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枕上的下闋是如何抒發感情(虞美人枕上ppt)
大家好,關于虞美人枕上的下闋是如何抒發感情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虞美人枕上ppt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虞美人枕上詩詞賞析
詞的上闋寫離愁之濃,失眠之苦?!岸褋怼?,極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輾轉反側之態:“愁何狀”?猶如“江海翻波浪”。這與李煜著名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有相同意境??梢娫娙说恼砩仙畛钍呛蔚炔豢啥粢郑 耙归L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兩句就寫失眠的情態。從農歷夏至以后,夜逐漸增長,到冬至達到最長。這兩句使人聯想到白居易“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先說夜長難明,然后就是披衣起坐,看天色,看星空。不管是白居易筆下的“耿耿星河”,還是偉人筆下的“數寒星”,因為涉及異地相思,所以暗含一層意思——失眠者在夜空中尋找兩顆星,隔在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這是暗寫。也有挑明的,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當不眠的人在夜空中尋找牛郎、織女星時,其“寂寞”無聊是可想而知的。
上闋從一“愁”字人手,極寫思念之深;下闋以一“淚”字收筆,甚言思念之苦。寫此詞時,詩人還是個剛離開學校的二十八歲的青年,男女情長,是極自然的,正所謂“無情未必真豪杰”。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兩句緊接長夜失眠,寫黎明前痛苦的心情。如果把詞中抒情主人公直接定位為偉人本人,“百念灰盡”的說法,是怎么也說不過去的。就算唐代李商隱有“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名句為詞人所本,對于像偉人那樣意志堅強的人,一個以蒼生為念的人,一個革命家,決不會愛情至上。他縱然會想念妻子,怎么會達到“百念灰盡”的程度呢?懷著“百念灰盡”的心情,又怎么去做明天的工作呢?然而,把抒情主人公掉個個兒,把這兩句視為為楊開慧寫心,“百念灰盡”的說法倒貼切得多。據茅盾回憶,偉人和楊開慧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反差很大,偉人待人接物談笑風生,非常灑脫;楊開慧在一旁帶著孩子十分沉靜,有些內向。在偉人為革命東奔西走時,楊開慧獨自支撐著一個家,有多么艱難是可想而知的。“百念灰盡”,應是出于一種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當楊開慧讀到這兩句的時候,一定會得到一種精神補償,會為之深深地感動。
“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眱删鋵懬謺詴r的清景和詞中人悲極而泣。宋代梅堯臣寫清曉的情景,有“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夢后寄歐陽永叔》)的名句。當雞聲叫起的時候,一鉤殘月淡出了西邊的天空,感覺會更寒冷。詞中人想克制自己的感情是不能夠了。此處的淚,是“流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的淚,是王昌齡《從軍行》所說的那種情況——“無那金閨萬里愁”流下的淚。詞人在此表達了對家中妻子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全詞明快流暢,坦直樸素而富有情趣。“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的似水柔情,與“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男兒氣概,完全可以同時并存于一人的心胸。
虞美人·枕上的介紹
《虞美人·枕上》是毛澤東的詞作。這首詞寫于1921年(有爭議),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翌年春夏間毛澤東外出考察,此詞上闋寫的是詩人自己的離愁別緒。起句以自問自答的形式表現了愁苦之多,“江海翻波浪”,形象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愁緒。接著兩句寫詩人因愁苦而輾轉反側,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數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詞透露出作者寂寞、孤獨的處境和對楊開慧的深情思念。詞的下闋抒發的是詩人對離人的思念之情。“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這是化用了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名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天上的寒星隨著天亮而逝去,在詩人眼中只留下了離人清晰的身影。百念成灰的時刻,剩下的就只有對離人的思念了。當詩人將視線轉向西邊的天空時,一鉤殘月漸向西落。古時常用月圓表示親人的團聚,而用月殘來表現親人的離別。如今,面對著西沉的殘月,怎能不讓人傷心而流淚呢?一個“流”字,形象生動,不僅刻畫出月亮西沉的動態美,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對“拋眼淚”的議論。抒寫離別,歌詠愛情,在毛澤東的詩詞中是彌足珍貴的。詩貴情,情貴真,沒有感情的詩篇,就等于沒有詩魂,也就失去了打動人心的力量。這首詞在語言方面并沒有過多的藻飾,但句句如感慨之言,發自肺腑,情真意切。這種純真質樸情感,讀后動人心腸,令人難忘。
毛澤東詩詞《虞美人·枕上》的賞析
這首詞寫于1921年,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翌年春夏間毛澤東外出考察,此詞寫的是新婚初別的愁緒。枕上,取首句中語詞,表明寫枕上思念之情、乍別失眠之苦。
上闋寫惜別之愁。一個“堆”字,形象地表現了愁悶之多;一句“愁何狀”的設問,自然引出“江海翻波浪”。詩人因愁悶而失眠,更感長夜難明,于是只好披衣起坐,仰望夜色蒼穹,寂寞無奈中查數夜空中的寒星。那夜空中的“寒星”正像是離人的眼睛。
下闋抒傷別之苦。開頭兩句,直抒胸臆,一個“曉”字點出是徹夜未眠;一個“影”字寫出若即若離的別樣之苦,“燼”與“?!钡孽r明對比寫出傷別的深重。輾轉反側,徹夜無眠,捱到破曉,百念俱毀,只有離人的影像浮現眼前,拂也拂不去,喚又喚不來,令人十分的傷痛和無奈。
《虞美人·枕上》原文:
【現代】毛澤東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虞美人·枕上》譯文:
我躺在枕上,成堆而來的愁悶讓我愁成了什么樣子?離別的愁緒,就像江海里翻涌的波浪一樣難以平靜。黑夜正長,天色總是很難亮起來,寂寞無奈之下,我只好起床披上衣服,獨自坐到屋外去數天上的寒星。
等拂曉來臨的時候,我的萬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燼,身邊仿佛只剩有妻子的影子仍在陪伴著我。抬頭望見一鉤殘月正在向西邊沉落,面對此情此景,我不拋灑眼淚也沒有理由!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毛澤東和楊開慧相識于1913年,在長達七年的交往中產生了愛情,1920年冬天在長沙結婚。他們愛得深沉,是一對革命夫妻。一天晚上,毛澤東整理好白天考察所作的筆記,寫了寄給《通信報》的通訊,夜已很深了。
他熄燈二床,想起新婚的妻子楊開慧,怎么也睡不著。那嬌好的身影,溫馨的笑靨,似乎就在眼前。定睛觀看,卻又不見伊人的倩影,室內空靜寂寥,頗有:“可堪孤館閉寒”之況昧。他情思涌動,便披衣起身寫了這首佳作。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虞美人·枕上
毛澤東詩詞《虞美人·枕上》原文賞析
賞析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毛澤東詩詞《虞美人·枕上》原文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虞美人·枕上
毛澤東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注釋】
①離人:指作者的夫人楊開慧。參看《蝶戀花·答李淑一》〔驕楊〕注一九二○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婚。
②殘月:拂曉時形狀如鉤的月亮。宋代梅堯臣《夢后寄歐陽永叔》:“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p>
【賞析】
這首詞寫于1921年,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翌年春夏間毛澤東外出考察,此詞寫的是新婚初別的愁緒。枕上,取首句中語詞,表明寫枕上思念之情、乍別失眠之苦。
上闋寫惜別之愁。一個“堆”字,形象地表現了愁悶之多;一句“愁何狀”的設問,自然引出“江海翻波浪”。以流水與離愁關合,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表現方式。“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都是借東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這里詩人推陳出新,“江海翻波浪”以形象的比喻、強烈的夸張,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可謂是寫愁的又一經典。如果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一比較,本句在狀形、摹聲、繪色方面,則更突出、更鮮明地寫出“愁狀”。詩人因愁悶而失眠,更感長夜難明,于是只好披衣起坐,仰望夜色蒼穹,寂寞無奈中查數夜空中的寒星。那夜空中的“寒星”不正是離人的眼睛嗎?這里,景與情完美融合,充分顯示出詩人寂寞孤獨的情懷。在毛澤東的手跡上此句原為“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后改作“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遣詞造境上的改動,使此句的意蘊和色調更深更濃更富感染力。
下闋抒傷別之苦。開頭兩句,直抒胸臆,一個“曉”字點出是徹夜未眠;一個“影”字寫出若即若離的別樣之苦,“盡”與“剩”的鮮明對比寫出傷別的深重。輾轉反側,徹夜無眠,捱到破曉,百念俱毀,只有離人的影像浮現眼前,拂也拂不去,喚又喚不來,這是多么令人傷痛和無奈??!望月思友,見月懷人,明月最能牽動離愁別緒。“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寫出了柳永的寂寞無奈,而詩人遙對著西流的一鉤殘月,此時的.情狀和心情可想而知,以至兩行酸淚洶涌傾斜出來,這是詩人不停的在心中涌動的無法抑制的情感的波濤。這種感情是真實的,也是一般人所俱有的。讀者至此,其不同樣“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嗎?
抒寫離別,歌詠愛情,在毛澤東的詩詞中是彌足珍貴的。詩貴情,情貴真,沒有感情的詩篇,就等于沒有詩魂,也就失去了打動人心的力量。這首詞在語言方面并沒有過多的藻飾,但句句如感慨之言,發自肺腑,情真意切。這種純真質樸情感,讀后動人心腸,令人難忘。
賞析二
詞的上闋寫離愁之濃,失眠之苦?!岸褋怼保瑯O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輾轉反側之態:“愁何狀”?猶如“江海翻波浪”。這與李煜著名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有相同意境??梢娫娙说恼砩仙畛钍呛蔚炔豢啥粢?!偏偏在這種時候,“天色總難明”,只得于寂寞無奈之時,“披衣起坐數寒星”,聊遣愁思?!皵岛恰比謽O有情趣,可從中看出詩人的孤單與寂寞。
下闋寫傷別之深。詩人經過一夜苦熬,曉來依然不見離人,只在朦朧中回憶裊裊倩影,故頓生“百念都灰盡”之感。此時,抬頭西望,惟有殘月如鉤,怎叫詩人不對月拋淚!這使讀者聯想起宋人呂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薄昂蘧齾s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也許,《枕上》的作者此時正有此情此感。
上闋從一“愁”字人手,極寫思念之深;下闋以一“淚”字收筆,甚言思念之苦。寫此詞時,詩人還是個剛離開學校的二十八歲的青年,男女情長,是極自然的,正所謂“無情未必真豪杰”。
全詞明快流暢,坦直樸素而富有情趣。“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的似水柔情,與“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男兒氣概,完全可以同時并存于一人的心胸。
創造背景
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第二年春夏間毛澤東外出考察。旅途中,毛澤東深深思念妻子。一天晚上,萬種情思如波濤翻滾、涌上心頭,整晚輾轉難眠,好不容易熬到天明,卻感到百念可遣,只有離別的妻子在眼前。遙望掛在天邊的一彎殘月,不由落下相思的淚水。此時的毛澤東情意纏綿,不能自已,于是隨手寫下了這首《虞美人·枕上》。
虞美人·枕上下闕如何抒發情感?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愁”是封建帝王的愁,我覺得這愁愁得美。因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我說:我無暇去責備他縱情聲色以至喪失了南唐美麗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皢柧苡袔锥喑睿∷埔唤核驏|流”。這種花帝王之愁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經總藝術從審美的角度深深感染著古往今來的李煜的讀者?;剡^來看,我們怎能看到李煜獨有的天堂煉獄般的大絕望,苦難風流的大哀傷,那嘆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的廣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寫的最好……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