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唱和詩有哪些(元白唱和詩代表作)
大家好,關于元白唱和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元白唱和詩代表作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元白唱合詩,忘記誰寫給誰了,大概意思是,你把我灌醉了,要做什么?求原詩。
1、[贈樊著作]白居易
陽城為諫議,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軼,舉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國鈞。元稹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動必達窮民。東川八十家,冤憤一言伸。
劉辟肆亂心,殺人正紛紛。其嫂曰庾氏,棄絕不為親。
從史萌逆節,隱心潛負恩。其佐曰孔戡,舍去不為賓。
凡此士與女,其道天下聞。常恐國史上,但記鳳與麟。
賢者不為名,名彰教乃敦。每惜若人輩,身死名亦淪。
君為著作郎,職廢志空存。雖有良史才,直筆無所申。
何不自著書,實錄彼善人。編為一家言,以備史闕文。
「和樂天贈樊著作」元稹
君為著作詩,志激詞且溫。璨然光揚者,皆以義烈聞。
千慮竟一失,冰玉不斷痕。謬予頑不肖,列在數子間。
因君譏史氏,我亦能具陳。羲黃眇云遠,載籍無遺文。
煌煌二帝道,鋪設在典墳。堯心惟舜會,因著為話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無間然。緬然千載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綴書為百篇。是時游夏輩,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遺訓,職在圣與賢。如何至近古,史氏為閑官。
但令識字者,竊弄刀筆權。由心書曲直,不使當世觀。
貽之千萬代,疑言相并傳。人人異所見,各各私所遍。
以是曰褒貶,不如都無焉。況乃丈夫志,用舍貴當年。
顧予有微尚,愿以出處論。出非利吾已,其出貴道全。
全道豈虛設,道全當及人。全則富與壽,虧則饑與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萬物安。解懸不澤手,拯溺無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獨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為一物,死生為一源。合雜分萬變,忽若風中塵。
抗哉巢由志,堯舜不可遷。舍此二者外,安用名為賓。
持謝著書郎,愚不愿有云。
2、[感鶴]白居易
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
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
不惟懷稻粱,兼亦競腥膻。不惟戀主人,兼亦狎烏鳶。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時遷。一飽尚如此,況乘大夫軒。
「和樂天感鶴」元稹
我有所愛鶴,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聲聞林外天。
自隨衛侯去,遂入大夫軒。云貌久已隔,玉音無復傳。
吟君感鶴操,不覺心惕然。無乃予所愛,誤為微物遷。
因茲諭直質,未免柔細牽。君看孤松樹,左右蘿蔦纏。
既可習為飽,亦可薰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終棄捐。
3、[折劍頭]白居易
拾得折劍頭,不知折之由。一握青蛇尾,數寸碧峰頭。
疑是斬鯨鯢,不然刺蛟虬。缺落泥土中,委棄無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剛不好柔。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
「和樂天折劍頭」元稹
聞君得折劍,一片雄心起。詎意鐵蛟龍,潛在延津水。
風云會一合,呼吸期萬里。雷震山岳碎,電斬鯨鯢死。
莫但寶劍頭,劍頭非此比。
卷401_5 「酬樂天早夏見懷」元稹
庭柚有垂實,燕巢無宿雛。我亦辭社燕,茫茫焉所如。
君詩夏方早,我嘆秋已徂。食物風土異,衾裯時節殊。
荒草滿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復切九,月明侵半除。
卷401_6 「酬樂天勸醉」元稹
神曲清濁酒,牡丹深淺花。少年欲相飲,此樂何可涯。
沉機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顏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劉伶稱酒德,所稱良未多。愿君聽此曲,我為盡稱嗟。
一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共醉真可樂,飛觥撩亂歌。獨醉亦有趣,兀然無與他。
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王孫醉床上,顛倒眠綺羅。
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
卷401_7 「和樂天初授戶曹喜而言志」元稹
王爵無細大,得請即為恩。君求戶曹掾,貴以祿奉親。
聞君得所請,感我欲沾巾。今人重軒冕,所重華與紛。
矜夸仕臺閣,奔走無朝昏。君衣不盈篋,君食不滿囷。
君言養既薄,何以榮我門。披誠再三請,天子憐儉貧。
詞曹直文苑,捧詔榮且忻。歸來高堂上,兄弟羅酒尊。
各稱千萬壽,共飲三四巡。我實知君者,千里能具陳。
感君求祿意,求祿殊眾人。上以奉顏色,馀以及親賓。
棄名不棄實,謀養不謀身??蓱z白華士,永愿凌青云。
[贈吳丹]白居易
巧者力苦勞,智者心苦憂。愛君無巧智,終歲閑悠悠。
嘗登御史府,亦佐東諸侯。手操糾謬簡,心運決勝籌。
宦途似風水,
誰有元稹、白居易的所有唱和詩?
我任務,望采納!
「和樂天贈樊著作」元稹
君為著作詩,志激詞且溫。璨然光揚者,皆以義烈聞。
千慮竟一失,冰玉不斷痕。謬予頑不肖,列在數子間。
因君譏史氏,我亦能具陳。羲黃眇云遠,載籍無遺文。
煌煌二帝道,鋪設在典墳。堯心惟舜會,因著為話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無間然。緬然千載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綴書為百篇。是時游夏輩,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遺訓,職在圣與賢。如何至近古,史氏為閑官。
但令識字者,竊弄刀筆權。由心書曲直,不使當世觀。
貽之千萬代,疑言相并傳。人人異所見,各各私所遍。
以是曰褒貶,不如都無焉。況乃丈夫志,用舍貴當年。
顧予有微尚,愿以出處論。出非利吾已,其出貴道全。
全道豈虛設,道全當及人。全則富與壽,虧則饑與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萬物安。解懸不澤手,拯溺無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獨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為一物,死生為一源。合雜分萬變,忽若風中塵。
抗哉巢由志,堯舜不可遷。舍此二者外,安用名為賓。
持謝著書郎,愚不愿有云。
「和樂天感鶴」元稹
我有所愛鶴,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聲聞林外天。
自隨衛侯去,遂入大夫軒。云貌久已隔,玉音無復傳。
吟君感鶴操,不覺心惕然。無乃予所愛,誤為微物遷。
因茲諭直質,未免柔細牽。君看孤松樹,左右蘿蔦纏。
既可習為飽,亦可薰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終棄捐。
「和樂天折劍頭」元稹
聞君得折劍,一片雄心起。詎意鐵蛟龍,潛在延津水。
風云會一合,呼吸期萬里。雷震山岳碎,電斬鯨鯢死。
莫但寶劍頭,劍頭非此比。
卷401_5 「酬樂天早夏見懷」元稹
庭柚有垂實,燕巢無宿雛。我亦辭社燕,茫茫焉所如。
君詩夏方早,我嘆秋已徂。食物風土異,衾裯時節殊。
荒草滿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復切九,月明侵半除。
卷401_6 「酬樂天勸醉」元稹
神曲清濁酒,牡丹深淺花。少年欲相飲,此樂何可涯。
沉機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顏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劉伶稱酒德,所稱良未多。愿君聽此曲,我為盡稱嗟。
一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共醉真可樂,飛觥撩亂歌。獨醉亦有趣,兀然無與他。
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王孫醉床上,顛倒眠綺羅。
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
卷401_7 「和樂天初授戶曹喜而言志」元稹
王爵無細大,得請即為恩。君求戶曹掾,貴以祿奉親。
聞君得所請,感我欲沾巾。今人重軒冕,所重華與紛。
矜夸仕臺閣,奔走無朝昏。君衣不盈篋,君食不滿囷。
君言養既薄,何以榮我門。披誠再三請,天子憐儉貧。
詞曹直文苑,捧詔榮且忻。歸來高堂上,兄弟羅酒尊。
各稱千萬壽,共飲三四巡。我實知君者,千里能具陳。
感君求祿意,求祿殊眾人。上以奉顏色,馀以及親賓。
棄名不棄實,謀養不謀身??蓱z白華士,永愿凌青云。
名詞解釋“元白唱和”
是這個嗎
元白唱和
| [] []
中唐詩人間的交往唱和之風,早在貞元年間即已初露端倪。當時應進士舉者“多務朋游,馳逐聲名”(《舊唐書·高郢傳》),形成了“侈于游宴”的“長安風俗”(李肇《國史補》卷下)。而文人游宴多要作詩唱和,有時即使不游宴,也要以詩唱酬,或聯絡感情,或展示才學。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當首推一代文宗權德輿及其領導的文人集團。權德輿(759~818),字載之,歷任要職,并做過兩年宰相,兼有政聲和文名,“貞元、元和間為縉紳羽儀”(《新唐書》本傳)。在他現存的三百八十多首詩中,不乏清新可誦、近似盛唐之音的佳什,但其后期詩歌,大都是與聚集在他周圍的一批臺閣詩人酬唱應答、在體式技巧上競異求新之作,諸如《奉和李給事省中書情寄劉苗崔三曹長因呈許陳二閣老》、《酬崔舍人閣老冬至日宿值省中奉簡兩掖閣老并見示》等等,從冗長的標題即可看出詩人們的交往概況。這些詩的內容并不充實,藝術性也不強,卻對貞元末年的詩壇風尚頗有影響。到了元和年間,又出現了比一般唱和更進一步的以長篇排律和次韻酬答來唱和的形式,而元稹和白居易便是這種形式的創始者。
元稹、白居易在相識之初,即有酬唱作品,此后他們分別被貶,一在通州,一在江州,雖路途遙遙,仍頻繁寄詩,酬唱不絕。所謂“通江唱和”,也就成為文學史上一個令人注目的現象。元、白此期的唱和詩多長篇排律,次韻相酬,短則五六十句,長則數百句,洋洋灑灑,蔚為大觀。如白居易有《東南行一百韻》寄元稹,元稹即作《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回贈。這種次韻詩的創作難度是很大的,既要嚴守原詩之韻,又要自抒懷抱,還要寫上數百句,搞得不好,就會顧此失彼;但才力大者,則可借此爭奇斗勝,施展才情。誠如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詩啟》中所言:“居易雅能為詩,就中愛驅駕文字,窮極聲韻,或為千言,或為五百言律詩,以相投寄。小生自審不能過之,往往戲排舊韻,別創新詞,名為次韻相酬,蓋欲以難相挑耳。”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鍛煉了詩人的智慧、技巧,豐富了詩歌的種類,另一方面也因過于重視形式技巧,詩人的真情實感反被沖淡乃至淹沒。相比之下,倒是二人那些寄懷酬答的短篇小詩來得更為真摯耐讀,清新有味。如白居易《舟中讀元九詩》: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
元稹《酬樂天舟泊夜讀微之詩》:知君暗泊西江岸,讀我閑詩欲到明。今夜通州還不睡,滿山風雨杜鵑聲。
元、白這類以次韻酬唱為主的短篇長章在當時流傳頗廣,以至“巴蜀江楚間洎長安中少年,遞相仿效,競作新詞,自謂為‘元和詩’”(元稹《白氏長慶集序》)。這里的“元和詩”,實即元稹在其他場合提到的“元和體”?!霸腕w”除了上述次韻相酬的長篇排律外,還包括元、白那些流連光景、淺切言情的“小碎篇章”,其中包括元稹的艷體詩。
中唐詩人的交往、唱和真正形成高潮,是在元和之后的長慶至開成年間。這一時期,由于黨爭激烈、政局動蕩,不少當年曾積極參與政治的文人紛紛退出政壇,東都洛陽便成了他們的閑散之地,而白居易乃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時而與劉禹錫、裴度等人“為文章、把酒,窮晝夜相歡,不問人間事”(《新唐書·裴度傳》),時而與遠近詩友庚答酬唱,就中與劉禹錫、令狐楚、崔玄亮等人的唱和尤多,詩的內容則以敘寫閑情雅趣、思念問候為主,很少再有昔日的政治熱情了。此外,劉禹錫與令狐楚、崔玄亮、李德裕也頻頻唱酬,一時間蔚為風氣。僅以此期編成的酬唱集來看,就有劉、白的《劉白唱和集》,白、劉、裴的《汝洛集》,劉與令狐楚的《彭陽唱和集》,與李德裕的《吳蜀集》,等等,這里需要一提的是令狐楚和崔玄亮。令狐楚(766~837),曾任宰相,長慶以后,歷任節度使之職,存詩五十馀首。崔玄亮與白居易同為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曾歷任監察御史、州刺史等。存詩二首?,F錄二人唱和詩各一首,以見一斑。令狐楚《春思寄夢得樂天》:
花滿中庭酒滿樽,平明獨坐到黃昏。春來詩思偏何處?飛過函關入鼎門。
崔玄亮《和白樂天》:病馀歸到洛陽頭,拭目開眉見白侯。鳳詔恐君今歲去,龍門欠我舊時游。幾人樽下同歌詠,數盞燈前共獻酬。相對憶劉劉在遠,寒宵耿耿夢長洲。
段承校
【摘要】:元白唱和詩繼承了和意唱和的傳統,也開創了和韻唱和的新天地。次韻唱和主要是元白在貶謫地的遙相唱和。將贈答詩的內容特征和分題拈韻聯句的形式特征融合改造成次韻唱和詩,開啟了詩人間相互異地唱和的新的形制規范,打破了傳統唱和詩的時空條件的諸多限制,為文人藝術化交往確立了新的范式,這便是元白次韻唱和的詩史意義。
話說元白詩派和他們的詩歌類型
元白詩派,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指韓孟詩派同時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的詩歌流派,他們重寫實,尚通俗。他們發起新樂府運動,強調詩歌的懲惡揚善,補察時政的功能,語言方面則力求通俗易解。走了一條與韓孟詩派完全不同的創作道路。清人趙翼說:“中唐詩以韓、孟、元、白為最。韓、孟尚奇警,務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務言人所共欲言。
其他網站上也有對元白詩派的注解:元白詩派是指以中唐詩人白居易、元稹為代表的詩派。他們強調詩歌的諷諭作用,都擅長于新樂府、七言歌行、長篇排律等詩體,注意詩歌語言的平易淺切和通俗性,并通過詩歌酬唱促進了格律技巧的純熟。
簡單理解,詩歌流派指的是以中唐詩人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的詩歌派別,兩人同年及第,授相同官職。他們詩歌內容,常以新樂府為題,詩歌尚時、尚俗、平實。
小的時候聽說過白居易的坊間傳聞:說的是白居易寫詩,為了能夠讓大多數人都能讀懂并理解,他每次創作完一首新詩,總是找年老的婦人,讀給她們聽。如果老婦人聽不懂,他就回去修改,直到她們能夠理解為止。所以白居易的詩能夠流傳最多最廣、婦孺皆知,源于白居易的平民精神,和他對詩歌的定位。
元白詩派不只是白居易和元稹,還有張籍、王建和李紳。
從內容上來說,元白詩派的類型算是比較豐富的,有諷喻詩,感傷詩,閑適詩,雜律詩等等。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白居易把自己的詩分為四類:
① 諷喻詩:自己最為看重,體現其詩歌理論及兼濟之志,代表作《秦中吟》其十《買花》
② 感傷詩:成就最高,代表《長恨歌》、《琵琶行》
③ 閑適詩:以謫貶江州為界,白居易的處世態度前后判若兩人,詩風 淺近平淡 ,表達知足常樂,情致溫厚柔和,代表作《問劉十九》
④ 雜律詩:一些寫山水風光和友情的作品,代表《暮江吟》
白居易這首《花非花霧非霧》是他淺白詩風里的另類,比較晦澀難懂,不知所云。不過這并不能破壞白居易詩歌的淺近平淡的詩風。
元稹,字微之,洛陽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元稹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元稹的詩歌類型比白居易更豐富一些,主要有
新樂府詩:大膽地借用古題或另擬新題來創作
諷喻詩:談社會問題,諷刺時政,如《織婦詞》《田家詞》《上陽白發人》
敘事長詩:《連昌宮詞》,被評為“融史才詩筆議論為一體”
艷情詩和悼亡詩: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如《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
酬唱詩:和白居易一起,如《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稹的這首絕句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霸洔婧!倍溆绕錇槿朔Q誦。與宋代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同為悼亡詩的絕唱。
元和體,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間所寫的“次韻相酬”的長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間感嘆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加上兩人的艷體詩,通稱為“元和體”。元合體的藝術特點是語言淺白,格調輕快,突破了詩的傳統,體現出世俗化特征。
元白詩派中還有兩位詩人值得一提,就是張籍和王建。張籍和王建是中唐時較早從事 樂府詩 創作的詩人,時號“張王”
張籍詩歌內容:
① 樂府詩:題材廣泛,多為“俗人俗事”,以社會的縮影,如《野老歌》《牧童詞》
② 近體詩:雖多為抒懷和酬贈之作,也帶有寫實傾向,且不乏新穎之作,如《秋思》
王建詩歌內容:
① 樂府詩:成就最高,題材廣泛,愛憎強烈,如《田家行》;
② 以俗語、民歌入詩的傾向,一些小詩寫得通俗流利而膾炙人口,如《新嫁娘詞》三首;
③ 用七絕詩體,反映宮女生活、以白描見長的《宮詞》百首。
元白詩派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閑適”思想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影響深遠。
白居易與元稹通江唱和的內容?
元稹、白居易在相識之初,即有酬唱作品,此后他們分別被貶,一在通州,一在江州,雖路途遙遙,仍頻繁寄詩,酬唱不絕。所謂“通江唱和”,也就成為文學史上一個令人注目的現象。
元、白此期的唱和詩多長篇排律,次韻相酬,短則五六十句,長則數百句,洋洋灑灑,蔚為大觀。如白居易有《東南行一百韻》寄元稹,元稹即作《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回贈。這種次韻詩的創作難度是很大的,既要嚴守原詩之韻,又要自抒懷抱,還要寫上數百句,搞得不好,就會顧此失彼;但才力大者,則可借此爭奇斗勝,施展才情。誠如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詩啟》中所言:“居易雅能為詩,就中愛驅駕文字,窮極聲韻,或為千言,或為五百言律詩,以相投寄。小生自審不能過之,往往戲排舊韻,別創新詞,名為次韻相酬,蓋欲以難相挑耳。”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鍛煉了詩人的智慧、技巧,豐富了詩歌的種類,另一方面也因過于重視形式技巧,詩人的真情實感反被沖淡乃至淹沒。
元、白這類以次韻酬唱為主的短篇長章在當時流傳頗廣,以至“巴蜀江楚間洎長安中少年,遞相仿效,競作新詞,自謂為‘元和詩’”(元稹《白氏長慶集序》)。這里的“元和詩”,實即元稹在其他場合提到的“元和體”?!霸腕w” 除了上述次韻相酬的長篇排律外,還包括元、白那些流連光景、淺切言情的“小碎篇章”,其中包括元稹的艷體詩。
所謂唱和,就是你贈我酬,我唱你和。據古籍資料顯示:元白通江時期(元和十年三月三十日至十四年三月十日)的唱和詩計79首。其中白居易42首(不包括其酬和元稹江陵時詩《放言五首》),元截詩37首。在這些唱和詩中,元白對應唱和共有24個詩組,計詩81首(其中次韻相酬21個詩組,計詩55首),僅有白氏寄贈而無元氏答酬的詩歌12首,元氏有寄贈詩而白氏無詩答酬者6首。就白居易來說,有元稹對應唱酬詩30首,另12首現存元集無元棋對應唱酬詩,就元稹來說,答酬白氏的詩篇31首(其中次韻相酬27首),另有《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水上寄樂天》、《得樂天書》、《相憶淚》、《寄樂天》、《憑李忠州寄書樂天》6首寄賭,而白氏似無詩酬和。除詩歌外,倆人來往書信三件:即元和十年六月鎮初到通州時有《敘詩寄樂天書》(對此白氏已有詩寄贈,元氏亦有詩回酬),白居易十年十二月有《與元九書》(未見元棋酬答),十二年四月十日有《與微之書》(元氏已有《得》詩酬答)。
元白唱和詩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元白唱和詩代表作、元白唱和詩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