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唐王維的古詩有哪些(唐王維的詩有哪些 王維詩)

笑我癡心2022-11-09 09:00詩詞84

唐王維的古詩有哪些

王維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詩句,有些也是超級經典的。那么,王維的古詩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山中》

溪清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甾。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介紹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

王維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文名盛極一時,被公認為開元、天寶時期的.文宗。王維擅長五言詩,又因王維精通音樂,故其所作五言詩容易合樂,傳播既廣,聲名亦高。王維寫的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王維寫的風景詩多是情景并勝。殷璠評價王維的詩說:“維詩辭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王維在寫詩的技巧上有著很高的成就,但由于王維有消極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詩篇中,含有逃避現實的消極因素。

因此,在文學史上稱王維與孟浩然同為“隱逸詩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宗對王維的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王維在《批答王縉進集表手敕》中說:“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經歷先朝,名高希代,時論歸美,誦于人口。”到了唐朝末年,梨園弟子仍相沿唱王維絕句,足見其影響之深。

王維寫過的古詩

王維是唐朝豪放派的詩人之一,以下是我跟大家分享王維寫過的古詩,歡迎大家閱讀!

《桃源行》

唐代: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譯文

漁舟順溪而下,追尋那美妙的春景,夾岸桃花映紅了古渡口的兩旁。花樹繽紛,忘記了路程遠近;行到青溪盡處,忽然隱約似見人煙。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開朗一片平川。遠望去叢叢綠樹有如云霞綺聚集,進村見戶戶門前翠竹鮮花掩映。

第一次才聽說漢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還是秦代衣裝。

他們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這里共建了世外田園。明月朗照,松下房櫳寂靜;旭日升起,村中雞犬聲響起。村人驚訝地把外客迎接,爭相邀請,詢問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掃花徑;傍晚的溪邊,漁樵乘船回村。當初因避亂世逃出塵寰,尋到這桃源仙境便不歸還。

從此隱居峽谷,再不管外間變化;世人求訪異境,不過是空望云山。漁人不懷疑這是難得的仙境,但凡心未盡只把家園掛牽;出洞后他不顧隔山隔水,又決定辭家來此仙源。

自認為來過的地方不會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變。當時曾記得山徑幽深,沿青溪幾回彎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處,已杳杳難尋,不辨道路!

注釋

(1)逐水:順著河流的溪水。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為。

(4)一說“行盡青溪忽值人”。見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彎曲的地方。

(6)曠望:指視野開闊。旋:不久。

(7)攢云樹:云樹相連。攢,聚集。

(8)散花竹:指到處都有花和竹林。

(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這里指漁人。

(10)武陵源:指桃花源,相傳在今湖南桃源縣(晉代屬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11)物外:世外。

(12)房櫳:房屋的窗戶。

(13)喧:叫聲嘈雜。

(14)俗客:指誤入桃花源的漁人。

(15)引:領。都邑:指桃源人原來的家鄉。

(16)平明:天剛亮。閭巷:街巷。開:指開門。

(17)薄暮:傍晚。

(18)避地:遷居此地以避禍患。去:離開。

(19)靈境:指仙境。

(20)塵心:普通人的感情。鄉縣:家鄉。

(21)游衍:留連不去。

(22)自謂:自以為。不迷:不再迷路。

(23)峰壑:山峰峽谷。

(24)云林:云中山林。

(25)桃花水:春水。桃花開時河流漲溢。

《終南別業》

唐代: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譯文

中年以后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終南山的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游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與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者坐看上升的云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而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注釋

①中歲:中年。好(hào):喜好。道:這里指佛教。

②家:安家。南山:即終南山。陲(chuí):邊緣,旁邊,邊境;南山陲,指輞 川別墅所在地,意思是終南山腳下。

③勝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⑤無還期:沒有回還的準確時間。

《渭城曲》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楊柳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注釋

(1)渭城曲:另題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陽關曲》或《陽關三疊》。

(2)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浥(yì):潤濕。

(3)客舍:旅館。柳色:柳樹象征離別。

(4)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王維都寫了哪些詩

1. 《山中》- 王維 - 唐代

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王維 - 唐代

3. 《畫》- 王維 - 唐代

4. 《使至塞上》- 王維 - 唐代

5.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 唐代

6. 《竹里館》- 王維 - 唐代

7. 《山居秋暝》- 王維 - 唐代

8. 《雜詩三首·其二》- 王維 - 唐代

9. 《鳥鳴澗》- 王維 - 唐代

10. 《少年行四首》- 王維 - 唐代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遂為河東人。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畫家,外號“詩佛”,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菩薩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

滿意請采納。

王維古詩有哪些

王維詩現存不滿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下面是我整理的王維古詩,歡迎來參考!

1、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王維《畫》

2、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王維《送別》

3、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4、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王維《觀獵》

5、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

6、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7、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王維《青溪》

8、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王維《送別》

9、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10、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王維《觀獵》

11、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王維《山中》

1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14、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王維《終南山》

15、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16、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王維《終南山》

17、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王維《辛夷塢》

1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19、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王維《竹里館》

20、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王維《終南山》

21、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王維《終南山》

22、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維《新晴野望》

2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2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泛》

25、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王維《歸嵩山作》

26、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維《過香積寺》

27、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王維《送康太守》

28、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維《送康太守》

29、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王維《歸嵩山作》

30、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王維《雜詩三首》

擴展: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o jie) ,人稱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可見王維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理。”(苑咸《酬王維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號。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據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年,然后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王維從小就受到了母親的熏陶,同時,根據《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的關系時說:“維十年座下,可見王維確實也與佛家因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著僧侶般的生活。據《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此時的王維儼然是一僧侶了。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賦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 中進士第,然后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到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然后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王維有哪些古詩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我精心為你整理了王維古詩,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1、《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3、《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4、《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5、《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7、《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8、《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9、《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0、《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詩人是人才”之說,后人亦稱王維詩人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后人對王維詩人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鐘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詩人,詩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于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復,若清沈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并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并提。

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并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詩人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歷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詩人影響。直到清代,王士禎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

王維的古詩有那些

王維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有關王維的古詩,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1、《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2、《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3、《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4、《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5、《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6、《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7、《送嚴秀才還蜀》

寧親為令子,似舅即賢甥。

別路經花縣,還鄉入錦城。

山臨青塞斷,江向白云平。

獻賦何時至,明君憶長卿。

8、《送封太守》

忽解羊頭削,聊馳熊首轓。

揚舲發夏口,按節向吳門。

帆映丹陽郭,楓攢赤岸村。

百城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9、《送崔興宗》

已恨親皆遠,誰憐友復稀。

君王未西顧,游宦盡東歸。

塞迥山河凈,天長云樹微。

方同菊花節,相待洛陽扉。

10、《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的詩情與畫意

小時候背詩,有一套書,特為編給幼兒的,詩文都配了圖。我到現在還記得有一頁打開,左手是《竹里館》,墨竹掩映的男子面前一案琴,頭頂上一輪月。這 要放到徽宗畫院里考核,恐怕也就是花也蹄也馬也一個都不能少的“踏花歸去馬蹄香”,又或者橋邊酒店一叢竹的“竹鎖橋邊賣酒家”,想必拿不到高分。然而小朋 友看到是歡喜的,詩又短,字又簡單,閉上眼睛也如在眼前,到了“明月來相照”,如美人悄回眸,戛然而止在橫波遞上前的'那個瞬間,更顯得余韻渺渺,五味雜 陳。我那時候雖然什么都不懂,也隱隱覺得這里面有種雅氣的美。后來填詞,作出“書成不必東君賞,我共孤燈相看忙”這樣的句子,就覺得很高興,也是因為兒時 的這點念戀。

《新唐書》記王維詩作“縉裒集(維詩)數十百篇上之”,《舊唐書》亦說“開元中詩百千余篇,天寶事后, 十不存一。比于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余篇。”無論如何不是一個小數目。其間也不少頌圣,不少送別,不少答人,不少傳情。然而他最好的句子,一定是 淡然有味,意在景中,仿若可以用手扣上去,又或者其人已在其間。是田園,是山水,是隱逸。

山水隱逸在王維,看起來似 乎是件糾結的事情。一面是“迢遞嵩山下,歸來且閉關”著,也不忘“”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這讓人覺得不誠實,又或不徹底。然而隱逸是否須得辭官,念 佛何必一定棄世,這本身就是然而不然的。恥食周粟采周薇,恥食周薇生餓死,叔齊伯夷那樣的隱大致是一種壯懷激烈,與美麗無關。欣賞山水的自然之美,耽于田 園的質樸生活,隱逸可以是遁逃,讓人暫時不必面對,而在很多時候,也可以是一種被拉長了的“偷得浮生半日閑”。詩可以“富貴山林,兩得其趣”,畫也可以, 人生也可以。出世入世,終歸只是生活的一種方式,無所謂哪一種更高貴。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544.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