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為什么寫巫山高(李賀的巫山高全詩)
很多朋友對于李賀為什么寫巫山高和李賀的巫山高全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李賀的《巫山高》表達了什么情感
《巫山高》保存在《樂府詩集》中的歌辭,內容不外描述山色兼及楚懷王夢與神女邂逅情事。后者出自宋玉的《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邱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世詩文以此為題材者甚多,《巫山高》是其中之一。李賀的這篇后出,內容并太大的突破,但傷逝的色彩濃郁,以致有人猜測它別有所指。明人姚佺解題曰:“齊·王融‘想象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極’,雜以陽臺神女之事,無復山高水深,思歸泣下之意。然自賀作此,有所主,蓋為明皇幸蜀之后,而憑之也。”他的這種看法似乎不是直接從這首詩里萌生的,而是由李商隱的《過楚宮》和《有感》兩首絕句引發的聯想、推測。他認為此詩寓意在玉溪生所本,曰:“今指尋夢為玉茗(疑為“溪”之誤)所造,不知乃本于此。又所尋者夢也。李商隱詩頗得譎諷之趣。‘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云雨暗丹楓。浮生盡戀人間樂,只有襄王憶夢中。’又云:‘非關宋玉有微詞,自是襄王覺夢遲。一自《高唐賦》成后,楚天云雨盡堪疑。’時君之瘋于此亦可醒矣。”“時君”指的是唐明皇,則“瑤姬”為楊玉環無疑。姑存此說,以備讀者評斷。開篇寫山:“碧叢叢,高插天”,只六個字就把巫山的特有風貌勾勒出來。巫山在今四川與湖北兩省交界處,長江穿行其中,霧露時沾,樹木茂盛,遠遠望去,莽莽蒼蒼,這種景象被詩人用一人“碧”字準確地概括了。巫山有十二峰,高度從海拔一千公尺到一千五百公尺不等,其中以神女峰最為奇秀。“叢叢”寫出它的峰巒眾多。諸峰本來就很高峻,一般人對巫山的印象又是從江上舟中獲得,仰視的角度靠近山腳,所以有高插云天之感。清人王琦注云:“首句一作‘巫山叢碧高插天’。”今本《樂府詩集》的注者認為它比“碧叢叢,高插天”勝,其實不然。因為一、題到《巫山高》,句首的“巫山”二字可省,否則累贅;二、“叢碧”不及“碧叢叢”,后者運用疊字,加強語調,突出巫山峰巒之多,不只挺拔,而且秀麗,而前者與“巫山”、“高插天”連讀,就覺疲弱,沒有精神。次句前半寫水。翻滾著巨瀾的長江從山腳下流過,這樣,山的風貌便整個兒顯示出來。后半融進神女的傳說:在奔騰不已的江水之上,在碧叢叢的山巒之間,飄浮著縷縷煙云,仿佛是神女的蹤跡。“神曳煙”可視為《高唐賦》中“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翻新。此處正面寫巫山神女。緊接著憑借想象,描寫楚王萌生舊情,從而魂游巫山:“楚魂尋夢風颸然。”那吹動煙云的風,想來是楚王的幽靈,在追求神女,希望重溫舊夢。某些注家認為此句別有深意,大抵在“尋夢”二字上做文章,試圖證明它用的是以古喻今的手法,所謂隱射唐明皇的論點,這樣作出的結論,并無多少依據。從詩歌本身看,不過馳騁想象,抒發懷古幽情而已。“曉風飛雨生苔錢”是過渡句,承上啟下,由想象的境界引入現實的土壤。那“颸然”的涼風以及隨之飄灑的云雨,留下的不只是那玫瑰色的高唐夢,還有斑斑駁駁的苔錢(圓形苔蘚),它們散布在巖石上,仿佛告訴人們,夢境已經破滅,剩下的唯有悲涼的氛圍和傷逝的情感。
詩的后四句竭力濃化這種氛圍和情緒:瑤姬(即神女)早就離去,那座供奉她的古祠空蕩蕩的,聳入云天,與寒冷的月里蟾宮相鄰,愈顯凄楚。山中可以聞見的還有藏身于丁香樹和筇竹(一種“中實而高節”的竹子,古時用作手杖)之間悲啼不已的老猿,和帶著露水不時墜落的紅色椒果。總之,神去祠空,一片冷寂。欲尋舊夢,不過徒增惆悵而已。看來其中可能蘊涵著詩人一段生活和感情的經歷。他緬懷往事,情不自禁,于是借題發揮,用高唐夢的破滅,寄托自己傷逝的情意。朱自清先生談到李賀喜歡選用吳楚人事或景物為詩歌題材的原因時說:“尋李賀不能忘楚,或為餬口之方,或為兄弟之好;然似尚有不止此者。意賀入京之先,嘗往依其十四兄,故得飽領江南風色也。其《七夕》詩末云:‘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注家多不明其何以忽及蘇小小,頗疑其不倫;明此當可釋然。”(《李賀年譜》)蘇小小是南齊錢塘名妓,此當指詩人之所愛。詩人另有《蘇小小墓》詩,或亦有相關之意。不論這樣那樣的推測是否得當,李賀都有類似高唐聚散的經歷。
揣摩其藝術特色,有三點:一、著力于揭示矛盾,求變求新。作者的這種藝術追求突出地表現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例如開頭三句,使山與水相比照:峰巒高聳,巋然不動;江水綿延,翻滾不已。一者靜,一者動;一者高,一者遠;一者秀麗,一者混沌。于對比中生發出氣勢來,顯得雄高遠,開闔動蕩。二、重音疊字用得巧妙,豐富了語言的內涵。如開頭的“碧叢叢”。中間的“瑤姬一去一千年”,兩個“一”字,一虛一實,似乎彼此不相干,其實聯系緊密,具有非凡的表現力。“一去”有“去不復返”的意思,而“一千年”則暗示逝者的無情和時間的無情。多情的“楚王”望眼欲穿,卻始終不見神女的身影,這就有效地濃化了詩歌的悲劇氣氛。三、出奇制勝,用暖色調表現悲涼的景況,很成功。末句“椒花墜紅濕云間”,紅不僅是暖色,且多用以渲染喜慶場面,這里把它和動詞“墜”字、形容詞“濕”字相綴連,慘紅的顏色和凋殘的態勢令人觸目傷懷,就象墮樓的綠珠引起后人廣泛的同情、惋惜和哀傷那樣,所有美好的、充滿生命力的事物被毀棄,更加劇人們的傷感心情。
“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拽煙”詩句中提到的是什么山
【巫山高】
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楚魂尋夢風飔然,曉風飛雨生苔錢。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云間。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代詩人。郡望隴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稱“李昌谷”。元和年間往來于長安、洛陽之間,曾以詩歌作品拜謁韓愈,韓愈勸他考進士,但與李賀爭名額者認為,李賀之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因此李賀考進士便是犯了父名之諱。為此,韓愈曾作《諱辯》,但李賀終于未能被錄取。在長安時曾擔任過奉禮郎,二十七歲即因病去世。李賀詩風追求怪奇,主觀想象極為豐富,后人因而稱為“長吉師心,故爾作怪”。
巫山高,本為樂府古題名,出于漢樂府鼓吹曲鐃歌。李賀在此運用樂府古題,寫出巫山實景,并結合巫山的神話傳說,充以神奇的想象,寫成一首瑰麗的山水佳章。
開篇以“碧叢叢,高插天”六個字概括地寫出巫山之勢,既高聳入云,插向青天,又碧色蔥郁,群峰簇聚。而懸崖陡峭,下臨大江,更見奇險。正是這樣神奇的山勢,使人不禁展開神奇的聯想。面對巫山,使人首先聯想到的無疑是巫山神女,詩人似乎看到神女騰空而起,廣袖長裙,拖帶著煙云霞彩,在巫山上空飛舞盤旋。接著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提到的楚懷王、頃襄王以及宋玉自己也相繼登場,他們在夢中追尋著巫山神女,魂追夢繞,夜追曉覺,面對的是涼風颼颼,飛雨飄飄,山崖上苔蘚滿布。對此,詩人不禁感嘆“瑤姬”一去,千年無蹤,只剩下雜草密竹之間,衰老的猿猴在凄厲長啼。通過想象和現實的融揉和對比,使得詩歌意境尤為奇崛幽峭,風調更見秾麗凄迷。
有關巫山的詩句典故
1,《巫山一段云·古廟依青嶂》唐代:李珣
原文: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云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白話文釋義:神女寺依舊傍著青山,楚王的細腰宮依舊枕著碧綠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嵐環繞著昔日梳妝的樓臺,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萬千。巫山從早到晚雨迷云輕,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聲聲傳向孤舟,遠行的旅客自有許多憂愁。
2,《宿巫山下》唐代:李白
原文:昨夜巫山下,猿聲夢里長。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
白話文釋義:昨夜在巫山下過夜,滿山猿猴,連夢里都仿佛聽到它們的哀啼。桃花漂浮在三月的綠水上,我竟然敢在這時候下瞿塘。疾風將雨吹至南方,淋濕楚王的衣裳。我在高高的山崗,懷念那宋玉,為什么給楚王寫出那么美麗的文章,看到這古跡,讓我熱淚滿眶。
3,《巫山高》唐代:李賀
原文: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楚魂尋夢風飔然,曉風飛雨生苔錢。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云間。
白話文釋義:碧綠簇聚的巫山群峰高插云天。長江翻波浪,神女長裙拖帶著云煙。楚王思念夢中神女,颼颼起涼風,天亮后只見風吹細雨,苔蘚處處生。神女瑤姬一去千年杳無蹤影,丁香叢中筇竹林里不時傳出老猿的啼聲。古祠接近月宮,蟾蜍桂樹,高險陰冷,山間的椒子兒墜落把云朵染紅。
4,《巫山曲》唐代:孟郊
原文: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白話文釋義:巴東三峽中山巒一重又一重,陽臺山旁是碧綠峭拔的十二峰。荊王射獵時正逢巫山雨意云濃,夜臥高山之上夢見了巫山神女。云霞、彩虹和微雨濕了神女艷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峽中飛逝。極目遠望、再也不見神女芳影,聽到峽中猿猴聲聲悲鳴,不覺令人淚落打濕了衣裳。
5,《巫山高》兩漢:佚名
原文: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梁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沾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
白話文釋義:巫山高高眼望穿,又高又大行路難。淮水深深不見底,身無雙翼難回還。含辛吞悲想東歸,為何夙愿總成灰?我想渡水無舟楫,為什么水勢浩蕩波濤急。臨水遠望家鄉地,傷心的淚兒濕衣襟。遠方游子心思歸,一腔怨苦無法提!
巫山高原文及賞析
李賀〔唐代〕
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
楚魂尋夢風飔然,曉風飛雨生苔錢。
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云間。
譯文
碧綠簇聚的巫山群峰高插云天。長江翻波浪,神女長裙拖帶著云煙。楚王思念夢中神女,颼颼起涼風,天亮后只見風吹細雨,苔蘚處處生。神女瑤姬一去千年杳無蹤影,丁香叢中筇竹林里不時傳出老猿的啼聲。古祠接近月宮,蟾蜍桂樹,高險陰冷,山間的椒子兒墜落,把云朵染紅。
注釋
《巫山高》:本為樂府古題,是《漢鐃歌十八曲》之一。
巫山:在今重慶巫山縣東,山如巫字形,故名。
叢叢:群峰簇聚的樣子。
大江:指長江。
神:指巫山神女。
翻瀾(fān lán):波瀾翻卷。
曳(yè)煙:指神女在煙云中飛行,長裙拖帶著云彩。
楚魂尋夢:指楚襄王(一說楚懷王)夢遇巫山神女的故事,見宋玉《神女賦》。
颸(sī)然:涼颼颼。
苔錢:苔蘚,圓如銅錢,故稱。
瑤姬:巫山神女名。相傳為赤帝之女,死后葬于巫山之南,楚懷王夢見與其相遇,自稱是巫山之女。見《襄陽耆舊傳》。
丁香:即紫丁香。
筇(qióng)竹:又名邛竹,古邛國(在今四川西昌市東南)所產之竹,節長心實。
古祠:指巫山神女祠,在巫山的對面。
近月:極言山峰上的古祠位置高險。
蟾桂:指傳說中的月宮里的蟾蜍和桂樹。
椒:花椒,灌木,子實紫紅,開黃綠色小花。
墜紅:此處椒花實指花椒的子實,故曰“墜紅”。
濕云:濕度大的云。
賞析
全詩是從描寫巫山景色著筆,循著巫山神女的典故展開詩思的。
詩的首三句,“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將巫山十二峰的'奇特景觀,表現得十分精當,一下子就攝住了讀者的注意力,引領大家進入到詩的意境中去。“神曳煙”三字,極妙。這三字,形象描繪巫山聞空滾縹緲、漸移緩行的煙云,它與波瀾翻滾、水勢迅猛的“大江”,形成動態上的強烈比差;同時,大江、云煙的動態,又與靜諼的陡峭山壁,叢碧樹木,構成鮮明對比,使全詩的開端顯得色彩和諧,層次感強、動靜配合,富有詩情畫意。如此優美的環境,接容易感發超人們的奇思遐想。“神曳煙”里的“神”字,輕筆一點,便逗引出下文巫山神女構典故來。至此,詩情便從景色描寫很自然地轉入到優美的傳說故事中去。
“楚魂尋夢風颸然”以下四句,專寫楚王夢尋瑤姬事,詩里的“楚魂尋夢”,即指此事。李賀翻用這則典故,不說巫山神女會見楚王,反過來說楚王的靈魂在颯颯的涼風里去尋求夢中的瑤姬,但是,瑤姬一去已隔千年,巫山之陽再也找不到她的形跡,剩下來的只有在曉鳳飛雨里生長的苔蘚,丁香翠竹叢中傳來的老猿的悲啼聲。詩的結尾二句,申足上文詩意。神女不在,古祠尚存。詩云“椒花墜紅”,這是因為長吉從未到過蜀地,出于藝術想象,所以誤將紫赤色的花椒果實當作花朵,寫出“墜紅”的詩歌意象。山里濕氣重,似乎云也是濕的,故云“濕云”。兩旬意謂古祠近月,寒氣侵逼,空寂無人,不時有椒花墜落在古祠旁。用空寂的意境收束全篇,有力地突現了“楚魂尋夢”的空幻,暗示了全詩的題旨。
揣摩其藝術特色,有三點:一是著力于揭示矛盾,求變求新。作者的這種藝術追求突出地表現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例如開頭三句,使山與水相比照:峰巒高聳,巋然不動;江水綿延,翻滾不已。一者靜,一者動;一者高,一者遠;一者秀麗,一者混沌。于對比中生發出氣勢來,顯得雄高遠,開闔動蕩。
二是重音疊字用得巧妙,豐富了語言的內涵。如開頭的“碧叢叢”。中間的“瑤姬一去一千年”,兩個“一”字,一虛一實,似乎彼此不相干,其實聯系緊密,具有非凡的表現力。“一去”有“去不復返”的意思,而“一千年”則暗示逝者的無情和時間的無情。多情的“楚王”望眼欲穿,卻始終不見神女的身影,這就有效地濃化了詩歌的悲劇氣氛。
三是出奇制勝,用暖色調表現悲涼的景況,很成功。末句“椒花墜紅濕云間”,紅不僅是暖色,且多用以渲染喜慶場面。這里把它和動詞“墜”字、形容詞“濕”字相綴連,慘紅的顏色和凋殘的態勢令人觸目傷懷,就象墮樓的綠珠引起后人廣泛的同情、惋惜和哀傷那樣,所有美好的、充滿生命力的事物被毀棄,更加劇人們的傷感心情。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巫山最有名的詩句
從古至今,巫山就是一處名風景,它景色優美,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無形中就給它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巫山最有名的神話傳說就是巫山神女,戰國時期的宋玉就曾寫過一首《神女賦》來記錄楚襄王苦追神女不得的事情。除了宋玉,千百年來也有很多詩人到了巫山之后,見到怡人風景忍不住提筆作詩,比如李白在《宿巫山下》就寫過“昨夜巫山下,猿聲夢里長”的詩句,來體現巫山兩岸猿聲不止的奇景。而劉禹錫也在《巫山神女廟》中以“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的詩句形容過巫山美景。其實李賀也寫過一首《巫山高》,在這首詩里,詩人生動地展現了巫山的陡峭和云霧縹緲。寫巫山本沒有什么可驚訝的,但這首詩的特別之處在于,一切景象都是詩人憑空想出來的。李賀一生未到巫山,卻以自己驚人的想象力寫下了一首浪漫奇特的《巫山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全詩。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