾炙人口,千古流傳。比如一首《送人之軍》,是寫給出征的將士們的,鼓勵他們?yōu)榱藝覒?zhàn)斗,讓國家沒有憂慮。他們就像是長城一樣,守衛(wèi)著國家。
除了上述之外,賀知章也寫過很多別的題材的詩詞,其中還有很多送友人的。
詠柳賀知章唐詩鑒賞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詩鑒賞:
詩為有聲畫,畫為無聲詩——這是古典詩人和畫家的共同追求。賀知章雖非畫師,但他的《詠柳》詩卻象懸掛于祖國古代藝術(shù)大廳中的一幀工筆畫一樣,雖經(jīng)千年風雨剝蝕,而其藝術(shù)魅力不減當年。
頭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落筆就運用新穎的比喻描摹出春風中碧柳生意盎然的秀姿。柳枝新綠,色澤鮮亮,仿佛碧玉雕飾而成,濃密的柳枝柔嫩輕盈,紛披下垂,在春風中婀娜多姿,迎風漫舞,如同萬條綠色的絲帶一般,后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則以別出新裁的想象,獨特的比喻,把“春風”比作“剪刀”,還想象這細葉是巧匠剪裁出來的。以問句引出春風似剪的'比喻更顯生動,同時問句還隱去了持剪裁春的主體,誘人在吟詠中體味大自然造物者的靈巧慧美。
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構(gòu)思,也是《詠柳》成功的一個要素。詩歌以非常之筆為事物傳神寫照,獲得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效果,前兩句基本上是實寫,雖有虛筆,但仍不失為富有生活依據(jù)、從現(xiàn)實生活中錘煉出來的藝術(shù)形象;而后兩句春風裁細葉的妙比,實為以特寫式的鏡頭,運實入虛,生動地揭示了“春風”與碧柳間的密切關(guān)系,虛實相生,別具情致。正因為虛實得體,富于哲理,所以,“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句也就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你知道《詠柳》這首詩妙在哪里嗎?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詠柳》是小學生都會背的名篇!不過,于我而言,小時候只是背過,至于它具體好在哪里,已經(jīng)不甚明了,現(xiàn)在就來分析一下它的妙處。
從題目可以看出,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的對象是柳樹。
詩的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這里用碧玉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二者顏色相似。另外,“碧玉”是一個典故,在南朝時已有“小家碧玉”這個成語,形容質(zhì)樸美麗的貧家少女。作者把柳樹比作婀娜多姿的少女,其中“妝”字用得很傳神!
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絲絳就是絲帶,萬是虛詞,說明柳條很多。這一句是用絲絳來比喻柳條,并且萬千柳條仿佛已變成美人的裙帶,二者都頗具風姿與活力!
后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第三句提問,第四句回答,其實是一個設(shè)問。風本來捉摸不定,作者卻讓它化身為春姑娘手里的剪刀,剪出柳葉的形狀,可謂神來之筆、腦洞清奇!把春風比作剪刀,這是全詩用的第三個比喻。
整體來說,第一句寫柳樹,第二句寫柳條,第三句寫柳葉,由遠及近。用了三個比喻,一個設(shè)問,前兩句擬人。雖然題目為詠柳,最后卻歌頌了春天給大自然賦予的氣象與活力,妙哉!
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唐詩作得好、書法寫得狂、仕途走得順、壽命活得長、為人還風趣!
他為官五十年,歷經(jīng)幾任皇帝,沒被外放、沒被貶官,還官至宰相,連辭官時都有文武百官相送,這樣平順的人生,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
當時賀知章奉詔回鄉(xiāng),百官送行,他的心情格外高興。坐船去南門外潘水河邊的舊宅,正是二月早春,他忽然看到一株高大的柳樹,在河岸邊如鶴立雞群,于是提筆寫了《詠柳》,既贊美柳樹,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他把春風比作剪刀的創(chuàng)意,影響了后世的不少詩人,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