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都尉和太守哪個大(都尉大還是太守大)
大家好,關于騎都尉和太守哪個大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都尉大還是太守大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曹操29歲成為騎都尉,相當于現代軍隊哪個級別?
中國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三國演義》中,主要是圍繞曹操和劉備的各種對立而展開的。劉備是一個寬厚之人,對于計謀來說,他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便是“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而諸葛亮與曹操實際上不相實力不相上下,但曹操更像一個梟雄,不論是在軍事還是計謀等方面,都稱為全才。曹操在29歲便成為了騎都尉,那這個職位相當于現代軍隊的哪個級別呢?下面小編就來仔細講解。
諸葛亮的去世預示了曹操與劉備之間的戰爭正式的停歇,因為在此之前劉備去世時,對諸葛亮萬分的囑托,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后代實力太弱,不要說對弈,就是自保,可能都有一定的風險。諸葛亮最后一次出征曹操,實際上也顯示出了震懾的心理戰術,給劉備的后代有了些許養精蓄銳的時間。
曹操的兒子曹丕與曹植,一文一武,各式兼備,所以曹操和劉備兩者在后代的教育上來說無一曹操是成功的,當然這也與曹操本身自小的家庭教育環境有關,包括曹操29歲成為騎都尉,這與自己的原生家庭脫離不了關系。
曹操29歲便成為騎都尉這個職位,相當于現在軍隊的師長級別,換句話講與現在的市長是同一個級別,但是這個職位僅僅只是29歲時的曹操,自己事業的開始。
“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的這個決定,無疑是昭告了全天下他的野心,而這個時候的曹操,還會滿足于騎都尉的級別嗎?很顯然不是,他一生的愿望都是放眼中原,以武力統一大眾元,當然在那個三國鼎立的時代,曹操最終也沒有完成自己這個夙愿,不過他將自己的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統一中原上。
漢末時期的三國,太守級別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劉邦白馬之盟曾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所以王莽雖然權傾朝野但也只敢進爵為安漢公,也因為如此216年曹操晉封為魏王其實就是宣告了代漢自立的野心。
兩漢以來對于爵位的賞賜其實一直都是比較克制的,不過在曹操196年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后,一方面連年征戰有軍功者逐漸增多,更主要的是曹操需要以爵位的賞賜來拉攏部下對其效忠,所以爵位逐漸有濫封的趨勢;這一點以繼承漢室大統自居的劉備就比曹操克制多了,劉備稱帝后有爵位在身的大將屈指可數,也就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寥寥數人而已,就連諸葛亮、趙云、魏延等人在劉備生前都未能封侯。
軍職和地方官職往往是共存的,有軍職的大將很多時候都兼任地方職務,同時這些人也是曹操拉攏的重點對象,所以他們往往也有爵位在身,不過三者卻是要遵循一定規則的,什么樣的級別封什么樣的爵位也是有章可循的,那么漢末三國時期爵位、軍職和地方官職三者是如何一一對應的?我們就此分析一下。
兩漢沿用秦朝的二十等爵制度,其中第十九級的關內侯和第二十級的列侯是最常見的爵位,列侯分為縣侯、鄉侯、亭侯三個大等級,除此之外鄉侯又衍生出都鄉侯,亭侯衍生出都亭侯:都鄉侯是鄉侯的一種,都亭侯是亭侯的一種。
不過從級別上來看,似乎鄉侯高于都鄉侯,亭侯高于都亭侯,比如205年曹仁被封為都亭侯,209和210年南郡之戰期間曹仁"轉封安平亭侯",雖然是轉封,但是級別應該是亭侯高過都亭侯;此外《華陽國志》也提到劉禪時期有鄉侯、都鄉侯、亭侯、都亭侯這樣的等級排位,所以爵位從高到低應該是縣侯、鄉侯、都鄉侯、亭侯、都亭侯、關內侯。
說了爵位,接著說軍職,一般而言,軍職從低到高分別是軍司馬-都尉(騎都尉)-校尉-中郎將-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四安、四平、四鎮、四征將軍-四方將軍-衛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大將軍,其中都尉有點特別,東漢時的都尉有郡都尉和屬國都尉以及騎都尉之分;前兩者協助太守或郡國國相主管一郡或一封國內的軍事,同時兼管民事。
比如李通在官渡之戰前夕出任陽安郡都尉,這就是一個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職位,而且都尉和校尉并無上下級的統屬關系,所以嚴格來說都尉應該歸入地方官職更為合理,當然騎都尉另當別論,這是一個比一般意義上的都尉要高一點的軍職(比中郎將級別低),三國不少人都有過出任騎都尉的經歷,比如曹操、呂布、張遼等人莫不如此。
最后說說地方官職:東漢的行政區劃分為州、郡、縣三級,州有刺史(漢末一度改為州牧),郡有太守,同時東漢皇子封王以郡為國,國有國相地位和級別等同于太守;縣有縣令,列侯以縣為封地則稱侯國,侯國有國相地位也等同于縣令。
那么如果某人擁有軍職和地方官職的同時又有爵位在身,它們三者是如何一一對應的呢?我們舉幾個例子大概來說明一下。
199年呂布敗亡后,張遼投降曹操,曹操對降將歷來很大方,張遼之前在呂布麾下有幾個職位在身,分別是魯國國相、北地太守、騎都尉,投降后曹操拜其為中郎將并賜爵關內侯;從騎都尉到中郎將張遼至少是升了一級,不過張遼投降曹操后罕有兼任地方職務的經歷,206年張遼升為蕩寇將軍,這是一個級別較高的雜號將軍,同年張遼爵位由關內侯升為都亭侯,215年逍遙津之戰后張遼升為征東將軍,但是爵位在曹操生前始終還是都亭侯。
200年官渡之戰中張郃投降,因為張郃在袁紹麾下時就是中郎將,所以曹操拜張郃為偏將軍并賜爵都亭侯,張郃軍職先后升為平狄將軍和蕩寇將軍,和張遼一樣在曹操生前張郃的爵位也沒變動。
徐晃196年投降曹操后被封為裨將軍,200年延津之戰后升為偏將軍,官渡之戰期間因功被賜爵都亭侯,徐晃軍職先后升為橫野將軍和平寇將軍,爵位在曹操生前也沒變化。
李典所在的李氏家族是兗州當地豪強,曹操入主兗州后李氏舉族投效于曹操麾下,呂布襲取兗州后李氏不愿屈從呂布犧牲很大;李典在族長李乾和其子李整死后成為李氏代言人,先是出任潁陰縣縣令并兼任中郎將,后又升為離狐太守并兼任裨將軍,204年升為捕虜將軍,爵位被封為都亭侯。
李通197年出任陽安郡都尉,當時他的軍職是裨將軍,官渡之戰前后李通因功升為汝南郡太守(此時他的軍職有可能得到升遷比如升為偏將軍,不過正史中沒提),同時也有了都亭侯的爵位在身。
196年程昱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200年升為雜號的振威將軍,203年程昱被曹操拜為級別更高的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赤壁之戰后程昱急流勇退交出兵權,但是爵位在曹操生前也無變動。
由上述諸多例子可以大概得出結論:爵位關內侯對應的最低軍職應該是中郎將(滿寵甚至在出任奮威將軍后才有了關內侯的爵位),當然那種蔭封的不算;都亭侯對應裨將軍和偏將軍,亭侯則主要對應偏將軍和雜號將軍,至于都鄉侯和鄉侯以及縣侯這種爵位一般來說是包括四鎮將軍和四方將軍之上才能擁有(曹操時期罕有都鄉侯或鄉侯之上的爵位,曹丕登基后才較為常見,比如張遼、張郃、徐晃等人莫不如此)。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于禁和樂進在216年升為左將軍和右將軍時的爵位分別是益壽亭侯和廣昌亭侯,不過他們的食邑達到1200戶,甚至比很多都鄉侯和鄉侯的食邑還要多(比如曹丕登基后程昱進封為安鄉侯,食邑也才800戶),顯然曹操不想打破慣例晉封他們為鄉侯,但是卻在食邑上大大的補償他們兩人。
再比如劉備,196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199年劉備雖然在許都朝見漢獻帝后被封為左將軍,但是他的爵位一直沒變。
所以爵位、軍職和地方官職三者之中,以爵位最為尊榮,一個亭侯最低的可以對應偏將軍,最高的居然可以對應四方將軍,很多人認為關羽的漢壽亭侯不怎么樣,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以關羽漢壽亭侯對應偏將軍(200年關羽投降后先是被拜為偏將軍,白馬之戰后受封為漢壽亭侯)來看絕對是高配了(想一想張遼出任蕩寇將軍和征東將軍后依然是都亭侯,于禁和樂進左將軍和右將軍也才是亭侯)。
這也難怪關羽會如此看重自己這個漢壽亭侯的爵位了,實在是因為這個爵位含金量真的一點都不低!
太守是漢末三國時期常見的一個地方職位,那么這一時期的太守級別有多高?看似權柄很重,對應的級別其實并不高,比如呂虔在出任泰山郡太守的同時兼任騎都尉(張遼在投降曹操前也是騎都尉兼北地太守和魯國國相),程昱則以東中郎將兼任濟陰太守等等。
如果說騎都尉兼任太守是低配,李典和李通以裨將軍分別兼任離狐太守和汝南太守是標配的話,那么在裨將軍之上的偏將軍和雜號將軍如果出任太守則是高配了(比如周瑜以偏將軍兼任南郡太守,關羽以蕩寇將軍兼任襄陽太守等等)。
三國里騎都尉是什么官?
騎都尉,古代官名。漢武帝始置。兩漢均置,屬光祿勛,秩比二千石,掌監羽林騎,無定員。
東漢祿秩等級由高到低分別是:秩萬石、秩中二千石、秩二千石、秩比二千石、秩千石、秩比千石、秩六百石、秩比六百石、秩四百石、秩比四百石、秩三百石、秩比三百石、秩兩百石、秩比兩百石、秩一百石。
三國時期當過騎都尉的:
第一個是曹操,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后,朝廷以左中郎將皇甫嵩和右中郎將朱儁率中央軍平定豫州黃巾軍,曹操官拜騎都尉屬皇甫嵩統領隨同作戰,大破黃巾軍后曹操升為秩二千石的濟南國國相,由此可見此時的騎都尉位在中郎將之下,比郡國國相和一郡之守稍低。
第二個是丁原,《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丁原出任并州刺史在前,出任騎都尉在后,并州刺史至少也是月奉百二十斛秩二千石的級別,比秩比二千石整整高了一個級別;由此可見此時丁原的騎都尉至少也是和一州刺史和一郡之守平級的(多說一句,一州刺史似乎比一郡之守要大,但其實在級別上是一樣的都是秩二千石),
第三個是呂布,呂布在丁原麾下時是主薄,189年殺丁原后董卓升其為騎都尉,《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從不入流的主薄到騎都尉再到中郎將,董卓出手很大方。
第四個是張遼,《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除了騎都尉和魯國國相之外,當時張遼似乎還有一個北地太守的職位,魯國國相和北地太守都是秩二千石,可見張遼的騎都尉應該也是差不多的。
從以上四人可以看出,騎都尉在漢末不同時期雖然級別有所差別,但是大部分時候和太守級別是相同的,放在現在來說也就是和廳級干部地級市長是同一級別的,如果以軍中級別來衡量的話,起碼也是個大校,往大了說有可能是少將。
古代的太守和都尉哪個官大啊???評級還是同級??誰管誰??
太守比都尉要高一個級別,太守是一個郡或者是一個州、府的最高長官,而都尉則是武官,協助太守處理一郡的軍事事務。
關于騎都尉和太守哪個大和都尉大還是太守大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