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dāng)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nèi)容

如何鑒賞春江花月夜(如何鑒賞春江花月夜的句子)

大家好,關(guān)于如何鑒賞春江花月夜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如何鑒賞春江花月夜的句子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春江花月夜》逐句賞析是什么?

《春江花月夜》的解釋和賞析如下:

一、解釋: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zé)o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二、賞析:

1、歷史意義:《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聞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基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xué)史的不朽位置。

2、全詩賞析:此詩題目,以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chǎn)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

3、分段賞析:題目《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此曲調(diào)開創(chuàng)于陳后主,其首要特征是艷麗柔靡。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布景,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妙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發(fā)明出情形融合、小巧透辟的詩境。

“春江潮流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起首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月色中,煙波浩淼而透明純潔的春江前景展示出年夜天然的美好神奇。在感觸感染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不由自主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江干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頭照人? 人生代代無量已,江月年年只類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時空無限,生命無限,表示出一種廣大深邃深摯的宇宙認識,可是時光似流水,一去不復(fù)返,詩人此時又墮入了無限的感傷和悵惘。

所以接下來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堪愁”開端敘寫人世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這種憂傷跟著月光、流水的流淌冉冉改動。 最后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結(jié)尾,密意緬邈,令讀者墮入了對宇宙人生的深思。

4、詩歌評價:《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婉轉(zhuǎn)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張若虛在詩中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而在明凈的詩境中,又融入了一層淡淡的憂傷。

詩人將真切的生命體驗融入美的形象,詩情與畫意相結(jié)合,表明唐詩意境的創(chuàng)造已進入爐火純青的階段。清末王闿運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足見其非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盡之深遠影響。

后世影響

《春江花月夜》一詩在立意和選材上總結(jié)前人的經(jīng)驗,借樂府舊題譜寫出天下眾多人的心聲,同時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一直令后人傳誦不已,千百年來有無數(shù)讀者為之傾倒。它是由齊梁綺麗浮靡文風(fēng)轉(zhuǎn)向盛唐的自然清麗的一面旗幟,同時又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的內(nèi)容和形式多為后世詩人所借用。

此詩既不像南朝山水詩那樣著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詩那樣枯燥說理,更不是一首單單抒發(fā)兒女離情別緒的愛情詩,而是將多種詩情融為一體。

它的誕生,填補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以月為中心媒介,同時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詩的空白。不論從主題的提煉還是題材的加工上,此詩對唐朝繁榮的詩歌局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后代詩歌創(chuàng)作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作者簡介

張若虛(約公元647年— 約公元730年),字、號均不詳,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為“吳中四士”。

他的詩僅存二首于《全唐詩》中。其中《 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宛轉(zhuǎn)悠揚。

詩歌流傳過程

在唐代,似乎沒有詩集傳世。從唐至元,他的《春江》詩幾乎無人所重。據(jù)文史學(xué)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說,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見他的詩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

最早收錄他的《春江》詩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一首也在其中。

明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古今詩刪》收錄張若虛的《春江》詩,萬歷年間的三種選本《唐詩所》、《唐詩解》、《唐詩歸》,崇禎年間的《刪補唐詩脈箋釋會通評林》七言古詩、《石倉歷代詩選》,明末成書的《唐詩鏡》都選錄了此詩。

最早提及張若虛及其詩的詩話,是成書于萬歷年間的胡應(yīng)麟《詩藪》。及至清代,有關(guān)唐詩的重要選本,如成書于康熙年間的季振孫《唐詩》、徐增《而庵說唐詩》、《御制全唐詩》(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書于乾隆年間的沈德潛《重訂唐詩別裁》、管世銘的《讀雪山房唐詩鈔》等等,都收錄了他的《春江》詩,有的還附錄有關(guān)此詩的評論。

其詩描寫細膩,音節(jié)和諧,清麗開宕,富有情韻,在初唐詩風(fēng)的轉(zhuǎn)變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詩風(fēng)影響,常露人生無常之感。詩作大部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其一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聞一多評價《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另一首詩是《代答閨夢還》。

《春江花月夜》的解釋和賞析

《春江花月夜》的解釋和賞析如下:

一、解釋: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zé)o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二、賞析:

1、歷史意義:《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聞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基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xué)史的不朽位置。

2、全詩賞析:此詩題目,以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chǎn)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

3、分段賞析:題目《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此曲調(diào)開創(chuàng)于陳后主,其首要特征是艷麗柔靡。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布景,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妙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發(fā)明出情形融合、小巧透辟的詩境。

“春江潮流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起首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月色中,煙波浩淼而透明純潔的春江前景展示出年夜天然的美好神奇。在感觸感染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不由自主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江干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頭照人? 人生代代無量已,江月年年只類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時空無限,生命無限,表示出一種廣大深邃深摯的宇宙認識,可是時光似流水,一去不復(fù)返,詩人此時又墮入了無限的感傷和悵惘。

所以接下來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堪愁”開端敘寫人世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這種憂傷跟著月光、流水的流淌冉冉改動。 最后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結(jié)尾,密意緬邈,令讀者墮入了對宇宙人生的深思。

4、詩歌評價:《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婉轉(zhuǎn)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張若虛在詩中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而在明凈的詩境中,又融入了一層淡淡的憂傷。

詩人將真切的生命體驗融入美的形象,詩情與畫意相結(jié)合,表明唐詩意境的創(chuàng)造已進入爐火純青的階段。清末王闿運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足見其非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盡之深遠影響。

擴展資料: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創(chuàng)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 ? ? ?作者:張若虛? ? ? ?朝代:唐代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創(chuàng)作背景:《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后庭花》《堂堂》,并陳后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xué)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于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后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

《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diào)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關(guān)于此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已難以確考,而對此詩的創(chuàng)作地點則有三種說法:

1、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認為,詩人是站在揚州南郊曲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此詩,表現(xiàn)的是唐代曲江一帶的景色;

2、長期從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認為,此詩作于瓜洲,表現(xiàn)的是千年古鎮(zhèn)瓜洲江畔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

3、長期從事大橋文史研究的學(xué)者顧仁認為,此詩作于揚子江畔,其地在今揚州市江都區(qū)大橋鎮(zhèn)南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詩作)

《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

? ? ?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作。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xiàn)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zhuǎn)悠揚,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 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落月 一作:落花)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變成了一種顏色沒有一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懸掛。

江邊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們?

人生一代一代地?zé)o窮無盡,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總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誰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舟在漂蕩?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yīng)該照耀在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寫景—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這一段是入題,緊扣題目《春江花月夜》來寫景,把春、江、花、月、夜都寫到了,五種事物集中融合在一處,展現(xiàn)了人生中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耐人尋味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

盛唐揚州的一個春天里,詩人獨自佇立在長江的江畔,傍晚時分,江水不知不覺漲起來,江面廣闊如海,他仿佛看到江水匯入遠方寧靜的大海,不知何時,月亮從潮水中涌出,水面銀光滟滟,這時候他的思緒從眼前的美景想象到千萬里月光照耀,每一條春江上都涌動著這同一輪明月的影子。

江流涌動,繞過了江邊長著青草鮮花的原野,月光灑在花叢中,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月光彌漫如霜和汀上的白沙分不清彼此,皎潔明亮的月光將世間萬物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

潮水本來是冰冷的,但是加上了一個春字就顯得非常溫暖,夜的幽靜使潮水又顯得寧靜、溫和了許多。“平”字將潮水寫的非常飽滿,“生”字又將月光和漲潮的動態(tài)美寫了出來。月下的芳甸、花林讓人感覺到春的溫暖和美好。

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張若虛的情緒,既平靜又微瀾波動,既孤獨又有一絲溫情。詩人并沒有陷入自我孤獨的情緒中,他的胸懷如月光普照,廣闊悠遠。

問月—天地宇宙的遐思冥想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幾,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保涸铝翝u漸從江面升起來,江面與夜空渾然一色,沒有一絲的微云,寂靜的夜空下,孤單的一輪明月。“江天一色無纖塵”的美景,古人也早有感受,《世說新語》中記載:“于時天月明凈,都無纖翳,謝景重以為‘意味乃不如微云點綴’”。太傅固戲謝曰:“卿居心不凈,乃復(fù)強欲滓穢太清也”。這里古人已將“江天一色”、“天月明凈”上升到一種個人純凈的思想境界。

張若虛的思想非常純凈,沒有一絲纖塵,下筆自然就干凈、空靈。清澈澄明的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于是引起了心中天真的疑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種終極問題是沒有答案的,詩人也沒有追根問底打算,面對這樣的天問,任何答案都是沒有意義的,聞一多曾解釋說:“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恐懼,只有憧憬,沒有悲傷。對每一個問題,他得到的仿佛是一個更淵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滿足了。”面對宇宙洪荒張若虛選擇了沉默,問完之后他的思緒隨著“但見長江送流水”而去,悠遠而綿長。

起新—思婦與游子的兩地離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白云是游子的象征。青楓浦是古人送別的地方?!罢l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緒,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shè)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fù),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思婦—思婦對離人的深深懷念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遂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保核寄畹某罹w是無處不在的,就像月光一樣,你上樓愁緒也跟隨你上樓,你梳妝它也伴著你梳妝,你卷起珠簾卻卷不起愁緒,你拂去搗衣砧上的水漬,卻又有水漬流下來。愁緒也是這樣,思婦看見月亮,卻看不見自己思念之人。她希望自己化為月光,留住到所思念的人身旁,照在他的身上,但結(jié)果卻是“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魚兒躍動,也只是激起陣陣波紋,“魚傳尺素”“鴻雁傳書”。向來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迅,音信不通,消息斷絕,又多憑添了幾重愁苦!

游子—夢中不忘歸家的思歸之情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保骸白蛞埂闭f明詩歌是從傍晚漲潮后,月亮剛剛升起時寫起。詩人一整夜都沒有睡,卻又有如在夢中一樣,花落幽潭,春天過去了一半,還是不能回到家中。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月亮西斜漸漸沉入晨霧之中,“碣石”“瀟湘”,代指路途遙遠,天各一方。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人世間不知道有幾人能乘著月色回歸自己的家鄉(xiāng)!一夜的孤獨和離愁,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上。

《春江花月夜》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寫,贊嘆大自然的清新美景,歌頌世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尋結(jié)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又遙遠的意境。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6600.html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