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若逢陳后主出自哪里(地下若遇陳后主)
大家好,關于地下若逢陳后主出自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地下若遇陳后主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地下若逢陳逢主、豈宜重問后庭花是什么意思?
隋宮 作者: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首聯說隋煬帝楊廣出外游幸不再回長安,那里的宮殿只有煙霞籠罩,十分寂寞;因為楊廣要以繁華的揚州(蕪城)為都城,在那里享樂。在頷聯里,作者設想,如果由秦始皇傳下來的玉璽不是歸于李淵(傳說李淵面相是“日角龍庭”,前額狀如太陽,屬帝王之相),即隋朝不滅亡,那么隋煬帝以錦為帆的龍船說不定要游到天涯海角去,他的奢侈荒唐的行為不會停止。頸聯說,當年隋煬帝夜間出來游玩,讓百姓收集大量螢火蟲放飛供他玩賞,以至今天亂草堆中螢火蟲已經絕跡(古人有“腐草化螢”的不科學說法);只有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兩岸柳樹上,黃昏時有無數烏鴉翔噪,似在憑吊隋朝滅亡。陳后主(陳叔寶)是個荒淫誤國的皇帝,被隋文帝楊堅俘虜后,與當時尚為太子的楊廣有過交往。楊廣當皇帝后,曾在夢中與死去的陳后主相遇,并讓陳后主的寵妃張麗華舞了一番《玉樹后庭花》。尾聯兩句就此議論:隋煬帝死后到九泉下遇到陳后主,就不應再有歌舞《玉樹后庭花》的事了,因為他自己也走了陳后主的老路,該感到慚愧。這首詩是針對唐后期帝王的腐敗而作的。然而作詩只是作詩,沒有哪個帝王會因此醒悟。
隋宮李商隱拼音
紫泉宮殿鎖煙霞zǐ quán gōng diàn suǒ yān xiá,欲取蕪城作帝家yù qǔ wú chéng zuò dì jiā。玉璽不緣歸日角yù xǐ bú yuán guī rì jiǎo,錦帆應是到天涯jǐn fān yīng shì dào tiān yá。于今腐草無螢火yú jīn fǔ cǎo wú yíng huǒ,終古垂楊有暮鴉zhōng gǔ chuí yáng yǒu mù yā。地下若逢陳后主dì xià ruò féng chén hòu zhǔ,豈宜重問后庭花qǐ yí chóng wèn hòu tíng huā。
原文及翻譯
隋宮
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翻譯:長安的殿閣千門閑閉,空自籠罩著一片煙霞,又想在繁麗的江都,把宮苑修建得更加豪華。若不是皇帝的玉印歸到了李家;隋煬帝的錦帆或許會游遍天涯。當年放螢的場所只剩下腐草,螢火早就斷絕了根芽;多少年來隋堤寂寞凄冷,兩邊的垂楊棲息著歸巢烏鴉。他若是在地下與陳后主重逢,難道能再去賞一曲《后庭花》?
賞析
《隋宮》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一首詠史吊古詩,此詩寫隋煬帝為了尋歡作樂,無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開鑿運河,建造行宮,勞民傷財,終于為自己制造了亡國的條件,成了和陳后主一樣的亡國之君。
此詩取材于前朝亡國故事,以詩的語言,批判亡國之君,曉喻晚唐皇上,立意高遠。內容雖是歌詠隋宮,其實乃諷刺隋煬帝楊廣的荒淫亡國。此詩寫隋煬帝為了尋歡作樂,無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開鑿運河,建造行宮,勞民傷財,終于為自己制造了亡國的條件,成了和陳后主一樣的亡國之君。諷古是為喻今,詩人把隋煬帝當作歷史上以荒淫奢華著稱的暴君的典型,來告誡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夢死的統治者。
隋宮李商隱七言絕句
《隋宮》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首詠史吊古詩,內容雖是歌詠隋宮,其實乃諷刺隋煬帝楊廣的荒淫亡國。此詩寫隋煬帝為了尋歡作樂,無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開鑿運河,建造行宮,勞民傷財,終于為自己制造了亡國的條件,成了和陳后主一樣的亡國之君。諷古是為喻今,詩人把隋煬帝當作歷史上以荒淫奢華著稱的暴君的典型,來告誡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夢死的統治者。全詩采用比興手法,寫得靈活含蓄,色彩鮮明,音節鏗鏘。
隋宮
唐 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詞句注釋
⑴隋宮:指隋煬帝楊廣在江都(今江蘇揚州市)所建的行宮。
⑵紫泉:即紫淵,長安河名,因唐高祖名李淵,為避諱而改。司馬相如《上林賦》描寫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亙其南,紫淵徑其北”。此用紫泉宮殿代指隋朝京都長安的宮殿。鎖煙霞:空有煙云繚繞。
⑶“欲取”句:《隋書·煬帝紀》:“大業元年三月,發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八月,上御龍舟幸江都。”蕪城,即廣陵(今揚州)。帝家,帝都。
⑷玉璽(xǐ):皇帝的玉印。日角:額角突出,古人以為此乃帝王之相。此處指唐高祖李淵。《舊唐書·唐儉傳》:“高祖乃召入,密訪時事,儉曰:‘明公日角龍庭,李氏又在圖牒,天下屬望’。”《后漢書·光武紀》注引鄭玄《尚書中候注》:“日角,謂庭中骨起狀如日。”朱建平《相書》:“額有龍犀入發,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劉孝標《辨命論》:“龍犀日角,帝王之表。”
⑸錦帆:隋煬帝所乘的龍舟,其帆用華麗的宮錦制成。《開河記》:“帝自洛陽遷駕大梁,詔江淮諸州造大船五百只,······龍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時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聯綿不絕。錦帆過處,香聞百里。”
⑹腐草無螢火:《禮記·月令》:“腐草為螢。”古人以為螢火蟲是腐草變化出來的。《隋書·煬帝紀》:“大業十二年,上于景華宮征求螢火,得數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這句采取夸張的手法,說煬帝已把螢火蟲搜光了。
⑺垂楊:隋煬帝自板諸引河達于淮,河畔筑御道,樹以柳,名曰隋堤,一千三百里。《開河記》:“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爭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楊柳姓楊,曰楊柳也。”
⑻“地下”二句:陳后主:南朝陳末代皇帝陳叔寶,荒淫亡國之君。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陳后主所創,歌詞綺艷。《隋遺錄》載隋煬帝在江都,“昏靦滋深,往往為妖祟所惑。嘗游吳公宅雞臺,恍惚間與陳后主相遇。后主舞女數十許,中一人迥美,帝屢目之,后主云:‘即麗華也。’因請麗華舞《玉樹后庭花》。麗華徐起,終一曲。”
白話譯文
韻譯
長安的殿閣內彌漫著一片煙霞,楊廣還想把蕪城作為帝王之家。
如果不是李淵得到傳國的玉璽,那么他的龍舟還會游遍到天涯。
如今隋朝的宮苑中已不見螢蟲,只有低垂的楊柳和歸巢的烏鴉。
如果楊廣在地下和陳后主相遇,有心欣賞淫逸辱國的后庭花嗎?
《隋宮·紫泉宮殿鎖煙霞》原文及譯文
《隋宮·紫泉宮殿鎖煙霞》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前言:
《隋宮》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詠史吊古詩,內容雖是歌詠隋宮,其實乃諷刺隋煬帝楊廣的荒淫亡國。此詩寫隋煬帝為了尋歡作樂,無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開鑿運河,建造行宮,勞民傷財,終于為自己制造了亡國的條件,成了和陳后主一樣的亡國之君。諷古是為喻今,詩人把隋煬帝當作歷史上以荒淫奢華著稱的暴君的典型,來告誡晚唐的那些荒淫腐朽、醉生夢死的統治者。全詩采用比興手法,寫得靈活含蓄,色彩鮮明,音節鏗鏘。
注釋:
1、紫泉:即紫淵,因唐高祖名李淵,為避諱而改。司馬相如《上林賦》描寫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亙其南,紫淵徑其北”。此用紫泉宮殿代指隋朝京都長安的宮殿。鎖煙霞:空有煙云繚繞。
2、蕪城:即廣陵(今揚州)。鮑照有《蕪城賦》寫廣陵。二句意謂隋煬帝將長安的宮殿閑置起來,又到揚州大建行宮。《隋書·煬帝紀》:“大業元年三月,發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八月,上御龍舟幸江都。”
3、玉璽:皇帝的玉印。日角:《舊唐書·唐儉傳》:“高祖乃召入,密訪時事,儉曰:‘明公日角龍庭,李氏又在圖牒,天下屬望’。”《后漢書·光武紀》注引鄭玄《尚書中候注》:“日角,謂庭中骨起狀如日。”朱建平《相書》:“額有龍犀入發,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劉孝標《辨命論》:“龍犀日角,帝王之表。”此古代讖緯家恭維皇帝之語。
4、錦帆:《開河記》:“帝自洛陽遷駕大梁,詔江淮諸州造大船五百只,……龍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時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聯綿不絕。錦帆過處,香聞百里。”這兩句說,如果不是李淵奪取了隋朝的政權,楊廣的船大概會游到天邊去了吧。
5、腐草無螢火:《禮記·月令》:“腐草為螢。”古人以為螢火蟲是腐草變化出來的。《隋書·煬帝紀》:“大業十二年,上于景華宮征求螢火,得數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這句采取夸張的'手法,說煬帝已把螢火蟲搜光了。
6、垂楊:《開河記》:“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爭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楊柳姓楊,曰楊柳也。”這句說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楊柳依舊,暮鴉哀鳴。
7、陳后主:即南朝陳的亡國之君陳叔寶,他曾作《玉樹后庭花》曲詞。《隋遺錄》卷上載:煬帝在江都曾夢見和前朝皇帝陳叔寶相遇,暢飲甚歡,席間曾請陳的寵妃張麗華表演《玉樹后庭花》舞蹈。這兩句說,楊廣如果死后有知,在地下和陳叔寶重逢,大概不好再提《玉樹后庭花》之事了吧?張《箋》云:“結以冷刺作收,含蓄不盡。”商隱詠史,多用此法,以繁華奢侈之事,言興亡衰敗之理,發世事無常之嘆。
翻譯:
長安城聞名的隋宮,在煙霞中鎖閉;卻想把遙遠的揚州,作為帝業基地。若不因天命,玉璽歸龍鳳之姿李淵;隋煬帝的錦緞龍舟,早該駛遍天際。如今腐草中,螢火蟲早就絕了蹤跡;隋堤上的楊柳枝,唯有暮鴉的聒啼。斷帝荒淫而亡國,黃泉若遇陳后主,豈敢把亡國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賞析:
題目“隋宮”,指的是楊廣在江都營建的行宮江都宮、顯福宮和臨江宮等。
首聯“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點題。詩人把長安的宮殿和“煙霞”聯系起來,形容它巍峨壯麗,高聳入云。用“紫泉”(長安的一條水)代替長安,也是為了選取有色彩的字面與“煙霞”相映襯,從而烘托長安宮殿的雄偉壯麗。可是,如此巍峨的宮殿,空鎖于煙霞之中,貪圖享樂、為所欲為的皇帝更愿意住在蕪城,即江都。
三、四句“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詩人以虛擬的語氣說: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淵的手中,楊廣不會以游幸江都為滿足,他的錦帆,大概一直要飄到天邊去吧。據史書記載:楊廣不僅開鑿了二千余里的通濟渠,多次到江都去玩;還開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擬通龍舟,置驛宮”,準備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罷了。
頸聯“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涉及有關楊廣逸游的兩個故實。一個是放螢:楊廣曾在洛陽景華宮征求螢火蟲數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在江都也放螢取樂,還修了個“放螢院”。另一個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應將此樹映龍舟。”把“螢火”和“腐草”、“垂楊”和“暮鴉”聯系起來,于一“有”一“無”的鮮明對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國的歷史教訓。“于今腐草無螢火”,這不僅是說當年放螢的地方此時已成廢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層的含意是,楊廣為了放螢夜游,窮搜極捕,弄得螢火蟲絕種。“終古垂楊有暮鴉”,渲染了亡國后的凄涼景象。
上句說“于今”“無”,自然暗示昔日“有”;下句說“終古”“有”,自然暗示當日“無”。從前楊廣“乘興南游”,千帆萬馬,水陸并進,鼓樂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楊,暮鴉自然不敢棲息。只有在楊廣被殺,南游已成陳跡之后,日暮歸鴉才敢飛到隋堤垂楊上過夜。這兩句今昔對比,但在藝術表現上,卻只表現對比的一個方面,讓讀者從這一方面去想象另一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蘊藉。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說這兩句詩“興在象外,活極妙極,可謂絕作”,乃當之無愧。
尾聯“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用楊廣與陳叔寶夢中相遇的故實,以假設、反詰的語氣,把批判荒淫亡國的主題深刻地揭示出來,陳叔寶因荒淫亡國,投降隋朝,和當時隋朝的太子楊廣很相熟。楊廣當了天子,乘龍舟游江都的時候,夢中與死去的陳叔寶及其寵妃張麗華等相遇,請張麗華舞了一曲《玉樹后庭花》。這首舞曲是陳叔寶所作。被后人斥為“亡國之音”。詩人在這里特意提到它,意為楊廣目睹了陳叔寶荒淫亡國之事,卻不吸取教訓,既縱情龍舟之游,又迷戀亡國之音,終于重蹈陳叔寶的覆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詩在最后發問:他如果在地下遇見陳叔寶的話,難道還好意思再請張麗華舞一曲《后庭花》嗎?問而不答,余味無窮。
帶有后庭花的古詩句
風雨滿天愁不動,隔江猶唱后庭花。——黃今是《漁父詞》
看舞霓裳羽衣曲,聽歌玉樹后庭花。——晁沖之《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南北自分仍自合,不應全殢后庭花。——李流謙《金陵二首》
極目風沙姚魏家,耳邊忍聽后庭花。——陳著《次韻弟觀送牡丹》
玉樹后庭花不見,北人租地種茴香。——宋無《金陵懷古》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賦繁臺雪云將暮,歌后庭花月未殘。——劉克莊《十疊》
客沽北府酒,女唱后庭花。——劉克莊《商婦詞十首》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李商隱《隋宮》
下若溪寒明月夜,后庭花落隔江秋。——曹學佺《金陵懷古四首和汪仲嘉》
濃樹禁花開后庭,飲筵中散酒微醒。——李舜弦《蜀宮應制》
舜弦新曲在,休唱后庭花。——謝希孟《櫻桃》
當年玉樹后庭花,夢里相逢惜春暮。——蘇大年《雷塘二首》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劉禹錫《金陵五題·臺城》
想得當時好煙月,管弦吹殺后庭花。——韋莊《令狐亭》
“地下若逢陳后主”的下一句是什么?
隋宮
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