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錢大昕有哪些詩(錢大昕日記)

酒后情人2022-11-26 10:40詩詞67

很多朋友對于錢大昕有哪些詩和錢大昕日記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寫岳陽樓的詩句有哪些,表達先憂后樂觀點的名句有哪些?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岳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道經巴陵登岳陽樓用孟襄陽韻》楊維楨,元末 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 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 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岳陽樓》 李東陽,明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里聲。 《岳陽樓》錢大昕 清 杰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 地吞八百里,云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 不因承簡命,那便壯游逢。 《臨江仙》滕子京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賣花聲.題岳陽樓》張舜民 宋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云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內,江湖異態欄桿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 ——陳與義《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

錢大昕的生平簡介

錢大昕生于雍正六年正月七日(1728年2月16日),死于嘉慶九年十月二十日(1804年11月2日)。早年,以詩賦聞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弘歷南巡,因獻賦獲賜舉人,官內閣中書。十九年,中進士。復擢升翰林院侍講學士。三十四年,入直上書房,授皇十二子書。參與編修《熱河志》,與紀昀并稱“南錢北紀”。又與修《音韻述微》、《續文獻通考》、《續通志》、《一統志》及《天球圖》諸書。

后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廣東學政。四十年,居喪歸里,引疾不仕。嘉慶初,仁宗親政,廷臣致書勸出,皆婉言報謝。歸田三十年,潛心著述課徒,歷主鐘山、婁東、紫陽書院講席,出其門下之士多至二千人。晚年自稱潛研老人。其學以“實事求是”為宗旨,雖主張從訓詁以求義理,但不專治一經,亦不墨守漢儒家法。 乾嘉時期(1736-1820年)學者好言實事求是,錢大昕尤為突出。同時主張把史學與經學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經方法治史。 自《史記》、《漢書》,迄《金史》、《元史》,一一校勘,詳為考證。萃其平生之學,歷時近五十年,撰成《二十二史考異》,糾舉疏漏,校訂訛誤,駁正舛錯,優于同時其他考史著作。

其治史范圍廣于同時諸家。于正史、雜史而外,兼及輿地、金石、典制、天文、歷算以及音韻等。對宋、遼、金、元四史,用功甚深,元史尤為專精。他曾打算重修《元史》,未成。著有《宋遼金元四史朔閏考》、《宋學士年表》、《元史氏族表》、《元史藝文志》、《元詩記事》、《三史拾遺》、《諸史拾遺》及《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等。除史學外,于所涉諸學,多有創獲。《三統術衍》、《四史朔閏考》為其研治天文歷算學的代表作,深為同時學者推重。“古無輕唇音”、“古無舌上音”,更是其在音韻學上的卓見。

錢大昕有《十駕齋養新錄》,后世以之與顧炎武《日知錄》并稱,贊錢氏為“一代儒宗”。大昕并非知古而不知今的考據學者,他往往以考史論學的形式,隱寓對清廷弊政的不滿。所著《十駕齋養新錄》、《潛研堂文集》多所反映。乾嘉時期,首重經學,大昕力倡治史,既博且精,對轉變一時學術趨向影響甚大。一生著述甚富,后世輯為《潛研堂叢書》刊行。 藏書印有:“竹汀”(朱文方印)、“孱守齋”(朱文方印)、“錢印大昕”(白文方印)、“大昕私印”(白文方印)。

錢大昕的自銘硯:錢大昕有洮河老坑自銘硯一臺,上銘: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落款乾隆三十七年盛夏。并有陰刻“及之”印鑒。 現嘉定外岡鎮西有錢氏宗祠,外岡秦徐村有錢大昕墓。

錢大昕墓極其簡樸,一碑、一案而已。墓道兩旁,各有一對石獸與石馬,石獸的下方,刻有“嘉慶二十有五年十月”。墓碑不是原先的,豎立著的是已故上海圖書館館長、國學大家顧廷龍先生一九八四年題寫的墓碑。

古詩文中有關岳陽樓的作品及其相關的名句!

第一首《岳陽樓晚望》

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作者崔玨。。首聯從大境著筆,先開闊眼界;中間兩聯再寫近景,很是工整;最后一聯已經略微有點點“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他只是個普通進士,小小一個縣令,此詩卻頗有大家風范。

第二首《岳陽樓》

倚樓高望極,輾轉念前途。

晚葉紅殘楚,秋江碧入吳。

云中來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誰同我,悠悠上帝都。

——作者江為,南唐詩人。有名的大才子。他曾題詩于廬山白鹿寺,后來為李后主見到,后主極其贊賞。江為也因此自命不凡,輕狂放蕩,以為取功名易如反掌。不料他總被南唐官吏刁難,一氣之下想叛投吳越,不想事泄,獲罪處斬,可見其人很是有些恃才放曠的。這首《岳陽樓》寫得清逸脫俗,與那些大家相比,也毫不遜色。

第三首《重修岳陽樓寫懷》

遍歷江山只此樓,名傳自古今又修。

卻觀湘水浮新景,重對君山記舊游。

風月依然如故友,軒窗今復冠南州。

遠追張相滕侯跡,幸躡前規壯勝游。

——作者鄭明瞻,宋神宗元豐年間知岳州軍。這首詩很一般。但是,考慮到作者只是一個小小的地方武官,而且詩中表現的對前賢的景仰之情以及謙遜得大氣也不敢出的謙恭態度,這首詩還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歷史上的專職武官而又有文名者本就極少,以這篇作品而言,這位仁兄顯然還是在律詩上下過些苦功夫的。

第四首《岳陽樓》

八月書空雁字聯,岳陽樓上俯晴川。

水聲軒帝鈞天樂,山色玉皇香案煙。

大舶駕風來島外,孤云銜日落岑邊。

東南無此登臨地,遣我飄飄意欲仙。

——作者劉仙倫,宋代詩人。此詩一改宋詩清瘦的特點,倒是很像唐人之作,倘若偽托為王維杜甫岑參等人之作,未必就不能瞞人耳目。

第五首《岳陽樓》

后樂先憂記飽觀,茲樓今始得憑欄。

吐吞九水波濤闊,出納三光境界寬。

黃帝樂聲喧廣漠,湘君鬟影浸晴瀾。

江山何獨助張說,收拾清暉上筆端。

——作者王十朋,宋代詩人。南宋紹興年間狀元、抗金派名臣。他一直在家鄉樂清講學,直到秦檜死后才去應試,可見其抗金思想之堅決。此詩也頗有唐人遺風,頸頜兩聯有大氣之感。

第六首《道經巴陵登岳陽樓用孟襄陽韻》

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

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

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作者楊維楨,元末紹興詩人。出仕元朝,朱元璋安車征召他修《禮樂書》,不受官,百日而歸。這首作品寫得清新秀麗,“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以及“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兩聯更是大為不俗。

第七首《岳陽樓》

洞庭木葉風颼颼,雪浪萬頃飛白鷗。

氣浸中天日月濕,影搖大地山河浮。

數聲裂玉洞賓魄,一點殘黛湘娥愁。

安得天瓢酌仙酒,跨鯨直上扶桑洲。

--作者陳孚,宋末臺州人,避戰亂出家為僧,元世祖時獻《大一統賦》得官。在民族仇恨最為尖銳的時候賣身媚敵投靠外族,人品實在糟糕。但就詩而論,這首作品可說相當不錯。氣勢宏大不遜李杜,用典自然貼切,即便放在唐詩中,也可算得上品。“氣浸中天日月濕,影搖大地山河浮。”一聯,頗有老杜“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風采,只是比不了老杜那種厚重感。但整首詩的氣魄卻可說直追李白了。頸聯頜聯相比之下有點老杜的厚重沉穩感,首聯和尾聯卻是學足了李白的浪漫奔放夸張輕狂,顯然他應該是個很有藝術天賦的人,獻賦而得官者,當然文采要出眾。

第八首《登岳陽樓》

獨立煙波萬頃間,心知勝景隔塵寰。

天當盡頭疑無地,水到中心卻有山。

孤棹風云來遠域,層樓鼓角壯雄關。

諸侯事業如今古,不見仙人跨鶴還。

--作者黎淳,明代詩人,湖南華容人,狀元出身。這首詩頸聯寫得雄渾豪壯,尾聯則暗藏一絲懷古傷今之情,含而不露。

第九首《登岳陽樓》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里聲。

--作者李東陽,明代著名詩人,茶陵詩派的開創者。到底是一派宗師,此詩做得工穩之極,引典也自然。頜頸兩聯對仗極為工整,頸聯化用杜甫“吳楚天下坼,乾坤日夜浮”以及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尾聯則引用了《柳毅傳》以及呂洞賓的傳說,借以暗示出自己一種超然于世的思想。就以詩而論,這首詩雖然意境氣勢遣詞構句都算上佳,但是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實際意義不大。

第十首《巴陵》

巴陵城西湖上樓,樓前波影涵清秋。

數點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

--作者是明代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這首詩中水墨畫的意象味道極濃。江南四大才子的書畫遠比他們的詩文更有成就。藝術是相通的,唐寅畢竟更擅長作畫,腹構此詩之時,想必心頭浮現的恐怕應該先是畫景吧?此詩的清淡內蘊,和傳統山水畫的風格也是一脈相承的。

第十一首《岳陽樓》

湖邊樓閣欲凌空,春日登臨有客同。

漫說滕王遙擬勝,回看黃鶴近爭雄。

一聲鐵笛風簾外,幾葉漁舟煙渚中。

巨浪洪濤撼天地,屹然砥柱是誰功。

--作者毛伯溫,明代詩人。此詩由事入景(春日陪客人游岳陽樓,談談對江南三大名樓的比較,看看風景),再由景引出主題(鐵笛煙渚——巨浪洪濤——砥柱是誰功),尾聯中暗含自詡之意。層層遞進而承接婉轉自然,構思老練,對仗工穩。

第十二首《岳陽樓》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誰為天下士,飲酒樓上頭。

--作者魏允貞,明萬歷時官至吏部尚書。舊體詩和近體詩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因為字數本來就很少,表達內容自然受限制,所以通常盡量不使用重復的字詞。崔顥七律《黃鶴樓詩》連用了幾個“黃鶴”都被后人稱為大膽,他這五言絕句才二十個字就用了三個“天下”,而且和崔詩一樣破壞了格律。但是,形式畢竟是為內容服務的,形式不可能高于內容。作者顯然就是這樣寫的,先簡單直接地夸洞庭水岳陽樓,然后就簡單直接地夸自己。這位魏大人若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就一定是個直率的性情中人,單就詩而言,這個“簡單直接”很有創意,這份豪情難能可貴。

第十三首《岳陽樓》

杰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

地吞八百里,云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

不因承簡命,那便壯游逢。

--作者錢大昕,清代著名詩人。前三聯大氣開闊,有老杜風范。頸聯“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感覺真像是杜甫“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了。尾聯莫名其妙去拍皇帝的馬屁,大倒胃口。

第十四首《登岳陽樓》

水落湖光似鏡平,倦游人過岳陽城。

愧無憂樂關斯世,擬學神仙了此身。

壯氣漫吞云夢澤,微才敢附杜陵名。

湘靈鼓瑟何心聽,或許相逢老樹精。

--作者趙翼,清代與袁枚齊名的著名詩人。頜聯最好,對仗工整,意思也好。頸聯未必口氣太大,憑他的成就,居然要和杜甫相提并論,太輕狂自大了。

第十五首《岳陽樓》

君山好落日,留在半湖秋。

但見水無際,不知身倚樓。

十年三渡雁,千里一沙鷗。

正好乘風去,真成汗漫游。

--作者何紹基,清道光年間進士,著名書法家。這首詩中規中矩,頜頸兩聯可圈可點,特別是“十年三渡雁,千里一沙鷗”一聯,不著痕跡而令人感慨良多,一吟三嘆,意蘊深遠,當是好句。

第十六首《登岳陽樓》

萬頃春聲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

岳陽樓頭無事做,洞庭水試君山茶。

--作者王文治,清人,生平不詳。單以此詩而論,頗有些“清淡風流”的格調,后兩句有點趙師秀“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的韻味。

第十七首《岳陽樓》

湖山與我最多情,每到登臨眼獨明。

駭浪飛花衡岳雨,孤云落日鼎州晴。

高吟適有潛魚躍,靜坐如聞奏樂聲。

堪惜忠魂無處奠,卻教羽客踞華楹。

--作者陳玉桓,清代巴陵(今岳陽)縣令。此詩前三聯平淡無奇,就頸聯還勉強算是不錯,并無出彩之處,但尾聯卻蘊涵了豐富的思想性和獨特見解,使得整首詩立刻就提升到了另外一個高度。岳陽樓第三層供奉著呂洞賓,他主張應該供奉屈原,汪曾祺在有篇文章中就提到他很贊同這個主張的。可見詩詞文章,最重要不是形式的工巧,而是要言之有物才能取得共鳴。

第十八首《過洞庭湖》

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

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恒畏墜,帆遠卻如閑。

漁父閑相引,時歌浩渺間。

--作者許棠,唐人。他以此詩名于世,其極寫八百里洞庭之浩渺汪洋,端的如無聲畫卷。頷聯“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既切洞庭君山之境,又頗含哲理,故為時人所激賞,但較之孟襄陽“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杜少陵“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尚有一間之隔。然棠卻以此知名,至有“許洞庭”之號,是矮中拔高者也。

第十九首《臨江仙》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作者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同榜進士、好友。滕子京的《岳陽樓詩集序》其實算很不錯的。這首詞也寫得清麗脫俗,麻煩的是,總共才十句的詞,他居然直接借用了四句!上闕“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是借孟浩然的,下闕“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借錢起的,總有抄襲之嫌,汪曾祺取笑他“未免過于省事”。不過這四句前人名句嵌在這里渾然天成,無絲毫斧鑿牽強之感,這也應該算是高明的藝術創作了。

第二十首《賣花聲·題岳陽樓》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云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作者宋人張舜民,長安人。上下闕后兩句,把離情別意思鄉寫得淋漓盡致,“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著筆頗有獨到之處,旁人無意吟唱離別之曲而引發自己心中之傷痛,從側面著筆寫離情,比之直接正面描寫似乎要高了一籌。

第二十一首《風蝶令》

裊裊秋風起,蕭蕭敗葉聲。岳陽樓上聽哀箏,樓下凄涼江月為誰明?

霧雨沉云夢,煙波渺洞庭,可憐無處問湘靈,只有無情江水繞孤城。

--作者宋代李祈,這首詞顯得過于凄婉,上闕一連串“秋風”“敗葉”“哀箏”“凄涼江月為誰明”的意象渲染出十分凄婉的情感,不了解作者以及這首詞的背景,倒不清楚他是“為賦新辭強說愁”呢,還是真的有感而發,但即便是如此,比之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還是差著好大一段距離。太多色彩強烈的遣詞用句,使得作品內涵失去了深度和內斂含蓄的美感。

作者在謀篇布局上顯然是精心設計過了的。上闕一連串“秋風”“敗葉”“哀箏”“凄涼江月為誰明”相互呼應,下闕一連串的動詞“沉”“渺”“問”“繞”也是一樣相互呼應,這首詞做得比較精致。可見他一定很用心研究過謀篇布局之法。

第二十二首《滿庭芳》

漢上繁華,江南人物,尚遺宣政風流。綠窗朱戶,十里爛銀鉤。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樓舞榭,風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載,典章人物,掃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堅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后,斷魂千里,夜夜岳陽樓。

--上闕極寫宋之繁華,即使較之柳永那首傳說令金主完顏亮垂涎江南繁華的《望海潮》也不輸多少。下闕筆鋒一轉,以沉重的筆調寫下了國破家亡的傷痛,以及自己以身殉節的決心,可謂字字泣血,句句含淚。這首詞的作者是宋末一位岳陽女子,被金兵擄到杭州,因其貌美,主人想要她真心服己,故未曾用強。她始終不從,主人惱羞成怒欲用強,她巧言需先祭奠丈夫方可,然后在墻上留下這首絕命詞投大池而死。她不曾留下生平事跡和姓名,歷史上僅以“徐君寶妻”相稱。

關于岳陽樓的詩句古詩整首

1. 關于岳陽樓的詩句古詩

關于岳陽樓的詩句古詩 1. 描寫岳陽樓的詩句

一、岳陽樓1、《登岳陽樓》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釋義:很早聽過聞名遐邇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2、《登岳陽樓·其一》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釋義: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卷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

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望是什么心緒?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3、《登岳陽樓·其二》宋代:陳與義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釋義:平湖映著天空的影子,晴空萬里,波瀾不驚,大雁在空中飛來飛去。

岳陽樓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往北邊可以看到白首,往南邊可以看到丹楓。

一路欣賞景色,結果到了巴陵還沒有寫出來詩。4、《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代: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釋義: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

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在高入云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

醉酒之后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5、《岳陽樓》唐代:元稹 岳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釋義:岳陽樓紅日斜照樓窗,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座赤玉幢。寂寞失時地看向那殘春,仿佛有著千頭萬緒難以表達的情意,伴隨著湖水從窗子溢出并流向沒有盡頭的長江。

6、《題岳陽樓》唐代: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釋義:岳陽城下的江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獨上高樓倚靠著欄桿眺望。春天,草木的綠色與遠處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似乎就是國都長安。

岸邊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樹上哭得凄慘,天上的大雁要從這浩渺無邊的湖上橫空飛過還有許多困難。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只可畫成畫障,掛在貴富人家的廳堂里供他們欣賞。

7、登岳陽樓 宋代:蕭德藻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游。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

釋義:不能插翅飛向寥遠蒼茫的太空,卻違心地在湘黔來去浪游。三年來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一葉小舟。

翩飛的白鷺激起了詩的靈感,又見青山隱現在天的盡頭。但我仍嫌未能飽覽奇絕的景色,于是舍舟泊岸登上岳陽樓。

二、洞庭湖:8、《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釋義: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無煙,(不由生出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夠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賒幾分月色,痛快地賞月喝酒。9、《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釋義: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想要渡湖卻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么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10、《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時自陽山徙掾江陵》唐代:韓愈 十月陰氣盛,北風無時休。

蒼茫洞庭岸,與子維雙舟。 霧雨晦爭泄,波濤怒相投。

犬雞斷四聽,糧絕誰與謀。 相去不容步,險如礙山丘。

清談可以飽,夢想接無由。 男女喧左右,饑啼但啾啾。

非懷北歸興,何用勝羈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暫開霽,過是吾無求。釋義:十月的時候冷鋒極盛大,北風的吹拂完全沒停休。

在這蒼茫的洞庭湖岸邊,你我相傍分別系著小舟。此時霧雨晦暗爭著落下,湖面波濤怒擊如同對投。

小舟四周的雞犬難鳴吠,你我船上的糧絕無處謀。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險像好似被阻礙著山丘。

現在清談雖可驅散餓感,平生夢想卻是來之無由。 左右的男女們都在喧嘩,有的還因饑餓哭聲啾啾。

想到如非那北歸的吸引,怎會羈留此地忍受憂愁。但看著天上云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卻自在悠悠。

若此刻暫能停雨見晴天,這就已是我無上的祈求。11、《題君山》唐代:方干 曾于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釋義:曾經在世外見到麻姑,聽說君山。

2. 關于寫岳陽樓的詩句

《登岳陽樓》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岳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岳陽樓》 劉長卿

行盡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

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

《登岳陽樓》 陳與義 南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雍陶《題君山》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陽樓》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韓愈《登岳陽樓》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范仲淹《岳陽樓記》。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3. 有關岳陽樓的古詩

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李白:帝子瀟湘去不還,空余秋草洞庭間。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杜甫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湘靈瑟,呂仙杯,坐攬云濤人宛在; 子美詩,希文筆,題筆雪壁我重來。

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詩。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

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

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呂純陽,太糊涂,飛過來,飛過去,一個神仙誰在眼? 范仲淹,煞多事,什么先,什么后,萬家憂樂總關心.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廢俱興, 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 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 吞長江,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暉夕陰, 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 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 山岳潛形; 商旅不行, 檣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 則有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 寵辱皆忘, 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 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歟! 噫! 微斯人, 吾誰與歸!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岳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道經巴陵登岳陽樓用孟襄陽韻》楊維楨,元末 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

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

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岳陽樓》 李東陽,明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里聲。 《巴陵》 唐寅 巴陵城西湖上樓,樓前波影涵清秋。

數點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 《岳陽樓》錢大昕 清 杰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

地吞八百里,云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

不因承簡命,那便壯游逢。 《過洞庭湖》許棠 唐 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

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恒畏墜,帆遠卻如閑。

漁父閑相引,時歌浩渺間。 《臨江仙》滕子京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聲。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賣花聲.題岳陽樓》張舜民 宋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云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4. 關于岳陽樓的詩句

《岳陽樓記》 范仲淹慶歷四年春,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廢俱興, 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 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 吞長江, 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 暉夕陰, 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 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 山岳潛形; 商旅不行, 檣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 則有去國懷鄉,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 則有心曠神怡, 寵辱皆忘, 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 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歟! 噫! 微斯人, 吾誰與歸!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岳陽樓晚望》 唐 崔玨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道經巴陵登岳陽樓用孟襄陽韻》楊維楨,元末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登岳陽樓》 李東陽,明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里聲。

《巴陵》 唐寅巴陵城西湖上樓,樓前波影涵清秋。數點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

《岳陽樓》錢大昕 清杰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地吞八百里,云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不因承簡命,那便壯游逢。

《過洞庭湖》許棠 唐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鳥高恒畏墜,帆遠卻如閑。漁父閑相引,時歌浩渺間。

《臨江仙》滕子京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

微聞蘭芷動芳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賣花聲.題岳陽樓》張舜民 宋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醉袖撫危闌,天淡云閑。

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5. 描寫岳陽樓的詩句

描寫岳陽樓景色的詩句有: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唐代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唐代 杜甫《登岳陽樓》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內,江湖異態欄桿前。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唐代 陳與義《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

可憐萬里堪乘興,枉是蛟龍解覆舟。——唐代 李商隱《岳陽樓》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徒倚湖山欲曉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宋 陳與義《登岳陽樓》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衢塘滟預關。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宋 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唐 崔玨《岳陽樓晚望》送客洞庭西,龍堆兩青青。

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莽。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

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元末 楊維楨《道經巴陵登岳陽樓用孟襄陽韻》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里聲。

——明代 李東陽《登岳陽樓》杰閣出城墉,驚濤日夜舂。地吞八百里,云浸兩三峰。

已極登臨目,真開浩蕩胸。不因承簡命,那便壯游逢。

——清朝 錢大昕《岳陽樓》。

6. 描寫岳陽樓的詩詞

《登岳陽樓》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岳陽樓晚望》 唐 崔玨

乾坤千里水云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閑。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岳陽樓》 劉長卿

行盡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兩嵯峨。

樓前歸客怨秋夢,湖上美人疑夜歌。

獨坐高高風勢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片帆愁白波。

《登岳陽樓》 陳與義 南宋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雍陶《題君山》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陽樓》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韓愈《登岳陽樓》

7. 關于岳陽樓的詩句

【賞析】: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

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

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后四句是借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

“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渾太清”即水天相接。

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云、夢二澤,“云、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說云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后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

“撼”,搖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岳陽市。

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涌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云夢澤”),讀到這里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居,這實在有愧于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

“濟”,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槳,這里也是借指船。

“端居”,閑居;“圣明”,圣明之時,這里指太平時代。最后兩句,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

古代俗語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詩人借了這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作一番事業的愿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里說“徒有”。

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這是一首干謁詩。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分,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

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

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

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

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入抒情。

“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端居恥圣明”,是說在這個“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

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吁。

“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后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

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

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5453.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