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哪個朝代的(戴叔倫是唐朝什么時期的詩人)
很多朋友對于戴叔倫哪個朝代的和戴叔倫是唐朝什么時期的詩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詩人戴權倫是那個朝代人?
不是戴權倫,而是戴叔倫。戴叔倫是唐代詩人,其詩多表現閑適情調。
戴叔倫是什么朝代的人
你好,唐朝的詩人,
戴叔倫(732—789) 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壇城西南窯村(今屬江蘇)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的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于是他開始探尋仕途。
大歷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大歷三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賦、撫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經略使。他在任期間,政績卓著,是個出色的地方官吏。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辭官歸隱,六月十三日在返鄉途中客死清遠峽(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金壇小南門外縣城南郊。明萬歷46年(1618年),金壇知縣張翰中為疏通城內漕河,將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門面粉廠南圍墻前),并親自題立“詩伯夜臺”墓碑,即“大詩人之墓”的意思。
戴叔倫的詩,體裁形式多樣: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體近體,皆有佳作。題材內容也十分豐富:有反映戰亂中社會現實的,有揭露昏暗丑惡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嘆羈旅離愁的,也有描繪田園風光的……而在他的諸多詩篇中,最有價值、最富有社會意義的,還應該說是那些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例如:《女耕田行》:“無人無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新泥?!薄版⒚孟鄶y心正苦,不見路人唯見土?!睂懕M農家婦女勞作之苦;《邊城曲》:“人生莫作遠行客,遠行莫戍黃沙磧,黃沙磧下八月時,霜風裂膚百草衰?!睂戇h戍邊城士兵的艱辛;《屯田詞》開始寫:“春來耕田遍沙磧,老稚欣欣種禾麥”,后來在遇到天旱、蝗災、顆粒無收的情況下,官吏還強迫去砍伐南山樹木,趕著耕牛去,耕牛也因“霜重草枯”而凍死,詩人禁不住發出“艱辛歷盡誰得知,望斷天南淚如雨”的慨嘆。這些詩,不僅從正面描寫封建壓迫與剝削下勞動者的痛苦生活,而且語言平易暢達,描寫細膩委婉,感情充沛連綿,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另外,戴叔倫還給后人留下了頗為有名的論詩名言,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這對宋明以后的神韻派和性靈派詩人產生過較大的影響。有《戴叔倫集》,其詞僅存一首。
李商隱,戴叔倫,楊萬里分別是哪個朝代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唐代。
戴叔倫(約732年—約789年),唐代。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南宋。
半夜鯉魚來上灘全詩
蘭溪棹歌
朝代:唐朝 作者: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春天,寫景,山水,地名,民歌
相關翻譯
蘭溪棹歌注釋及譯文
注釋
蘭溪:蘭溪江,也稱蘭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
棹(zho)歌:船家搖櫓時唱的歌。
柳灣:種著柳樹的河灣。
越中:古代東南沿海一帶稱為越。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開時下的雨。
譯文
詩歌描寫了春夜蘭溪江邊的山水景色和漁民捕魚的心態。前兩句是寫月光下的月、樹、河灣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個“涼”字,令人覺得春寒猶在,一個“鏡”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靜寂。詩句寫得纖麗、秀氣,出自文人筆下。三、四兩句給人的感覺則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間流傳的物候語,朗朗上口,樸實無華,又令人置信地敘述一個事實:春雨一下,蘭溪江的魚就多起來了。上下兩聯詩句文筆雖然不同,卻也協調地組合了一幅春夜江邊休閑式的捕魚圖。
折疊∧
相關賞析
蘭溪棹歌鑒賞
戴叔倫于公元780年(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今屬浙江)令,蘭溪(又稱蘭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東陽附近,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創作的。
這是一首富于民歌風味的船歌。題中“蘭溪”,即婺州(今浙江金華)境內的蘭溪江;棹是船槳,棹歌即船家搖槳時唱的歌。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歌唱當地風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劉禹錫《踏歌詞》)取景多在日間。因為在麗日艷陽照映下,一切景物都顯得生氣蓬勃、鮮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們的美。此篇卻獨出心裁,選取夜間作背景,歌詠江南山水勝地另一種人們不大注意的美。這是它在取材、構思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涼月如眉掛柳灣”,首句寫舟行所見岸邊景色:一彎如眉的新月,映射著清冷的黑暗,正低掛在水灣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顯得更加清澄;時值三月(從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條已經垂縷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鏡中看”,此句轉寫水色山影。浙江一帶古為越國之地,故稱“越中”。“山色鏡中看”,描繪出越中一帶水清如鏡,兩岸秀色盡映水底的美麗圖景。句內“中”字復迭,既增添了民歌的詠嘆風味啊,又傳遞出夜間行舟時于水中一邊觀賞景色,一邊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