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詩水平如何(孟浩然的詩怎么樣)
很多朋友對于孟浩然詩水平如何和孟浩然的詩怎么樣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孟浩然的詩詞風格如何?
孟浩然山水詩的意境,以一種富于生機的恬靜居多.但是他也能夠以宏麗的文筆表現壯偉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廬山》中:“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是匡阜,勢壓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崢嶸當曙空.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清人潘德輿以此詩和《早發漁浦潭》為例,說孟詩“精力渾健,俯視一切”(《養一齋詩話》),正道出了其意興勃郁的重要特征.
盛唐著名詩評家殷璠喜用“興象”一詞論詩,在評述孟浩然的兩句詩時,也說“無論興象,兼復故實”(見《河岳英靈集》).所謂“興象”,是指詩人的情感、精神對物象的統攝,使之和詩人心靈的顫動融為一體,從而獲得生命、具有個性和活力.重“興象”其實也是孟浩然詩普遍的特點.這通過幾首不同的作品之間的比較,可以看得更清楚. 孟浩然詩歌的語言,不鉤奇抉異而又洗脫凡近,“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他的一些詩往往在白描之中見整煉之致,經緯綿密處卻似不經意道出,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功力.例如他的名篇《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通篇侃侃敘來,似說家常,和陶淵明的《飲酒》等詩風格相近,但陶寫的是古體,這首詩卻是近體.“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一聯句,畫龍點睛地勾勒出一個環抱在青山綠樹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環境.還有那一首婦孺能誦的五絕《春曉》,也是以天然不覺其巧的語言,寫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詩體的運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讀來別有滋味.例如《舟中曉望》詩,平仄聲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兩聯不作駢偶,似古似律.胡應麟《詩藪》認為此類詩“自是六朝短古,加以聲律,便覺神韻超然.”又如《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夜來去.
這是一首歌行體的詩,但通篇只是把夜歸的行程一路寫下來,不事鋪張.其篇制規模類似近體,并吸收了近體詩語言簡約的特點,而突出歌行體的蟬聯句法,讀來頗有行云流水之妙.
這些出入古近的體格饒有灑脫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詩創造性的表現之一.
前人是怎樣評價孟浩然的詩的
在盛唐,與王維齊名而同樣以寫自然山水見長的詩人是孟浩然。他的生、卒年均早于王維,但成名卻在王維之后。在他人眼中,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隱逸詩人。李白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贈孟浩然》)其實,孟浩然并非無意仕進,與盛唐其他詩人一樣,他懷有濟時用世的強烈愿望。由于生活環境和性格氣質的不同,在詩的寫法和藝術風格方面,孟浩然與王維是有區別的。他的山水田園詩,更貼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樣常出現在詩里。如《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又如《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出現在孟浩然詩里的景物描寫,常常就是他生活環境的一部分,帶有即興而發、不假雕飾的特點。孟浩然詩語自然純凈而采秀內映,相較而言,似比王維的詩更顯淳樸,更接近陶淵明詩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愛水行,在乘舟漫游吳越水鄉的過程中寫了不少山水詩。遇景入詠時,他常從高遠處落筆,自寂寞處低徊,隨意點染的景物與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遠而意興無窮的明秀詩境。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詩的風格特點。盡管他的詩中也有刻劃細致、用字精審的工整偶句,如“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秋登蘭山寄張五》);“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時興到之語。觀其全詩,多以單行之氣運筆,一氣渾成,無刻畫之跡;妙在自然流走、沖淡閑遠,不求工而自工。 王維和孟浩然在盛唐詩壇享有盛譽,影響很大。崔興宗稱王維為“當代詩匠” (《酬王維》詩序),王士源說孟浩然的五言詩“天下稱其盡美矣”(《孟浩然集序》)。
(以上內容出自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孟浩然的地位?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對孟浩然詩歌的評價
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并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后,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精力渾健,俯視一切
如何評價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隱逸卻以隱逸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漫游吳越,后赴長安謀求官職,但以“當路無人”,還歸故里。開元二十八年詩人王昌齡游襄陽,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瘡,依然和他相聚甚歡。最后因為“食鮮疾動”,病死于故鄉南園,享年五十二歲。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用他的詩來說,“朱紱心雖重,滄洲去每懷”,直到親自在長安碰了釘子以后,才了結了求官的愿望。他雖然隱居山林,但是跟當時的高官顯貴如張九齡、韓朝宗都有往來,和詩人王維、李白、王昌齡也有唱和。還常同一些隱者、道士、法師談玄說道,他的隱逸生涯并不寂寞。
孟浩然的詩已經擺脫了初唐應制和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的抒發了個人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并博得時人的傾慕。李白誠懇的稱贊他“高山安可抑,徒此揖清芬”;王維曾把他的他的像畫在郢州刺史亭內,后來人們稱之為“孟亭”。所以無論走生前、死后,孟浩然都是享有盛名的。
孟浩然的詩對生活的表現是不豐富的,他喜歡用五言詩反復描寫幽靜的景物、個人的失意和苦悶,讀多了會有貧乏單調的感覺。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行詩描寫逼真,少數詩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勢磅礴,格調渾然天成,廣為傳頌。
孟浩然死后不到十年,詩集便連續編定兩次,并送上“秘府”保存。第一個為他編定詩集的王士源贊美孟浩然“文不按古,匠心獨妙”,很能代表當時人對孟浩然的評價。
如何評價孟浩然的詩?孟浩然有哪些比較有名的詩?
孟浩然是唐代時期非常著名的詩人,也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因此他將許多的筆墨都用在了山水詩的創作上面,而且詩歌題材所涉及到的地域范圍非常之廣,這位詩人對于山水詩的影響也非常大,將這種類型的詩歌提升到了另外一個高度。讀過孟浩然詩的人群都會有共同的體驗,那就是詩歌的特點非常鮮明,有著清新淡然的特點。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孟浩然是一個非常灑脫而又自由的詩人。他也有許多十分出名的詩,許多人都能夠背誦兩句。
一、《春曉》
這是一首十分富有生機的詩句,所描述的是當時自己所隱居的地方。在一個春天的早晨,當作者聽到了嘰嘰喳喳的鳥叫,由此知道了春天的來臨,通過這樣的描述,由聽覺感知到春天是一種非常然而又貼近生活的描述方式能夠讓人們在腦海中想象出畫面。從前兩句能夠很清晰地感知到作者愉悅的心情以及對春天的喜愛,而后話鋒一轉,又變成了對春天的憐惜,因為春雨的洗禮之下,許多的花瓣也由此落地。
二、《過故人莊》
《過故人莊》,這首詩所描述的是作者的友人邀請他去田間的農家小院做客,在詩中不僅有優美的田園風光,還有朋友的熱情好客,所展現出的是一種純樸而又深厚的友誼,這樣的生活令許多人都感到羨慕不已。既愜意又美好,同時又抒發了對未來的期盼,相約在以后重陽節的時候又一同欣賞菊花。
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這首詩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描寫洞庭煙波浩渺的自然景象,實際上也是在抒發自己的政治理想。前面四句話描述的是洞庭湖十分壯麗的景觀,恰當的描述讓讀者的畫面感十足,然而又開始抒發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負,由此表達希望有人引薦的這種想法。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