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有哪些詩作(形容黃公望的詩句)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黃公望有哪些詩作,以及形容黃公望的詩句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黃公望的代表作是什么
黃公望——(1269——1354年),平江常熟(今屬江蘇)人。善畫山水,繼承董源、巨然畫法而有所創新。多描寫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淺絳風格為主。與吳鎮、王蒙、倪瓚并稱為“元四家”。代表作品《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九峯雪霽圖》、《富春山居圖》、《富春大嶺圖》、《水閣清幽圖》、《丹崖玉樹圖》等。
黃公望舍得詩原文
1、《題畫》 元·黃公望 茂林石磴小亭邊,遙望云山隔淡煙。卻憶舊游何處是?翠蛟亭下看流泉。...
2、《和鐵厓《西湖竹枝》 元·黃公望 水仙祠前湖水深,岳王墳上有猿吟。湖船女子唱歌去,月落滄波無處尋。...
3、《次所和竹所詩奉柬(四首)》 元·黃公望 片玉山前人最良,文章體物寫謀長。古來望族推吳郡,直到云仍姓字香。...
4、《次所和竹所詩奉柬(四首)》 元·黃公望 花檻香來風入座,雕籠影轉月穿欞。鉤軒平野連天碧,排闥遙山隔水青。...
5、《次所和竹所詩奉柬(四首)》 元·黃公望 竹里行廚常準備,濁醪不用惱比鄰。文章尊俎朝朝醉,花果園林處處春。...
6、《次所和竹所詩奉柬(四首)》 元·黃公望 人生無奈老來何,日薄崦嵫已不多。大抵華年當樂事,好懷開
黃公望的傳世名作
《富春山居圖》(元·黃公望)
此畫已被燒成兩段,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段稱《無用師卷》,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足以代表他一生繪畫的最高成就。圖為長卷,山峰起伏,林巒蜿蜒,平崗連綿,江水如鏡,境界開闊遼遠,雄秀蒼莽,簡潔清潤。凡數十峰,一峰一狀;數百樹,一樹一態;變化無窮。其山或濃或淡,都以干而枯的筆勾皴,疏朗簡秀,清爽瀟灑,遠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略見筆痕。水紋用濃枯墨勾寫,偶加淡墨復勾。樹干或兩筆寫出,或沒骨寫出,樹葉或橫點,或豎點,或斜點,勾寫松針,或干墨,或濕墨,或枯筆。山和水全以干枯的線條寫出,無大筆的墨,惟樹葉有濃墨、濕墨,顯得山淡樹濃。遠處的樹有以濃墨點后再點以淡墨,皆隨意而柔和。雖師出董巨,又超出董巨,把趙孟頫在《水村圖》、《鵲華秋色圖》、《雙松平遠圖》中所創造的新法又推向一個高峰,自出一格。 元畫的特殊面貌和中國山水畫的又一次變法賴此得以完成。元畫的抒情性也全見于此卷。
后世的畫家對此圖評價極高。董其昌題識:“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脾俱暢。”“誠為藝林飛仙,迥出塵埃之外者也。”鄒之麟題識謂:“知者論子久畫,書中之右軍(王羲之)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居圖》,筆端變化鼓舞,又右軍之《蘭亭》也,圣而神矣。”
黃公望的生平及代表作
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本姓陸,名堅,漢族,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后過繼永嘉府(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今劃歸蒼南縣)黃氏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中年當過中臺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帶賣卜。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其中《富春山居圖》足以代表他一生繪畫的最高成就。
黃公望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黃公望的著名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富春大嶺圖》、《溪山雨意圖》、《快雪時晴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九珠峰翠圖》、《水閣清幽圖》、《洞庭奇峰圖》等。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