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南池獨酌寫的是哪個季節(首夏南池獨酌白居易)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首夏南池獨酌寫的是哪個季節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首夏南池獨酌白居易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雖然說古人都喜歡春天,但是對于夏天的景物詩詞也有不少。接下來我搜集了蘇軾寫夏天景色的古詩,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蘇軾寫夏天景色的古詩1
一、《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注釋
1、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2、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賞析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詩。
第一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一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一首詩的流傳,使得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注釋
1、望湖樓:古建筑名,又叫看經樓。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層很黑。
3、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
4、遮:遮蓋,遮擋。
5、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顯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而且平靜。
8、跳珠:跳動的珍珠,形容雨大勢急。
9、卷地風來:指狂風席地卷來。又如,韓退之《雙鳥》詩:“春風卷地起,百鳥皆飄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望湖樓的夏天美麗雨景。詩人善于捕捉自己的靈感,本詩的靈感可謂突現于一個“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云驟聚,大雨突降,傾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第二,蘇軾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感。再次,用“翻墨”寫云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跡。而“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
三、《阮郎歸·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水沈一作水沉)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注釋
⑴阮郎歸:詞牌名。此調名于《花草粹編》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雙調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⑵薰風:南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⑶水沈:即“水沉”,木質香料,又名沉水香。
⑷然:同“燃”,形容花紅如火。
⑸玉盆:指荷葉。纖手:女性嬌小柔嫩的手。
⑹瓊珠:形容水的泡沫。
賞析
這一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的閨閣生活,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闕寫初夏已悄悄來到一個少女的身邊。“綠槐高柳咽新蟬”,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還有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境。“熏風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氣候特征。熏風,就是暖和的南風。古人對這種助長萬物的風曾寫有《南風歌》大加贊頌:“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據《禮記·樂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為《南風》伴奏。這里的“熏風初入弦”,是說《南風》之歌又要開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風初起。由于以上所寫的景物分別訴諸于視覺(綠槐、高柳)、聽覺(咽新蟬)和觸覺(熏風),使初夏的到來具有一種立體感,鮮明而真切。“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進入室內描寫。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即水沉)的裊裊輕煙。碧紗白煙相襯,不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異香可聞,顯得幽靜閑雅。這時傳來棋子著枰的響聲,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驚醒。蘇軾有《觀棋》四言詩,其序云:“獨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聞棋聲于古松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詩句有云:“不聞人聲,時聞落子。”這一首詞和這一首詩一樣,都是以棋聲烘托環境的幽靜。而棋聲能“驚”她的晝眠,讀者可以想象,在這么靜的環境中,她大概已經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聲便會把她驚醒。醒來不覺得余倦未消,心中沒有不快,可見首夏清和天氣之宜人。
下闕寫這個少女夢醒來以后,盡情地領略和享受初夏時節的自然風光。歇拍二句,寫弄水葉面,瓊珠碎而復圓,更覺清新可愛。“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又是另一番園池夏景。小荷初長成,小而嬌嫩,一陣細雨過去,輕風把荷葉翻轉;石榴花色本鮮紅,經雨一洗,更是紅得像火焰。這生機,這秀色,大概使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現了又一個生動的場面:“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葉后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可以想見,此時此刻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這飛珠濺玉的水花一樣,喜悅,興奮,不能自持。
在蘇軾之前,寫女性的閨情詞,總離不開相思、孤悶、疏慵、倦怠、種種弱質愁情,可是蘇軾在這里寫的閨情卻不是這樣。女主人公單純、天真、無憂無慮,不害單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貪賞風景,撥弄清泉。她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這是一種健康的'女性美,與初夏的勃勃生機構成一種和諧的情調。蘇軾的此種詞作,無疑給詞壇,尤其是給閨情詞,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寫是這一首詞的主要表現方法。注意景物的描寫、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的交叉運用,從而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上闕由綠槐、高柳、鳴蟬、南風等景物描寫與碧紗窗、香煙、棋聲等環境描寫,以及午夢初醒的人物描寫共同構成一幅有聲有色的初夏閨情圖。下闕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寫與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寫結合,構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圖,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間。同時他還注意了動態描寫,且不說“棋聲驚晝眠”、“玉盆纖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動,就是景物也呈現出某種動感。小荷為微雨而翻動,可以想見它的迎風搖曳之姿。榴花本是靜物,但用了一個“燃”字,又使它仿佛動了起來。這些動態描寫對活躍氣氛,豐富畫面無疑起了有益的作用。這首詞景中含情,將眾多的景物以情緯之,故散而不亂,給人以整體感。蘇軾善于抓住細微的心理感受并在無形中將客觀環境的細微變化加以對比,通過景物描寫、環境描寫,構成一幅活潑自然的庭園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單純、天真和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詞中的少女形象,與一般閨情詞中疏慵倦怠、孤悶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滿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機和青春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作品中活潑健康的少女形象,與初夏時節富有生氣的景物、環境,構成了一種和諧、清麗、靈動的情調,令人流連忘返。
蘇軾寫夏天景色的古詩2
綠槐高柳咽新蟬。——蘇軾《阮郎歸·初夏》
玉盆纖手弄清泉。——蘇軾《阮郎歸·初夏》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蘇軾《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蘇軾《賀新郎·夏景》
石榴半吐紅巾蹙。——蘇軾《賀新郎·夏景》
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蘇軾《賀新郎·夏景》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蘇軾《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蘇軾《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蘇軾《賀新郎·夏景》
碧紗窗下水沈煙。——蘇軾《阮郎歸·初夏》
蘇軾寫夏天景色的古詩3
1、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2、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3、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4、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5、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6、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賈弇《孟夏》
7、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王安石《初夏即事》
8、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陸游《初夏絕句》
9、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10、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11、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12、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13、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王僧儒《侍宴》
14、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
15、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16、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楊廣《夏日臨江》
17、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陶淵明《讀山海經》
18、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19、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20、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21、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22、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朱淑真《即景》
23、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夏初芳草深,薰風自南至。菖蒲泛酒卮,榴花照眼明。什么意思?
你好,這首詩不是這么寫的,感覺兩首詩拼在了一起,前兩句的意思是:
暮春時分,各色花卉都已經凋謝了,但初夏將來,芳草十分繁茂。
這首詩名為:首夏南池獨酌。作者唐代:白居易,整詩為
春盡雜英歇,夏初芳草深。
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綠蘋散還合,赪鯉跳復沉。
新葉有佳色,殘鶯猶好音。
依然謝家物,池酌對風琴。
慚無康樂作,秉筆思沉吟。
境勝才思劣,詩成不稱心。
描寫了夏天的景色。
描寫夏天的詩句作文開頭
1. 關于夏天作文開頭的詩句
關于夏天作文開頭的詩句 1.夏天作文開頭的中心句必須是詩句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個季節,英語為summer,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我國習慣將立夏作為夏天的開始,氣象學上的夏季要推遲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農歷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歷6、7、8三個月當作“夏天”。西方人則普遍稱夏至至秋分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為夏季。科學的劃分方法是平均溫度22度以上為“夏天”。據此,當平均溫度持續低于22度時即為夏天結束。另有歌手周迅的首張專輯《夏天》、演員夏天、電影《夏天》、多部電視劇中的角色“夏天”等。
描寫夏天的詩句和成語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描寫夏天的詞語:
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陽光強烈。也可稱“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燒”。
夏日炎炎--夏天陽光強烈,十分炎熱。
驕陽如火--像火一樣的陽光。形容天氣非常熱。亦作“驕陽似火”。
皎陽似火--皎:白而亮。太陽像火一樣燃燒。多形容夏日的炎熱。
赫赫炎炎--形容炎熱熾盛的樣子。
炎炎夏日--非常炎熱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灘上到處都是戲水的人潮。
炎陽炙人--炙:烤。指炎熱的太陽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熱。形容非常酷熱。
烈日當空--炎熱的太陽高掛天空。形容天氣酷熱。近義火傘高張
狂風烈日--強風猛烈而酷熱的天氣。如:古代駱駝商隊行經戈壁,常需忍受狂風烈日的惡劣天候
2.夏天作文開頭的中心句必須是詩句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個季節,英語為summer,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我國習慣將立夏作為夏天的開始,氣象學上的夏季要推遲到立夏后25天左右。
古人把農歷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歷6、7、8三個月當作“夏天”。西方人則普遍稱夏至至秋分為夏季。
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為夏季。科學的劃分方法是平均溫度22度以上為“夏天”。
據此,當平均溫度持續低于22度時即為夏天結束。另有歌手周迅的首張專輯《夏天》、演員夏天、電影《夏天》、多部電視劇中的角色“夏天”等。
描寫夏天的詩句和成語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描寫夏天的詞語: 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陽光強烈。也可稱“赤日炎炎”。
例:“烈日炎炎似火燒”。 夏日炎炎--夏天陽光強烈,十分炎熱。
驕陽如火--像火一樣的陽光。形容天氣非常熱。
亦作“驕陽似火”。 皎陽似火--皎:白而亮。
太陽像火一樣燃燒。多形容夏日的炎熱。
赫赫炎炎--形容炎熱熾盛的樣子。 炎炎夏日--非常炎熱的夏天。
如:炎炎夏日海灘上到處都是戲水的人潮。 炎陽炙人--炙:烤。
指炎熱的太陽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熱。形容非常酷熱。
烈日當空--炎熱的太陽高掛天空。形容天氣酷熱。
近義火傘高張 狂風烈日--強風猛烈而酷熱的天氣。如:古代駱駝商隊行經戈壁,常需忍受狂風烈日的惡劣天候。
3.以夏字開頭并描寫夏天的詩句
獨行還獨臥,夏景殊未暮。 出自:《晝寢》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夏木才結陰,秋蘭已含露。 出自:《村居臥病三首》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出自:《東林寺白蓮》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夏臥北窗風,枕席如涼秋。 出自:《贈吳丹》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夏閏秋候早,七月風騷騷。 《權攝昭應,早秋書事,寄元拾遺兼呈李司錄》 唐 白居易
春芽細炷千燈焰,夏蕊濃焚百和香。 出自:《石榴樹》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春華信為美,夏景亦未惡。 出自:《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春禽余哢在,夏木新陰成。 出自:《首夏》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夏淺蟬未多,綠槐陰滿地。 出自:《府西亭納涼歸》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 出自:《早夏游平泉回》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春盡雜英歇,夏初芳草深。 出自:《首夏南池獨酌》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出自:《齊安郡后池絕句》 年代:唐 作者: 杜牧
4.以每段開頭的第一句是詩句的寫一篇描寫夏天的作文
落紅還沒完全化作春泥,石榴已有了笑意。接踵而來的是銷聲匿跡已久的第一聲蟬鳴。夏天,就這樣來了。 夏天像一個青年人,灼熱的陽光是他燦爛的笑臉,迸發的熱量是他蓬勃的氣息,蔥蘢的草木是他厚密的頭發,水漲潮急的山洪是他的力量,速來忽去的驟雨是他的脾氣。
夏日的綠,在天地間揮毫潑墨,在藍天白云下,描繪著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畫卷。映入眼里的或墨綠,或清綠,都完全地脫了鵝黃的底子,它是這般的蔥蘢和葳蕤著,不再淺薄、不再稚嫩,濃濃的把生命的層次極盡展現。它充滿激情地吸納著烈烈的陽光,悠悠的呼吐出純純的氣息,讓你在這樣綠的庇護中,神清氣爽,盡享清涼。 可是那天也有不測風云,帶了陰和陽電的云朵在午后熱吻,閃電是不經意露出的含情脈脈的目光,雷聲是他們快樂的笑語,而雨后七色的彩虹呢是他們愛的結晶。藍的天,白的云,絢麗的彩虹,交織盛夏日最美的風景。
池塘里,告別了苞蕾的荷花,綻放著清麗的笑靨,在輕風拂送下,舞動著疊翠的裙裾,婷婷的嫵媚著矜持的身姿,凝霧噙露著似若一婉約的女子在輕輕呤誦"掉拂荷珠碎卻圓"的詩句,雋秀的枝桿無不在向你展示著夏的風情,不由得讓你在贊嘆那絕佳的韻致間。于驀然回首中,已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夏天的夜色,總是掛著迷人的色彩,有點深沉卻帶著浪漫。天空的云朵在晚霞的映射下,五彩繽紛,幽悠的明艷著自己的美麗。那高懸著銀鏡似的圓月,把那如水的清輝漫漫傾瀉,在蛙鳴蟲啁中,繁星調皮的眨著眼,快樂的欣賞著婆娑的樹影。這時,習習的涼風便把晝日里的煩與憂輕輕的彌散開來。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沉靜的是湖藍,純潔的是乳白,高貴的是米黃,熱烈的是大紅,典雅的是銀灰,莊重的是墨黑……繽紛的色彩把溫煦的夏日畫滿了。清雅的雛菊、馥郁的郁金香、嬌艷的山茶花、妖嬈的牡丹……芬芳的香氣把幽幽的庭院溢滿了。脆亮的蛙鼓、知了的聒噪、蚊蚋的低吟、婉轉的鳥叫……豐富的聲響把輕飄的空氣充滿了,這就是夏的神韻。讓冬蘇醒,讓春燦爛,讓夏多姿,讓秋輝煌,讓生活多彩。有了天地間的滋潤,才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因為有了彼此的關愛,才有了春華秋實。
走過了春的旎旖,迎來了夏的蓬勃,是這般的繽紛著絢麗,燦爛著熱烈。這夏天很美麗啊,承接著春的生機,蘊含著秋的成熟,展現了抖擻激蕩著夏的精神。
5.描寫夏天的詩句或者句子,演講開頭用
1.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2.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3.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4.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5.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6.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7.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
8.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9.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10.炎威天氣日偏長,汗濕輕羅倚畫窗。蜂蝶不知春已去,又銜花瓣到蘭房。 。
6.寫夏天的作文的好句子好開頭好結尾好名言
1.中午沒有一絲云,頭頂上一輪烈日,沒有一點風,一切樹木都無精打采地、懶洋洋地站在那里。
2.太陽剛一出頭,地上像已著了火。 3.天氣是那樣炎熱,仿佛一點星火就會引起爆炸似的。
4.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 5.走在路上,迎面的風似熱浪撲來。
6.大清早,蟬就高聲大叫,告訴人們又一個火熱的日子開始了。 7.夏日炎炎,小鳥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著頭;小狗熱得吐出舌頭不停地喘氣。
8.知了不住地在枝頭發著令人煩躁地叫聲,像是在替烈日吶喊助威。 9.夏天,草木特別茂盛,冬青樹的葉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樹枝繁葉茂,給人們撐起了一片濃濃的綠陰。
10.夏日里,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們避暑的好去處,你看,他們在水中嬉鬧著,一會兒打水仗,一會兒扎猛子摸魚,玩得十分開心。 11.夏天的太陽像個大火爐,把大地烤得發燙,就連空氣也是熱烘烘的,人一動就渾身冒汗。
12.水牛早就躲到了池塘里,整個身子埋在了池水中,只露出一個頭在水面上透氣。
描寫秋天草的詩句古詩
1. 草關于草的詩句古詩
草關于草的詩句古詩 1. 描寫草的詩句古詩大全
1.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漢·無名氏《古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風霜早。 南朝宋·劉俁《詩一首》
3.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游絲即橫路。北朝·北周·庚信《春賦》
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團扇。南朝梁·何遜《與蘇九德別》
5.深庭秋草綠。南朝梁·柳惲《搗衣詩》
6.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7.葉舒春夏綠,花吐淺深紅。唐·李嶠《萱》
8.雨中草色綠堪染。唐·王維《輞川別業》
9.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唐·李白《日出入行》
10.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唐·杜甫《旅夜書懷》
11.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12.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3.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唐·韓愈《游城南晚春》
14.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墻。唐·張繼《洛陽作》
1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張九齡《感遇》
1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唐·劉禹錫《陋室銘》
17.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8.柳絲裊裊風繅出,草縷茸茸雨剪齊。唐·白居易《天津橋》
19.春盡雜芳歇,夏初芳草深。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
20.杜康能散悶,萱草能忘憂。唐·白居易《酬夢得以萱草見贈》
21.色嫩似將藍汁染,葉齊如把剪刀裁。唐·徐夤《草》
22.庭草根自淺,造化無遺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風。唐·曹鄴《庭草》
23.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唐·戴叔倫《蘇溪亭》
24.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唐·羅隱《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25.江春不肯留歸客,草色青青送馬蹄。唐·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26.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唐·李商隱《晚晴》
2. 關于草的詩句古詩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3. 【有關小草的古詩句、名句】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4. 白居易的古詩《草》怎么寫草(唐)白居易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又名《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韻譯: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春風一吹舊蓬勃生長.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評析: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 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 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注釋】本詩又題《草》.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這種作法起源于“應制詩”,后來廣泛用于科舉“試帖詩”.此詩為作者準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作,所以也加了“賦得”二字.“又送”兩句詩意,本自《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簡析】這首詩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作品,也是當時傳誦的名篇.全詩結構嚴緊,格調清新,通過對荒原野草的贊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
5. 關于草的古詩大全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