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這首詩寫于哪個時候(春望是哪首詩)
很多朋友對于春望這首詩寫于哪個時候和春望是哪首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春望的寫作時間
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玄宗,把守潼關的哥舒翰派到關外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沒有了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
唐肅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從鄜州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長安。這首詩作于次年三月。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凄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國已破,家無存,親人散,顛沛流離。
望采納
春望的作者是誰
《春望》的作者是杜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后人稱之為“詩圣”。《春望》這首詩通過描寫長安破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寫出了杜甫對國家破亡的痛楚,表達了自己對年華易老的感傷。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時,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離別的時候因為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一封家人的書信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創作背景
《春望》這首詩創作在“安史之亂”時期,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的時候,安祿山造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杜甫知道之后,便投奔肅宗朝廷,結果在去的途中被俘,目睹長安蕭條的情況,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
春望的寫作背景。
《春望》的背景:《春望》寫于唐肅宗至德二年,往日繁榮興盛的長安城在安史之亂后一片蕭條。詩人在投奔肅宗朝廷的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后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詩人看到長安已經物是人非,觸景生情,于是寫下這首詩。
春望背景
《春望》
杜甫 〔唐代〕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背景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關于春望這首詩寫于哪個時候和春望是哪首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