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古詩中的闌干(闌的古詩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賞析古詩中的闌干,以及闌的古詩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詞里常有"闌干"二字,應作何解?
闌干古時可作兩個意思解:一、同“欄桿”,古人常倚闌(或“憑欄”)來望景抒懷,“闌干倚盡”中的闌干就作這個解法,即長時間地靠著欄桿望景; 二、縱橫交錯,常用于形容景象或心情,“翰海闌干百丈冰”中就寫出了詩人零亂飄忽的心情。
【絢兮讀古詩之二十四】唯有闌干,伴人一霎——姜夔《慶宮春》賞析
雙漿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酒醒波遠,正凝想、明珰素襪。如今安在,唯有闌干,伴人一霎。
【詞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夜泛垂虹作,寫境極空闊,寫情亦放曠。初點湖天空闊、日暮天寒之境,次寫盟鷗呼我之情,翩翩欲下。又過木末,寫鷗飛最生動,而呼我之情尤覺親切有味。“那回”兩句,回憶昔年雪夜泛湖情景,宛然在目。“傷心”兩句,折入現景,點明山況。換頭,因蕩舟山川之間,又起懷古之思。
“采香”三句,極寫樂極而歌。“垂虹”三句,寫孤舟遠引,胸次浩然,逸興遄飛,有翛然物外,渾忘塵世之高致,誠玉田所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也。
“酒醒”兩句,復寫樂極而飲,并酒醒后懷古之情。“如今安在”四字提唱,與《點絳唇》之“今何許”三字作法相同。“惟有”兩句應上句,倍覺前塵如夢,只余一片蒼茫,令人嘆息。王靜安論詞,輒標舉境界之首。而詆白石,然若此首境界幽絕,又曷可輕詆。且白石所作,類皆情景交融,獨臻神秀,又非一二寫境之語,足以盡其詞之美也。
【意譯】
光宗紹熙二年除夕,我告別范成大回湖州,在一個下過雪后的夜晚路過垂虹橋,曾經寫過一首詩:“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這之后的第五年冬天,我又和俞商卿、張平甫、銛樸翁從浙江德清到江蘇無錫去,路經吳松江。當時山中寒冷,天色高遠,浪花如雪,四處飛濺。睡到半夜,我們相互呼喚,一起到垂虹橋漫步,星光仿佛落入了水中,與江面上的漁火錯雜,分不清哪個是星光,哪個是漁火,北風凜冽,喝下去的幾杯酒還是抵擋不住寒冷。樸翁用被子裹住身體,還與我們一起漫步、吟詩,我寫下了這首詞,過了十多天才修改完成定下稿子。樸翁怪我費了那么多功夫,然而我就喜好這個,自己也不能控制。平甫、商卿、樸翁都擅長作詩,所寫出的詩奇譎詭怪,我只能勉強追趕他們。這次出行回來,詩詞各寫了五十余首。
在莼菜飄香的水面,我們劃著雙槳,只聽見那雨點打在岸邊的松林,一片唰唰聲響起。傍晚時分,水面上的霧靄水汽漸漸彌漫到天際。天空一只沙鷗飛來似乎是我從前看過的那只,它似乎在呼喚著我,在我的上空盤旋飛舞,似乎要飛下來與我相會,然而背過人又飛過了樹梢。記得那年我們返回吳興,路過這垂虹橋,我們的船兒獨自在夜間出發,穿行在云霧繚繞、雨雪霏霏的江面上。我傷心地重又看見,清黛如秀眉的遠山,依然是那樣重疊蜿蜒,就如我心頭的愁怨綿延開來。
船兒駛入采香小溪,那里春寒料峭,我不禁婆娑起舞,獨自放歌,也不管有無人來應和。向西遙望垂虹橋,船兒載著我們飄然而去,此時我遄飛的逸興,真是平生難以遏制。待我酒醒,船已經隨波漂行得好遠了,正當我凝神懷想那美人,可那美人而今又在哪里呢?只有眼前的闌干,陪伴我片刻。
【賞析】
有小序述寫作緣起。它首先追敘了1191年(紹熙二年辛亥)除夕,作者從范成大蘇州石湖別墅乘船回湖州家中,雪夜過垂虹橋即興賦詩的情景。詩即《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絕句,“笠澤茫茫雁影微”是其中的一首。當時伴隨詩人的還有范成大所贈侍女小紅,故又有《過垂虹》一首云:“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五年以后,1196年(慶元二年)冬,作者自封禺(二山名,在今浙江德清縣西南)東詣梁溪(今無錫)張鑒別墅,行程是由苕溪入太湖經吳松江,沿運河至無錫,方向正與前次相反,同往者有張鑒(平甫)、俞灝(商卿)、葛天民(樸翁,為僧名義铦),這次又是夜過吳松江,到垂虹橋,且頂風漫步橋上,因賦此詞,后經十多天反復修改定稿。這次再游垂虹,小紅未同行,范成大逝去已三載。從小序看,這首詞是一首寫景紀游之詞,但從全詞看,則兼有傷逝、懷古、懷人等多重內容。此詞的妙處正在將多重主旨溶成一片,復雜含混,意蘊豐厚。
——百度百科
此詞上闋以寫景為主,詞人由眼前所見之景到回想從前看到之景,再回到眼前之景。“雙漿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在莼菜飄香的水面,我們劃著雙槳,只聽見那雨點打在岸邊的松林,一片唰唰聲響起。傍晚時分,水面上的霧靄水汽漸漸彌漫到天際,詞人的愁緒也如這漫天彌漫的霧靄般在心頭彌漫開來。
詞的開篇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副空靈清曠的寒江蕩舟圖。那莼菜的香氣飄滿江面,我們的鼻子仿佛能聞到那飄散而來的香氣,眼前浮現了白石道人站在船頭,披一蓑松雨,讓人想到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子,此時的白石卻不是也如蘇子般,心中“也無風雨也無晴”。水面上的霧氣在空闊的天地之間漸漸散開,直至充斥了天地。這里不說煙霧水汽,卻說是“暮愁”,用語別出一格,景中含情。“蒓波”“松雨”也可說是詞人用詞新穎、典雅的明證。首句讓我們領略了姜夔詞,不但清空,且又騷雅的特點,透過詞句仿佛讓我們看到一個獨自于塵世之外的詞人。
次句“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盟鷗”謂與鷗鳥訂盟同住水鄉。喻退隱。辛棄疾在《水調歌頭?盟鷗》中寫到“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鷗鳥在空中盤旋欲下,仿佛在喚我一同隱居江湖。可是背過人鷗鳥又飛過了樹梢,離我而去。鷗鳥離去,不禁讓詞人回想起自己五年前,攜小紅路過此地的情景,后三句忽爾轉到五年前雪夜蕩舟的情景:“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那時是“自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我們一起駕著一葉孤舟,穿行在孤云風雨之中,何等快樂。 而今是朋友逝去,小紅也已嫁作他人婦,能不讓人感傷?此句懷昔日,傷今時,感慨頗深。
上闋結句“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物是人非,詞人情感由愁而哀,“以我觀物 ,物皆著我之色彩”,自然詞人此時眼中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我傷心地重又看見,清黛如秀眉的遠山,依然是那樣重疊蜿蜒,就如我心頭的愁怨綿延開來。”詞的上闋以景開篇,以景結束,融情于景,寫得空靈蘊藉。
隨著船兒的行駛,終于駛離了那勾起詞人傷感情緒的綿綿遠山,過片寫船兒駛到采香徑。據《吳郡志》記載,這里是吳王使美人泛舟采香的地方,面對這歷史古跡,最易引發人的思古之幽情。詞人的心情也隨之變喜,“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想起那采香徑小溪唱著歌兒,劃著獨舟嬉戲采摘香的美麗女子,詞人不禁唱著歌兒,娑婆起舞,也不管有無人來應和。
其實此時詞人的心中是否也想到當年過垂虹橋時是“小紅低唱我吹簫”,而今只有我“自歌誰答”此句可說與上闋的傷感之情暗合,似喜實悲。“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向西遙望垂虹橋,船兒載著我們飄然而去,此時我遄飛的逸興,真是平生難以遏制。此時的姜夔似有蘇子游赤壁時的興致“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他也如蘇子般飄飄欲仙了吧!
“酒醒波遠,正凝想、明珰素襪。”此時詞人酒醒,船兒已經漂行得好遠了,那飄然欲仙,遺世獨立的感覺不在,詞人陷入了凝想沉思之中,此刻詞人腦中浮現的美人會是誰呢?采香徑里泛舟采香的美人?或是曾陪伴自己過垂虹橋,和自己唱和的小紅;還是自己曾經深愛,未成眷屬,但時常在夢中相會的合肥女子?“如今安在,唯有欄桿,伴人一霎。”可那美人而今又在哪里呢?只有眼前的闌干,能陪伴我片刻。這最后一句寫得尤為哀傷,將懷古與思念之情融合,斯人已去,紅顏不在,空余眼前煙水蒼茫,意境凄婉空靈,蘊無盡嘆惋于言外。
【鏈接現代詩】
“心啊,就是這般,要不斷,告別,辭行。”是啊,我們不能讓自己總是生活在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中。雖然我們有過美好的過去,可時間總是在催促著我們向前,向前。姜夔的人生有太多的不舍,對戀人、對朋友,轉徙于江湖的他,在旅途中為他們寫下了太多的詩篇,如此重情重義的男子,如何不讓千百年來的后人感動。
2018年1月21日
PS:大學堂無戒90天挑戰訓練營打卡第21篇
古詩詞里倚闌干有什么特殊寓意
闌干即欄桿,倚欄桿你要看具體的語境才好確定具體的寓意。李白的清平調里有“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這里的倚闌干只是表示一個位置,意思是:什么能夠排解君王的憂愁呢,只有沉香亭北邊靠著欄桿的牡丹花,牡丹花比喻的是楊貴妃。這里的倚闌干沒有特殊的寓意。但是闌干作為一個意象在詩詞中出現往往含義是很豐富的,如“把吳鉤看了,把欄桿拍遍”則很傳神地表現詞人復雜矛盾失望而又急切的心理。這里寫出心里的其實也不是闌干二字,卻只是動作,之所以把心理寫得如此傳神全在動作看了和拍遍上,而闌干只是作為這個動作的承載,假使詞人身在一片竹林,那么寫成“把竹子拍遍”也是能夠寫出那種復雜心理的。所以“倚闌干”的關鍵還是在“倚”這個動作上,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一個人依靠著闌干,神情憂郁地望著遠方。我們關注的就不再是闌干也不再是倚那個動作了,我們肯定會思考這個人心里在想些什么。
所以我建議你首先可以舉出一些帶“闌干”或者“倚闌干”詩詞,來說明它在一些特殊語境里的含義。你還可以適當的總結一下這些含義和它所適用的藝術形象。然后你可以談談關于闌干的動作,倚闌干有怎樣的藝術特色,適用于怎樣的藝術形象,拍闌干又與倚闌干有什么區別,同樣的還可以有撫闌干、敲闌干、踢闌干。這些動作紛紛有什么不同,可以表現什么樣的形象,從而表達怎樣的感情。通過這些動作再回看“倚闌干”的獨特,它的妙處,它的細膩傳神之處。
闌干在古詩詞中的運用及妙處?
1、縱橫交錯的樣子。這是個疊韻連綿詞,有助于描繪廣大雄闊的視覺形象,如下例中的廣袤沙漠和橫斜于天宇的北斗星。極端傷心的形象可以說 珠淚闌干。繁花竟艷的景象可以說 花影闌干。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澹萬里凝。
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2、建筑物附屬的欄桿。詩文中主人公倚身闌干,一般是有所思慮,表達憂慮或孤獨或賞心或思念之情。
李白 《清平調詞》之三:“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怎樣賞析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賞析:“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二句以夸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翻譯: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岑參【唐代】賞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古詩中常用的十二闌干是什么意思
1:“十二闌干”用意
曲曲折折的欄桿。十二,言其曲折之多。
2:例詩
宋 張先 《蝶戀花》詞之一:“樓上東風春不淺,十二闌干,盡日珠簾卷。”
清 陳廷焯 《蝶戀花》詞:“鎮日雙蛾愁不展,隔斷中庭,羞與郎相見。十二闌干閑倚遍,鳳釵壓鬢寒猶顫。”
關于如何賞析古詩中的闌干和闌的古詩詞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