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陸渾山在哪里(洛陽嵩縣陸渾水庫)
大家好,關于嵩縣陸渾山在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洛陽嵩縣陸渾水庫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滅國數量居先秦諸國之首的楚國滅過哪些國家
谷,伯爵,在今湖北谷城縣。約于公元前678年,與鄧同被楚文王所滅。
郯,子爵,今山東郯城縣西南百里有郯城。戰國末年,為楚頃襄王所并,“子孫以國為氏,而世居沛。”(江蘇沛縣)
弦,子爵,今河南潢川縣西南弦亭。公元前655年被楚所滅,弦子之后又避入于齊、鄭,齊有大夫弦章、弦施,鄭有商人弦高。一部分遺民則被楚遷到今湖北浠水縣西北。
白,子爵,在今河南息縣西南七十里白城,又叫白亭。被楚平王所滅,以封太子建之子勝為白公。
寘,又作慎,子爵,在今安徽潁上縣西北,漢于此置慎縣。約于春秋中葉被楚所并,遺民遷于今河南正陽縣,有慎水,漢于此置慎陽鄉。
復,子爵,在今河南桐柏縣東,附近有大復山,約于春秋初年,被楚所滅,遺民遷于今湖北沔陽縣,北周于此置復州。
淮夷,伯爵,分布于今安徽淮水之南,春秋末年,被楚所滅。
楚滅偃姓諸國,有舒、舒庸、舒鳩、舒龍、舒鮑、舒龔、舒蓼、宗、州、絞、貳、軫、皖、蓼、英、六、酈等國。
舒,子爵,在今安徽廬江縣西南四十里的古舒城。約于公元前615年,為楚所滅。
舒庸,子爵,在今安徽舒城縣東五十里的舒九田。公元前594年,被楚所滅。
舒鳩,子爵,在今安徽舒城縣。公元前548年,被楚所滅。一部分遺民被楚遷于今湖北松茲縣,即古鳩茲地。一部分則逃附于吳,居于今蕪湖東四十里鳩茲港。
舒龍,子爵,在今安徽舒城西的龍舒故城,附近有龍舒水及大小龍山和龍河口,約與舒鳩同時被楚所滅。
舒鮑,子爵,在今安徽舒城縣西百里龍舒水南,有舒鮑城。與舒鳩同時被楚所滅。
舒龔,子爵,在今安徽潛山縣北四十五里龍潭街。與舒鳩同時被楚所滅。
舒蓼,子爵,在今安徽舒城縣西,公元前601年,被楚所滅。
群舒后皆以舒為姓,遺民被遷到今湖南溆水和溆浦一帶,溆與舒古音義相通,在今資水、沅水中游尚多舒姓。
宗,舒之附庸,在今安徽巢縣北六十里柘皋鎮。與舒同時被楚所滅。
州,侯爵,在今湖北洪湖縣。漢置州陵縣。約于春秋初期,被楚所滅。
絞,又作佼,子爵,在今湖北鄖西縣,于春秋初期,被楚所滅。
貳,又作二,子爵,在今湖北應山縣。于春秋初期被楚所滅。一部分遺民南遷于湖南漢壽縣。{54}一部分則留居鄰地。
軫,子爵,在今湖北應城縣西。與貳同時被楚所滅。遺民被遷于軫山下的巴邱城,即今湖南岳陽市。
皖,伯爵,在今安徽潛山縣潛山之下,有皖水,今名長河,河口有皖口鎮。南鄰懷寧縣有皖故城、皖公山、皖伯廟。漢于此置皖縣,唐置皖城縣和皖陽縣。約于春秋初期,被楚所滅。
蓼,子爵,在今安徽霍丘縣,漢于此置蓼縣。當與春秋初年被楚所滅。
英,子爵,在今安徽金寨縣東南有英氏城。南鄰湖北英山縣東五十里有英山,下有英山河,宋于此置英山縣。公元前646年,被楚成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留居原地。后裔有漢九江王英布。
六,子爵,在今安徽六安市。公元前622年,被楚穆王所滅。遺民被遷于今湖南醴陵、株洲之淥水,又有淥口鎮。
酈,子爵,在今河南內鄉縣東北的酈山之下。當于春秋初期與呂、申同時被滅于楚。
楚滅曼姓諸國,有鄧、鄾、蠻三國,鄧系早已華夏化的苗蠻國家,蠻則仍保持部分苗蠻的習俗。
鄧,侯爵,在今湖北襄陽縣西北二十里的鄧城,附近有鄧塞、鄧桃湖、鄧湖鎮等地名。北鄰河南鄧縣,亦為鄧人分布之地,隋于此置鄧州。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所滅。鄧祈侯子孫仕楚,有鄧廖。廖之裔孫鄧析仕鄭。后裔居鄧縣南之新野,兩漢時成為大族,名人輩出。
鄾,亦作優,子爵,鄧之附庸,在今湖北襄陽縣東北十五里的張家灣。與鄧同時被楚所滅,子孫以優為姓。楚庒王時有滑稽劇演員優孟。
蠻,又稱戎蠻,子爵,在今河南臨汝縣西的蠻城,也稱蠻中聚,俗訛稱為麻城,又叫鄤氏、鄤聚。附近有蔓渠山、蠻谷、蠻水。公元前526年,楚平王殺戎蠻子嘉而取其國,不久又立嘉之子為戎蠻子。公元前491年,楚昭王俘戎蠻子赤而滅其國,“誘其遺民,而盡俘以歸。”遷于今湖北宜城縣西南的蠻城。一部分遺民則逃入深山密林,到西漢末年,發展為新城蠻(今伊川縣南山)和柏華蠻(靈寶縣南山有柏華聚)。
楚滅允姓諸戎族,有鄀、陸渾、陰戎等國。
鄀,又作若、婼,子爵,都商密,又叫下鄀,在今河南淅川縣西的丹水故城。公元前622年,秦滅鄀。遺民遷入楚境,為楚的附庸國,居于今湖北宜城縣東南九十里的上鄀,有鄀鄉、鄀水和鄀亭。秦于此建若縣,東漢改為鄀縣,隋升鄀州。春秋中葉,為楚所并。
陸渾,子爵,分布于河南伊川,今嵩縣東北有陸渾山,漢于此置陸渾縣。公元前525年,晉滅陸渾,“陸子奔楚,其眾奔于甘鹿(宜陽縣鹿蹄山)?!北汲哪切╆憸喼值倪z民,被楚安置于云阝國故地,叫安陸,意為安定陸人之意,漢于此置安陸縣。后仍為楚所并。
陰戎,分布于豫陜之間的洛水上中游一帶。公元前525年,與陸渾同時被晉所滅,遺族由“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漢置陰縣,西魏改陰城。下陰在今湖北光化縣西,漢水北岸的古陰城,成為楚的臣民。
楚滅雜姓諸國,有陳、房、柏、庸、鄂等國。
陳,媯姓,侯爵,都宛丘,今河南淮陽縣,楚置陳郡,漢置陳縣,北國改陳州。附近有陳留,漢置陳留縣和陳留郡。公元前478年,被楚昭王所滅。有一支遷于泌陽,北魏于此建陳陽縣。有一支則南遷于夏州,即今湖北漢口。到了漢代,鄰近陳留的潁川郡陳姓成為大族,名人輩出,便以潁川為郡望。后裔陳霸先曾建立陳朝。
房,祁姓,子爵,在今河南遂平縣房城。約于公元前529年,被楚靈王所滅,被迫遷于湖北荊山。旁有防渚,防、房古音義相通,漢末于此置房陵郡,房陵縣,隋改房州,明改房縣。子孫以房為姓。
柏,柏姓,子爵,在今河南西平縣西柏亭。南齊于鄰近建柏源縣。約與房同時為楚所滅。遺民遷于今湖北麻城縣東北三十里柏子山,山下有舉水,地名柏舉,皆因柏子居此而得名。后又有一支柏人南遷于江西樂平縣東南九十里的柏溪。
如此厲害的司馬懿 他的師父是誰?
說起“老師”,很多人可能都會關注像神一樣的諸葛亮的老師會是什么人?這一點史書上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也能從他自己的人生經歷看出來,他也是受到了多位先人的影響。那么,與他對抗并且最終把他耗至油盡燈枯的司馬懿,他又師從何人?他的老師又有多厲害呢?
提起胡昭這個名字,很多人感覺很陌生,但在三國時期他是出了名的儒者、隱士及書法家,他的字和諸葛亮一樣,也是“孔明”。
胡昭比諸葛亮年長20歲,終生不懈于做官,雖長期隱居深山,但其名聲婦孺皆知。他不僅深受百姓愛戴,而且連朝廷的人和造反的人都崇敬他,稱他為“賢者”,打仗時都不忘關照這位隱士,相約不去攻打他的居住地。說白了,胡昭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那么,胡昭何德何能會得到這樣的特殊待遇呢?
胡昭是潁川人,即今天的河南禹州,他從小飽讀經史,年紀輕輕就學識淵博、通曉古今。當時朝廷外戚與宦官當道,社會腐敗險惡,胡昭對仕途產生厭惡,便想過清靜日子,在客居冀州專心鉆研經史、習書法。事實證明,名儒注定會被人惦記,而且是好幾波兒人惦記。
當時正逢亂世群雄并起,各路諸侯為擴大勢力求賢若渴,像胡昭這樣才華蓋世、謀略過人的名儒正是他們急于拉攏的對象。其中最有名的是“四世三公之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袁紹,以及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稱號的曹操。
先說袁紹,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紹開始登門拜訪請胡昭出山,起初信心滿滿而且耐心十足,那勁頭兒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差不離。但此孔明非彼孔明,胡昭對袁紹之邀“堅辭不就”。幾番下來,袁紹惱了,決定干脆把胡昭強行綁出來,沒料到胡昭料事如神,收拾了點行李就躲進深山去了,袁紹派人來綁架的時候自然撲了個空。
再說曹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發布了“唯才是舉令”,吸引了大批志士前來投靠。曹操對于請胡昭出山也是不厭其煩,多次派人跑進深山想將他挖出來。這次胡昭沒有躲,而是直接和曹操見了面,但仍是婉言謝絕,自稱是村野民夫,已習慣躬耕樵讀,做官入仕非本人所愿,望丞相見諒,讓他息隱山林。曹操見難以勸服,只得感嘆:“人各有志,出處異趣?!狈潘吡?。
后來胡昭為了躲避各路群雄的N顧茅廬,索性搬家到陸渾山,陸渾山位于現今河南省洛陽嵩縣東北。山中居住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百姓,鄰里常因一些瑣屑小事而打來斗去,便請文化人來評理,于是胡昭漸漸的成了德高望重的調解員。此處百姓大多窮苦,孩子少有讀書機會,胡昭便開館辦學當起了老師,一邊平息爭斗,一邊教化四方,日子一久就成了陸渾山的精神領袖了。
陸渾山綿延300里,胡昭這位隱士聲名遠播,不少世家大族子弟都愿意爬過數個山頭,大老遠的來拜學,其中就有司馬懿。少年時司馬懿就聰慧通達,胸有雄才大略,胡昭料定他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業,與之相處亦師亦友,十分融洽。后來,司馬懿成為曹操的主要謀士之一。
有胡昭這樣的名儒言傳身教,對司馬懿以及司馬家族的發展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司馬懿師承胡昭,成為魏國丞相時,智計謀略與胡“臥龍”無二。徒弟都能與諸葛亮叫板,可見胡昭的才華絕不在諸葛亮之下,而且,司馬懿的兩個兒子長子名“師”,次子名“昭”也耐人尋味。司馬懿書法很好,應該是受到了胡昭的指點,因為后來的晉朝十分推崇胡昭和鐘繇的書法。
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天下稍微安寧,胡昭遷居宜陽。魏帝頻頻召胡昭入仕都被婉言拒絕。嘉平二年,魏帝曹芳再次特邀胡昭入朝,得知胡昭剛剛病逝才作罷,這一年是公元250年。胡昭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
胡昭出生的比諸葛亮早,去世的比諸葛亮晚,為人處世雖低調卻功在四方,他躬耕辦學、施教鄉里,一生淡泊名利,是真正對俗世無欲無求的名儒。
司馬懿與胡昭到底怎么認識的?
說到司馬懿我覺得這個人還真的厲害,雖然和諸葛亮有過幾次的交手,雖然都是大敗而歸,還有空城計的笑話,但是我覺得唯一能和諸葛亮抗衡的就是司馬懿吧,不過最后司馬懿也是把諸葛亮給熬死了,所以司馬懿是勝利的一方,但是有的網友也說了,司馬懿這么厲害好像是有高人指點啊,那就是他的師傅胡昭了,那么他們到底是怎么認識的呢?下面的就跟隨我一起來揭秘看看吧!
司馬懿與胡昭是師徒關系,自然是一個教一個學而認識的。
提起胡昭這個名字,很多人感覺很陌生,但在三國時期他是出了名的儒者、隱士及書法家,他的字和諸葛亮一樣,也是“孔明”。
胡昭比諸葛亮年長20歲,終生不懈于做官,雖長期隱居深山,但其名聲婦孺皆知。他不僅深受百姓愛戴,而且連朝廷的人和造反的人都崇敬他,稱他為“賢者”,打仗時都不忘關照這位隱士,相約不去攻打他的居住地。說白了,胡昭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那么,胡昭何德何能會得到這樣的特殊待遇呢?
胡昭是潁川人,即今天的河南禹州,他從小飽讀經史,年紀輕輕就學識淵博、通曉古今。當時朝廷外戚與宦官當道,社會腐敗險惡,胡昭對仕途產生厭惡,便想過清靜日子,在客居冀州專心鉆研經史、習書法。
事實證明,名儒注定會被人惦記,而且是好幾波兒人惦記。
圖——三國格局
當時正逢亂世群雄并起,各路諸侯為擴大勢力求賢若渴,像胡昭這樣才華蓋世、謀略過人的名儒正是他們急于拉攏的對象。其中最有名的是“四世三公之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袁紹,以及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稱號的曹操。
先說袁紹,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紹開始登門拜訪請胡昭出山,起初信心滿滿而且耐心十足,那勁頭兒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差不離。但此孔明非彼孔明,胡昭對袁紹之邀“堅辭不就”。
幾番下來,袁紹惱了,決定干脆把胡昭強行綁出來,沒料到胡昭料事如神,收拾了點行李就躲進深山去了,袁紹派人來綁架的時候自然撲了個空。
再說曹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發布了“唯才是舉令”,吸引了大批志士前來投靠。曹操對于請胡昭出山也是不厭其煩,多次派人跑進深山想將他挖出來。
這次胡昭沒有躲,而是直接和曹操見了面,但仍是婉言謝絕,自稱是村野民夫,已習慣躬耕樵讀,做官入仕非本人所愿,望丞相見諒,讓他息隱山林。
曹操見難以勸服,只得感嘆:“人各有志,出處異趣?!狈潘吡?。
后來胡昭為了躲避各路群雄的N顧茅廬,索性搬家到陸渾山,陸渾山位于現今河南省洛陽嵩縣東北。山中居住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百姓,鄰里常因一些瑣屑小事而打來斗去,便請文化人來評理,于是胡昭漸漸的成了德高望重的調解員。
此處百姓大多窮苦,孩子少有讀書機會,胡昭便開館辦學當起了老師,一邊平息爭斗,一邊教化四方,日子一久就成了陸渾山的精神領袖了。
圖——河南洛陽嵩縣
陸渾山綿延300里,胡昭這位隱士聲名遠播,不少世家大族子弟都愿意爬過數個山頭,大老遠的來拜學,其中就有司馬懿。少年時司馬懿就聰慧通達,胸有雄才大略,胡昭料定他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業,與之相處亦師亦友,十分融洽。后來,司馬懿成為曹操的主要謀士之一。
有胡昭這樣的名儒言傳身教,對司馬懿以及司馬家族的發展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司馬懿師承胡昭,成為魏國丞相時,智計謀略與胡“臥龍”無二。
徒弟都能與諸葛亮叫板,可見胡昭的才華絕不在諸葛亮之下,而且,司馬懿的兩個兒子長子名“師”,次子名“昭”也耐人尋味。司馬懿書法很好,應該是受到了胡昭的指點,因為后來的晉朝十分推崇胡昭和鐘繇的書法。
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天下稍微安寧,胡昭遷居宜陽。魏帝頻頻召胡昭入仕都被婉言拒絕。嘉平二年,魏帝曹芳再次特邀胡昭入朝,得知胡昭剛剛病逝才作罷,這一年是公元250年。胡昭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
胡昭出生的比諸葛亮早,去世的比諸葛亮晚,為人處世雖低調卻功在四方,他躬耕辦學、施教鄉里,一生淡泊名利,是真正對俗世無欲無求的名儒。
常山典府哪個朝代?
①即恒山。在今河北唐縣西北?!妒酚洝ぺw世家》: “簡子乃告諸子曰: 吾藏寶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賞?!?即此。西漢因避文帝劉恒諱,北宋又避真宗趙恒諱,改恒山為常山。東漢初平四年 (193)?張燕領導的黑山起義軍,與袁紹大戰于此。
②在今浙江常山縣東?!对椭尽?卷26常山縣:“因縣南有常山為名。”
③在今山東諸城市南二十里?!端洝H水注》:扶淇水?“出 (東武縣)?西南常山”?!跺居钣洝?卷24諸城縣: 常山 “晏氏 《齊記》 云: 祈雨常應,故曰常山”。
(1)在浙江省常山縣東南。常山、江山兩縣市界山,以昔多常山草果(中藥材)得名,常山縣名以此。又名湖山,以山有湖得名。主峰海拔895米,山體范圍約10平方千米。湖在海拔700多米處,湖面約200平方米。山勢險峻,四面陡峭,山間多灌木。(2)即“恒山(1)”。
詞語分解
常的字典解釋?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只一次:常常。???。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山的字典解釋?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沖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墻(人字形房屋兩側的墻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九皋山
一名鳴皋山。在今河南嵩縣東北陸渾山以東?!肚逡唤y志·河南府一》 引《縣志》謂鳴皋山“亦名九皋山”。山下有鳴皋鎮。
三國時期的另一位“孔明”叫什么,有何成就?
三國時期,我國曾出現了兩位智慧超凡、才華橫溢的“孔明”。一個是廣為人知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另一個則是鮮為人知的魏國隱士胡昭。
胡昭,潁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字孔明,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50年。他比諸葛亮年長20歲,又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9歲。胡昭長期隱居深山,終生不仕。有關他的活動情況記載很少,但僅從散見于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記載來看,胡昭的才華智慧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胡昭的青年時代,正是朝廷腐敗,外戚宦官交替執政時期。他幼讀經史,學識淵博,尤其精通典史,工于書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絕世才華而為世人稱道。他因厭惡仕途生涯,為避免無休止的郡縣察舉(察舉,東漢王朝選用官吏的方法之一,即由地方官吏察求“賢材”,舉為官吏),公府辟召(辟召是公卿大臣及郡守自行啟用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為屬員),就客居冀州,醉心于經史書法.
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權臣干政 ,漢室衰微,群雄并起。各路諸侯為在爭奪地盤和擴大勢力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紛紛招攬人才。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門生故吏滿天下”之稱的袁紹,聞知胡昭乃潁川名流,才華蓋世,韜略過人,不惜降尊紆貴,多次登門拜訪,請胡昭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但由于他厭惡仕途險惡,因而對袁紹之邀“堅辭不就”。通過與袁紹的幾次接觸,胡昭看出袁紹嫉賢妒能。他為防不測,就悄悄地逃離冀州。果不其然,未過幾日,袁紹命人緝拿胡昭,可是胡昭早已如閑云野鶴一般,躲進了深山老林。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發布“唯才是舉令”后,潁川大批仁人、志士紛紛投靠曹操。求賢若渴的曹操得知胡昭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后,連續多次派人請胡昭出山入仕。但胡昭不愿做官,“信然不起”。后來曹操仍不厭其煩,再次相邀,事出無奈,胡昭只好去面見曹操,自陳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無軍國之用,早已習慣于躬耕樵讀的田園生涯,做官入仕,非我輩所為,斷不從命,還望丞相見諒,讓他息隱山林。曹操見胡昭態度堅決,難以挽留,只得慨嘆“人各有志,出處異趣”,聽任胡昭回歸故里。后來胡昭為了躲避各路群雄無休止的辟召,索性遷居到陸渾山中(今河南嵩縣東北)。
當時胡昭所居住的陸渾山,綿延三百里,散居著許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窮苦百姓。由于散居,他們的子弟都無緣讀書。這些居民之間,常常由于一些瑣屑小事而發生爭斗。胡昭看到這種情況,就開館辦學,教他們識字、讀書,使他們明白一些簡單的道理。同時,對山中居民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勸說、化解,很快使這些居民之間平息了爭斗。因為胡昭得高望重,教化四方,所以他居住的三百里山川,逐漸消除了諸如侵害斗毆等不良現象。
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聲名遠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來求學。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曹魏的司馬懿,司馬懿是河南溫縣的世家大族子弟,當他聽說陽翟名士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后,就慕名前去學習。胡昭慧眼識人,見司馬懿聰慧通達,智計絕倫,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業,于是就竭盡全力,傳道授業。由于司馬懿出身于名門望族,又聰慧絕倫,為人處世,當然恃才傲物,因此他與陸渾周生結怨,當他得知胡昭從學館離開后,周生就糾集同伴二十多人去刺殺司馬懿。胡昭聞知此事后,立即去追趕周生。翻山越嶺,歷盡艱辛,終于在崤山澠池之間截住了周生一行,經他斡旋,周生才放棄了尋仇的打算。司馬懿死里逃生,胡昭功不可沒。
胡昭在魏齊王曹芳正始年間(240——249年),才從陸渾山遷徙到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境內)居住。魏國朝臣頻頻上書,請求魏帝召胡昭入仕,胡昭都婉言拒絕。嘉平二年(250年),魏帝曹芳再次派公車特征胡昭入朝,聞胡昭在這年病逝,這才作罷。
胡昭一生,由于隱居不仕,因此不像諸葛亮在政治、軍事方面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而名動天下。然而胡昭躬耕辦學、施教鄉里而功在四方。胡昭在書法上,師承劉德升并推陳出新,將行書書法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他與三國時的另一書法家鐘繇齊名,“鐘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并稱“鐘胡”。胡昭的行書書法廣為當時的士人學習推崇,以至于“尺牘之跡,動見???,成為人們學習和臨摹的榜樣。
嵩縣有哪些景點
嵩縣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擁有以白云山、玉皇頂、官
白云山主峰
帽峰、飛來石為代表的山岳奇石景觀,以唐代銀杏林、原始森林、高山杜鵑、箭竹林為代表的森林景觀,以陸渾水庫、九龍瀑、雙龍瀑布、高山天池為代表的潭瀑水域景觀,以春花爛漫、盛夏綠萌、金秋紅葉、隆冬雪韻、云海日出為代表的物候氣象景觀,以兩程故里、伊尹祠、慶安禪寺、橋北仰韶文化遺址、鋪溝石窟、云巖寺、萬氏佳城為代表的人文景觀。
白云山公園
白云山景區榮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A
嵩縣白云山風光
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最美的地方 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嵩縣西南部 伏牛山原始林區,總面積168平方公里,地跨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平均海拔1800米,13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3 座,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被專家譽為“自然博物館”。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8.5%,盛夏最高溫度不超過26℃。
天池山公園
天池山榮譽:國家森林公園、AAA級景區、河南十佳魅力景區天池山
天池山位于河南省嵩縣西北部王莽寨林場境內,距古都洛陽95公里。景區觀賞面積4萬畝,森林覆蓋率 98.57%,其中棲息和生長著野生動物184種,植物1800余種,主峰王莽寨1859.6米,年均降水量812毫米,年最高氣溫28℃,景區山靜如 眠,綠蔭如蓋,水清如濾,石潔如洗,是中原地區風格獨特的生態旅游勝地。 已開發的主要有天池、飛來石、玉女溪、二郎溝四大景區。
天池山高山天池海拔1630米,水面10400平
九龍瀑布
方米,平均水深5.3米,是中國繼長白山天池、天山天池之后的第三大高山湖泊。天池群山環抱,清幽高爽,春秋百花爭艷,盛夏綠蔭匝地,冬季堅冰如玉,是中原罕見的天然滑冰場。
木札嶺
木札嶺是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態旅游區。該旅游區位于洛陽市嵩縣東南部,東與石人山緊密相連,西與白云山遙遙相望,311國道穿越景區,是臨(汝州市臨汝鎮) ——木(木札嶺)高等級公路的終點。
木札嶺旅游區地處伏牛山腹地,位于北溫帶和亞熱帶過渡區,是秦嶺、淮河一線重要地理分界線。木札嶺旅游區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其中從未有人類活動痕跡的原始森林就有20平方公里。
陸渾水庫
陸渾水庫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田湖鎮陸渾村附近,黃河二級支流伊
白云山日出
河上,距洛陽市67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492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面積57.9%。陸渾景區面積60平方公里。以陸渾水庫為中心,包括湖濱縣城 ,兩程故里、伊尹故里等旅游區,該景區集人文、自然景觀渾水庫為中心,包括湖濱縣城,兩程故里、伊尹故里等旅游區,該景區集人文、自然景觀于一體,以水上娛樂為特色,五萬畝湖面碧波蕩漾、水上娛樂項目齊全,被譽為“洛陽南“中原紅海灣。
嵩縣陸渾山在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洛陽嵩縣陸渾水庫、嵩縣陸渾山在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