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nèi)容

關(guān)于蛟驚浪不虞為什么的信息

靜待花開2022-12-04 13:55故事45

今天給各位分享蛟驚浪不虞為什么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白居易的民本情結(jié)

白居易初入官場,曾為周至縣尉和京兆府戶曹參軍。這是兩個與今日稅官職司很接近的官職。依唐時官制,縣尉“分判眾曹,催征租賦”,而周至做為天子腳下的上等縣,縣尉由兩人分掌。一個負責(zé)“按比戶口,課植農(nóng)桑,催驅(qū)賦役”,另一個負責(zé)“檢查非違”。經(jīng)日本學(xué)者考證,白縣尉就是前者1。而戶曹為五曹之一,主司“民戶、祠祀、農(nóng)桑、籍賬、婚姻、田宅、雜徭、道路等事”,在農(nóng)事為國中大事的封建時代,無疑負有比縣尉更大的責(zé)任。

與其他州縣官員相比,“負責(zé)從貧苦農(nóng)民那里征稅”2的縣尉等可以說是頗為親民的一個角色了。縣尉白居易因為總要與納稅人(主要是農(nóng)民)打交道,親身體嘗著他們的疾苦,也益加增進了對民間苦樂的認知,也促成著他以“惟歌生民病”、“但傷民病痛”為己任的道德自覺。他所發(fā)起的“新樂府運動”,也因出于“諷興當時之事”、“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目的而采取“美刺比興”、“因事立題”的姿態(tài)而產(chǎn)生出“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每有詠仆詩者”和“聞《秦中吟》則權(quán)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3的雙重效果。

從白居易涉稅詩所呈現(xiàn)的一顰一笑中,可以清晰甚至強烈地感受到他對農(nóng)事、農(nóng)民和民間的悲憫情懷。一方面充分地講求“其辭質(zhì)而徑”、“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實”、“其體順而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等行文義理,一方面又盡抒憧憬、同情、期盼、創(chuàng)想、諷喻之胸臆,是曾為“稅官”的白居易的真情流露。

一、 憧憬田園之樂

從農(nóng)民的主體感受出發(fā),白居易渴望著風(fēng)調(diào)雨順、躬耕壟畝后上應(yīng)王稅、家有余糧的田園之樂。這也說明,在詩人的內(nèi)心,并不認為農(nóng)民的稅不該交,而是覺得應(yīng)該將這種稅收義務(wù)限定在一種可以接受的范圍內(nèi):一是農(nóng)民有能力繳納,二是在“王稅”和“家儲”之間要有一個不相沖突的共生關(guān)系,三是稅收應(yīng)系農(nóng)民已經(jīng)盡力耕耘并獲得了足夠的報償之后之所為。有《五古·歸田三首》(之二)詩為證.

在長期為官的白居易筆下,田園生活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只要人民安居樂業(yè),官與民、農(nóng)與商、人與自然都能夠和諧相處,互不滋擾,那一番“風(fēng)云會合”的升平世界,又何嘗不是夢中的田園呢?只要遠離那種“時情變寒暑,世利算錙銖”的庸俗場景,能夠領(lǐng)略“軟美仇家酒,幽閑葛氏姝”的安恬適意,便是有一點“吏征漁戶稅,人納火田租”、“樓暗攢猖婦,堤喧簇販夫”的零亂情景,也大可以接受了。這樣講究平衡守正的動態(tài)和諧觀,較好地體現(xiàn)在最能代表白居易長篇排律“善于鋪寫、多順敘而曲折有致”水平4的《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一詩中:

南去經(jīng)三楚,東來過五湖。

山頭看候館,水面問征途。

地遠窮江界,天低接海隅。

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

漸覺鄉(xiāng)原異,深知土產(chǎn)殊。

夷音語嘲哳,蠻態(tài)笑睢盱。

水市通阛阓,煙村混舳艫。

吏征漁戶稅,人納火田租。

亥日饒蝦蟹,寅年足虎貙。

成人男作丱,事鬼女為巫。

樓暗攢猖婦,堤喧簇販夫。

夜船論鋪賃,春酒斷瓶沽。

見果多盧橘,聞禽悉鷓鴣。

山歌猿獨叫,野哭鳥相呼。

嶺徼云成棧,江郊水當郛。

月移翹柱鶴,風(fēng)泛飐檣烏。

鰲礙潮無信,蛟驚浪不虞。

鼉鳴江擂鼓,蜃結(jié)氣浮圖。

樹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樞。

喘牛犁紫芋,羸馬放青菰。

繡面誰家婢?鴉頭幾歲奴?

泥中采菱芡,燒后拾樵蘇。

鼎膩愁烹鱉,盤腥厭膾鱸。

鐘儀徒戀楚,張翰浪思吳。

氣序涼還熱,光陰旦復(fù)晡。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渭北田園廢,江西歲月徂。

憶歸恒慘澹,懷舊忽踟躕。

自念咸秦客,嘗為鄒魯儒。

蘊藏經(jīng)國術(shù),輕棄度關(guān)繻。

賦力凌鸚鵡,詞鋒敵轆轤。

戰(zhàn)文重掉鞅,射策一彎弧。

崔杜鞭齊下,元韋轡并驅(qū)。

名聲逼楊馬,交分過蕭朱。

世務(wù)輕摩揣,周行竊覬覦。

風(fēng)云皆會合,雨露各沾濡。

共遇升平代,偏慚固陋軀。

承明連夜直,建禮拂晨趨。

美服頒王府,珍羞降御廚。

議高通白虎,諫切伏青蒲。

柏殿行陪宴,花樓走看酺。

神旗張鳥獸,天籟動笙芋。

戈劍星芒耀,魚龍電策驅(qū)。

定場排越伎,促坐進吳覦。

縹緲疑仙樂,嬋娟勝畫圖。

歌鬟低翠羽,舞汗墮紅珠。

別選閑游伴,潛招小飲徒。

一杯愁已破,三盞氣彌粗。

軟美仇家酒,幽閑葛氏姝。

十千方得斗,二八正當壚。

論笑杓胡律,談憐鞏囁嚅。

李酣猶短竇,庾醉更蔫迂。

鞍馬呼教住,骰盤喝遣輸。

長驅(qū)波卷白,連擲采成盧。

籌并頻逃席,觥嚴別置盂。

滿卮那可灌,頹玉不勝扶。

入視中樞草,歸乘內(nèi)廄駒。

醉曾沖宰相,驕不揖金吾。

日近恩雖重,云高勢卻孤。

翻身落霄漢,失腳倒泥涂。

博望移門籍,潯陽佐郡符。

時情變寒暑,世利算錙銖。

即日辭雙闕,明朝別九衢。

播遷分郡國,次第出京都。

秦嶺馳三驛,商山上二邘。

峴陽亭寂寞,夏口路崎嶇。

大道全生棘,中丁盡執(zhí)殳。

江關(guān)未撤警,淮寇尚稽誅。

林對東西寺,山分大小姑。

廬峰蓮刻削,湓浦帶縈紆。

九派吞青草,孤城覆綠蕪。

黃昏鐘寂寂,清曉角嗚嗚。

春色辭門柳,秋聲到井梧。

殘芳悲鶗鴂,暮節(jié)感茱萸。

蕊坼金英菊,花飄雪片蘆。

波紅日斜沒,沙白月平鋪。

幾見林抽筍,頻驚燕引雛。

歲華何倏忽,年少不須臾。

眇默思千古,蒼茫想八區(qū)。

孔窮緣底事?顏夭有何辜?

龍智猶經(jīng)醢,龜靈未免刳。

窮通應(yīng)已定,圣哲不能逾。

況我身謀拙,逢他厄運拘。

漂流隨大海,錘鍛任洪爐。

險阻嘗之矣,棲遲命也夫。

沉冥消意氣,窮餓耗肌膚。

防瘴和殘藥,迎寒補舊襦。

書床鳴蟋蟀,琴匣網(wǎng)蜘蛛。

貧室如懸磬,端憂劇守株。

時遭人指點,數(shù)被鬼揶揄。

兀兀都疑夢,昏昏半是愚。

女驚朝不起,妻怪夜長吁。

萬里拋朋侶,三年隔友于。

自然悲聚散,不是恨榮枯。

去夏微之瘧,今春席八殂。

天涯書達否?泉下哭知無?

謾寫詩盈卷,空盛酒滿壺。

只添新悵望,豈復(fù)舊歡娛。

壯志因愁滅,衰容與病俱。

相逢應(yīng)不識,滿頜白髭須。

二\ 慚愧不耕而食

“是誰養(yǎng)活了我們?”這樣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本來是不需要馬克思憑借其《資本論》對商業(yè)生產(chǎn)、流通、交換、分配的宏大敘事才足以說明的。可是,更多認為自己高人一頭的“公家人”并不愿意承認,與工人、農(nóng)民所辛勤從事的勞作相比,他們中的相當部分非但并不高尚甚至有可能可有可無。正是因為某些貪官污吏顛倒世情倫理的作威作福,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工人、農(nóng)民等“勞力者”是達官顯貴等“勞心者”的“衣食父母”這一事實。正如在中國古代的某一階段,本來是工商業(yè)者們的針對性努力維持了政府的相應(yīng)需求,卻被近乎歪曲地說成了“工商食官”。

白居易的憫世情懷,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他從內(nèi)心里對農(nóng)民們的親近和體貼,還在于他從很早就懂得了“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這樣的高深義理。面對百姓的辛勤苦作卻勉力生存的處境,他不止一次地表達出自己作為一個吃公家糧者的愧疚。與納稅中和納稅后都承受了許多恥辱和艱辛的農(nóng)民們相比,他覺得自己是那樣的自責(zé)和無助。在這樣的良心呈現(xiàn)中,一腔憫世情懷纖毫畢現(xiàn)。

在《納粟》一詩中,白居易在稅吏“催納”和農(nóng)民連夜“揚簸”的對峙場景下,由衷地“內(nèi)愧”自己“坐尸十年祿”并用他樸素的“報應(yīng)”邏輯企望著有朝一日“還他太倉谷”,確保百姓們能夠得到政府的回報。

在《觀刈麥》一詩中,白居易的憫農(nóng)之心通過農(nóng)民們男女老幼全家在“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酷熱中勞作、抱子貧婦懸筐拾麥穗這樣具體的場面自然地導(dǎo)引出來:在那些把自己收獲的大部分糧食交給政府而自己只能慘淡度日的百姓面前,“不事農(nóng)桑”卻“歲晏有馀糧”的我們,是如何地羞愧難當啊。詩中寫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馀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三、 描繪美好暢想

當稅收或因為稅收而對農(nóng)民們生活的各種影響已經(jīng)成為難以支撐的重負時,減輕甚至免除這種重負,就成為對民生之多艱感受痛切的白居易的社會理想。而且,這一理想會在受到世情刺激的每一個時刻,自然而然地傾泄出來。

在《贈友五首》中的一篇中,針對政府向農(nóng)民征稅居然以銅錢計算這種“求土所無”、“強人所難”從而導(dǎo)致農(nóng)民們賤賣自己的耕織成果因而造成了“錢力日重”、“農(nóng)力日殫”等嚴重局面的作法,詩人無限憧憬地回顧了立國之初的貞觀之治時以丁計庸、以田計租、量入為出的稅收方式,而對變法之后所造成的“使我農(nóng)桑人,憔悴畎畝間”的傷農(nóng)后果大為反感。在白居易的心中,革此弊端而恢復(fù)原來的租庸調(diào)者,構(gòu)成了一個美好的愿望。在原來的稅收基礎(chǔ)已經(jīng)因為兵興等原因而受到根本破壞的情況下,詩人的愿望終究只能成為不能實現(xiàn)的夢幻。

白居易期望農(nóng)民們擺脫沉重稅役負擔(dān)的夢想,在他聽聞了昆明地區(qū)“詔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從而“菰蒲無租魚無稅,近水之人感君惠”的故事后生發(fā)聯(lián)想:既然“率土皆王民”,又何必遠民而疏近民而親呢?為什么不能“此惠及天下,無遠無近同欣欣”呢?為什么不能停止對其他一些地區(qū)的財稅舉措讓“吳興山中罷榷茗,鄱陽坑里休封銀”呢?《昆明春水滿》一詩,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類繁多民無禁利而同享“昆明春”的暢想: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瀁,波沉西日紅奫淪。往年因旱靈池竭,龜尾曳涂魚煦沫。詔開八水注恩波,千介萬鱗同日活。今來凈淥水照天,游魚撥撥蓮田田。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鴛鴦鋪翅眠。動植飛沈皆遂性,皇澤如春無不被。魚者仍豐網(wǎng)罟資,貧人又獲菰蒲利。詔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菰蒲無租魚無稅,近水之人感君惠。感君惠,獨何人,吾聞率土皆王民,遠民何疏近何親。原推此惠及天下,無遠無近同欣欣。吳興山中罷榷茗,鄱陽坑里休封銀。天涯地角無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對于此詩,后來有人很認真地考證道:昆明恩詔是一種特事特辦的稅收政策,不可能不加限制地推廣到其他地方。白氏此議實在有些天真,任何一個治稅者都不會采納他的建議??墒俏蚁胝f,與白居易著意于百姓而生發(fā)的“天真”愿望相比,這樣的“認真”卻實在有嫌暮氣深沉??v使可以從現(xiàn)實性上論證白氏建議的不大可取——這一點幾乎誰都明白,但如此煞有介事地論證起來,還是很讓人懷疑此公是否知道“憫農(nóng)”為何物?

四、推思施政哲理

從為官者的角度看來,未經(jīng)刻意政教而能夠確保賦斂齊畢和閭井平安,是他們的良好愿望。在這樣的“良化”和“豐登”背景下,政府完全可以一種無為而治的夜警方式存在,官員們也樂得清閑:不但“案牘既簡少,池館亦情閑”,而且“南亭日瀟灑,偃臥恣疏頑”。好一幅與民同樂圖!在白居易的內(nèi)心里,他對于官民關(guān)系、稅收征納關(guān)系有一種期待:政府不施以超出法定稅收之外的任何騷擾,百姓不增強納稅之外的更多辛勞,二者縱使不能做到相濡以沫,至少也應(yīng)相安無事。

這樣的心態(tài)很好地體現(xiàn)在《五古·征秋稅畢題郡南亭》一詩中.

不管過去的政府官員有幾個真正把民眾疾苦放在心上,他們都必須正視百姓不安官不得安、百姓不富政府難富的現(xiàn)實。而白居易則在其種樹種花的過程中,悟到要使自己的治理取得成效,“養(yǎng)民”即發(fā)自內(nèi)心地付出辛苦和智慧施以百姓實惠的治理之策是為官者所必須的?!皠褶r(nóng)均賦租”就如欲茂枝葉必救根株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樣從“養(yǎng)樹”聯(lián)想及“養(yǎng)民”的靈感,寄予《東坡種花》一詩(二首之一)中

五、 直斥賦稅弊端

大概和“稅收”這一事物——在中國古代體現(xiàn)在賦、役、稅、榷、捐、兵差等很多方面——總是與百姓最為切身的利益相聯(lián)系著,而征稅總是表現(xiàn)為一種幾乎不由分說的觸及人們基本生存條件的強行再分配,且納稅人總是處在無力辯駁和抗爭的弱勢地位中等這些原因相關(guān),在以諷喻現(xiàn)實、揭露弊端、描摹世情、品評王政、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中唐“新樂府”詩甚至歷代現(xiàn)實主義詩作中,反映稅收現(xiàn)象的作品特別多5。在自己的詩作分類中專門辟有“諷喻詩”系列的白居易的筆下,對這一關(guān)聯(lián)國家、官吏、百姓利害關(guān)系的領(lǐng)域也相當關(guān)注——本文所輯的這些,即是從《全唐詩》所收白居易的近四千首詩中擇出。在這些詩中,詩人基于百姓甘苦的階級立場清澈可見。在通過賦稅現(xiàn)實提露社會問題這方面,白居易的詩總是一針見血——

1、重賦(又題“無名稅”)

《重賦》可說是白居易的稅收詩中最為知名、最富影響力、最多點擊率和品評率的一篇。其所在的《秦中吟》十首,更是白居易最著名的諷喻詩系列。唐朝中后期改“租庸調(diào)”為“兩稅法”,旨在采取更為簡明、更為集中、更為便捷、更為高效的方式,整合、整理、整頓、整飭有“上以奉君親”之功能的“征賦”體制。這一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恰恰是將農(nóng)民原來負擔(dān)的勞役義務(wù)(庸)以納銀的方式融入戶稅、地稅中征收,兩稅之外不再配發(fā)徭役。如白居易詩中所說,國家也明令: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然則實際執(zhí)行的結(jié)果卻是“斂索”和“羨馀”如故。陸贄在其《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所列舉的七大弊端中,就包括白詩中所提到那些現(xiàn)象,比如以“雜征”改為常賦、以“召雇”代征役、以“和市”代科配以及“兩稅之外,非法之事,復(fù)又并存”等6。白詩以國家定稅“本意在憂人(一作“愛人”)”與執(zhí)行者“奪我身上暖”這樣巨大的反差兩相對照,很是揭示了封建王朝的稅收機器之年久失修;其中將百姓們納稅后的慘狀即“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與國家征稅后的富足即“繒帛如山積,絲絮如云屯”相比,更是突出了不合理稅收體制下官民地位的極不協(xié)調(diào)、極不對稱、極不匹配之狀。如此強烈的表現(xiàn)力、破壞力和諷喻力,難怪有評論者以此詩與杜甫的《石壕吏》相提并論。

實行兩稅法后人民負擔(dān)加重的具體情形,還可以從一則故事中推想。唐德宗打獵途中,路遇一戶姓趙的農(nóng)夫。經(jīng)過與他的一番對話之后得知,兩稅法后的稅收形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遠遠超出預(yù)想的變化?!顿Y治通鑒》中有如此描述:

貞元三年,唐德宗行獵于新店,入民趙光奇家,問百姓樂乎?對曰不樂。上曰:“今歲頗稔,何為不樂?”對曰:“詔令不信。前云,兩稅之外悉無它徭,今非稅而誅求者,殆過于稅。后又云,和糴,而實強取之,曾不識一錢。始云所糴粟麥納于道次,今則遣致京西行營,動數(shù)百里,車摧牛斃,破產(chǎn)不能支。愁苦如此,何樂之有。每有詔書優(yōu)恤,從空文耳。恐圣主深居九重,皆未知之也?!钡伦诿鼜?fù)其家7。

對于這樣頗有傳奇色彩的君民之會,司馬光感嘆道:“自古所患者,人君之澤,壅而不下達,小民之情,郁而不上通。故君勤恤于上,而民不懷。民愁怨于下,而君不知。以至于離叛危亡,凡以此也。德宗幸以游獵,得至民家,值光奇敢言,而知民疾苦,此乃千載之遇也?!敝皇强上В@樣的千載之遇只能偶然出現(xiàn),且誰也不能確?;实塾龅揭粋€農(nóng)民反映實情就能悔悟,如唐德宗此遇不也只是“復(fù)”(免除)了趙光奇一家的稅外負擔(dān)嘛?以此而論,白居易的《重賦》詩,也未必能夠讓這“里胥迫我納”正稅之外額外負擔(dān)的現(xiàn)象有什么樣的改觀。

2、買花

《買花》一詩也取自《秦中吟》——十首秦中吟居然有兩首與稅收相關(guān),可知當年的稅收征納和諧狀況已經(jīng)到了多么危殆敏感的狀態(tài)——并有人稱是秦中吟系列中最有名的一首。本詩前四句大寫帝城春暮時節(jié)人們看牡丹的熱鬧盛況;次四句極力描述牡丹價錢的昂貴;再次六句通過描述牡丹的移植保護和對它的迷戀而更加透出買花者的財富“實力”;最后六句借一農(nóng)夫的感慨而點名題旨。全詩通過官僚貴族不惜重金購買牡丹的描寫,反襯出城里的某些人恣意享樂、揮金如土的豪華、腐朽生活?!耙粎采钌ǎ畱糁腥速x”,把“一叢”花與“十戶”賦進行排比,勁直痛切地揭露了封建社會達官貴人揮霍人民血汗縱情享樂的事實。

在當時的戶稅標準下,十戶具有中等財力狀況的人家(包括中上戶、中中戶和中下戶等三類),其所繳納的稅收,才夠某些上等人家買一束花的,這可是多大反差的貧富分化啊!當城里的某些人家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并執(zhí)迷陶醉于“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的浪漫與豪奢享受時,那些相顧無言卻有百千愁苦與憤懣溢于心扉的田舍翁,他們的反感如果被傾泄出來,又將是多么地可怕!在農(nóng)民們把自己在土地里收獲的相當比例的成果交給官家后自己勉為其難地存活于世的可憐境地里,他們也許百思不解那些“帝城”里把鮮花以“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fù)泥封,移來色如故”的方式侍候地百般熨貼的人們,是如何獲得那么多的錢、閑和情調(diào)的。這樣的強烈反差,也在相當程度上回答了,當農(nóng)業(yè)社會下大多數(shù)百姓的“活著”還取決于大自然的諸多“變數(shù)”時,有些人——比如商人、軍閥和官吏——已經(jīng)憑著對權(quán)力、利益的擁有以及對財富的分割權(quán)而可以過上很憩意的生活了。這該是多么不平等的社會啊——在農(nóng)業(yè)社會下,在“民以食為天”的農(nóng)業(yè)社會下,為什么那么多農(nóng)民起義都會以“均平”、“等貴賤均貧富”、“不納糧”等這類看上去實在有些過分具體、微觀而且世俗的方式表達出來,想必可以從這首詩中找到緣由了。

與白居易此詩可以夠成史料佐證的,還有《國史補》中所言“長安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不以耽玩為恥”。王春裕的《開元天寶遺事》也說“楊國忠子弟每春至之時,求名花異木植于檻中,以板為底,以木為輪,使之牽之自轉(zhuǎn)。所至之處,檻在目前,而便即觀賞,日久為移春檻”。宣宗時詩人司馬扎更是以其《賣花》詩描寫了一個幾代種花的花農(nóng):“少壯彼何人,種花荒苑外;不知力田苦,卻笑耕耘輩;當春賣春色,來往經(jīng)幾代;長安甲第多,處處花堪愛;良金不惜費,競?cè)@中最?!笨梢娞瞥瘯r賣花、買花、賞花,確已蔚然成風(fēng)。只是,能夠從貧富差距處著眼者,卻確是寥寥。同是寫花,白居易的憫世情懷躍然紙上。

3、 大水

《大水》一詩不以稅收現(xiàn)象為主要的描寫對象,其所反映的是自然災(zāi)害給百姓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壞。這樣的破壞下,有“傭舟子”借機大發(fā)民難財??墒牵绻覀兛吹皆娙税选肮ど虖匚萑?,牛馬登山避”與“況當率稅時,頗害農(nóng)桑事”這兩類事體相提并論時,還是可以清楚地感知,作為國家官員(江州司馬)的詩人對國家稅收和百姓農(nóng)桑的同等關(guān)切。我讀了這首詩后的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今年發(fā)生的汶川地震以及地震后政府和人民所投注的救災(zāi)愛心。在出現(xiàn)如詩中所言的“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風(fēng)卷白波翻,日煎紅浪沸”的不可抗力時,政府能不能在國家稅源基礎(chǔ)、潛力和預(yù)期稅收利益都同時遭遇挫折的情況下以減稅、免稅、負稅等有效方式給予一種來自稅收系統(tǒng)的人文關(guān)懷,很是能夠反映出一國稅制的人道和民本內(nèi)涵。2008年,共和國給予了汶川大地震的受害者和受害地區(qū)這樣的關(guān)懷,可在白居易時代,只知“率稅”而不顧農(nóng)桑甚至“率稅”本身就傷及農(nóng)桑的封建政權(quán),也許還沒有這樣的意識。否則,白居易也不會發(fā)出“吾無奈爾何,爾非久得志”的感嘆而是可以采取一些切實止損救人、抗?jié)尘葹?zāi)的具體舉措了。當然,我們沒有必要責(zé)怪一個封建社會的下層官吏會有今天才有的“稅收關(guān)懷”覺悟,他們能夠心系農(nóng)桑就已經(jīng)是農(nóng)民之福了。我們從詩中斷然可感的,是詩人那一腔心憂百姓的憫世情懷。

4、杜陵叟

此詩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中的名詩,到了今天仍然多次被選入學(xué)生課本中。這樣一首典型的稅收詩,被作者本人在詩序中冠以“傷農(nóng)夫之困也”的主題。

相對于現(xiàn)代工商業(yè)而言,農(nóng)業(yè)作為稅源的穩(wěn)定性是十分脆弱。在古代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水利工程等較為缺乏的情況下,農(nóng)民們不得不靠天的恩賜而謀得收獲。如果遇上頻率很高的各種災(zāi)害(比如所謂十年幾旱、十年幾澇的說法),則能不能收回本錢來都很難講。以這樣的經(jīng)濟資料為稅基,基稅制本身就是潦草的。如果再加上“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征管作法,也簡直就是無道了。然則杜陵叟便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在自己本來收獲率就很低的“薄田”上,他不但遇上了三月的旱,還趕上了九月的霜,春天麥苗黃了,秋后禾穗干了,他的運氣簡直已經(jīng)壞到了極點??删褪窃谶@種情況下,稅吏還是逼上門來。萬般無奈之下,杜陵叟“典桑賣地納官租”將自己賴以吃飯納稅的“稅本”都抵將出去,其慘狀可不就是如“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一樣深重嘛?;斓竭@個份上,杜陵叟已經(jīng)快到走投無路的絕境了,想不到又被一個黑色幽默戲弄了一番:皇帝的蠲免下來了!可這麻紙德音到時,卻是“十家租稅九家畢”的的光景。我地也賣了,桑也典了,你這皇帝老兒的詔書對我可還有什么價值??!我這“明年衣食將何如”的難題照樣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而從技術(shù)上講,事后的免稅或退稅,無論如何不如當時的減稅更為實際一些。白居易此詩,也是在說明著當時的一件史實——據(jù)《資治通鑒·唐紀·憲宗紀》載:“(元和四年)上以久旱,欲降德音。翰林學(xué)士李絳、自居易上言,以為欲令實惠及人,無如減其租稅?!?/p>

這種遲到的蠲免的另一個不合理之處還在于:政府免除的,極可能只是一些拖著不繳的頑梗之民的稅負,而老實巴交的那些人可能早就把稅繳上了。清朝的一首《豁糧歌》就反映出了這種狀況:朝庭詔下如甘露,豁免閭閻舊租賦。豈知未頒恩詔前,州縣奏銷未得延。良善之民早完稅,頑梗之民竟無畏。年年抗糧藐官法,官暗挪移代其納。年年抗糧望恩典,日久果然邀豁免。舊糧催欠豁愈多,催科催科將奈何8。

這種官家催租以及虛受蠲免的情形,可以說是封建社會下的慣常現(xiàn)象。宋代詩人朱繼芳曾一口氣寫下十首《農(nóng)桑》詩,其中多首說及這類現(xiàn)象。如“淡黃竹紙說蠲逋,白紙仍科不稼租,努力經(jīng)營猶恨晚,官司那問有錢無”,如“編茅為屋荻為簾,老小團欒苦樂兼。樂歲輸丁猶未了,饑年家口更堪添”,如“四月官場入納時,鄉(xiāng)耆旁午上門追。請看貧婦通宵織,身上曾無掛一絲”,再如“腸隨絲斷手生胝,羨殺星邊織女機。借問輸官零落否,兒郎寒冷且無衣”,無不如是。從大歷史的背景下看,杜陵叟是封建時代窮苦農(nóng)民的典型概括,一生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土里求食,飽嘗農(nóng)耕之苦后還要受到長吏、里胥們的盤剝和戲弄。納稅人的地位低到如此境地,也就沒有辦法避免他們在將來忍無可忍的某一天揭竿而起了——中國古代的農(nóng)民起義,最初目標大都是因為實在活不下去了而舍命尋找一個能夠繼續(xù)活下去的路徑而已。農(nóng)民之苦,可想而知。“嗷嗷萬族中,唯農(nóng)最辛苦”9,這是白居易的由衷之言。

5、鹽商婦

此詩題序“惡幸人也”,指責(zé)“不事田農(nóng)與蠶績”鹽商們因政府的鹽政而收獲了巨大的財富從而“好衣美食有來處”,而“鹽鐵尚書”們因為操作失策而造成了鹽利“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的局面。相比于漢代的桑弘羊來說,當世的理財者并沒有把大宗鹽稅收入國庫而是流失給了那些在戶籍關(guān)系上“不屬州縣屬天子”的鹽商們。于是,在“江頭魚米賤”的對照下,有幸嫁于鹽商的鹽商婦們過上了“綠鬟富去金釵多,皓腕肥來銀釧窄”、“前呼蒼頭后叱婢”、“紅膾黃橙香稻飯”、“飽食濃妝倚柁樓”的好生活,因為享受了“終朝美飯食,終歲好衣裳”的優(yōu)裕而呈現(xiàn)出“兩朵紅腮花欲綻”的幸福表情。而相比之下那些農(nóng)民們過得是什么生活呢?從詩人筆下的一首首憫農(nóng)詩中都可以讀到。在詩人的一篇題為《議鹽法之弊》的策論中,他也曾經(jīng)寫出與此詩一樣的意思:“自關(guān)以東,上農(nóng)大賈,易其資產(chǎn),入為鹽商。率皆多藏私財,別營稗販,少出官利,唯求隸名。居無征徭,行無榷稅。身則庇于鹽籍,利盡入私室”。

詩人通過臧否鹽政而置疑政府的鹽鐵理財,這一點遭遇了陳寅恪的辯護甚至是奚落。陳說白居易關(guān)于“散鹽鐵之利”的策論是“此等儒生之腐論,于唐代自安史之亂后國計之仰給于鹽稅者,殊為不達事情也”10。他指出,上元年間鹽鐵使劉晏改革鹽政,規(guī)定鹽官統(tǒng)一收購私鹽后,加價賣給鹽商,讓他們自由銷售,而朝廷則收取鹽利來占充盈國庫的作法,實際上是一種有益的嘗試。而且正是因劉晏的理財方針、措施、辦法適應(yīng)唐王朝經(jīng)濟殘破的局面和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的經(jīng)濟得到了恢復(fù)和發(fā)展,人民也得以養(yǎng)息。只就鹽稅而論,“晏之始至也,鹽利才四十萬緡。至大歷末,六百余萬緡。天下之賦,鹽利居半11”,而國家并沒有增加農(nóng)民的稅收,劉晏真正做到了“斂不及民而用度足”。白居易實在是錯怪了劉晏們。

不過,即使有這樣的錯怪存在,仍然不能抹殺白居易溢于詩中的憫世情懷。鹽商以及鹽商婦大富,而農(nóng)民們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甚至更加惡化。因為“江頭魚米賤”而使得享受“紅膾黃橙香稻飯”的是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們,商盛害民的局面必將動搖農(nóng)業(yè)的根本。這是詩人所憂慮著的。

白居易的每一首涉稅詩,即使主寫稅收,仍然把筆觸著落于民生疾苦之上。這樣的憂患意識貫徹在一個曾為稅官者的血液里,與“新樂府運動”的其他當事人如元稹、張籍、王建等所寫的多首稅收詩相呼應(yīng),讓他更添了幾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詩史”資質(zhì)

山石榴,寄元九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

杜鵑啼時花撲撲。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

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

爛熳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shù)花無數(shù)。

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麴塵。

淚痕浥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

謫仙初墮愁在世,姹女新嫁嬌泥春。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fēng)翻火焰欲燒人。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

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

題詩報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

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fēng)起紅紛紛。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南去經(jīng)三楚,東來過五湖。

山頭看候館,水面問征途。

地遠窮江界,天低接海隅。

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

漸覺鄉(xiāng)原異,深知土產(chǎn)殊。

夷音語嘲哳,蠻態(tài)笑睢盱。

水市通阛阓,煙村混舳艫。

吏征漁戶稅,人納火田租。

亥日饒蝦蟹,寅年足虎貙。

成人男作丱,事鬼女為巫。

樓暗攢猖婦,堤喧簇販夫。

夜船論鋪賃,春酒斷瓶沽。

見果多盧橘,聞禽悉鷓鴣。

山歌猿獨叫,野哭鳥相呼。

嶺徼云成棧,江郊水當郛。

月移翹柱鶴,風(fēng)泛飐檣烏。

鰲礙潮無信,蛟驚浪不虞。

鼉鳴江擂鼓,蜃結(jié)氣浮圖。

樹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樞。

喘牛犁紫芋,羸馬放青菰。

繡面誰家婢?鴉頭幾歲奴?

泥中采菱芡,燒后拾樵蘇。

鼎膩愁烹鱉,盤腥厭膾鱸。

鐘儀徒戀楚,張翰浪思吳。

氣序涼還熱,光陰旦復(fù)晡。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渭北田園廢,江西歲月徂。

憶歸恒慘澹,懷舊忽踟躕。

自念咸秦客,嘗為鄒魯儒。

蘊藏經(jīng)國術(shù),輕棄度關(guān)繻。

賦力凌鸚鵡,詞鋒敵轆轤。

戰(zhàn)文重掉鞅,射策一彎弧。

崔杜鞭齊下,元韋轡并驅(qū)。

名聲逼楊馬,交分過蕭朱。

世務(wù)輕摩揣,周行竊覬覦。

風(fēng)云皆會合,雨露各沾濡。

共遇升平代,偏慚固陋軀。

承明連夜直,建禮拂晨趨。

美服頒王府,珍羞降御廚。

議高通白虎,諫切伏青蒲。

柏殿行陪宴,花樓走看酺。

神旗張鳥獸,天籟動笙芋。

戈劍星芒耀,魚龍電策驅(qū)。

定場排越伎,促坐進吳覦。

縹緲疑仙樂,嬋娟勝畫圖。

歌鬟低翠羽,舞汗墮紅珠。

別選閑游伴,潛招小飲徒。

一杯愁已破,三盞氣彌粗。

軟美仇家酒,幽閑葛氏姝。

十千方得斗,二八正當壚。

論笑杓胡律,談憐鞏囁嚅。

李酣猶短竇,庾醉更蔫迂。

鞍馬呼教住,骰盤喝遣輸。

長驅(qū)波卷白,連擲采成盧。

[骰盤、卷白波、莫走、鞍馬,皆當時酒令。]

籌并頻逃席,觥嚴別置盂。

滿卮那可灌,頹玉不勝扶。

入視中樞草,歸乘內(nèi)廄駒。

醉曾沖宰相,驕不揖金吾。

日近恩雖重,云高勢卻孤。

翻身落霄漢,失腳倒泥涂。

博望移門籍,潯陽佐郡符。

[予自太子贊善大夫出為江州司馬。]

時情變寒暑,世利算錙銖。

即日辭雙闕,明朝別九衢。

播遷分郡國,次第出京都。

[十年春,微之移佐通州。其年秋,予出佐潯

陽。明年秋,杓直出牧澧州,崔二十二出牧

果州,韋大出牧開州。]

秦嶺馳三驛,商山上二邘。

[商山險道中,有東西二邘。]

峴陽亭寂寞,夏口路崎嶇。

大道全生棘,中丁盡執(zhí)殳。

江關(guān)未撤警,淮寇尚稽誅。

[時淮西未平,路經(jīng)襄、鄂二州界,所見如此。]

林對東西寺,山分大小姑。

[東林、西林寺在廬山北。大姑、小姑在廬山南

彭蠡湖中。]

廬峰蓮刻削,湓浦帶縈紆。

[蓮花峰在廬山北,湓水在江城南。何遜詩云:

湓城對湓水,湓水縈如帶。]

九派吞青草,孤城覆綠蕪。

[潯陽江九派,南通青草、洞庭湖。南方城壁多以草覆。]

黃昏鐘寂寂,清曉角嗚嗚。

春色辭門柳,秋聲到井梧。

殘芳悲鶗鴂,暮節(jié)感茱萸。

蕊坼金英菊,花飄雪片蘆。

波紅日斜沒,沙白月平鋪。

幾見林抽筍,頻驚燕引雛。

歲華何倏忽,年少不須臾。

眇默思千古,蒼茫想八區(qū)。

孔窮緣底事?顏夭有何辜?

龍智猶經(jīng)醢,龜靈未免刳。

窮通應(yīng)已定,圣哲不能逾。

況我身謀拙,逢他厄運拘。

漂流隨大海,錘鍛任洪爐。

險阻嘗之矣,棲遲命也夫。

沉冥消意氣,窮餓耗肌膚。

防瘴和殘藥,迎寒補舊襦。

書床鳴蟋蟀,琴匣網(wǎng)蜘蛛。

貧室如懸磬,端憂劇守株。

時遭人指點,數(shù)被鬼揶揄。

兀兀都疑夢,昏昏半是愚。

女驚朝不起,妻怪夜長吁。

萬里拋朋侶,三年隔友于。

自然悲聚散,不是恨榮枯。

去夏微之瘧,今春席八殂。

天涯書達否?泉下哭知無?

[去年聞元九瘴瘧,書去竟未報。今春聞席八

歿。久與還往,能無慟矣。]

謾寫詩盈卷,空盛酒滿壺。

只添新悵望,豈復(fù)舊歡娛。

壯志因愁滅,衰容與病俱。

相逢應(yīng)不識,滿頜白髭須。

韋應(yīng)物 寄李儋元錫

《寄李儋元錫》

作者:韋應(yīng)物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注釋:

1、邑:指屬境;

2、流亡:指災(zāi)民。

譯文:

去年花開時節(jié),

適逢與君分別;

今日春花又開,

不覺已經(jīng)一年。

人間世事茫茫,

件件難以預(yù)料;

春愁昏昏黯黯,

夜里獨自成眠。

身體多病,

越發(fā)思念鄉(xiāng)田故里;

治邑還有災(zāi)民,

我真愧領(lǐng)俸錢。

聽說你想來此,

探訪我這孤老;

西樓望月圓了又圓,

卻還不見。

賞析:

這也是一首投贈詩。開首二句即景生情,花開花落,引起對茫茫世事的感嘆。接著直抒情懷,寫因多病而想辭官歸田,反映內(nèi)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錢,不僅是仁人自嘆未能盡責(zé),也流露進退兩難的苦悶。結(jié)尾道出今日寄詩的用意,是極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來訪,正合投贈詩的風(fēng)韻。這首詩的思想境界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尤最,自宋以來,倍受頌揚,即使今日,依然閃爍光輝。

江上寄元六林宗

霜落江始寒,楓葉綠未脫。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達。

滄波眇川汜,白日隱天末。停棹依林巒,驚猿相叫聒。

夜分河漢轉(zhuǎn),起視溟漲闊。涼風(fēng)何蕭蕭,流水鳴活活。

浦沙凈如洗,海月明可掇。蘭交空懷思,瓊樹詎解渴。

勖哉滄洲心,歲晚庶不奪。幽賞頗自得,興遠與誰豁。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

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一月凡一束。虛名但蒙寒溫問,

泛愛不救溝壑辱。齒落未是無心人,舌存恥作窮途哭。

道州手札適復(fù)至,紙長要自三過讀。盈把那須滄海珠,

入懷本倚昆山玉。撥棄潭州百斛酒,蕪沒瀟岸千株菊。

使我晝立煩兒孫,令我夜坐費燈燭。憶子初尉永嘉去,

紅顏白面花映肉。軍符侯印取豈遲,紫燕騄耳行甚速。

圣朝尚飛戰(zhàn)斗塵,濟世宜引英俊人。黎元愁痛會蘇息,

夷狄跋扈徒逡巡。授鉞筑壇聞意旨,頹綱漏網(wǎng)期彌綸。

郭欽上書見大計,劉毅答詔驚群臣。他日更仆語不淺,

明公論兵氣益振。傾壺簫管黑白發(fā),舞劍霜雪吹青春。

宴筵曾語蘇季子,后來杰出云孫比。茅齋定王城郭門,

藥物楚老漁商市。市北肩輿每聯(lián)袂,郭南抱甕亦隱幾。

無數(shù)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鳥雀苦肥秋粟菽,

蛟龍欲蟄寒沙水。天下鼓角何時休,陣前部曲終日死。

附書與裴因示蘇,此生已愧須人扶。致君堯舜付公等,

早據(jù)要路思捐軀。

【賞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p 水宿遣興奉呈群公

魯鈍乃多病,逢迎遠復(fù)迷。耳聾須畫字,發(fā)短不勝篦。

澤國雖勤雨,炎天竟淺泥。小江還積浪,弱纜且長堤。

歸路非關(guān)北,行舟卻向西。暮年漂泊恨,今夕亂離啼。

童稚頻書札,盤餐詎糝藜。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難齊。

高枕翻星月,嚴城疊鼓鼙。風(fēng)號聞虎豹,水宿伴鳧鹥。

異縣驚虛往,同人惜解攜。蹉跎長泛鹢,展轉(zhuǎn)屢鳴雞。

嶷嶷瑚璉器,陰陰桃李蹊。馀波期救涸,費日苦輕赍。

支策門闌邃,肩輿羽翮低。自傷甘賤役,誰愍強幽棲。

巨海能無釣,浮云亦有梯。勛庸思樹立,語默可端倪。

贈粟囷應(yīng)指,登橋柱必題。丹心老未折,時訪武陵溪。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南去經(jīng)三楚,東來過五湖。

山頭看候館,水面問征途。

地遠窮江界,天低接海隅。

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

漸覺鄉(xiāng)原異,深知土產(chǎn)殊。

夷音語嘲哳,蠻態(tài)笑睢盱。

水市通阛阓,煙村混舳艫。

吏征漁戶稅,人納火田租。

亥日饒蝦蟹,寅年足虎貙。

成人男作丱,事鬼女為巫。

樓暗攢猖婦,堤喧簇販夫。

夜船論鋪賃,春酒斷瓶沽。

見果多盧橘,聞禽悉鷓鴣。

山歌猿獨叫,野哭鳥相呼。

嶺徼云成棧,江郊水當郛。

月移翹柱鶴,風(fēng)泛飐檣烏。

鰲礙潮無信,蛟驚浪不虞。

鼉鳴江擂鼓,蜃結(jié)氣浮圖。

樹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樞。

喘牛犁紫芋,羸馬放青菰。

繡面誰家婢?鴉頭幾歲奴?

泥中采菱芡,燒后拾樵蘇。

鼎膩愁烹鱉,盤腥厭膾鱸。

鐘儀徒戀楚,張翰浪思吳。

氣序涼還熱,光陰旦復(fù)晡。

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渭北田園廢,江西歲月徂。

憶歸恒慘澹,懷舊忽踟躕。

自念咸秦客,嘗為鄒魯儒。

蘊藏經(jīng)國術(shù),輕棄度關(guān)繻。

賦力凌鸚鵡,詞鋒敵轆轤。

戰(zhàn)文重掉鞅,射策一彎弧。

崔杜鞭齊下,元韋轡并驅(qū)。

名聲逼楊馬,交分過蕭朱。

世務(wù)輕摩揣,周行竊覬覦。

風(fēng)云皆會合,雨露各沾濡。

共遇升平代,偏慚固陋軀。

承明連夜直,建禮拂晨趨。

美服頒王府,珍羞降御廚。

議高通白虎,諫切伏青蒲。

柏殿行陪宴,花樓走看酺。

神旗張鳥獸,天籟動笙芋。

戈劍星芒耀,魚龍電策驅(qū)。

定場排越伎,促坐進吳覦。

縹緲疑仙樂,嬋娟勝畫圖。

歌鬟低翠羽,舞汗墮紅珠。

別選閑游伴,潛招小飲徒。

一杯愁已破,三盞氣彌粗。

軟美仇家酒,幽閑葛氏姝。

十千方得斗,二八正當壚。

論笑杓胡律,談憐鞏囁嚅。

李酣猶短竇,庾醉更蔫迂。

鞍馬呼教住,骰盤喝遣輸。

長驅(qū)波卷白,連擲采成盧。

[骰盤、卷白波、莫走、鞍馬,皆當時酒令。]

籌并頻逃席,觥嚴別置盂。

滿卮那可灌,頹玉不勝扶。

入視中樞草,歸乘內(nèi)廄駒。

醉曾沖宰相,驕不揖金吾。

日近恩雖重,云高勢卻孤。

翻身落霄漢,失腳倒泥涂。

博望移門籍,潯陽佐郡符。

[予自太子贊善大夫出為江州司馬。]

時情變寒暑,世利算錙銖。

即日辭雙闕,明朝別九衢。

播遷分郡國,次第出京都。

[十年春,微之移佐通州。其年秋,予出佐潯

陽。明年秋,杓直出牧澧州,崔二十二出牧

果州,韋大出牧開州。]

秦嶺馳三驛,商山上二邘。

[商山險道中,有東西二邘。]

峴陽亭寂寞,夏口路崎嶇。

大道全生棘,中丁盡執(zhí)殳。

江關(guān)未撤警,淮寇尚稽誅。

[時淮西未平,路經(jīng)襄、鄂二州界,所見如此。]

林對東西寺,山分大小姑。

[東林、西林寺在廬山北。大姑、小姑在廬山南

彭蠡湖中。]

廬峰蓮刻削,湓浦帶縈紆。

[蓮花峰在廬山北,湓水在江城南。何遜詩云:

湓城對湓水,湓水縈如帶。]

九派吞青草,孤城覆綠蕪。

[潯陽江九派,南通青草、洞庭湖。南方城壁多以草覆。]

黃昏鐘寂寂,清曉角嗚嗚。

春色辭門柳,秋聲到井梧。

殘芳悲鶗鴂,暮節(jié)感茱萸。

蕊坼金英菊,花飄雪片蘆。

波紅日斜沒,沙白月平鋪。

幾見林抽筍,頻驚燕引雛。

歲華何倏忽,年少不須臾。

眇默思千古,蒼茫想八區(qū)。

孔窮緣底事?顏夭有何辜?

龍智猶經(jīng)醢,龜靈未免刳。

窮通應(yīng)已定,圣哲不能逾。

況我身謀拙,逢他厄運拘。

漂流隨大海,錘鍛任洪爐。

險阻嘗之矣,棲遲命也夫。

沉冥消意氣,窮餓耗肌膚。

防瘴和殘藥,迎寒補舊襦。

書床鳴蟋蟀,琴匣網(wǎng)蜘蛛。

貧室如懸磬,端憂劇守株。

時遭人指點,數(shù)被鬼揶揄。

兀兀都疑夢,昏昏半是愚。

女驚朝不起,妻怪夜長吁。

萬里拋朋侶,三年隔友于。

自然悲聚散,不是恨榮枯。

去夏微之瘧,今春席八殂。

天涯書達否?泉下哭知無?

[去年聞元九瘴瘧,書去竟未報。今春聞席八

歿。久與還往,能無慟矣。]

謾寫詩盈卷,空盛酒滿壺。

只添新悵望,豈復(fù)舊歡娛。

壯志因愁滅,衰容與病俱。

相逢應(yīng)不識,滿頜白髭須。

早秋晚望兼呈韋侍御

九派繞孤城,城高生遠思。

人煙半在船,野水多于地。

穿霞日腳直,驅(qū)雁風(fēng)頭利。

去國來幾時,江上秋三至。

夫君亦淪落,此地同飄寄。

憫默向隅心,摧頹觸籠翅。

且謀眼前計,莫問胸中事。

潯陽酒甚濃,相勸時時醉。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7744.html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