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李白背誦要多久(長歌行李白什么時候寫的)
很多朋友對于長歌行李白背誦要多久和長歌行李白什么時候寫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長歌行的古詩
《長歌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這是作者借樂府古題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表達的是作者期望盡早建功立業、功垂千古、名留史冊的強烈用世之心。下面是我整理的長歌行古詩原文及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長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貰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后,強歡歌與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譯文
桃李花得日而開,花朵繽紛,裝點新春。
東風已經復蘇萬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語。
枯枝上發出了美麗的新葉,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機。
造化運轉著天地,太陽乘著日車不停地飛奔。
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寫上您的名字?
桃李須待春天,但誰能使春日永駐不逝?
時不我待,富貴與神仙兩者皆會錯肩而過。
金石之堅尚會銷蝕殆盡,風霜日月之下,沒有長存不逝的東西。
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歡歌縱酒,強以為歡。
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間,老之將至,身已衰矣!
長歌行 古詩
長歌行(4首)_古詩文網
? 《長歌行》- 佚名 - 兩漢
? 《長歌行》- 李泌 - 唐代
? 《長歌行》- 王昌齡 - 唐代
? 《長歌行》- 李白 - 唐代
【共八篇,你也不說清楚是誰寫的→_→】
《長歌行》全文
長歌行
【作者】漢樂府?【朝代】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
園中的葵菜都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長歌行》是一首中國古典詩歌,屬于漢樂府詩,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此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
全詩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來葉落、百川東去等鮮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歸來,發生了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浩嘆,鼓勵人們緊緊抓住隨時間飛逝的生命,奮發努力趁少壯年華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其主旨體現在結尾兩句,但詩人的思想又不是簡單的表述出來,而是從現實世界中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體形象,寓教于審美之中。
擴展資料:
詩歌創作背景: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此詩是漢樂府詩的一首。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歷史評價: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釋此詩說:“言榮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
清吳淇《選詩定論》評此詩說:“全于時光短處寫長。”
李白寫的詩最長的詩長歌行朗讀
李白寫的最長的詩不是《長歌行》
《長歌行》是古樂府的一種題材,屬于五言歌行體。
與之相比,《短歌行》也是古樂府的一種題材,屬于四言歌行體。
《長歌行》并不代表詩歌的篇幅長,只是與《短歌行》的四言對比,五言一句字數更多。
舉個例子:
《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另外,李白最長的詩是《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五言古體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掛空名。天地賭一擲,未能忘戰爭。試涉霸王略,將期軒冕榮。
時命乃大謬,棄之海上行。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
兒戲不足道,五噫出西京。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嘆君倜儻才,標舉冠群英。
開筵引祖帳,慰此遠徂征。鞍馬若浮云,送余驃騎亭。歌鐘不盡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羅星。君王棄北海,掃地借長鯨。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傾。
心知不得語,卻欲棲蓬瀛。彎弧懼天狼,挾矢不敢張。攬涕黃金臺,呼天哭昭王。
無人貴駿骨,騄耳空騰驤。樂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驅馬過貴鄉。
逢君聽弦歌,肅穆坐華堂。百里獨太古,陶然臥羲皇。征樂昌樂館,開筵列壺觴。
賢豪間青娥,對燭儼成行。醉舞紛綺席,清歌繞飛梁。歡娛未終朝,秩滿歸咸陽。
祖道擁萬人,供帳遙相望。一別隔千里,榮枯異炎涼。炎涼幾度改,九土中橫潰。
漢甲連胡兵,沙塵暗云海。草木搖殺氣,星辰無光彩。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
函關壯帝居,國命懸哥舒。長戟三十萬,開門納兇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與菹。
二圣出游豫,兩京遂丘墟。帝子許專征,秉旄控強楚。節制非桓文,軍師擁熊虎。
人心失去就,賊勢騰風雨。惟君固房陵,誠節冠終古。仆臥香爐頂,餐霞漱瑤泉。
門開九江轉,枕下五湖連。半夜水軍來,潯陽滿旌旃。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
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
掃蕩六合清,仍為負霜草。日月無偏照,何由訴蒼昊。良牧稱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黃鶴樓。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樊山霸氣盡,寥落天地秋。
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萬舸此中來,連帆過揚州。送此萬里目,曠然散我愁。
紗窗倚天開,水樹綠如發。窺日畏銜山,促酒喜得月。吳娃與越艷,窈窕夸鉛紅。
呼來上云梯,含笑出簾櫳。對客小垂手,羅衣舞春風。賓跪請休息,主人情未極。
覽君荊山作,江鮑堪動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逸興橫素襟,無時不招尋。
朱門擁虎士,列戟何森森。剪鑿竹石開,縈流漲清深。登臺坐水閣,吐論多英音。
片辭貴白璧,一諾輕黃金。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五色云間鵲,飛鳴天上來。
傳聞赦書至,卻放夜郎回。暖氣變寒谷,炎煙生死灰。君登鳳池去,忽棄賈生才。
桀犬尚吠堯,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旌旆夾兩山,黃河當中流。
連雞不得進,飲馬空夷猶。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頭。
長歌行古詩原文及賞析
《長歌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這是作者借樂府古題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表達的是作者期望盡早建功立業、功垂千古、名留史冊的強烈用世之心。下面是我整理的長歌行古詩原文及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長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貰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后,強歡歌與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譯文
桃李花得日而開,花朵繽紛,裝點新春。
東風已經復蘇萬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語。
枯枝上發出了美麗的新葉,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機。
造化運轉著天地,太陽乘著日車不停地飛奔。
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寫上您的名字?
桃李須待春天,但誰能使春日永駐不逝?
時不我待,富貴與神仙兩者皆會錯肩而過。
金石之堅尚會銷蝕殆盡,風霜日月之下,沒有長存不逝的東西。
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歡歌縱酒,強以為歡。
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間,老之將至,身已衰矣!
賞析
李白這首《長歌行》深受同題古辭的影響。長歌行古辭或寫及時建功立業,不要老大傷悲;或寫游仙服藥,延年長壽;或寫游子思鄉,感傷人命短促。陸機《長歌行》恨功名薄,竹帛無宣;謝靈運《長歌行》感時光流速,壯志消磨;梁元帝《長歌行》寫及時行樂;沈約《長歌行》寫羈旅行后倦戀金華殿,功名未著,竹帛難宣。總之李白之前運用長歌行古題者,均觸景感時,抒寫悲傷之情,寄寓著他們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悵惘感傷的心靈。李白由此感悟人生,聯想反思自己功業無成,游仙不果,重蹈古人的覆轍,陷入痛苦之中,不抒不快。于是盡情傾吞,激昂文字,悲歌式的心靈,融匯著千古人所共有的情愫,感發著人意,體驗著人生的苦樂。
此詩前十句為第一段。開端兩句,總述桃李迎春得朝陽而鮮花怒放,爭芳吐艷,然而它也只是榮華當年。一年一度春芳桃李,這是自然規律,因而桃李花開是春天的象征,是美好的象征。經過幽閉冬藏的寒日籠照之后,轉而接受春日溫暖的朝陽撫摸,使大地萬物頓感復蘇,呈現了活躍的旺盛的生命力,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精神倍增,昂揚奮進,這是物之常理與人之常情。故人們把人生美好時刻稱之為青春。可是作者認知不限于此,而更深入探索桃李迎春吐艷,其條件是須春陽細膩的化育,苦心無私地用功,生存發展離不開春日陽光。由此作者更悟出君臣關系的相互依存的道理,預伏后面“功名不早著”之因。日這個描寫意象在古詩中曾有象征君王之意。桃李遇春陽而開,賢相逢明君而榮,自然常律與人事常理,有其相似之點,明寫桃李,暗喻君臣事理。這可能是用“得日開”的甘苦用心吧!美好意象的描寫,深含著美好感情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美雖美;但尤感不足之處,只是榮華當年,因而更值得珍惜。接著作者連用四句詩贊美春光之妙用,“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芬。”東風送暖,遍吹大地萬物,陽氣萌發,萬物從蟄伏中蘇醒,爭現新姿,構成了一個生命律動的美的境界。因而草木盡欲顯露英姿,冬日的枯枝丑葉敗落凈盡。“無丑葉”的對應之意是“竟美葉”。已經乾涸的水泉,也噴吐著清香的水柱。這四句從開端的桃李花開一點,鋪敘春回大地的全景。桃李艷美又襯托東風不停地化育萬物,草木換新顏,涸泉復吐清芬,盡現出春之美,寫出春之境界。總上六句詩正是詩人觸景所生之美感,又以平淡自然的文字與詩句,繪成春光美的形象與意境,詩人入于境中,而又出于境外,妙筆生花,與境冥合。于平淡的描寫中凝聚著深蘊美與哲理性認知,然而它絕不同于自然教科書的說理。這一段后四句則由上面春光境界的描寫而轉入討論,發抒感慨,尋求造成這一美景的力量來源。“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作者依據中國古代哲學家見解,也認為這是自然界的神力,運轉天地,故而有春、夏、秋、冬四季,因而也就生成了宇宙中萬物的自然生存、發展、死亡的各自規律,形成了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不過人們總是偏愛春日,而厭惡冬日,不過這是當時人們無法改變這一陰陽變化的規律。當然他們也從天地運行不止,時光流速,永無停止中,觀察萬物的生衰,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悟出了一個人生道理,人亦應如春日桃李花一樣,要在青春的美好時刻,展示懷抱,建立豐功偉業。生時為人們仰慕贊美,死后美名留青史,千古流芳。可是在現實中的李白,雖有美好的理想和作人的價值觀,以及奮進不止的精神,但由于得不到“日”(皇帝)的溫暖撫育,年華老大,駕著六龍的日神車,馭手羲和又催趕不停,如不能在青春時早立功名,就更不能留名于竹帛的史書之中。默默無聞地離開人世,故深為痛恨。外在的無形壓力與內在憤激之情的積郁,終于迸發出憂患不平的心聲。從過去的`借鑒,目前的現狀,到未來的預測,拓展時空,言淺而意深,雅正而渾厚,發展了五言古詩的傳統特點。詩寫到這里詩情與意旨都該停頓,但留給人們的是為何功名不早立,結局又是如何的懸念。
詩的后十句為第二段。頭兩句照應開端,深化詩意。桃李既然是專在追求青春,應青春而顯美容。那么有人能賒取太陽,使其不動,青春不是永在嗎?“誰”字有疑問之情,本是不能之事,設想其能,從幻想中慰勉自己,從幻境中享受快感,從而減輕了心里壓力,從困境得到解脫。然而幻想是暫時的,當其轉化為現實之時,也就從狂熱轉化為冷靜,用理智濾取生活的軌跡,明確是非與得失,于是鑄成“富貴與神仙,蹉跎兩相失”的痛定思痛的詩句。對于自己的言行作出了新的判斷,知昨日之非。追求富貴功名,神仙長生,這是統治階級的享樂意識和人生價值觀。當了官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標志,自然富而且貴。于此又滋生長生不死的幻想和妄求,目的永遠保持自己的權貴地位與富裕的生活條件,名與利兩收。求官不得則游仙,表示超然物外,清高自恃,平等官吏,也能獲得美名。可在唐代它又是作官的終南捷徑,初盛唐的封建士人多通此徑。李白亦不例外,拜謁官吏,尋訪名山高僧仙師,獲取功名富貴。于今兩相失敗,一事無成,虛度年華,悔恨不及,再次跌入痛苦的深淵之中。進而想到古人曾說的“人生非金石,”“壽無金石固,豈能長壽考”,于是發展成為“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就算人生如金石之固,可金石在長久的風霜侵襲與磨蝕之下,也會使完整之體粉碎為沙礫,更不用說人又不是金石。春之桃李、草木、清泉等也自然難以保持它們春日美姿了。言外之意,人不能長生,其功名富貴就要及早得到,否則就有得不到危險;既或得到了也難以長存。所以古人求仕的經驗,“早據要路津”,實現竹帛留名的人生價值。表面上看這兩句與前兩句無關,然而它是似斷實連,是對游仙長生的否定。詩意的發展,感情跳蕩,思潮起伏的寫照,因而表現為詩句的跳躍性,留給人們以懸念,追求究竟,誘人深入,弄得水落石出。當其悔恨昨非之時,必然改弦更張,作出新的抉擇,“畏落日月后,強歡歌與酒。”及時行樂,縱情歌唱,酣飲消憂。否則就要落在時間的后面,衰朽之軀,想行樂也不可能了,空空地走向死亡世界,白活了一生。一個“強歡”,透露出其內心曲隱之愁情,是不情愿地造作歡情,是無歡心地造作歡情,是借歌與酒消解胸中愁情,是一時的麻醉。這種有意識麻醉自己是心靈更痛苦的表現,這是李白藝術上超常的表現,發人人所感而尚未意識到的內心深曲。這是大家路數,而非小家捉襟見肘的手法。然而,就是這一點強作排解的自我克制的希望,也難以達到與滿足,痛心地寫下了結尾詩句:“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嚴酷的秋霜從無仁愛之心,蕭殺萬物,于人也無所惜,突然間降臨,侵害蒲柳之姿。蒲柳為草木之名,體柔弱而經不起風霜,經霜而枯枝敗葉,苦無生機。這里是用典,《世說新語》記載,顧悅與梁簡文帝同歲,而顧發早白。簡文帝問顧“卿何以先白?”顧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經霜彌茂。”蒲柳之姿是顧自指,松柏之姿喻簡文帝。李白用此典切合自己身份,微賤之軀,經不得風霜摧殘。秋霜這里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時又是象征邪惡的政治勢力的殘酷打擊。以不可抗御的力量打擊毫無準備的柔弱微賤之軀,其結果不言自明。結句不僅含蘊豐厚,而感情也至痛。令人不平,催人淚下。真是可以稱作長歌當哭之作。
李白這篇樂府詩綜合前人同題之作的長處,而自成一格,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清新俊逸,奇偉特出,是大家手筆。詩以比興詩句開其端,觸景生情,但它并非泛詠桃李榮謝,人生無常,及時行樂之作,而是表現出用常得奇,抒寫出超出常人的胸懷壯思,生命的價值。絕非庸庸碌碌的小人私欲,它是盛唐時代精神的高揚。它描寫出一代人的精英的愛國衷腸,對美好的自然春景的贊頌,對愛美與追求美好理想的傾訴,對自己事業無成的憤懣及自我解脫不成的痛苦,敞開心扉,讓人們盡情了解他的內心衷曲。一顆跳蕩的心,激蕩的變化,萬端的感情,牽動著優美的自然畫面,透視出社會的不公正。美好理想總是難以兌現,為此而憂患著,抗爭著,終不免遭受秋霜的厄運。美好的人性遭受摧殘,不是一個時代的現象,而是階級社會中共有的現象。盛唐社會尤其如此,令人深思。
李白成功地塑造這天才者遭受厄運的心象,還借助于他熔鑄古詩的敘事、抒情、議論手法于一爐,運用得出神入化,揮灑自如,成為一個完整藝術表現體系,只見詩境美,而不見技法。這正是李白所追求的清真美。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