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曹植簡介圖)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以及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曹植簡介圖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曹植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曹植是三國時期,魏國曹操的
最聰明的兒子,從小就會寫詩,
在當時是名噪一時啊!
但曹操在考察接班人的時候,最終
認為他書生意氣太濃,太仁慈,怕
他統治不好國家,結果選擇了曹丕
為王,后自立為皇。
曹丕嫉妒弟弟的文采,想了一個惡
毒的主意,要求曹植在10步之內擬
出一首詩來,否則砍頭!
結果曹植在走到第七步時就擬詩一首,
這首著名的七步詩想必你應該記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想起來了吧?
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啊?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縣人,生于東武陽,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曹植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擴展資料:
曹植七步成詩:
曹操死后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覺得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便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
曹丕聽了以后潸然淚下,沒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 故事贊揚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時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相互殘殺的黑暗場景。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曹植
曹植是哪個朝代的
曹植是三國朝代的,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
曹植,他是曹操的第四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陳王。因富于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及曹丕、曹齪為帝,備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是建安文學的杰出代表,現存詩九十多首,絕大部分是五言詩。曹植的詩歌善用比興,辭采華茂,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對五言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擴展資料
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
文學批評家鐘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并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曹植的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后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
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曹植的作品收錄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錄了曹植的詩文辭賦。其中收錄較完整的詩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為樂府詩體。其代表作有《七哀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門有萬里客》等。其中《洛神賦》寫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態,是文苑奇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曹植
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曹植簡介圖、曹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