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容俠義(如何形容俠義的句子)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如何形容俠義,以及如何形容俠義的句子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俠義精神的詩句
1.形容俠義精神的名言警句
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D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E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國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
(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
2.描寫俠義的詩句
1、遺聞珍義俠
近代
柳亞子
《巢南書來,謂將刊長興伯吳公遺集,先期》
2、最難義俠求滄海
近代
柳亞子
《吊劉烈士炳生》
3、義俠猶見推
元
楊維楨
《游陳氏園有感》
4、義俠久無跡
宋
樓鑰
《范致政挽詞》
5、義俠輕殺戮
宋
周邦彥
《過左伯桃羊角哀墓》
6、義俠天下稱
明
宋濂
《義俠歌(效白樂天體)》
3.形容俠義的詩詞
《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少年行
作者:王維
新豐美酒斗十千, 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系馬高樓垂楊邊。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顧炎武《精衛》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4.關于“俠義”“豪情”的詩句有哪些
1.《將進酒·君不見》
唐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2.《俠客行》
唐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3.《劍客》
唐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4.從軍行七首
唐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5.《滿江紅·寫懷》
宋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5.關于李白詩歌中俠義精神的特點
豪放派
一、李白詩歌中的尚俠思想
李白雖然有時自稱為儒生,然而卻不甘做一個皓首窮經而缺乏實踐能力的儒生,他對儒生拘泥守常的生活尤其鄙視。他所深深傾慕著的,是古代俠士們慷慨悲歌、豪邁放浪的生活態度和他們所奉行的游俠精神,所以他說:“儒生不及游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也正因如此,他才敢于蔑視封建秩序和禮教,敢于打破傳統偶像,嘲魯儒,輕堯舜,笑孔丘,平交諸侯,長揖萬乘。李白一生的行事和生活態度常常具有俠士的風度,他對于俠士的俠義行為和英雄主義的歌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據《新唐書》本傳記載,李白“性倜儻,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他還曾投書以舞劍著名的裴將軍,愿向他學劍,《魏序》更說他曾“手刃數人”。他“十五學劍術,遍于諸侯”,二十五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不僅走馬橫劍,出入通都大邑,而且舉止豪放,輕財樂施,甚至到了揮金如土的地步,出蜀不久,東游吳越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他以戰國的豪俠義士作為崇拜仿效的對象:“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詩人熱情歌頌了高漸離、專諸重諾言如太山,輕性命似鴻毛的風節;并為荊軻、侯贏、朱亥扶弱抗暴,一往無前,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氣節贊嘆不已。
李白把游俠精神作為自己從事政治活動的準則之一,所以他反復地說:“功成拂衣去,歸去武陵源。”而道家憤世疾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和游俠精神的結合,又是他一生中以叛逆精神沖擊封建秩序與道德規范,以傲岸的態度蔑視封建統治集團中的權貴,而不倦地追求著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基礎。
李白有“濟蒼生、安社稷”的鴻圖大志和強烈的進取功名精神,豪俠義士的功業勛績對他的影響很大。在詩歌創作上則表現為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李白作為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詩人,他頑強地表現自我,執著地追求理想。他所表現的自我,反映著蓬勃向上的時代特征和英雄主義的時代精神。他自比大鵬:“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他還常把那些重義輕財、慷慨無私的英雄豪俠引為同調,熱情贊美。如《古風》之十寫魯仲連:“卻秦振英聲,萬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當李白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在政治上受挫之后,就想通過報國殺敵來實現。戰國的豪杰俠士對他的影響可以從《發白馬》《出自薊北門行》《塞下曲》《少年行》等詩中看出。他熱情地歌頌俠行義節,急切地向往馳騁疆場,這種愿望在安史之亂爆發、永王璘“辟書三至”后,就化為他下山從戎的行動和捐軀獻身的決心:“壯士懷遠略,志存解世紛。……長策掃河洛,寧親歸汝墳。當今千古后,麟閣著奇勛。”(《送張秀才從軍》)然而詩人崇高天真的政治理想與黑暗現實之間總是形成尖銳矛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只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于是詩人郁結胸中的懷才不遇、英雄失路的情緒,隨時在筆下噴發出來:“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贈蔡舍人雄》)“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之十五)而《行路難》三首、《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等則集中表現了他追求和幻滅、希望與失望相交織的矛盾斗爭。可以說,李白的一生就是為實現他的理想而奮斗不息的悲劇的一生。這種悲劇似乎也承襲了古代俠士身上所具有的一種共同的悲劇情節。
二、尚俠思想與李白的戰斗精神
李白詩歌具有深刻的政治內容和現實色彩。仕途坎坷的磨練,使李白閱世漸深,他身上的俠義精神,也從早年浮淺的游俠行為深化為叛逆性格。戰國俠客義士不畏強暴、敢于抗爭的精神,被他發展為大膽地揭露現實,辛辣地諷刺玄宗,傲岸地蔑視權貴。《古風》五十九首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傳統,或直陳時事,或托古喻今,具有強烈的戰斗精神。如其第二十四指斥宦官和斗雞小兒的驕橫;其三(秦王掃六合)借秦始皇采藥蓬萊,諷刺唐明皇迷信方士、尋訪神仙的愚蠢舉動。《烏棲曲》則借吳宮荒淫托諷玄宗的沉湎聲色,荒淫失政。《遠別離》借虞舜與娥皇生離死別的動人傳說向朝廷提出君臣相失、權柄下移的警告,表現了詩人高度的政治感和對帝國命運的深深憂慮。可以說李白對上層統治階級的抨擊以及他們的決裂都是勇敢的,而這種高昂樂觀的戰斗精神則是尚俠思想給予詩人本身并在其詩作中的顯現。
李白傲岸不羈,糞土權貴的性格也與俠義精神有著內在聯系。《齊策三》載有顏
6.俠義的詩句有哪些
1、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出自先秦時期佚名的《渡易水歌》原詩《渡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譯文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一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2、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出自近現代詩人秋瑾的《對酒》原詩《對酒》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譯文不吝惜花費千金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換美酒也算得上豪邁。應該多珍惜這一腔革命的熱血,將來獻出它時,定能化成碧綠的波濤。
3、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出自南北朝詩人盧思道的《從軍行》原詩《從軍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間。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譯文北方邊塞的戰火已照在秦漢離宮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廣那樣的飛將軍兵出長安再出祁連山關隘。執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劍的士兵都是征來的良家子弟,跨白馬執金韁的都是俠義少年。
凌晨起就在邊塞之地擺下“偃月”之陣,夜幕臨近時便以“魚麗”之陣戰勝驅除匈奴的左賢之官。歷戰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狀如李廣以石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無窮的故事,山嶺上則是漢將霍去病勝敵后繳械敵方祭天用具的的美傳。
戰事綿綿似天涯般沒有窮盡,戰場距薊門(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遙。早上見到的是馬嶺關上的滾滾黃沙,晚上看見的是匈奴王庭處的兵陣如云。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樹已長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戰的親人仍未回還。心如飄雪隨夫遠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飛懸到內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而那萬里之遙的關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獨自應對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別離后的時光飛逝似流水使人有斷腸之痛,那塞外的苦戰和寒冷連戰馬之骨都屢屢受傷。塞外的節氣與物候與內地大不相同,冬秋長而春季短。
蕭蕭長風尚可伴河而渡,南歸之雁也可依時不斷的逝向天邊。從軍而去,直到離皇城萬里去遠征。
想那漢宣帝渭橋見匈奴單于而和好罷戰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戰不能的將軍們還將何處尋求征戰以邀功名呢?4、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出自宋代詩人辛棄疾的《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原詩《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
見君諫疏頻上,談笑挽天回。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
未應兩手無用,要把蟹螯杯。說劍論詩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
白發寧有種?一一醒時栽!譯文贊揚湯朝美堂堂正正的把“進諫之劍”對著帝王居住的地方射去,哪怕是有虎豹把守的九道門,也敢沖破而入。終于使皇帝聽了他的政見。
湯朝美屢次向皇上進諫,從不計較個人安危,不怕擔風險。這一副“忠肝義膽”是能夠流傳千古的,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卻遭到了貶謫,到偏僻荒蠻的地方去受苦。
湯朝美還是要做官的,好消息將要從皇帝身邊傳來。門前長滿荒草,小道也長滿苔蘚,想想自己的處境只能付之一笑。
兩只手沒有用處,只能把著蟹螯杯,借酒消愁,打發日子。于是只有說劍、論詩、醉舞、狂歌在憂愁中度日,頭上長出來白頭發,醒來的時候一根一根拔掉。
5、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出自宋代詩人辛棄疾的《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原詩《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
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比著兒曹,累累卻有,金印光垂組。付君此事,從今直上,休憶對床風雨。
但贏得,靴紋縐面,記余戲語。譯文家先輩們都是具有忠肝義膽的人物,而且他們都稟性剛直嚴肅,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們祖上從何年獲得這個姓氏?又是怎樣才得到這樣的姓呢?我來細細參詳,認真品味,以博取你聽后一笑吧。我們辛家這個“辛”字,是由“艱辛”做成,含著“悲辛”滋味,而且總是與“辛酸、辛苦”的命運結成不解之緣啊!辛者,辣也,這是我們辛家人的傳統個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搗碎的胡椒肉桂,卻欲嘔吐。
如芳香甜美的榮華富貴,世間縱然有,但從來不到我們辛氏家門。比不得人家子弟們,腰間掛著一串串金光燦爛的金印,何等趾高氣揚!謀取高官顯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給你了。
從今往后,你青云。
7.關于李白詩歌中俠義精神的特點
以下可供你參考~~~~~~~~~~《論尚俠思想對李白詩歌的影響》嚴 萍尚俠是唐代諸多詩人意識上的共同表現,但在李白身上,此點尤著。
李白所處的唐朝城市發達,商業繁榮,市民階層壯大,此外,其時社會上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便是游俠風氣熾盛。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一些統治階級中下層的有才能、有抱負的人士,就常常向往憑借著自己的才智勇武,謀求出路前程,建功立業,達到顯親揚名、封妻蔭子的人生目的,于是便出現古代俠客思想和價值觀復興的情況。
李白接受了這種思想觀念并將其融合進自身使之成為了他龐雜思想性格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李白詩歌中的尚俠思想李白雖然有時自稱為儒生,然而卻不甘做一個皓首窮經而缺乏實踐能力的儒生,他對儒生拘泥守常的生活尤其鄙視。
他所深深傾慕著的,是古代俠士們慷慨悲歌、豪邁放浪的生活態度和他們所奉行的游俠精神,所以他說:“儒生不及游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也正因如此,他才敢于蔑視封建秩序和禮教,敢于打破傳統偶像,嘲魯儒,輕堯舜,笑孔丘,平交諸侯,長揖萬乘。李白一生的行事和生活態度常常具有俠士的風度,他對于俠士的俠義行為和英雄主義的歌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據《新唐書》本傳記載,李白“性倜儻,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他還曾投書以舞劍著名的裴將軍,愿向他學劍,《魏序》更說他曾“手刃數人”。
他“十五學劍術,遍于諸侯”,二十五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不僅走馬橫劍,出入通都大邑,而且舉止豪放,輕財樂施,甚至到了揮金如土的地步,出蜀不久,東游吳越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
他以戰國的豪俠義士作為崇拜仿效的對象:“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詩人熱情歌頌了高漸離、專諸重諾言如太山,輕性命似鴻毛的風節;并為荊軻、侯贏、朱亥扶弱抗暴,一往無前,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氣節贊嘆不已。李白把游俠精神作為自己從事政治活動的準則之一,所以他反復地說:“功成拂衣去,歸去武陵源。”
而道家憤世疾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和游俠精神的結合,又是他一生中以叛逆精神沖擊封建秩序與道德規范,以傲岸的態度蔑視封建統治集團中的權貴,而不倦地追求著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基礎。李白有“濟蒼生、安社稷”的鴻圖大志和強烈的進取功名精神,豪俠義士的功業勛績對他的影響很大。
在詩歌創作上則表現為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李白作為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詩人,他頑強地表現自我,執著地追求理想。
他所表現的自我,反映著蓬勃向上的時代特征和英雄主義的時代精神。他自比大鵬:“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他還常把那些重義輕財、慷慨無私的英雄豪俠引為同調,熱情贊美。
如《古風》之十寫魯仲連:“卻秦振英聲,萬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當李白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在政治上受挫之后,就想通過報國殺敵來實現。
戰國的豪杰俠士對他的影響可以從《發白馬》《出自薊北門行》《塞下曲》《少年行》等詩中看出。他熱情地歌頌俠行義節,急切地向往馳騁疆場,這種愿望在安史之亂爆發、永王璘“辟書三至”后,就化為他下山從戎的行動和捐軀獻身的決心:“壯士懷遠略,志存解世紛。
……長策掃河洛,寧親歸汝墳。當今千古后,麟閣著奇勛。”
(《送張秀才從軍》)然而詩人崇高天真的政治理想與黑暗現實之間總是形成尖銳矛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只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于是詩人郁結胸中的懷才不遇、英雄失路的情緒,隨時在筆下噴發出來:“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
(《贈蔡舍人雄》)“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之十五)而《行路難》三首、《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等則集中表現了他追求和幻滅、希望與失望相交織的矛盾斗爭。
可以說,李白的一生就是為實現他的理想而奮斗不息的悲劇的一生。這種悲劇似乎也承襲了古代俠士身上所具有的一種共同的悲劇情節。
二、尚俠思想與李白的戰斗精神李白詩歌具有深刻的政治內容和現實色彩。仕途坎坷的磨練,使李白閱世漸深,他身上的俠義精神,也從早年浮淺的游俠行為深化為叛逆性格。
戰國俠客義士不畏強暴、敢于抗爭的精神,被他發展為大膽地揭露現實,辛辣地諷刺玄宗,傲岸地蔑視權貴。《古風》五十九首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傳統,或直陳時事,或托古喻今,具有強烈的戰斗精神。
如其第二十四指斥宦官和斗雞小兒的驕橫;其三(秦王掃六合)借秦始皇采藥蓬萊,諷刺唐明皇迷信方士、尋訪神仙的愚蠢舉動。《烏棲曲》則借吳宮荒淫托諷玄宗的沉湎聲色,荒淫失政。
《遠別離》借虞舜與娥皇生離死別的動人傳說向朝廷提出君臣相失、權柄下移的警告,表現了詩人高度的政治感和對帝國命運的深深憂慮。可以說李白對上層統治階級的抨擊以及他們的決裂都是勇敢的,而這種高昂樂觀的戰斗精神則是尚俠思想給予詩人本身并在其詩作中的顯現。
李白傲岸不羈,糞土權貴的性格也與俠義精神有著內在聯。
關于“俠義”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行俠好義 [ xíng xiá hào yì ]
指講義氣,肯舍己助人。
2、宅心仁厚 [ zhái xīn rén hòu ]
宅心:居心。 指人忠心而厚道。
3、路見不平 [ lù jiàn bù píng ]
指見到不平的事。
4、仗義執言?[ zhàng yì zhí yán ]
執言:說公道話。為了正義說公道話。指能伸張正義。
5、打抱不平 [ dǎ bào bù píng ]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6、扶弱抑強 [ fú ruò yì qiáng ]
扶助弱小,壓制強暴。
7、行俠仗義 [ xíng xiá zhàng yì ]
謂講義氣,愛幫助別人,專打抱不平的人。
8、俠肝義膽 [ xiá gān yì dǎn ]
俠客的肝,義士的膽。形容見義勇為、鋤強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腸和行動。
9、見義勇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10、助人為樂 [ zhù rén wéi lè ]
幫助人就是快樂。
形容行俠仗義的詩句
1. 關于行俠仗義的詩句
關于行俠仗義的詩句 1.關于“仗義”的句子有哪些
1.在惡勢力面前,他常常仗義執言。
2.魯智深嫉惡如仇,是位行俠仗義的大英雄。
3.他為人正直,樂于排難息事,敢于仗義執言。
4.儲安平這種不顧私人恩怨的仗義執言的風格讓人敬佩。
5.小文的爸爸是縣上的書記,為人正直,敢于仗義執言。
6.李老師是個仗義執言的好人。
7.這次我能擺脫困境,全靠張先生仗義疏財,鼎力幫助。
8.自己只是在家中廣行善事,仗義疏財。
9.他一向輕財仗義,家中經常高朋滿座。
10.他這個人有個最大特點就是慷慨仗義,所以人們都很敬重他。
11.他性情耿直,總愛仗義執言。
12.實際上,我們似乎更希望那些真正富有的人能仗義疏財。
13.這是仗義疏財,其成因與前人的思想與實踐相關聯。
14.梁山好漢喜歡仗義疏財。
15.張師傅為人公道,能仗義執言,敢打抱不平。
2.霸氣仗義的句子
1. 在惡勢力面前,他常常仗義執言。
2.魯智深嫉惡如仇,是位行俠仗義的大英雄。
3. 他為人正直,樂于排難息事,敢于仗義執言。
4.儲安平這種不顧私人恩怨的仗義執言的風格讓人敬佩。
5.小文的爸爸是縣上的書記,為人正直,敢于仗義執言。
6. 李老師是個仗義執言的好人。
7. 這次我能擺脫困境,全靠張先生仗義疏財,鼎力幫助。
8. 自己只是在家中廣行善事,仗義疏財。
9.他一向輕財仗義,家中經常高朋滿座。
10.他這個人有個最大特點就是慷慨仗義,所以人們都很敬重他。
11.他性情耿直,總愛仗義執言。
12.實際上,我們似乎更希望那些真正富有的人能仗義疏財。
13.他信守諾言,仗義疏財,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俠。
14. 他仗義疏財,受人敬重。
15. 《水滸傳》中的宋江,是一位仗義疏財,喜交天下好漢,深受梁山英雄愛戴的頭領。
3.形容很仗義的成語
仗義執言
zhàng yì zhí yán
[釋義] 仗義:主持正義;執言:說公道話。主持正義;說公道話。
[語出] 《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若以文、武、宣、平之靈;仗義執言;國悔罪;王室之福。”
[近義] 理直氣壯 直言不諱
[反義] 違天悖理
[用法] 用于形容某人憑借道理;不畏惡勢力;說公道話。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他為人正直;樂于排難息事;敢于~。
[英譯] speak out from a sense of justice
4.關于水滸傳李逵行俠仗義的段 簡短 越短越好
李逵,長相黝黑粗魯,小名鐵牛,江湖人稱“黑旋風”,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軍第五位頭領。
宋江被發配江州,吳用寫信讓江州兩院押牢節級戴宗照應。李逵這時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認識。
戴宗傳梁山假書被識破,和宋江兩人被押赴刑場殺頭,李逵率先揮動一雙板斧打去,逢人便殺,勇猛無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嶺時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氣殺了四虎。
招安時,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鬧東京城,扯了皇帝詔書,要殺欽差,還砍倒梁山泊杏黃旗,要反攻到東京,為宋江奪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 李逵受招安后被封為鎮江潤州都統制。
宋江飲高俅送來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眾造反,怕壞了梁山泊的忠義名聲,便讓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塊 兒被毒死了。
形容“俠客”的四字成語都有什么?
1、俠肝義膽 [ xiá gān yì dǎn ]:俠客的肝,義士的膽。形容見義勇為、鋤強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腸和行動。
出 處:《蒲柳人家·后記》:“一家聽著,先是生氣,擔驚,繼而又被趙錄明的俠肝義膽和一片熱心所感動了。”
2、見義勇為[jiàn yì yǒng wéi]: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 處:《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3、舍生取義[shě shēng qǔ yì]: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處:《晉書·梁王肜傳》:“肜位為宰相……而臨大節;無不可奪之志;當危事;不能舍生取義。”
4、斷蛟刺虎[duàn jiāo cì hǔ]:指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出 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載: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
5、披肝瀝膽?[pī gān lì dǎn]: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出 處:唐·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形容俠義的成語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 ?在路上遇見欺負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幫助受害的一方。舊時為人們所稱道的一種俠義行為。 ?
斷蛟刺虎 ? ?指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
柔情俠骨 ? ?溫柔的情態,俠義的性格。 ?
形容"俠義"的成語有哪些?
柔情俠骨
【拼音】: róu qíng xiá gǔ
【解釋】: 溫柔的情態,俠義的性格。
【出處】: 《花月痕》第七回:“只有秋痕韻致天然,雖肌理瑩潔,不及我那紅卿,而一種柔情俠骨真與紅卿一模一樣。”
斷蛟刺虎
【拼音】: duàn jiāo cì hǔ
【解釋】: 指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載: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
【舉例造句】:?斷蛟刺虎好身手,碧瞳如水涵清秋。 ★元·師嚴《藺五見訪》詩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拼音】: lù jiàn bù píng,bá dāo xiāng zhù
【解釋】: 在路上遇見欺負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幫助受害的一方。舊時為人們所稱道的一種俠義行為。
【出處】: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師曰:‘路見不平,所以按劍。’”
【舉例造句】: 這個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則是誤傷人命。 ★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
俠肝義膽
【拼音】: xiá gān yì dǎn
【解釋】: 俠客的肝,義士的膽。形容見義勇為、鋤強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腸和行動。
【出處】: 《蒲柳人家·后記》:“一家聽著,先是生氣,擔驚,繼而又被趙錄明的俠肝義膽和一片熱心所感動了。”
挺身而出
【拼音】: tǐng shēn ér chū
【解釋】: 挺身:撐直身體。挺直身體站出來。形容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出處】: 《舊五代史·周·唐景思傳》:“后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舉例造句】: 有的挺身而出,被關在拘押所里。 ★葉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