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詩人稱李白是謫仙(哪個詩人稱李白是謫仙呢)
很多朋友對于哪個詩人稱李白是謫仙和哪個詩人稱李白是謫仙呢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誰把李白稱為“謫仙人”很
賀知章呼李太白為謫仙人.
詩人初到長安造訪賀知章,以《蜀道難》示,賀看后贊嘆不已,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稱李白為“謫仙”.全詩大致可分三段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并“好劍術”.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他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李白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后十年內,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時期李白的詩歌創作趨于成熟.此后11年內,繼續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漫游,“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三載,李白在洛陽與杜甫認識,結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會面.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志愿應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后,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已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有謫仙人之稱的詩人是誰?
李白
謫仙人之稱的詩人是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被稱為謫仙人是由于賀知章的緣故,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進長安后結識了衛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后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詩仙李白被稱為“謫仙人”的由來是什么?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嫡仙人”
“嫡仙人”這個稱號是當時人們對他的稱謂,而最先叫的是鼎鼎大名的詩人賀知章先生,是不是腦海里會自動浮現“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句詩。
事情是這樣子的,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又請所為文,白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數四,號為謫仙人。
李白是個豪放不羈的人,嗜酒如命的人。他對天發問,“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如此才氣之人,能讓楊貴妃親自研墨,高力士脫靴,斗酒十千恣歡虐,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的人,卻在山上說恐驚天上人?這時卻心生膽怯?
有一種解釋是,李白喝醉了酒,趁著夜色爬到了高樓上,都說酒壯慫人膽,可是一心想成仙的他,對神仙逍遙自在的生活還是很向往的,心里卻是有對仙人的向往,實乃是酒后才能吐真言,道出了不敢高聲語的話語,在這種意境中,他已化入境!此處還是能看出李白還是向往神仙般的意境的。
他喜歡穿像道袍那樣青色或紫色的長袍,頭戴冠簪,足著白襪,腳登云履,這裝束看起來真有離塵脫俗、飄飄欲仙之感。
正是有了賀知章的稱呼,李白決定以后就叫“謫仙人”了。李白后來的成名正是賀知章時時夸獎和大力舉薦的結果。后來李白被授予翰林供奉,也是賀知章在唐玄宗面前推薦的李白。
有時我會覺得李太白此人是上天賜給大唐的禮物,為后人留下千古絕句。
話說李白不但是詩仙,同時也是大唐的第二劍圣。
把李白稱為”嫡仙人”的詩人是?
把李白稱為”嫡仙人”的詩人是賀知章。
李白剛到京城時住在旅館里,著名詩人賀知章久聞李白大名,第一個前去拜訪他,當他看到李白的白袍襲身,袖藏俊逸,口吐珠璣,舉止灑脫,懷疑是遇見了仙人,說:公絕非世間之人,莫不是太白金星的精靈吧,當即送給李白一個雅號叫“謫仙”。兩人相見恨晚,當即擺下酒席,推杯換盞,皆酩酊大醉,后人傳為佳話。
擴展資料: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詩人、書法家。
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他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
李白被賀知章稱為什么 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的由來
1、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
2、謫仙意指上天貶謫下凡的仙人,這是賀知章對李白才華的高度贊賞。
3、天寶元年,當時李白三十來歲,無官無職,也還沒有什么大名氣,而賀老已經八十多歲,更是擁有“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等一大堆頭銜的“知名學者”和“學術權威”。但是童心未泯的賀老,一見到李白的模樣,就“奇其姿”,想那李白喜愛“俠酒詩仙”,頗有些仙風道骨、瀟灑出塵的氣度,狂放的賀老最喜歡這樣的人了,就讓李白拿出文章來看看。
4、李白先拿出他的《烏棲曲》讓賀知章看(烏棲曲原詩: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說實話,這詩應該還沒有體現出李白的最高水平和獨有風格,但賀老就“嘆賞苦吟”,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對李白的贊許是毫不吝嗇的。后來李白又拿出《蜀道難》給賀老看,賀老居然“讀未竟,稱賞者數四”,也就是說沒看完,就夸獎了不下四遍,由此也可以看出賀老是個性急直爽的人,賀老看完后,更把李白贊為“謫仙人”。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