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書現存多少篇(列子現今存幾篇)
很多朋友對于列子一書現存多少篇和列子現今存幾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列子》簡介
1、簡介
《列子》又名《沖虛經》,屬于早期黃老道家的一部經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黃老、近于老莊,追求了一種沖虛自然的境界。
在《沖虛經》的種種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體現了道家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而它宏闊的視野、精當的議論和優美的文筆又使人領略到子學著述雋秀、凝煉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各有主題,反映睿智和哲理,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只要我們逐篇閱讀,細細體會,就能獲得教益。它完全可以與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遠遠超越《伊索寓言》。
《列子》一書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與道家十分接近,后來被道教奉為經典。西漢初頗行于世。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后,散落民間,西晉又有所發展,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唐高宗乾封二年(667)李治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李隆基立玄學博士,指定《老子》《列子》《莊子》《文子》為必讀之書,時號四玄。天寶四年(745)追封列御寇為沖虛真人,《列子》一書為《沖虛真經》。到了宋代,真宗趙恒在“沖虛”二字后面又加“至德”二字,書名又成了《沖虛至德真經》。
徽宗政和六年(1116)趙佶詔立《內經》《道德經》《列子》《莊子》博士。?[2]??全書共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134章,如《黃帝篇》有十九個,《周穆王篇》有十一個,《說符篇》有三十個。
基本上以寓言形式來表達精微的哲理。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學著作的匯編。
2、作者
列子
擴展資料
1、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后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读凶印酚置稕_虛經》,(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對后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于黃帝老子,歸同于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后的重要傳承人物。
2、軼事典故
列子修道九年之后,就能御風而行。《述異記》中說,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秴问洗呵铩氛f:“子列子貴虛”。他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的子陽資助列子,以搏個好士之名,于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我卻常常挨餓。
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绷凶有χ鴮ζ拮诱f:“子陽并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后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御寇得以安然無恙。
這樣的列子遺事今鄭州民間還在流傳,康熙三十二年《鄭州志》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列子貴虛尚玄,修道煉成御風之術,能夠御風而行,常在春天乘風而游八荒。莊子《逍遙游》中描述列子乘風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駕風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現生機。
飄然飛行,逍遙自在,其輕松自得,令人羨慕。唐玄宗天寶元年(739年)李隆基封其為沖虛真人,其書名為《沖虛真經》。宋徽宗封為“致虛觀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間加封“至德”,號曰《沖虛至德真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列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列子
列子共幾卷,幾則
全書八篇,一百四十章,共有神話、寓言故事一百零二個。
列子成書大體經歷三個階段:
1、列子稍后,門人據其活動與言論編撰而成,不止八篇。
2、漢人在此基礎上補充整理,而成《漢書.藝文志》上著錄的八篇之數。
3、張湛據其先人藏書,及在戰亂后收集到殘卷,“參校有無,始得完備”。并依照《漢書.藝文志》所記八篇,編撰成今本《列子》。
由于在編撰過程中,為疏通文字,連綴篇章,必然加進張湛本人的一些思想與他編的一些內容,所以,今本《列子》雜進一些魏晉人的思想內容、語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歷三時而成書的《列子》,雜就難免了。見張清華先生《道經精華.列子.前言》。
《列子》共幾篇
《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戰國早期列子及弟子和后學所著哲學著作,共八篇,分別是:天瑞第一,黃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湯問第五,力命第六,楊朱第七,說符第八。
列子的著作是誰
列子先后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書,均已失傳。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黃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為“沖虛真人”。
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解析
《列子》又名《沖虛真經》 。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學所著,到了漢代出現以后,便尊之為《沖虛真經》,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其學說被古人譽為常勝之道。接下來我為你帶來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及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伯牙善鼓琴①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②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陰③();,卒④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⑤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①選自《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列子》(中華書局2011年5月版)。伯牙,人名。②[兮(xī)]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啊”。③ [陰]山的北面。④ [卒]通“猝”,突然。⑤[霖雨]連綿大雨。
一、作者及作品簡單介紹
列子名御寇,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道家學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學家。對后代的哲學、文學、科技、宗教都有深遠的影響。著有《列子》。
《列子》一書現存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其中《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被選入教材。
二、重點字詞梳理
(一)重點讀音梳理
1.卒④逢暴雨(cù,同“猝”)
2.初為霖雨⑤之操(舊讀cào),更(gèng)造崩山之音。
3.曲每奏,鐘子期輒(zhé)窮其趣。
4.伯牙乃舍(sh)琴而嘆
(二)重點詞義梳理
1.善:擅長,善于。
2.鼓:彈。
3.志:志趣,心意。
4.善哉,善:贊美之詞,即為“好啊”。
5.峨峨:高聳的樣子
6.洋洋:寬廣的樣子
7.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8.得:領會,聽得出。
9.陰:山的北面。
10.卒:通“猝”,突然。
11.止:停。
12.援:拿,拿過來
13.操:琴曲。
14.舍琴:丟開琴。意思是停止彈琴。
15.逃:隱藏,躲開。逃聲:隱藏自己的聲音。
【譯文】
伯牙善于彈琴,鍾子期善于聆聽。伯牙彈琴,內心向往著登臨高山。鍾子期便說:“好??!巍峨雄壯如同泰山聳立!”內心向往著流水。鍾子期便說:“好??!汪洋恣肆如同江河奔流!”只要是伯牙心中所念,鍾子期必定能夠領會。
伯牙在泰山北麓游玩,突然遇上暴雨,就在巖石底下躲避;他心中十分悲苦,便取過來琴來彈奏。起初彈奏的聲調如同哀怨的大雨,接著更是奏出了山崩地裂一般的聲音。每奏一支樂曲,鍾子期都能立刻領會其中的'旨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嘆道:“好啊,好啊,你的欣賞力!你的志趣和想象就和我的心一樣。我又怎么能在琴音中隱匿自己的心聲呢?”
三、全文的結構內容
中心句: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例子: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例子。證明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例子:伯牙游泰山逢暴雨,援琴而鼓之。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的事例,用伯牙的感嘆強調了鐘子期的善聽。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陰③,卒④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⑤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