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柳絮哪個先飄(楊花是柳絮還是楊絮)
今天給各位分享楊花柳絮哪個先飄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楊花是柳絮還是楊絮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楊花=柳絮”嗎?
楊花=柳絮。
楊花,據《辭源》解釋為“柳絮”。
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而是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這是一個詞,不是楊和柳并列。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一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擴展資料
柳絮,即柳樹的種子,上面有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如飄絮,所以稱柳絮。柳樹:喬木,高可達18m,樹冠開展疏散。樹皮灰黑色,不規則開裂;枝細,下垂,無毛。芽線形,先端急尖。葉狹披針形,長9-16cm,寬0.5-1.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葉柄長5-10mm,有短柔毛;托葉僅生在萌發枝上。
花序先葉或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長1.5-3cm,有短梗,軸有毛;雄蕊2,花藥紅黃色;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2;雌花序長達2-5cm,有梗,基部有3-4小葉,軸有毛;子房橢圓形,無柄或近無柄,花柱短,柱頭2-4深裂;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有1。蒴果長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楊花
柳絮先飛還是楊絮?
柳才有絮,楊絮這個稱呼是因為柳也稱楊柳,如:一川衰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南國滿園風堆絮,愁霎一時清明雨.現在一般"楊"都是指楊樹,李白詩云:楊花落盡子規啼.楊樹是開花的,楊柳是飄絮的
求采納
柳絮飄的時間
柳絮飄飛時間一般大概在4-5月,春末夏初,另外柳絮的飛舞時間和地區以及氣溫、光照等氣象條件密切相關。
柳絮,即柳樹的種子,上面有白色絨毛,隨風飛散如飄絮,所以稱柳絮。
當空氣中的柳絮絨毛被吸入鼻腔后,對鼻腔粘膜有很大的刺激,會引起強烈的刺激、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應,皮膚表面上也會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瘙癢、眼結膜發紅等,嚴重的還會影響睡眠。
擴展資料
無根無蒂的柳絮,可代指他鄉漂泊的游子,可諷刺趨炎附勢之徒,還有不少人借柳絮來寫愛情,為這一自然現象增添了悱惻芬芳之韻。
目前流傳下來的年代最早的柳絮情詩,出自一位貴族女子之手,她就是北魏宣武靈皇后,史稱胡太后。
據《魏書》記載,胡太后聰穎多才,善于詩文,通曉佛經,還能和侍臣們比賽騎射,是一位行為前衛的奇女子。丈夫宣武帝死后,她臨朝聽政,由此認識了武藝出眾、容貌瑰瑋的將門虎子楊白花,于是“逼幸之”。可惜春風有意,楊花無情,楊白花不愿做太后的金屋情郎,于是改名楊華,帶著家人出逃江南,投奔了梁朝。
癡情的胡太后追思不已,寫了一首《楊白花歌》,用諧音和比興的手法來懷念遠去南方的心上人。詩成后,胡太后還令宮廷樂隊晝夜演唱,呼喚情人“回巢”。雖然這段私情最終不了了之,但這首構思巧妙、音韻纏綿的《楊白花歌》被傳唱開來,成為北朝樂府詩的代表作之一。
柳絮最開始入詩是用以比附相思離愁,后世文人們又根據柳絮輕浮無根、隨風四蕩的特點,引申出了對于愛情中輕狂之態的象征。
到了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的筆下,同樣借柳絮寫情,有了更復雜的含義。吳偉業有一首詠嘆明末名妓陳圓圓的敘事長詩《圓圓曲》,歷數陳圓圓與愛人吳三桂在甲申之變中的聚散離合,夾敘夾議,用典頗多。
陳圓圓歌妓出身,后為吳三桂之妾,相傳在李自成起義軍進北京城時被義軍頭領所擄,致使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放清軍入關,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圓圓曲》中在敘述陳圓圓遭擄這一重點情節時,就使用了柳絮的意象,來比附她悲劇的命運與被誤解的心思。
這里,吳偉業延續了唐宋才子們以柳絮喻歡場女子的文學傳統,也結合復雜的歷史情態加入了新的解讀。后面寫到陳圓圓自傷命運,借柔弱無依的飛絮落花摹刻她亂世飄零的經歷,又帶有一種耐人尋味的諷喻之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柳絮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柳絮入詩 不只相思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