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和王昌齡哪個(王之渙和王昌齡二人是好朋友嗎)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王之渙和王昌齡哪個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王之渙和王昌齡二人是好朋友嗎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王之渙和王昌齡是不是同一個朝代的
是的,都是唐代的。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現存生平資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遷居至絳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千里,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圭爵,酷嗜閑放。”。后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志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盛唐悲歌:王之渙與王昌齡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一一王之渙:登鸛鵲樓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一一王昌齡:出塞之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一一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一、幽怨情結
大唐文壇中晚期,因政治的腐朽,民風的移易,人心的澆漓,許多詩人把無奈的目光投向閨房和深宮,借描述婦女 閨愁 抒發自己的郁悶情懷,或借以喻理、喻政、喻世;繼而形成大唐詩史上一道飽含 幽怨情結 的靚麗風景線。終于在唐末催生了以 韋莊、溫庭筠 為領袖的一個與詩略有區別的詩詞文學派別: 花間派 。以此溯源,幽怨文學的鼻祖,當數屈原、宋玉、曹子建和其代表作莫屬,都具有濃厚的幽怨情結。
所謂 幽怨情結 ,乃閨中女兒本來面目,借深閨或深宮女子的憂愁思念而發;以內容差別和作者立意,大致分為 閨愁類 、 宮怨類 和 情怨類 三種;均包含強烈的反禮教、反專制和向往自由愛情的內涵。大唐中晚期,王建和朱慶馀的新嫁娘、宮中詞、閨意等等,就是幽怨情結的代表詩作。以李商隱為代表的詩人,更不乏謳歌愛情、詠嘆傷離的優美詩篇。
中晚唐出現此類詩歌自然可以理解,但于盛唐時代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王之渙、王昌齡等詩文大家的詩作,依然包含幽怨情結,就頗值得一議。表面看去,王之渙和王昌齡兩人的幾首名作,多因事不如意隨感而發。但其緣由卻與他們不公平的人生際遇和時代特征有很大關聯。
二、王之渙
王之渙,出生于武周時代,成長于唐玄宗盛唐時期;祖籍并州即山西太原人,女皇武則天同鄉。王之渙個性豪放,才高志遠,胸藏大略,但他的仕途十分不如意。青年時期曾出塞從軍,后由親戚保薦做過幾任縣衙小吏,卻因屢屢遭人誣陷而辭官,長期在家賦閑。會不會是因武氏同鄉而平白遭遇牽連受到玄宗新政打擊?因史料太少一時無法判斷。
王之渙留世不多的詩歌,內涵寓意、個性風格十分鮮明。情感深沉,意境雄偉;縱橫今古、超越時空。非胸懷大局者而不能為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寥寥十個字,便勾勒出北方大地之上仿佛處于動態之中的半壁江山,以及詩人面對壯麗自然景象而深藏的大愛情懷。在王之渙 畫師般 奇麗的筆鋒之下,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仿佛看到夕陽西下之時徐徐而落、依偎著峰巒的白日;看到黃昏之時輝映著晚霞光芒而連綿起伏的高大山嶺;仿佛還看到蜿蜒曲折、洶涌咆哮的黃河匯入遠方浩瀚的大海。如此雄健渾厚的筆力,酷似將相風度;但卻真實出自身份低微的縣衙小吏之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后十個字,更是了不得。王之渙并不滿足目所能及的廣闊世界,他的心志更在云天之外;倘若要把萬里河山盡收眼底,就必須站得更高一些。高超的思辨藝術,包涵整個世界最為深刻、包涵整個人生最為現實的奧義。 天道行健 ,人生意義的最高之旨,就在于高瞻遠矚,不斷進取。該詩同時也告誡世人:人生在于登高望遠、認清事物本質。
全詩情景交融,格調高雅,技巧嫻熟,純樸自然;誠然中國文壇 詩畫合一 的珍品,詩家千古之絕唱。作者通過景情合一的描繪與抒發,完成了生命貴在積極進取的心靈救贖。
王之渙才華蓋世,志向凌云,但人生和仕途并不如意,并且屢遭排擠構陷。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幽怨情結卻并非簡單狹隘的怨天尤人。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如上推測或許有理。盛唐新政之下的浩蕩皇恩,從未眷顧這位才華橫溢、志向不凡的青年才俊。他胸懷的志向,似如天際黃河之源,懸掛在高高的云天。孤獨的王之渙,就像身處塞外的涼州孤城,周圍盡是難以逾越的高大山嶺;塞外荒漠鳴奏的羌笛聲中,有無限的哀怨時時訴說;溫馨的春風,從來沒有吹拂玉門關外初春季節的楊柳。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人生最傷是離別,世間最痛是相思。王之渙是不幸的。他的不幸,就是盛世浮華對高潔精神的排擠 逆淘汰 ,就是對正直人格的打擊與殘害。
三、王昌齡
與王之渙個性風格和人生際遇相當的還有同時代詩人王昌齡。他的史料也不大詳細。史界普遍認為,他祖籍并州與王之渙和武則天同鄉,之后遷居長安;大約出身于沒落小官僚家庭。王昌齡生于武周末年,早年求仕不舉,到處飄泊流浪,近四十歲才中進士。
王昌齡仕初,在朝擔任秘書省校書郎或其它類似文職小官,八九品上下。后因遭遇誹謗長期被貶,流放嶺南各地出任縣尉和府丞等地方小吏。安史之亂爆發后,王昌齡很可能陷于官場和地方勢力交織的 利益暗斗 漩渦,因瑣事被上級刺史 濫殺 。何其不公與悲慘!
王昌齡與王之渙如此十分相似的人生際遇或命運結局,從僅有的信息推斷:他們的不幸,可能因與武則天同鄉,被政敵納入 武氏余黨 而遭受莫須有政治打擊所致?;实壑蜗?,此類黨同伐異的政治迫害,余波會持續很長時間。雖為推測,但史上實例屢見不鮮。如此推測,從他們詩文內涵與濃厚的幽怨情結可以得到佐證。
王昌齡是七絕高手。往往以二三十個字的精彩組合,就能完成古今志向和人生大愛情感的詮釋與表達。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身在邊關的王昌齡,以詩人敏銳的目光,不斷審視盛唐表面奢華之下隱藏的重重危機。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在詩中暗表對北塞國防的關切和幽怨之情。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一生十分貧寒艱辛。一個堂堂男兒,他具有正常人的情感追求。大半生仕途奔波,使他情志兩傷。
這首七絕《閨怨》構思巧妙,以閨愁抒發征人之傷。表面描述獨守家中少婦面對春色的傷感;但詩人從另一個角度,不但刻畫愛情的至高無上;而且表達塞外男兒對家妻的深切思念;更有對權力地位和富貴虛榮的蔑視。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安史之亂爆發后,王昌齡被貶江南或在嶺南流放。期間,飽受亂世流離與分別孤獨之苦。但他的情志始終忠貞。大半生的艱辛不平,卻使他的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修養品格更加高尚。這首七絕膾炙人口。構思新奇,意境幽深。詩尾以假說語氣和問答形式,完成對家鄉親友思念與關懷的表達。
尤以末句更為別致: 一片冰心在玉壺 ,不僅有對身處淪陷區親友的思念;同時表達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志向和氣節。其中體現的錚錚傲骨和高潔風格,感染感動著后世無數讀者。
以王之渙和王昌齡的蓋世才華和高雅情調來看,再以他們悲慘的人生際遇和命運結局觀照:如此絕世精品詩作包藏的 幽怨情結 ,恰恰是對盛唐表面浮華的超強諷刺,并預言它的沒落。王之渙和王昌齡二位詩人去世前后, 安史之亂 的爆發,標志盛唐時代的結束。
唐都浪子《詩解大唐》: 王之渙與王昌齡的幽怨情結
王之渙和王昌齡都是唐代著名的什么詩人
王之渙和王昌齡都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之渙幼年聰穎,弱冠能文??犊写舐?,倜儻有異才。以門蔭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縣令李滌第三女為妻。后受人誣謗,拂衣去官。天寶元年(742年),補文安縣尉,清白處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時年五十五歲。歸葬洛陽縣北邙山祖墳。王之渙精于文章,善于寫詩,多被引為歌詞。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等。
王昌齡(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關于王之渙和王昌齡哪個和王之渙和王昌齡二人是好朋友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