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的容貌怎么樣(溫庭筠長得怎么樣)
今天給各位分享溫庭筠的容貌怎么樣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溫庭筠長得怎么樣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奇丑無比的溫庭筠為何能夠得到魚玄機的青睞?
溫庭筠雖然長得丑,但對于魚玄機來說是個好人。溫庭筠能夠得到魚玄機的青睞,跟如今讓一個女孩喜歡和感動基本上沒有太多區別,首先是溫庭筠所做的事贏得了魚玄機信任與好感,其次是溫庭筠的詩文俱佳,又教授魚玄機學詩文,讓魚玄機對這樣的才子心生崇拜。下面對這2點分別作簡要的介紹。
首先,魚玄機的名字是后來入了道觀,出家做女冠才改的,之前的名字叫魚幼薇。她的身世頗為可憐,生在貧苦文人家庭,父親早亡,由她的母親拉扯大。她的母親可能也缺乏謀生的技能,于是帶了小幼薇去妓院給人洗衣服,換得錢財艱難過活。
溫庭筠是個花叢老手,成天流連于煙花柳巷,基本上是有多少錢都能花出去,因此別看史籍記載他晚年過得比較坎坷,但他的生活要比很多人好太多了,當他到這家妓院消遣的時候,看到了魚幼薇,發現這個剛過10歲的小女孩很有天分,于是就決定常常接濟這對母女。魚幼薇對于這個40出頭,卻是真心幫助她的男子,自然漸漸從信任到慢慢產生好感。
其次,溫庭筠詩詞文俱佳,年輕的時候就以才名而聞于京都,到了現在更是對于詩詞文的創作有獨到的見解,所以才有“溫李”、“溫韋”、“三十六體”之名,再加上溫庭筠精通音律,坊間歌女的唱詞有不少正是出自溫庭筠之手,如今魚幼薇跟在溫庭筠身邊,每天看他舞文弄墨,彈琴唱曲,對他崇拜之至。
由于魚幼薇本來就是個聰明孩子,溫庭筠決定教她學習詩文,由于魚幼薇父親也是文人,耳濡目染之下再跟隨溫庭筠學習自然沒有太多困難,反而進步神速。她越是跟隨溫庭筠學詩文,越是發現他不僅僅有“兩把刷子”,而是有很多把刷子,對于這樣性格不羈又才情極高的文人心中升起了許多異樣的情愫。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不少魚幼薇或者說魚玄機與溫庭筠贈和的詩作,從中可以看出10多歲的她很害怕孤單,想要找一個依靠,當時她能傾訴的大概也只有溫庭筠,在其一首《冬夜寄溫飛卿》中尾聯說,“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想要尋找一個依靠的心情溢于言表。
綜上所述,溫庭筠一方面幫助魚玄機母女度過難關,而且可貴的是不計回報,另一方面覺得小小的魚玄機是個學詩文的料,又決定教她學習詩文,而且并非溫庭筠事先預謀,但處于生活困頓中的魚玄機卻為之感動不已。很有愛心,同時還愿意幫助自己,雖然長得丑但是一肚子浪漫文采的溫庭筠能夠得她的青睞,幾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真實歷史中,溫庭筠長的什么樣子,真的是風度翩翩的嗎?
溫庭筠這個名字,是多么的富有詩意,光聽這個名字都覺得他是個溫溫如玉,英俊瀟灑的公子哥,而且他寫的作品也是那么的有浪漫情懷,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幻想,可事實上真正的溫庭筠長相并不怎么樣,不僅是普通,甚至丑到不能看的地步,民間小道消息是這么說的:他之前因為長得太丑連皇帝都嫌棄過他,也是因為這樣他的事業發展不上去,但這個消息顯然是夸張了,不過也可以看得出來他的長相的確是不咋樣。
他有個外號叫:溫八叉,我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而這個外號是因為他雙手互相叉8下就可以完成一首詩,可以看得出來他的才華有多么出眾,而且思維也很敏捷,并且還能和李商隱一起稱為“溫李”,這也足以說明他在詩詞這方面的成就了,如果讀過他詩的朋友你會發現,他的詩沒有一首是俗氣的,都是那么的辭藻華麗,情深意遠,但他事業沒有發展和他的外貌可沒關系,反而和他的性格有關。
在《北夢瑣言》當中曾寫宣宗皇帝因為得知溫庭筠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想要去拜訪他,雖然當時的溫庭筠沒有中舉,可是在當地一直都流傳著他的故事,讓皇帝對他也十分的感興趣,可是看到皇帝登門拜訪,溫庭筠并不知道這是皇帝,還把自己的傲慢表現出來,問皇帝是不是一個小縣官?皇帝看到溫庭筠本人竟然是這樣的,很是生氣。
這是一部分,還有傳說溫庭筠兩年沒去參加考試是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其實小編倒是覺得他可能是怕政治斗爭,不想參與進去,但這都是猜測,因為溫庭筠本人是不畏懼權貴的, 甚至對權貴還有一種看不起的感覺,令狐绹當時作為宰相,有著很高的權利和地位,自然那么多人都想要巴結他還來不及呢,但溫庭筠看不慣這種現象,專門寫一句:自從元老登庸后,天下諸胡皆待令,也許說到這里你會覺得溫庭筠很有骨氣。
可事實上他這是性子傲,之前令狐绹虛心求教他問題,他愛答不理的樣子就算了,甚至還借機會說宰相太重權勢,還是要多學習,其實就是嘲笑宰相沒有文化,只是粗魯的武夫而已,從這個行為就看得出來,他難怪事業會不順了。
而且還有個很搞笑的事情,很多人在考試當中都作過弊,甚至讓好學生給自己寫過小紙條,這個做法顯然是不對的,而溫庭筠似乎就很樂于“幫助”他人,每次考試都會教別人, 當時監考還是挺嚴格的,要是發現了這輩子是不能參加考試的,可溫庭筠不怕,有一次就在考官的眼皮子底下,居然能幫8個人完成考試。
可是他自己不知道為什么就是中不了,所以也就放棄了,后來居然到了妓院門口當乞丐,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在冬天的時候去世了,溫庭筠是很有才華的,這一點不容否認,但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這個人的命運,他為人處世不行,性格又太傲,在朝堂那種爾虞我詐的地方他是呆不長的,倒是做個風流公子流浪人間適合他
溫庭筠長的丑還是美?
這是不確定的。古代沒有照相技術,對于古人的相貌,我們今天能見到的只有幾張畫像。而就是這些畫像也常常被弄混,比如同一張像,有時出現在王維的名下,有時又出現在寫李士謙的文章里。我們不得而知。
其次,畫像畫得再像,和真人也總有差距,不可能像現在的數碼相機一樣100%還原原貌。在我們所能見到的溫庭筠的畫像里,溫庭筠是一個面瘦臉長,吹著笛子的文弱書生形象,似乎也并沒有很丑。
擴展資料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詞人。
溫庭筠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后裔。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
后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于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
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展影響很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文筆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其詞今存七十余首,收錄于《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
溫庭筠的容貌怎么樣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溫庭筠長得怎么樣、溫庭筠的容貌怎么樣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