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的雪出自于哪個作者的詩(最深的雪出自于哪個作者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最深的雪出自于哪個作者的詩,以及最深的雪出自于哪個作者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雪的詩句,并注明作者及出處。
1、歲暮風動地,夜寒雪連天。老夫何處宿,暖帳溫爐前。——《風雪中作》白居易
2、商山風雪壯,游子衣裳單。四望失道路,百憂攢肺肝。——《商州客舍》孟郊
3、鐘陵風雪夜將深,坐對寒江獨苦吟。流落天涯誰見問,少卿應識子卿心。——《鐘陵夜闌作》韋莊
4、同云慘慘如天怒,寒龍振鬣飛乾雨。玉圃花飄朵不勻,銀河風急驚砂度。——《大雪歌》李咸用
5、恰當歲日紛紛落,天寶瑤花助物華。自古最先標瑞牒,有誰輕擬比楊花。——《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樓》張義方
6、玉壘山前風雪夜,錦官城外別離魂。信陵公子如相問,長向夷門感舊恩。——《送盧員外》薛濤
7、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觀獵》王維
8、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臺上,飛舞兩楹前。——《學劉公干體》鮑照
9、南窗背燈坐,風霰暗紛紛。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村雪夜坐》白居易
10、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子夜四時歌》南朝民歌
11、洛城無事足杯盤,風雪相和歲欲闌。樹上因依見寒鳥,坐中收拾盡閑官。 ——《和樂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書》劉禹錫
12、霜梅先拆嶺頭枝,萬卉千花凍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風雪苦相欺。——《寒梅詞》李九齡
13、近臘饒風雪,閑房凍坐時。書生教到此,天意轉難知。 ——《長安冬日》杜荀鶴
14、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6、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17、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18、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19、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最長的頭發表示的詩句是什么?
1. 關于最長的頭發的詩句是什么意思
2. 關于頭發好的詩句
關于最長的頭發的詩句是什么意思 1.形容最長的頭發的詩句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釋義: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思像這樣長。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秋浦歌》。
古詩全文: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釋文: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怎么會變得這樣的白。
擴展資料
詩句賞析:
這首詩采用浪漫夸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
首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白發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
詩中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于是這三千丈的白發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的夸張。
后兩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一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難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發,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不僅理想得不到實現,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所以使詩人愁生白發,鬢染秋霜。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白發三千丈
2.描寫最長的頭發的詩句
秋浦歌 唐·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說得簡直不近 情理。
一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 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
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 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
如果說是每根 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
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
“個長”,就是這么 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 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發”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于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 藝術的夸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里,看到了自 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于憂憤深廣所造成。
這時有感慨了。于是又進入更 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么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 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
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 吧,怎么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里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
連無情 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于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
自已 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 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還 有 其它唐詩宋詞之最 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 《早發白帝城》 ) 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虞美人》 ) 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 《醉花陰》 ) 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戀花》 ) 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 眼力最差的人----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青玉案》 )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 《贈汪倫》 ) 最高的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李白 《夜宿山寺》 ) 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白居易 《長恨歌》 ) 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白居易 《賣炭翁》 ) 世上最長的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 (蘇小妹戲蘇東坡句) 白的最快的頭發----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 《將進酒》 ) 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白 《望廬山瀑布》 )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 《北風行》 ) 最壯觀的登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 《望岳》 ) 最大的柏樹----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杜甫 《古柏行》 ) 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 最難尋的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白居易 《長恨歌》 ) 最亮的燈----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錢起 《送僧歸日本》 ) 最讓人感動的音樂----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李頎 《古意》 ) 最長的橋----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 杜甫 《野望》 ) 最長的一覺----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 《遣懷》 ) 從征時間最長的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 《出塞》 ) 最不值錢的詩賦----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直一杯水。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 最有威力的劍----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王維 《老將行》 ) 最長的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 《長恨歌》 ) 最貴的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杜甫 《春望》 ) 能采納嗎。
3.描寫最長的頭發的古詩
詩歌名稱:《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翻譯:
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注釋:
緣:原因、因為。
個:如此,這般。
作者: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擴展資料
這十七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三載(754)第二次游秋浦時期。當時李白因受讒遭疏離開長安已經十年。在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為家,把酒論詩,快意非常。北游幽薊時,親見安祿山勢力坐大,君王養癰已成。此時他正是懷著極其悲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發以及白發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似重復又非重復,它并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的“白”字所能兼帶。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發,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
李白有“奮其志能,愿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盡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發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識其悲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
4.形容最長的頭發的詩句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李白 秋浦歌
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
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說得簡直不近
情理。一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
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
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
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
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個長”,就是這么
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
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發”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于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
藝術的夸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里,看到了自
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于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于是又進入更
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么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
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
吧,怎么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里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連無情
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于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自已
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
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
顏”(《夢游天姥吟留別》)。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5.最長的頭發詩句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李白 秋浦歌
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
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說得簡直不近
情理。一個人的頭發,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
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
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
頭發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發變白,
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個長”,就是這么
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
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發”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于是“白發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
藝術的夸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里,看到了自
己的蕭蕭白發,知道是由于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于是又進入更
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這么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
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
吧,怎么也映滿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這里詩人用來形容白發,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連無情
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于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自已
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
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
顏”(《夢游天姥吟留別》)。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關于頭發好的詩句 1.關于頭發的古詩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辭)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遲(古詩源)
宿昔不梳頭,絲發被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從古至今,無論線條粗細的女子,對于與“情思”諧音的滿頭青絲,總有太多割舍不下的牽掛吧。單是看看那些描寫梳頭的動詞:綰、結、挽,還有那些花樣繁多的發髻:盤螺髻,秋蟬髻,倭墮髻,拂云髻,飛鳳髻……這么多美麗的名字,記載了多少紛紛擾擾的心情。難怪古代文人會在“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的情調里進退回環。即使英武如花木蘭,在代父從軍立下赫赫功勛的十二年之后,回到家的首要任務就是“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何況是那些溫婉可人的女子呢?她們在良人離別時,會小心地剪下一綹頭發,珍重地請他帶在身邊。而且,自君別后,她們是那樣率性地放棄著自己:“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悅己的人不在身邊,連頭發都亂蓬蓬的懶于梳理了。
2.形容頭發的詩句
1.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溫庭筠)
2.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杜甫)
3.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前一句句你可能用得著)
4.鬢似烏云發委地,手如尖筍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發蕊。
5.羅裾有長短,翠鬢無低斜。 長眉橫玉臉,皓腕卷輕紗。
6.鬢挽烏云,眉彎新月;肌凝瑞雪,臉襯朝霞。
7.眼波橫秀。乍睡起、茸窗倦繡。甚脈脈、闌干憑曉,一握亂絲如柳。
8.云鬢輕梳蟬翼,蛾眉淡拂春山。
9.鬢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10.眉掃初春嫩柳;香肌撲簌瑤臺月,翠鬢籠松楚岫云。
11.倒暈連眉秀嶺浮,雙鴉畫鬢香云委。
3.形容“頭發漂亮”的句子有哪些
1、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濃厚烏黑的披肩發,猶如黑色的瀑布懸垂于半空。
2、長發飄飄,如波浪一般滑膩柔軟。
3、金色的卷發順著光潔的額角波浪似的披垂下來。
4、留了那一排額發,使她更具有一種飄逸的風姿。
5、她一頭烏黑閃亮的秀發自然地披落下來,像黑色的錦緞一樣光滑柔軟。
6、她那黑亮黑亮的頭發像柳絲一樣輕柔。
7、蓬松的劉海兒垂掛在前額上,猶如3月的楊柳。
8、幾綹頭發飛散在外邊,好像是一個光輪把她籠罩著。
9、一頭蓬松的黃發,偏偏歡喜飄舞,容易披散,不時需要整理,仿佛是為了使垂柳下面的的仙女遮羞而生的。
10、濃密的頭發天然卷曲著,栗色辮子閃爍著格外美麗的金光。
11、她們的頭發披散在肩上,就像隨風飄蕩的太陽光線一般。
12、她那頭短而密的秀發,真如一叢黛色花蕊。
13、她那一頭彎彎曲曲閃著琥珀和青銅的光輝的豐盛的黑發美得眩目。
14、她脫下帽子,比絲更細更軟的淡黃色的頭發,照著樹隙中透下來的陽光。像黃金一般閃耀。
15、她的頭發已經半干,被晚風吹拂著,在明月般的臉龐前飄動著。
4.關于頭發的古詩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宿昔不梳頭,發絲披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衛娘發薄不勝梳
李賀《浩歌》
歐陽修的詞: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情落游絲無定,有情還似無情……
長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搗練子】
云鬢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干?
【訴衷情】
冷落繡衾誰與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頭。
欲寫兩眉愁,休休。遠山殘翠收。莫登樓。
菩 薩 蠻
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5.形容最長的頭發的詩句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釋義: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思像這樣長。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秋浦歌》。
古詩全文: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釋文: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怎么會變得這樣的白。
擴展資料
詩句賞析:
這首詩采用浪漫夸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
首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白發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
詩中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于是這三千丈的白發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的夸張。
后兩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一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難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發,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不僅理想得不到實現,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所以使詩人愁生白發,鬢染秋霜。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白發三千丈
6.描寫最長的頭發的古詩
詩歌名稱:《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翻譯:
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注釋:
緣:原因、因為。
個:如此,這般。
作者: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
擴展資料
這十七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三載(754)第二次游秋浦時期。當時李白因受讒遭疏離開長安已經十年。在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為家,把酒論詩,快意非常。北游幽薊時,親見安祿山勢力坐大,君王養癰已成。此時他正是懷著極其悲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發以及白發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似重復又非重復,它并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的“白”字所能兼帶。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發,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
李白有“奮其志能,愿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盡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發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識其悲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
7.求關于頭發的古詩或古詞 越多越好 要唯美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宿昔不梳頭,發絲披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衛娘發薄不勝梳
李賀《浩歌》
歐陽修的詞: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情落游絲無定,有情還似無情……
長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搗練子】
云鬢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干?
【訴衷情】
冷落繡衾誰與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頭。
欲寫兩眉愁,休休。遠山殘翠收。莫登樓。
菩 薩 蠻
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8.描寫頭發的詩句頭發黃綠青蘭紫
三千青絲用發帶束起,頭插蝴蝶釵,一縷青絲垂在胸前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唱。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眼波橫秀。乍睡起、茸窗倦繡。甚脈脈、闌干憑曉,一握亂絲如柳。
待我長發及腰,少年娶我可好?(當時機成熟之時,你娶我好嗎?)
待你青絲綰正,鋪十里紅妝可愿?(當你行成人冠禮的時候,愿意來娶我嗎?)
卻怕長發及腰,少年傾心他人。(就怕到那個時候,你已經喜歡上別人了)
待你青絲綰正,笑看君懷她笑顏(當你該娶我的時候,卻看到你的懷里是別人在笑)
唐宋詩詞之最:最消瘦的人;最憔悴的人;最憂愁的人;最厚的冰;最快的船;最深的雪
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最厚的冰:瀚海闌桿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
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三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白居易)
古詩之最
1、最貴的書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
2、世上最長的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蘇小妹戲東坡)
3、最窮的夫人: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敞筐(白居易)
4、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5、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6、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7、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8、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9、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10、眼里最差的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11、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12、最凄美的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
13、最高的樓: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
14、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15、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16、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三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白居易)
17、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何似個長(李白)
18、被風吹得最遠的房子:茅飛渡江撒江郊,高者掛之長林梢(杜甫)
19、最長久的恨: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
20、最荒涼的地方: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
21、最美的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
22、最貴的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23、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24、精神最好的人————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5、思維最亂的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6、恨的最長的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7、最痛苦的離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28、最奇特的江水: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29、最深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
30、最荒蕪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31、最長的瀑布: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2、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
33、最難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34、白得最快的頭:“朝如青絲暮成霜。”
35、水上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6、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7、最強勁的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
38、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樹上白重泉。”
39、最美麗的笑容:“回頭一白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40、最遙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1、最難請的人:“千喚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笆半遮面。”
42最貴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43、最難尋找的東西:“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4、最寂靜的環境:“千上鳥飛絕,萬徑人綜滅。”
45、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
46、最空曠的環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47、最長的頭發-----百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48、最難找的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9、最強的春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0、最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1、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2、最美的笑容-----回有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53、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也過萬重山
54、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55、最苗條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56、最差的眼力-----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7、眼淚最多的人---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58、最癡心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59、最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60、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61、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62、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63、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64、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
65、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66、眼力最差的人——眾里尋 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67、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錢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68、最高的樓——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
69、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70、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
71、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三尺雪,曉架碳車碾冰轍。(白居易)
72、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何似個長(李白)
73、被風吹的最遠的房子——茅飛渡江撒江郊,高者掛之長林梢(杜甫)
74、最窮的夫人——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白居易)
75、世上最長的馬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蘇東坡戲謔蘇小妹句
76、最大的酒量--烹羊宰牛切為樂,會需一飲三百杯。
77、最難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78、白得最快的頭:“朝如青絲暮成霜。”
79、水上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80、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81、最強勁的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
82、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樹上白重泉。”
83、最美麗的笑容:“回頭一白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84、最遙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85、最難請的人:“千喚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笆半遮面。”
86最貴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87、最難尋找的東西:“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88、最寂靜的環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綜滅。
描寫雪的詩句有什么?作者是誰?出自哪里?
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作者:毛澤東《沁園春·雪》
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作者: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3、春近寒雖轉,梅舒雪尚飄。作者:陰鏗《雪里梅花詩》
4、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作者:周邦彥《花犯·小石梅花》
5、林下春晴風漸和,高崖殘雪已無多。作者:王守仁《春晴》
6、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作者: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7、山頭堆白雪,風里卷黃沙。作者:楊守禮《三月巡邊曉發夏城》
8、庭前雪壓松桂叢,廊下點點懸紗籠。作者:劉禹錫《更衣曲》
9、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作者: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10、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作者: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描寫雪的古詩, 要出處,出處,作者,作者,朝代,朝代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飛墜.”李白《清平樂》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
“妝點萬家清景,普綻瓊花鮮麗”
“暮雪助消峭,玉塵散林塘”
“才喜門堆巷積,可惜迤邐消殘”
“江南雪,輕素減云端”
“蝴蝶初翻簾繡,萬玉女,齊回舞袖”……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
“誰剪輕瓊作物華,春繞天涯,水繞天涯”
“投宿侵征騎,飛雪滿孤村”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杜甫
“秦城歲云暮,大雪滿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貴有風雪興,富無饑寒憂.所營惟第宅,所務在追游……”
“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
“春風千里動,榆塞雪方休”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3、《雪梅》【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4、《送盧員外》【唐】薛濤
玉壘山前風雪夜,錦官城外別離魂.
信陵公子如相問,長向夷門感舊恩.
5、《觀獵》【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6、《終南望余雪》【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8、《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9、《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10、《北風行》【唐】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11、《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2、《塞下曲》【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13、《學劉公干體》【南北朝】鮑照
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臺上,飛舞兩楹前.
茲晨自為美,當避艷陽天.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
14、《村雪夜坐》【唐】白居易
南窗背燈坐,風霰暗紛紛.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
15、《子夜四時歌》【南北朝】南朝民歌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16、《和樂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書》【唐】劉禹錫
洛城無事足杯盤,風雪相和歲欲闌.
樹上因依見寒鳥,坐中收拾盡閑官.
笙歌要請頻何爽,笑語忘機拙更歡.
遙想兔園今日會,瓊林滿眼映旗竿.
17、《寒梅詞》【唐】李九齡
霜梅先拆嶺頭枝,萬卉千花凍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風雪苦相欺.
18、《長安冬日》【唐】杜荀鶴
近臘饒風雪,閑房凍坐時.書生教到此,天意轉難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還應公道在,未忍與山期.
19、《獨酌》【唐】杜牧
窗外正風雪,擁爐開酒缸.何如釣船雨,篷底睡秋江.
20、《風雪中作》【唐】白居易
歲暮風動地,夜寒雪連天.老夫何處宿,暖帳溫爐前.
兩重褐綺衾,一領花茸氈.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穩眠.
是時心與身,了無閑事牽.以此度風雪,閑居來六年.
忽思遠游客,復想早朝士.踏凍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為身君父,身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語形骸,吾應不負爾.
21、《商州客舍》【唐】孟郊
商山風雪壯,游子衣裳單.四望失道路,百憂攢肺肝.
日短覺易老,夜長知至寒.淚流瀟湘弦,調苦屈宋彈.
識聲今所易,識意古所難.聲意今詎辨,高明鑒其端.
22、《鐘陵夜闌作》【唐】韋莊
鐘陵風雪夜將深,坐對寒江獨苦吟.
流落天涯誰見問,少卿應識子卿心.
23、《大雪歌》【唐】李咸用
同云慘慘如天怒,寒龍振鬣飛乾雨.
玉圃花飄朵不勻,銀河風急驚砂度.
謝客憑軒吟未住,望中頓失縱橫路.
應是羲和倦曉昏,暫反元元歸太素.
歸太素,不知歸得人心否?
24、《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樓》【唐】張義方
恰當歲日紛紛落,天寶瑤花助物華.
自古最先標瑞牒,有誰輕擬比楊花.
密飄粉署光同冷,靜壓青松勢欲斜.
豈但小臣添興詠,狂歌醉舞一家家.
——————————————————————————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墻角數支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