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在宋代屬于哪個(柳永在宋代屬于哪個時期)
很多朋友對于柳永在宋代屬于哪個和柳永在宋代屬于哪個時期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柳永是什么派的?
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詩人。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等。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他的主要詩詞有: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雨霖鈴·寒蟬凄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是哪個朝代的詞人
柳永是北宋的。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柳永是什么朝代的詞人,屬于哪一派?他和當時的哪三位詞人并稱為四大詞人?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柳永是宋朝哪個皇帝在位時期
劉永是宋朝的宋真宗和宋仁宗在位期間的。
判斷依據: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是宋真宗的第三個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9年。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號,北宋使用該年號共計5年。
宋代詩人柳永的資料
`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宋代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原名三變,出身官宦家庭。年輕時到汴京應考,經常出入歌樓妓館,為歌妓們填詞作曲,過了一段風流浪子的生活,因此為當權者所不容,以致屢試不中。由于黃金榜上無名,他只好回過頭來再到“煙花巷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用他自封的“白衣卿相”來對抗科場上的功名。當有人在宋仁宗面前推薦他時,仁宗批道:“且去填詞!”從此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杭一帶過著流浪生活。到四十多歲時,他改名柳永才考中進士,在浙江定海等地做了幾任小官。后來任屯田員外郎,人稱柳屯田。他終身潦倒,死后一貧如洗,據說是由幾個歌妓湊錢將他埋葬的。
柳永的詞大半是為淪落風塵的歌妓們寫的,其中夾雜了不少庸俗低級的描寫。但作者對那些身居下賤的不幸者懷有真摯的同情,甚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她們)消得人憔悴”,因而能夠唱出她們內心深沉的痛苦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因此,他的這類作品仍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他描寫都市風光的作品雖不免夸張,但開拓了詞的題材,對了解當時城市的面貌也有一定價值。這類作品,以描寫杭州繁華的《望海潮》最著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其中傳誦很廣的名句。
柳詞中成就最高的是那些抒寫江湖流落、旅途漂泊之苦的作品,如代表作《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京門)帳飲(設帳餞別)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更)與何人說!
上闋層層鋪敘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意,下闋設想別后的冷落凄清。全詞情景交融,極富詩意。《八聲甘州》也是這方面的名作。詞中通過渲染蕭瑟秋景,曲折盡情地抒寫了游子的失意苦悶和思念家鄉的心情。“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尤為出色,以致一向鄙視柳詞的蘇軾也稱贊它“不減唐人高處”。
除詞以外,柳永做鹽官時寫的長詩《煮海歌》也值得一提。詩中描寫海濱鹽民生活的窮苦,揭露和鞭撻了官吏、奸商對鹽民的殘酷剝削,反映出作者心目中并非只有醇酒和美人。
柳永在詞史上影響頗大。他是第一個“變舊聲作新聲”,大量制作慢詞的作家。慢詞比小令容量大,表現力也更豐富。它雖早已流行民間,但文人很少使用。柳永精通音樂,又長期生活在社會下層,因而能夠吸收民間創作經驗,使慢詞發展為和小令并行的一種成熟的文學樣式,從而為詞的發展作出新貢獻。同時,他在語言運用方面也很有成就,他的詞多用口語,語言通俗,平易好懂,所以當時從內地到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其傳播之廣在北宋詞人中是非常突出的。
注:1.《望海潮》:
` `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2.詞牌來源
` ` `《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馬嵬兵變后,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后,玄宗北還,一路戚雨瀝瀝,風雨吹打皇鑾的金鈴上,玄宗因悼念楊貴妃而作。《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彌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于世。”這也就是詞牌《雨霖鈴》的來歷。后世多有佳作。以宋代柳永的《雨霖鈴》最為有名。
` `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