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什么被邊南海(誰把蘇軾貶到海南島)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蘇軾為什么被邊南海,以及誰把蘇軾貶到海南島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蘇軾因為什么被貶到嶺南?
原因如下:
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
年近六旬的蘇軾,日夜奔馳,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河流,并修了一條長堤,,人們歡慶不已。
擴展資料:
蘇軾三次被貶過程
蘇軾第一次被貶是因為熙寧變法。宋神宗上臺后讓王安石做了宰相,王安石大力推行熙寧變法。變法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宋朝當時財政困難、民窮兵弱的局面,擺脫落后挨打的境況。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急于求成,對推行變法的官吏過于苛責,導致許多官吏在其中渾水摸魚,魚肉百姓。
這時的蘇軾正在基層做著一個小官,蘇軾對百姓的痛楚有了切身的體會,所以對這個變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當時的宋神宗著急看到成果,自然不喜蘇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這種事情被御史們看出來了,為了討好皇帝,御史們無中生有的想陷害蘇軾。
他們細細的看了蘇軾以往的文章和詩詞,為蘇軾安了些莫須有的罪名。特別是從蘇東坡的奏表《湖州謝上表》,還有詩歌《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中,找到了蘇東坡一些發牢騷的句子,以譏謗皇帝、攻擊新法的罪名,彈劾蘇東坡,蘇東坡因此入獄,坐了一百多天的牢,史稱“烏臺詩案”。
出獄后,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其實蘇軾本人并沒有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僅僅只是為變法提出了些建議,便落得如此下場。蘇軾本人和王安石的私交一直不錯,他也欽佩王安石的才華和能力,事情做后弄成這樣,這能說是蘇軾運氣不好了。
蘇軾第二次被貶是因為得罪了新宰相章惇。宋哲宗啟用章惇為相,章惇上臺后恢復新法,對以前持反對態度的人非常的痛恨。蘇軾又因為“烏臺詩案”被牽連,被章惇怪罪,從而把他將蘇東坡貶至嶺南惠州,為寧遠軍節度副使。
蘇軾第三次被貶也是因為章惇。當時蘇軾在惠州,即使是被貶,蘇軾也是悠閑自得,他曾作詩曰:“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多么的悠閑自在!
但是蘇軾過得好卻讓章惇不高興,他想看到的是蘇軾過得凄苦,所以 又把當時已經61歲的蘇軾貶到了海南的儋州。當時的海南是荒蕪的外化之地,基本沒有人煙。后來的蘇軾在回京的路上死了,享年65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蘇軾
蘇軾被被貶儋州的經過及原因
流落儋州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調往潁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揚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紹圣元年(1094年)六月,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州(今廣東惠陽)。
紹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州)。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他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這里的姜唐佐就舉鄉貢。
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下來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擴展資料
詩作成就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寫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他用詩歌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他將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詩歌中。
蘇軾一生坎坷,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于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于從客觀事物中總結出規律。在他眼中,極其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耐人尋味,而他的這些作品又深得人們喜愛。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夾阻風》等。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樂觀的態度,這在他的詩中有充分的體現,只要細細品味過蘇軾的詩歌你就會深深的體會到蘇軾的樂觀態度。
蘇軾這個人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而且蘇詩的表現能力又是無比的驚人,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
以“元祐”詩壇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
然而論創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兼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作中都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
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后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他的詩詞至今還在被人傳誦,而他個人的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也被后人所學習,可想而知蘇軾的詩詞成就還是得到認可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蘇軾
蘇軾因什么被貶到哪里
蘇軾被貶的時間地點及原因:
一、被貶黃州(1079年—1084年)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四十三歲,因烏臺詩案,蘇軾不僅鋃鐺入獄,出獄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于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
這個職位相當低微,并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后,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于公余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二、再貶杭州、潁州(1089年—1091年)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稱制,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政后,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
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被貶為龍圖閣學士知杭州。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余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蘇軾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并筑堤。
三、三貶惠州、儋州(1094年—1100年)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新黨再度執政,第二年六月,貶為寧遠軍副節度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紹圣四年(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
擴展資料
造成蘇軾人生轉折的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1079)三月,蘇東坡由徐州調任太湖濱的湖州。他作《湖州謝上表》,其實只是例行公事,略敘為臣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敘皇恩浩蕩,但他在后又夾上幾句牢騷話:“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意思就是說自己年老,不能和朝廷里新提拔的年輕人比,而在那段時間,朝廷里新提拔的都是王安石的人,那意思是說我不和王安石的人一起玩,不同流合污的意思;另外一句話是生事,生事就是瞎折騰的意思,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朝廷里的人都是王安石的人,跟著王安石一起瞎折騰。
這下子被人抓住了把柄,有人就告發蘇東坡諷刺朝廷,還有人從蘇東坡的詩中找到不少諷刺新法的證據,更加證明蘇東坡反對新法!當時的宋神宗正是一心要變法的時候,看見這個刺頭這么諷刺新法,勃然大怒,讓人趕緊把蘇東坡抓來問罪。
但單憑《湖州謝上表》里一兩句話是不行的。偏偏湊巧,當時出版的《元豐續添蘇子瞻學士錢塘集》,給御史臺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機會。監察御史臺里行舒亶(念dǎn)經過四月潛心鉆研,找了幾首蘇軾的詩,就上奏彈劾。
馬上,國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腳后腳殺到,他們歷數蘇軾的罪行,聲稱必須因其無禮于朝廷而斬首。
蘇軾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進御史臺的監獄。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諭下發,蘇軾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但不準擅離該地區,并無權簽署公文。從此蘇軾心灰意冷。
蘇軾為什么被邊南海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誰把蘇軾貶到海南島、蘇軾為什么被邊南海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