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為什么寫瑤池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商隱為什么寫瑤池,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商隱的《瑤池》所要表達的是什么?
瑤池
作者: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1,黃竹歌聲動地哀2。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3?
全部注釋
1.瑤池阿母:《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于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武帝內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2.黃竹歌聲:《穆天子傳》卷五:"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黃竹,□員閟寒'云云。"
3.八駿: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可日行三萬里?!读凶印贰ⅰ赌绿熳觽鳌返扔涊d不一。
此詩諷刺求仙之虛妄。首句寫西王母倚窗佇望,候穆王而不至。次句借黃竹歌聲暗示穆王已死。三四句則寫西王母因穆王不來而心生疑問。斥神仙而以神仙(王母)的口氣寫出,句句對比,以見長生之虛妄,求仙之荒誕。《李義山詩集箋注》引程夢星曰:"此追嘆武宗之崩也。武宗好仙,又好游獵,又寵王才人。此詩熔鑄其事而出之,只用穆王一事,足概武宗三端。用思最深,措辭最巧。"
詩詞賞析||《瑤池》李商隱
【注解】:
1)八駿:據說穆王有赤驥、華騮、綠耳等八匹駿馬。
2)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滿,傳說他曾周游天下。
【韻譯】:
西王母在瑤池上把綺窗打開;
只聽得黃竹歌聲音動地悲哀。
八駿神馬的車子日行三萬里;
周穆王為了何事違約不再來?
【評析】:
這是一首情詩。全詩虛構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來,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節(jié),顯示了求仙妄想與死亡不可避免的對立。在詩人的想象中,神仙也是渴望愛情的。
一二兩句“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保娙艘拦适轮形魍跄傅南M湍峦醯脑S諾,虛構了一個西王母在美妙的仙境,推開“綺窗”,盼望穆王重來的場面。憑立“綺窗”,翹首而望,然而視野空茫,不見穆王的影子,反而卻聽到悲哀的“黃竹歌聲”驚天動地。
首句的憑窗盼望,寫眼望。次句寫哀歌動地,寫耳聽,前者有意,后者無意,兩者的對比和矛盾是十分強烈的。一方面說明盼望之人無影無蹤,空余哀歌,人的壽命還不如歌的壽命長久,暗含著詩人對迷信神仙的諷刺;另一方面用哀聲動地的“黃竹歌聲”,透露出國運艱難,萬民受苦受凍的痛楚,曲折地表達了對現,實統(tǒng)治者貪圖享樂、追求長生的批判態(tài)度。
三四句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是詩人懸想西王母不見穆王重來的內心活動。穆王有八匹駿馬馳騁神速,“足不踐土”,“乘云而奔”,要想重游瑤池,可以說彈指之間即至。
可是無論西王母怎樣久久地憑窗而望,她的眼界里仍是空空茫茫,不見穆王如約重來。大自然是無情的,即使是西王母的神力也改變不了人固有一死的規(guī)律。西王母的疑問更加揭示了求神成仙、長生不老的虛妄。
古典詩歌借事喻情是常用的一種手法,用事貴在精妙與貼切。這首詩的用事不僅精妙與貼切,而且又有合理的藝術發(fā)揮。西王母的憑窗盼望和不見穆王如約重來的焦急心態(tài),都是詩人虛構出來的,這虛構既合情又合理,與原來的故事結合得自然融洽,了無痕跡,充分地寄寓了詩人對現實統(tǒng)治者迷信神仙的辛辣的諷刺與挖苦。
全詩不用一字議論,而議論盡在用事與虛構之中,筆法巧當婉轉,余味無窮。
—————//end
品鑒經典,在詩情畫意中品味人生。如果你也對詩詞有感覺,請點亮下面的小紅心,鼓勵我繼續(xù)帶你品詩。
李商隱瑤池所要表達的是什么 瑤池主要表達了什么
1、表達的是唐朝崇奉道教,主要與維護其統(tǒng)治的神圣性。且有不少帝王因迷信長生而亂服丹藥致死。本詩借用《穆天子傳》的故事,講的相思哀恨之情。
2、原文: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3、譯文:瑤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戶向東敞開,只聽見《黃竹歌》聲震動大地人心悲哀。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萬里的駿馬,為了何事違約不再來?
為何說“”瑤池“”是李商隱“用思最深,措辭最巧”的諷刺詩?
縱觀唐朝古詩,鮮有將諷刺二字體現得如此淋漓盡致之詩篇。于是,“諷刺”這一核心便成為我們值得探究的問題。 首先來看這首詩:
? ? ? ? 瑤池? 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四言古詩可以說是最常見的文體之一,這首瑤池也不例外,它看上去似乎只是講了幾個毫不相干的故事。只是,李商隱所要表達的僅僅如此嗎?
瑤池之上,西王母的窗戶向東敞開。聽到《黃竹歌》的歌聲感天動地。周穆王有八匹日行三萬里的駿馬,為了何事違約不再來?這首詩運用了典故,即周穆王會面西王母。而且全詩基本是由這一典故所構成。周穆王曾經游覽昆侖山,在那里遇到西王母,后者大宴穆王,并約定有緣再會。而在那之后,周穆王繼續(xù)游歷人間,見百姓疾苦而作《黃竹歌》。李商隱并未提及穆王后續(xù)的行動,但我們可以從詩中知曉。
李商隱用一個傳說構建了整個詩篇。西王母與周穆王二人達成約定,因此才有西王母翹首以待的場景,卻未能等來周穆王,唯有《黃竹歌》在耳邊回蕩。這里是在暗喻,周穆王已經逝去,唯有歌聲在人間傳唱,顯得無比凄涼。實則以周穆王這一頗具戲劇性的結局來隱喻當時的皇帝一味求仙的不智之舉。
《黃竹歌》本就脫胎于受苦的百姓群體,在這里的運用更反映出了民間疾苦,與謀求長生的帝王形成鮮明對比,這是對皇家的諷刺。
再看后兩句。西王母明明盼望已久卻不見周穆王前來,周穆王本人也完全可以憑著萬里寶馬前來赴會。奈何天不遂人愿,即便是西王母這種真正意義上的“神仙”亦無法動搖凡人既定的命運,無法更改那看似簡潔的軌跡。這本就是在諷刺那些追求虛妄的人,他們固執(zhí)己見,卻收獲無數罵名。
至于對此詩加以“用思最深,措辭最巧”之評語,是完全合理的。相較于司空見慣的諷喻詩,李商隱此作并未用直接、間接的言辭道出其精神內核,而是站在對傳說、故事加以評論的角度,看上去似乎僅僅是一首評論詩。
妙就妙在這個地方,也正是周穆王的身份,讓人容易與現實中統(tǒng)治者這一層次的人產生聯系,再用分析古詩常用的方法加以拆解,這首四言詩的精神要義也便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紀昀對此詩有如下評價:“盡言盡意矣,而以詰問之詞吞吐出之,故盡而未盡?!崩钌屉[這種手法可謂是虛實難辨,所以便鑄就了《瑤池》獨特的地位,讓人讀之回味無窮。
李商隱的“瑤池”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住在昆侖山瑤池的西王母打開她美麗的窗子,
這里是她當年宴請穆王的地,當她在窗邊等待,
希望穆王能夠再來,卻只聽到人間傳來穆王眼見天寒地凍,
北風雨雪,路有凍人,心中悲憫,寫下的哀民詩-〈黃竹歌〉,
哀怨的歌聲傳到昆侖山,西王母心想,
穆王的八匹駿馬能夠日行三萬里,但是為什么穆王不再到昆侖山來呢?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zhèn))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政治詠史詩
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應他當時的心態(tài)。在關于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歷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富平少侯》、《北齊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