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送顧子敦赴河東(送顧子敦奉使河朔)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為什么送顧子敦赴河東,以及送顧子敦奉使河朔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求黃庭堅的《初望淮山》翻譯及賞析
初望淮山
宋 黃庭堅
風裘雪帽別家林,紫燕黃鸝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祿意,一年慈母望歸心。
勞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見夕陽三徑里,亂蟬嘶罷柳陰陰。
翻譯:作者穿著裘衣,戴著帽子在風雪中離家,“而今已是夏末,作者離家已久,自然有思鄉之意。
三徑:蔣詡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后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賞析:
首聯主要運用了對比手法,將離家時的裝束(風裘雪帽)和現在的景色(紫燕黃鸝)進行對比。表現了時光的流逝,暗含離家已久,思念家鄉之意,觸景生情,引出下面的人生感慨);也為最后一聯的寫景抒情埋下伏筆。
最后一聯表達了詩人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和隱居的愿望。運用聯想和想象(虛寫),描寫家鄉夏日傍晚的景色,表達思鄉之情;“三徑”運用蔣詡的典故,表達隱居的愿望;“亂蟬嘶罷柳陰陰”以景結情,表達對家鄉的思念、隱居的愿望,含蓄蘊藉,余韻悠長。
擴展內容:
黃庭堅作詩:
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黃庭堅還提出詩的 “句中眼“ ,所謂“句中眼“即后人所說的“詩眼“,就是注重對關鍵字詞的錘煉,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字,即是錘煉而來,可謂“置一字如關門之鍵“。
二是重視句法。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詩:“無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謂“句法“,從這句詩里可以看出,黃庭堅論詩的句法尚簡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
在 《與王觀復第二書》中說:“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齒鑿痕,乃為佳耳?!?/p>
三是講究章法。黃庭堅講章法命意言論甚多,如:“欲作楚辭,追配古人,直須熟讀《楚辭》,觀古人用意曲折處講學之,然后下筆。譬如巧女繡妙一世,若欲作錦,必得錦機乃能作錦。
“把章法結構喻為“錦機“。又如“山谷文章必謹布置,每見后學,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坝秩纾骸白髟娬缱麟s劇,初時布置,臨了須打諢,方是出場。“綜合起來看,黃庭堅所謂章法是講求詩的結構的曲折變化,而這些曲折變化是通過學習前人作品揣摩出來的。
黃庭堅雖講詩法,但他并不固守詩法,而是要求最終超越詩法,達到 “不煩繩削而自合“的境界。
關于印章的詩句(22條詩句)
1. 關于印章詩句
2. 關于印章的詩句
關于印章詩句 1.關于印章的詩詞
《臨江仙 壽尹留守》bai年代: 元 作者: 程文海六月濼陽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
一篇來壽我同年。帝京賢牧守,人世妙神仙。
年甲偶同人卻別,我今早已華顛。羨君福祿正如川。
【印章】金磊磊,階樹玉娟娟?!稇蛸浢譫u元章二首》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我有玄暉zhi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
虎兒筆力能江鼎,教字玄暉繼阿章。《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洮礪發劍虹貫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礱頑dao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佳人鬢雕文字工,藏書萬卷胸次同。
日臨天閑豢真龍,新詩得意挾雷風。我貧無句當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約客版木犀下有賦》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茂樹幽花兀老蒼,不隨眾卉入詞場?;㈩^點點開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
明月上時疑白傅,清風度處越黃金。人才生世元如此,不為無人不肯芳。
權。
2.關于印章的詩詞
《臨江仙 壽尹留守》bai
年代: 元 作者: 程文海
六月濼陽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一篇來壽我同年。帝京賢牧守,人世妙神仙。年甲偶同人卻別,我今早已華顛。羨君福祿正如川?!居≌隆拷鹄诶?,階樹玉娟娟。
《戲贈米du元章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
我有玄暉zhi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
虎兒筆力能江鼎,教字玄暉繼阿章。
《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
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
洮礪發劍虹貫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礱頑dao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
佳人鬢雕文字工,藏書萬卷胸次同。
日臨天閑豢真龍,新詩得意挾雷風。
我貧無句當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約客版木犀下有賦》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茂樹幽花兀老蒼,不隨眾卉入詞場。
虎頭點點開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
明月上時疑白傅,清風度處越黃金。
人才生世元如此,不為無人不肯芳。權
3.描寫“印章”的詩句有哪些
1. 《柳梢青(送別陳廉州于一片瀟湘)》
宋代:郭應祥
合浦名邦。風流太守,紫綬金章。暫駐旌麾,來臨祖席,一片瀟湘。
且須緩舉離觴。細看取、眉間點黃。未到還珠,已聞賜璽,歸近清光。
2. 《齊。謝朏》
唐代:孫元晏
解璽傳呼詔侍中,卻來高臥豈疏慵。
此時忠節還希有,堪羨君王特地容。
3. 《上盧少卿覓千文》
唐代:貫休
荊山有美玉,含華尚炳爛??盀槭ゾt,堪為圣君案。
草木潤不凋,煙霞覆不散。野人到山下,仰視星辰畔。
倘或如栗黃,保之上霄漢。
4. 《次元明韻寄子由》
宋代:黃庭堅
半世交親隨逝水,幾人圖畫入凌煙?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銅章行問道,定知石友許忘年。
脊令各有思歸恨,日月相催雪滿顛。
5.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
唐代:李商隱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
4.贊美印章的詩句有哪些
臨江仙 壽尹留守(程文海 )
六月濼陽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一篇來壽我同年。帝京賢牧守,人世妙神仙。年甲偶同人卻別,我今早已華顛。羨君福祿正如川。印章金磊磊,階樹玉娟娟。
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黃庭堅)
頭白書林二十年,印章今領晉山川。
紫參可掘宜包貢,青鐵無多莫鑄錢。
勸課農桑誠有道,折沖樽俎不臨邊。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處處田。
戲贈米元章二首(黃庭堅)
我有玄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
虎兒筆力能江鼎,教字玄暉繼阿章。
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黃庭堅)
洮礪發劍虹貫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礱頑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
佳人鬢雕文字工,藏書萬卷胸次同。
日臨天閑豢真龍,新詩得意挾雷風。
我貧無句當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連日扶病領客殆不能支枕上懷故山偶成(陸游)
已強迂疏假印章,更扶衰病主杯觴。
功名已判初心負,豪俠都無故態狂。
靜覺此身猶外物,嬾思與世永相忘。
清泉白石生來事,曲幾明窗味最長。
劉太尉挽歌辭(陸游)
羌胡忘覆育,師旅備非常。
南服更旄節,中軍鑄印章。
馳書諭燕趙,開府冠侯王。
赫赫今何在,門庭冷似霜。
鷓鴣天(張孝祥)
浴殿西頭白玉堂。湘江東畔碧玉幢。北辰躔次瞻星象,南國山川解印章。隨步武,謝恩光。送公歸趣舍人裝。它年若肯傳衣缽,今日應須傳壽觴。
豐富回答,提高回答通過率。
(釋義):XXXXXXXXXXXXXXX
(出處):XXXXXXXXXXXXXXX
(賞析):XXXXXXXXXXXXXXX
(典故):XXXXXXXXXXXXXXX
5.關于篆刻的詩詞有哪些
1、清 丁敬《論印絕句》
古人篆刻思離群,舒卷渾同嶺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漢家文。
2、宋 秦觀《贈劉使君景文》
落落衣冠八尺雄,魚符新賜大河東。
穰苴兵法申司馬,曹植詩原出國風。
拈筆古心生篆刻,引觴夾氣上云空。
石渠病客君應笑,手校黃書兩鬢蓬。
3、宋 強至《唐賢岳廟題名》
華岳金天廟,唐賢石闕題。
姓名留篆刻,冠劍落耕犁。
字體諸家雜,函封數驛齎。
幾行猶壯觀,丞相討淮西。
4、宋 傅察《次韻泮宮直宿早秋四首》
新秋爽氣溢長空,弦誦低昂月映櫳。
濟濟青衿成魯變,洋洋泮水詠洙風。
群儒篆刻空章句,百氏紛紜賴折中。
何日拔才空冀并,如今高譽滿山東。
5、明 高啟《姑蘇雜詠 洞庭山》
朝登西巖望太湖,青天在水飛云孤。
洞庭縹緲兩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壺。
嘗聞此山古靈壤,蛇虎絕跡歡樵夫。
濤聲半夜恐魂夢,石氣五月寒肌膚。
居人仿佛武陵客,戶種橘柚收為租。
高風欲起沙鳥避,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銀房石室開金鋪。
羅浮峨眉互通達,別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龍垂胡,神鉦忽響驚棲鼯。
自懸日月照洞內,古木陰蔽空朝晡。
風吹白芝晚易老,云帶紫泉秋不枯。
靈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蒼生蘇。
后來好事多繼往,石壁篆刻猶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撲炬火如飛烏。
玄關拒閉誰復到,似怪衣上腥塵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靈跡具在良非誣。
我生擾擾胡為乎,坐見白發生頭顱。
久欲尋真未能去,局束世故緣妻孥。
何當臨湖借漁艇,拍浪徑渡先雙鳧。
獨攀幽險不用扶,身佩五岳真形圖。
夜登天壇掃落葉,自取薪水供丹壚。
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許無?
狂語醉發應盧胡。
6.關于篆刻的詩詞
1、篆刻未期益魏晉左思 《嬌女詩》
2、篆刻鼎彝將遍宋康與之 《喜遷鶯·臘殘春早》
3、雕蟲篆刻道之華唐呂巖 《七言》
4、兒童篆刻勞宋蘇軾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
5、篆刻鄙曹沈宋蘇軾 《監試呈諸試官》
6、篆刻詩書畫近代陳三立 《為石醉六題其師江建霞京卿遺墨冊》
7、群儒篆刻空章句宋傅察 《次韻泮宮直宿早秋四首》
8、六字籀文天篆刻宋韓伯修 《洪山》
9、更慚篆刻得初名宋強至 《剛叔以雅言題拙稿輒依韻和酬》
10、姓名留篆刻宋強至 《唐賢岳廟題名》
11、昔曾篆刻工童伎宋強至 《昨日以鄙詩示王君遽辱贈篇過有推飾輒依元韻》
12、拈筆古心生篆刻宋秦觀 《贈劉使君景文》
13、肯事雕蟲篆刻新宋釋法泰 《頌古四十四首》
14、閣序尚留唐篆刻宋釋善珍 《送顏倅之江西》
15、高峰篆刻空秦望宋釋文珦 《游越》
16、篆刻當碑打宋蘇軾 《端硯詩》
17、撰紀徽嘉篆刻豐宋蘇籀 《樓樞密挽詞二首》
18、老石摩挲堪篆刻宋王炎 《和蕭參議游岳麓八絕》
19、龜趺宜篆刻宋王炎 《王倅成老挽詩二首》
20、秘篆刻青蒼宋文同 《誓鬼碑》
21、摩挲篆刻還嗟咨宋吳則禮 《田不伐玉磬歌》
22、篆刻大精奇宋許月卿六 《贈朱野拙》
23、天巧都存篆刻中宋姚勉 《贈劉仲圭占牌》
24、棗木已非真篆刻宋曾鞏 《寄孫莘老湖州墨妙亭》
25、一代詞華歸篆刻元柳貫 《次韻伯庸待制上京寓直書事因以為寄》
26、石壁篆刻猶堪摹明高啟 《姑蘇雜詠 洞庭山》
7.刻印章,要一句有哲理的句子刻在側邊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沉舟側畔千帆過,并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人生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前進。世上沒有委婉的事,只有未死的心。不受天磨非好漢,不遭人妒是庸才。船存在的意義在于海,而海存在的意義卻不在于船。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活得有意義。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小忍是修養,大忍是深謀。頻頻回頭的人,自然走不了遠路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關于印章的詩句 1. 關于印章的詩詞
《臨江仙 壽尹留守》bai
年代: 元 作者: 程文海
六月濼陽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一篇來壽我同年。帝京賢牧守,人世妙神仙。年甲偶同人卻別,我今早已華顛。羨君福祿正如川?!居≌隆拷鹄诶?,階樹玉娟娟。
《戲贈米du元章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
我有玄暉zhi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
虎兒筆力能江鼎,教字玄暉繼阿章。
《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
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
洮礪發劍虹貫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礱頑dao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
佳人鬢雕文字工,藏書萬卷胸次同。
日臨天閑豢真龍,新詩得意挾雷風。
我貧無句當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約客版木犀下有賦》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茂樹幽花兀老蒼,不隨眾卉入詞場。
虎頭點點開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
明月上時疑白傅,清風度處越黃金。
人才生世元如此,不為無人不肯芳。權
2. 描寫“印章”的詩句有哪些
1. 《柳梢青(送別陳廉州于一片瀟湘)》
宋代:郭應祥
合浦名邦。風流太守,紫綬金章。暫駐旌麾,來臨祖席,一片瀟湘。
且須緩舉離觴。細看取、眉間點黃。未到還珠,已聞賜璽,歸近清光。
2. 《齊。謝朏》
唐代:孫元晏
解璽傳呼詔侍中,卻來高臥豈疏慵。
此時忠節還希有,堪羨君王特地容。
3. 《上盧少卿覓千文》
唐代:貫休
荊山有美玉,含華尚炳爛??盀槭ゾt,堪為圣君案。
草木潤不凋,煙霞覆不散。野人到山下,仰視星辰畔。
倘或如栗黃,保之上霄漢。
4. 《次元明韻寄子由》
宋代:黃庭堅
半世交親隨逝水,幾人圖畫入凌煙?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銅章行問道,定知石友許忘年。
脊令各有思歸恨,日月相催雪滿顛。
5.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
唐代:李商隱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沒階趨。
3. 贊美印章的詩句有哪些
臨江仙 壽尹留守(程文海 ) 六月濼陽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
一篇來壽我同年。帝京賢牧守,人世妙神仙。
年甲偶同人卻別,我今早已華顛。羨君福祿正如川。
印章金磊磊,階樹玉娟娟。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黃庭堅) 頭白書林二十年,印章今領晉山川。
紫參可掘宜包貢,青鐵無多莫鑄錢。勸課農桑誠有道,折沖樽俎不臨邊。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處處田。戲贈米元章二首(黃庭堅) 我有玄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
虎兒筆力能江鼎,教字玄暉繼阿章。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黃庭堅) 洮礪發劍虹貫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礱頑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佳人鬢雕文字工,藏書萬卷胸次同。
日臨天閑豢真龍,新詩得意挾雷風。我貧無句當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連日扶病領客殆不能支枕上懷故山偶成(陸游) 已強迂疏假印章,更扶衰病主杯觴。功名已判初心負,豪俠都無故態狂。
靜覺此身猶外物,嬾思與世永相忘。清泉白石生來事,曲幾明窗味最長。
劉太尉挽歌辭(陸游) 羌胡忘覆育,師旅備非常。南服更旄節,中軍鑄印章。
馳書諭燕趙,開府冠侯王。赫赫今何在,門庭冷似霜。
鷓鴣天(張孝祥) 浴殿西頭白玉堂。湘江東畔碧玉幢。
北辰躔次瞻星象,南國山川解印章。隨步武,謝恩光。
送公歸趣舍人裝。它年若肯傳衣缽,今日應須傳壽觴。
豐富回答,提高回答通過率。(釋義):XXXXXXXXXXXXXXX(出處):XXXXXXXXXXXXXXX(賞析):XXXXXXXXXXXXXXX(典故):XXXXXXXXXXXXXXX。
4. 贊美印章的詩句有哪些
臨江仙 壽尹留守(程文海 )
六月濼陽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一篇來壽我同年。帝京賢牧守,人世妙神仙。年甲偶同人卻別,我今早已華顛。羨君福祿正如川。印章金磊磊,階樹玉娟娟。
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黃庭堅)
頭白書林二十年,印章今領晉山川。
紫參可掘宜包貢,青鐵無多莫鑄錢。
勸課農桑誠有道,折沖樽俎不臨邊。
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處處田。
戲贈米元章二首(黃庭堅)
我有玄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
虎兒筆力能江鼎,教字玄暉繼阿章。
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黃庭堅)
洮礪發劍虹貫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礱頑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
佳人鬢雕文字工,藏書萬卷胸次同。
日臨天閑豢真龍,新詩得意挾雷風。
我貧無句當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連日扶病領客殆不能支枕上懷故山偶成(陸游)
已強迂疏假印章,更扶衰病主杯觴。
功名已判初心負,豪俠都無故態狂。
靜覺此身猶外物,嬾思與世永相忘。
清泉白石生來事,曲幾明窗味最長。
劉太尉挽歌辭(陸游)
羌胡忘覆育,師旅備非常。
南服更旄節,中軍鑄印章。
馳書諭燕趙,開府冠侯王。
赫赫今何在,門庭冷似霜。
鷓鴣天(張孝祥)
浴殿西頭白玉堂。湘江東畔碧玉幢。北辰躔次瞻星象,南國山川解印章。隨步武,謝恩光。送公歸趣舍人裝。它年若肯傳衣缽,今日應須傳壽觴。
豐富回答,提高回答通過率。
(釋義):XXXXXXXXXXXXXXX
(出處):XXXXXXXXXXXXXXX
(賞析):XXXXXXXXXXXXXXX
(典故):XXXXXXXXXXXXXXX
5. 贊美印章的詩句
《臨江仙 壽尹留守》年代: 元 作者: 程文海六月濼陽天似水,月弓初上新弦。
一篇來壽我同年。帝京賢牧守,人世妙神仙。
年甲偶同人卻別,我今早已華顛。羨君福祿正如川。
【印章】金磊磊,階樹玉娟娟?!稇蛸浢自露住纺甏?宋 作者: 黃庭堅我有玄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
虎兒筆力能江鼎,教字玄暉繼阿章?!吨x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年代: 宋 作者: 黃庭堅洮礪發劍虹貫日,【印章】不琢色蒸栗。
磨礱頑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佳人鬢雕文字工,藏書萬卷胸次同。
日臨天閑豢真龍,新詩得意挾雷風。我貧無句當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6. 關于篆刻的詩詞
1、篆刻未期益魏晉左思 《嬌女詩》2、篆刻鼎彝將遍宋康與之 《喜遷鶯·臘殘春早》3、雕蟲篆刻道之華唐呂巖 《七言》4、兒童篆刻勞宋蘇軾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5、篆刻鄙曹沈宋蘇軾 《監試呈諸試官》6、篆刻詩書畫近代陳三立 《為石醉六題其師江建霞京卿遺墨冊》7、群儒篆刻空章句宋傅察 《次韻泮宮直宿早秋四首》8、六字籀文天篆刻宋韓伯修 《洪山》9、更慚篆刻得初名宋強至 《剛叔以雅言題拙稿輒依韻和酬》10、姓名留篆刻宋強至 《唐賢岳廟題名》11、昔曾篆刻工童伎宋強至 《昨日以鄙詩示王君遽辱贈篇過有推飾輒依元韻》12、拈筆古心生篆刻宋秦觀 《贈劉使君景文》13、肯事雕蟲篆刻新宋釋法泰 《頌古四十四首》14、閣序尚留唐篆刻宋釋善珍 《送顏倅之江西》15、高峰篆刻空秦望宋釋文珦 《游越》16、篆刻當碑打宋蘇軾 《端硯詩》17、撰紀徽嘉篆刻豐宋蘇籀 《樓樞密挽詞二首》18、老石摩挲堪篆刻宋王炎 《和蕭參議游岳麓八絕》19、龜趺宜篆刻宋王炎 《王倅成老挽詩二首》20、秘篆刻青蒼宋文同 《誓鬼碑》21、摩挲篆刻還嗟咨宋吳則禮 《田不伐玉磬歌》22、篆刻大精奇宋許月卿六 《贈朱野拙》23、天巧都存篆刻中宋姚勉 《贈劉仲圭占牌》24、棗木已非真篆刻宋曾鞏 《寄孫莘老湖州墨妙亭》25、一代詞華歸篆刻元柳貫 《次韻伯庸待制上京寓直書事因以為寄》26、石壁篆刻猶堪摹明高啟 《姑蘇雜詠 洞庭山》。
7. 形容印章的語句有哪些
金印紫綬、金章紫綬 、紫綬金章 高頭講章、金紫銀青 1、金印紫綬:jīn yìn zǐ shòu 解釋:黃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綬帶。
古代相國、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師、太保、前后左右將軍及六宮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顯爵。
2、金章紫綬:jīn zhāng zǐ shòu 解釋: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顯爵。
3、紫綬金章:zǐ shòu jīn zhāng 解釋: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顯爵。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4、高頭講章:gāo tóu jiǎngzhāng解釋:經書正文上端留有較寬空白,刊印講解文字,這些文字稱為“高頭講章”。
后來泛指這類格式的經書。 5、金紫銀青 jīn zǐ yín qīng 解釋: 金紫:金印章,紫綬帶。
銀青:銀印章,青綬帶。指高官配帶的印綬。
借指達官顯貴。
翻譯這個文言文
【原句】
1、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
2、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p>
【翻譯】
1、侯蒙向他們說明:“你們都是一方的侯伯,無須讓獄吏侮辱你們,只管按實情回答。”
2、到這時,皇帝私下告訴他(這件事)。他回答說:“拿財貨要挾皇帝而求取晉升,這不是我敢做的事。”
附錄:
宋史侯蒙傳
【原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進士及第,調寶雞尉,知柏鄉縣。民訟皆決于庭,受罰者不怨。轉運使黃湜聞其名,將推轂之,召詣行臺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縣,閱理文書,欲翻致其罪;既而無一疵可指,始以賓禮見,曰:“君真能吏也?!甭手T使者合薦之。徙知襄邑縣,擢監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
崇寧星變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諫臣,明嫡庶,別賢否,絕幸冀,戒濫恩,寬疲民,節妄費,戚里毋預事,閹寺毋假權?;兆诼牸{,有大用意。遷侍御史。
西將高永年死于羌,帝怒,親書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既行,拜給事中。至秦,仲武等囚服聽命,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卑肝瓷?,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漢武帝殺王恢,不如秦繆公赦孟明;子玉縊而晉侯喜,孔明亡而蜀國輕。今羌殺吾一都護,而使十八將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體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釋不問。
遷刑部尚書,改戶部。比歲郊祭先期告辦,尚書輒執政。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蹦竼剩?,歸故官,遂同知樞密院。進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詆張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蒙曰:“商英雖有罪,宰相也;蔡薿雖言官,從臣也。使之廷辨,豈不傷國體乎?”帝以為然。一日,帝從容問:“蔡京何如人?”對曰:“使京能正其心術,雖古賢相何以加?!钡垲h首,且使密伺京所為。京聞而銜之。
大錢法敝,朝廷議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告曰:“諸府悉輦大錢市物于肆,皆疑法當變?!泵稍唬骸拔岣e若干?”曰:“八千緡。”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嘗有幾事蒙獨受旨,京不知也;京偵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罷知亳州。旋加資政殿學士。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钡墼唬骸懊删油獠煌?,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文穆。(節選自《宋史·侯蒙》)
【譯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縣人。還不滿二十歲的時候,就有好的名聲,為正義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難的人,有時一天就花掉千金??既∵M士后,調任寶雞縣尉,后來又任柏鄉縣知縣。百姓打官司都是當庭判決,受罰的人都沒有任何怨言。轉運使黃湜聽到他的名聲,要推薦他,叫他到衙署稟報事情,侯蒙因越過了自己的縣境而不肯前往。黃湜很生氣,一天巡視柏鄉縣,審閱文書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獲罪;后來(發現)沒有一點瑕疵可指摘,這才以賓客之禮接見他,說:“您真是能干的吏員啊?!秉S湜便率領各位使者一起推薦他。調任他為襄邑縣知縣,又升任監察御史,再次晉升為殿中侍御史。
崇寧年間星象有異常變化,徽宗讓朝臣進言,侯蒙上疏十件事,分別是:除去冗雜官員,容納諫臣進諫,明確嫡庶之別,分別賢佞好壞,杜絕臣下僥幸之求和非分奢望,戒除君王過度恩賞,寬緩疲憊的百姓,節約不當的花費,外戚不得干預政事,太監不能授給他們權力?;兆诮邮芎蠲傻淖嘧h,有要重用他的意思,于是提升(侯蒙)為侍御史。
鎮守西部的將領高永年被羌人殺死了,皇帝很生氣,親自寫了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泰州逮捕(他們)治罪。已經出發了,又授予(他)給事中職銜。(侯蒙)到了泰州,劉仲武等穿著囚服聽候命令,侯蒙向他們說明:“你們都是一方的侯伯,無須讓獄吏侮辱你們,只管按實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結論還沒有報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說:“當年漢武帝殺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縊而死使晉侯高興,孔明去世使蜀國的地位變輕了。如今羌人殺了我們一個都護,卻使十八員將領因此而死,這是自己傷害自己的肢體,想要身體不得病,可能嗎?”皇帝醒悟了,把這件事放在一邊,不再追究。
升任刑部尚書,又改任戶部尚書。近年來郊祀祭祀天地(都是)提前辦理,尚書常常執掌此事。到這時,皇帝私下告訴他(這件事)。他回答說:“拿財貨討好皇帝而求取晉升,這不是我敢做的事。”(他的)母親去世,服喪結束,官復原職,于是共同執掌樞密院。晉升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薿詆毀張商英辦私事很努力,(于是皇帝)有旨意命令朝臣在朝堂上議論(此事)。侯蒙說:“張商英雖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薿雖然是諫官,(但他是)侍從之臣。拿這件事來讓朝臣在朝堂上議論,豈不是有損國體嗎?”皇帝認為(他的意見)是對的。有一天,皇帝隨便地問:“蔡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侯蒙)回答說:“假使蔡京能夠使自己的心術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賢相也比不上他!”皇帝點頭,而且派人暗中偵察蔡京的所作所為。蔡京聽說以后就忌恨他。
大錢法有弊端,朝廷準備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報告說:“諸府都把大錢拿到市場購物,都懷疑法令會改變?!焙蠲烧f:“我們府里積錢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說:“八千緡。”侯蒙吼道:“怎么會有變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詔令下達。曾經又有幾件事侯蒙單獨受詔,蔡京不知道;蔡京偵察得知,告訴皇上,皇上說:“侯蒙也這樣嗎?”罷貶他為亳州知州,不久加任資政殿學士。
宋江劫掠京東,侯蒙上書說:“宋江憑借三十六人橫行在山東、河南一帶,官軍幾萬人沒有敢與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過常人。如今清溪的盜賊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讓(他)去征討方臘來贖自己的罪?!被噬险f:“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個忠臣啊?!泵螙|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終年68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為文穆。
參考:
【注釋】
1、推轂:推車前進。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后因以稱任命將帥之禮。唐崔日用《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去當推轂送,來佇出郊迎。”《花月痕》第51回:“正看著皇上親行拜將推轂之禮,何等熱鬧!”后引申指薦舉;援引?!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罚骸拔浩?、武安俱好儒術,推轂趙綰為御史大夫。”《南齊書·陸厥傳》:“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邪王融以氣類相推轂?!彼嗡抉R光《送祖擇之守陜》詩:“俊德爭推轂,榮涂易建瓴?!泵鳉w有光《與徐子與書》:“實賴吾丈雅故推轂之?!鼻宸轿摹端徒甾r明府擢儀郎》詩:“群公極推轂,玄幣爭相持?!?/p>
2、行臺:臺省在外者稱行臺。魏晉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北朝后期,稱尚書大行臺,設置官屬無異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統。唐貞觀以后漸廢。金、元時,因轄境遼闊,又按中央制度分設于各地區,有行中書省(行?。袠忻茉海ㄐ性海?,行御史臺(行臺),分別執掌行政,軍事及監察權。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臺制度。
這里指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宋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詩之三:“攬轡都城風露秋,行臺無妾護衣篝?!薄豆賵霈F形記》第18回:“其時城內早經預備,把個總督行臺,做了欽差行轅?!?/p>
3、星變:星象的異常變化。古時謂將有兇災?!妒酚洝ぬ旃贂摗罚骸叭兆冃薜拢聭偈⌒蹋亲兘Y和?!彼慰灼街佟犊资险勗贰ね醢捕Y以名位自許》:“神宗以星變祗懼,許人上封事言得失?!薄肚迨犯濉じ咦诩o一》:“丁卯,以星變示儆,詔修省。”吳晗《朱元璋傳》第七章一:“朱元璋假托有星變,應殺大臣應災?!?/p>
4、王恢:漢將。元光元年設謀于雁門馬邑伏擊匈奴,單于察覺而撤軍。漢武帝大怒,曰:“今不誅恢,無以謝天下!”
5、孟明:通稱孟明視,春秋虞國(今山西平陸縣)人。姜姓,百里氏,名視,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兒子,秦穆公的主要將領。在秦晉崤之戰中戰敗,秦穆公赦免了他。
6、子玉:楚成王時為令尹。晉楚城濮決戰,楚軍敗,未遇赦,子玉自殺。
7、比歲:近年。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師比歲印板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彼紊蝈堋渡系钤印罚骸俺挤姵⒈葰q置官遣使,自京師達于天下,凡征賦之重、力役之眾,有所病于民者,悉寬除之。”
8、郊祭:猶郊祀。祭祀天地。語本《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笨追f達疏:“此一節,總明郊祭之義。迎長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長日之將至?!睗h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靈官》:“居數年,每至郊祭時,輒先旬日而去,郊后乃返?!?/p>
9、廷辨:即“廷辯”。在朝廷上辯論?!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罚骸拔浩滗J身為救灌夫……竊出上書。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飽事,不足誅。上然之,賜魏其食,曰:‘東朝廷辯之?!彼卫钚膫鳌督ㄑ滓詠硐的暌洝そㄑ自炅隆罚骸皥陶杏姓摬煌?,臣請與之廷辨?!薄独m資治通鑒·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準入對,帝語及馮拯事,準抗辯,帝曰:‘若廷辯,失執政之體?!薄缎绿茣だ盍x琰傳》:“李勣為都督,僚吏憚其威,義琰獨敢廷辨曲直,勣甚禮之?!?/p>
10、從臣:隨從之臣下;侍從之臣?!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碧扑沃畣枴端缮綆X應制》詩:“塵銷清蹕路,云溼從臣衣?!彼螚顑|《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紀事二十二韻》:“從臣沙苑馬,衛士羽林槍。”明劉基《贈杜安道》詩:“當時從臣皆俊良,近侍共推徐與杜?!鼻迳虺酢段髑骞P記·文獻紀》:“先是內廷三品以上皆穿紅衣,仿御前從臣之例?!?/p>
11、輦:用車運;載運。
《宋史·侯蒙傳》的翻譯
一、譯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成年時,有好名聲,急義好施,有時一天揮霍千金??贾羞M士后,調任寶雞尉、柏鄉知縣。百姓訴訟都在縣衙判決,受罰者沒有怨意。轉運使黃聽說他的名聲,準備推薦他,召他到轉運司陳述政事,侯蒙因為要出縣境不肯前往,黃湜大怒。
后來巡視各縣,檢閱文書,想找岔治他的罪;后來沒有一處可以指責,就以賓客之禮相見,說:“你真是個能干的官吏啊。”黃湜率領諸使聯合推薦他。徙任襄邑知縣,升為監察御史,進升殿中侍御史。
崇寧年間星象變異皇上征求政事建議,侯蒙上書條陳十件事,分別是:去冗官,容諫臣,明嫡庶,別賢否,絕幸冀,戒濫恩,寬疲民,節妄費,外戚不要干預政事,宦官不得掌權?;兆谟枰圆杉{,有重用他之意,升任侍御史。
西邊將領高永年死在羌地,徽宗大怒,親自書寫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令侯蒙前往秦州逮捕審訊。將出發時,任命他為給事中。
侯蒙到秦州,仲武等人穿著囚服聽候命令,侯蒙告訴他們說“:你們都是侯伯,不能讓獄吏污辱你們,依次講出實情吧?!卑讣€未上報,朝廷任命他為御史中丞。
侯蒙上奏說:“漢武帝殺死王恢,不如秦繆公赦免孟明;子玉被縊殺而晉侯高興,孔明死而蜀國被輕視。現在羌人殺死我國一個都護,而讓十八位將領因此而死,這是自己毀壞自己的肢體啊。要想身體不得病,可能嗎?”徽宗醒悟過來,赦免他們不予追問。
侯蒙升任刑部尚書,改任戶部尚書。這年郊祭朝廷預先辦理,尚書主管政事。這時,皇帝秘密告訴他。侯蒙回答說:“用財利討好君主而進升,我不敢這樣做?!痹饽竼?,守孝期滿,恢復舊官,于是任同知樞密院。進升尚書左丞、中書侍郎。
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鑊大力詆毀張商英的私事,皇帝下旨命令舉行廷辯。侯蒙說“:商英雖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鑊大力詆毀,雖是言官,但他是從臣。讓他們廷辯,豈不有傷國體?”皇上認為是這樣。
一天,皇上從容問侯蒙說:“蔡京這人怎么樣?”侯蒙回答說“:假如蔡京能心術端正,即使古代賢相也無法比擬?!被噬宵c頭稱是,而且讓他秘密偵察蔡京的行為。蔡京聽說后怨恨他。
大錢法有弊端,朝廷準備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報告說“:諸府都把大錢拿到市場購物,都懷疑法令會改變?!焙蠲烧f:“我們府里積錢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說:“八千緡?!焙蠲珊鸬溃骸霸趺磿凶兏也恢赖哪??”第二天,詔令下達。
曾經又有幾件事侯蒙單獨受詔,蔡京不知道;蔡京偵察得知,告訴皇上,皇上說:“侯蒙也這樣嗎?”罷貶他為知亳州,不久加任資政殿學士。
宋江在京東作亂,侯蒙上書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沒有敢抵抗的,他的才能一定過人,現在青溪賊人作亂,不如赦免宋江,讓他討伐方臘來自贖。”皇上說“: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個忠臣啊?!泵螙|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終年六十八歲。
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為文穆。
二、原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進士及第,調寶雞尉,知柏鄉縣。民訟皆決于庭,受罰者不怨。轉運使黃湜聞其名,將推轂之,召詣行臺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縣,閱理文書,欲翻致其罪;既而無一疵可指,始以賓禮見,曰:“君真能吏也。”率諸使者合薦之。徙知襄邑縣,擢監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
崇寧星變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諫臣,明嫡庶,別賢否,絕幸冀,戒濫恩,寬疲民,節妄費,戚里毋預事,閹寺毋假權?;兆诼牸{,有大用意。遷侍御史。
西將高永年死于羌,帝怒,親書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既行,拜給事中。至秦,仲武等囚服聽命,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卑肝瓷?,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漢武帝殺王恢,不如秦繆公赦孟明;子玉縊而晉侯喜,孔明亡而蜀國輕。今羌殺吾一都護,而使十八將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體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釋不問。
遷刑部尚書,改戶部。比歲郊祭先期告辦,尚書輒執政。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母喪,服除,歸故官,遂同知樞密院。進尚書左丞、中書侍郎。
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詆張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蒙曰:“商英雖有罪,宰相也;蔡薿雖言官,從臣也。使之廷辨,豈不傷國體乎?”帝以為然。一日,帝從容問:“蔡京何如人?”對曰:“使京能正其心術,雖古賢相何以加?!钡垲h首,且使密伺京所為。京聞而銜之。
大錢法敝,朝廷議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告曰:“諸府悉輦大錢市物于肆,皆疑法當變?!泵稍唬骸拔岣e若干?”曰:“八千緡。”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嘗有幾事蒙獨受旨,京不知也;京偵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罷知亳州。旋加資政殿學士。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p>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泵獤|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文穆。
三、出處
選自《宋史》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宋史》的主要史料來源是宋代的國史、實錄、日歷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記述,而這些史籍如今幾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書中雖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詳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記載宋朝歷史的各種文獻中。
只有《宋史》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內容廣泛而豐富,史料價值相當高。
二、作品賞析
《宋史》的特點是史料豐富,敘事詳盡。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文化學術活躍,雕版印刷盛行,編寫的史書,便于刊布流傳??婆e制的發展,形成龐大的文官群,他們的俸祿優厚,有很好的條件著述。加之統治者重視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學的發達。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擔;王安石變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書省負責。官修的當代史有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記載宰相、執政議事及與皇帝問對的時政記,根據起居注、時政記等按月日編的日歷,詳細記載典章制度的會要,還有編年體的“實錄”和紀傳體的“國史”。
三、作者簡介
1、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脫脫幼養于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
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傾朝野,向為元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逼退伯顏。
至正一年(1341年)脫脫為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復出為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并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上賜號答剌罕(意謂:自在),被贊譽為“賢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脫脫親率大軍鎮壓鎮壓徐州芝麻李紅巾軍起義,執意屠城,軍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師。
至正十四年(1354年),脫脫被派往討伐高郵(今屬江蘇)張士誠起義軍,正酣戰即將攻陷士誠之際,為朝中彈劾,功虧一簣。事因皇太子不滿“未授冊寶之禮”,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彈劾脫脫,致使脫脫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云南,后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順帝詔令自盡。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脫脫的死使得他殫精竭慮修補元王朝統治的堤壩付諸東流,也成為元王朝走向崩潰滅亡的轉折點。
2、阿爾拉·阿魯圖
阿爾拉·阿魯圖,(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元順帝(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執政時期,中書右丞相蔑里乞·脫脫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農歷5月因病辭職,由阿爾拉·阿魯圖繼任中書右丞相。
阿爾拉·阿魯圖繼脫脫之后,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
雖然在參與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爾拉·阿魯圖名為都總裁,但他素不識漢字,因而并沒有參與實際編修,但他在財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給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農歷10月),三史皆修成,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奏進。
《宋史》在三史中雖然是最后完成,但只歷時兩年半。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盡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侯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宋史
宋代四大詩人解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宋代四大詩人解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代四大詩人解析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坡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佑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王士禎更將其與李白、曹植并稱為漢魏以來,二千余年間的“三大仙才”。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于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于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安蛔R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范,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而且蘇詩的表現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
以“元祐”詩壇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創作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然而論創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兼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作中都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這樣,蘇軾雖然在創造宋詩生新面貌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詩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后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
歐陽修 (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時,歐陽修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綿陽),當時他父親任綿州軍事推官,已經56歲了。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親去世。歐陽修是家里的獨子,與母親鄭氏相依為命,孤兒寡母只得到湖北隨州去投奔歐陽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親鄭氏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用荻稈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歐陽修的叔叔也不時關懷,總算沒有讓童年的歐陽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笔畾q時,歐陽修從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這為日后北宋運動播下了種子。
歐陽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對當時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有較清醒的認識。主張除積弊、行寬簡、務農節用,與范仲淹等共謀革新。晚年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思想漸趨保守,對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譏評;但比較實事求是,和司馬光等人的態度是不盡相同的。
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作為宋代運動的領袖人物,他的文論和創作實績,對當時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響。
宋初,在暫時承平的社會環境里,貴族文人集團提倡的西昆體詩賦充斥文壇,浮華纂組,并無社會意義,卻曾風靡一時。為了矯正西昆體的流弊,歐陽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愛讀韓愈文集,出仕后親自校訂韓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學觀點上師承韓愈,主張明道致用。他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容,為本質,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特別重視道統的修養,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答吳充秀才書》),“道純則充于中者實,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答祖擇之書》),“學者當師經”,師經才能用“道”來充實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韓愈的某些偏頗。在對“道”的解釋上,他把現實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體內容。他認為學道而不能至,是因為“棄百事不關于心”(《答吳充秀才書》)。他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 (《與張秀才第二書》)。在對待“道”與“文”的關系上,主張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認為“文”固然要服從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舉了許多例子說明“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于世”。所謂“事信言文”,就是內容要真實,語言要有文采,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這是歐陽修對創作的基本論點。
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自己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主張得到了尹洙、梅堯臣、蘇舜欽等人的熱烈贊同。后來,知貢舉(主管考試進士)時,又鼓勵考生寫作質樸曉暢的古文,凡內容空洞,華而不實,或以奇詭取勝之作,概在摒黜之列。與此同時,他又提拔、培養了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等一代新進作家。這樣,他倡導的運動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紹圣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余風作出了貢獻。但是,王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于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干枯,但不失大家風范。
散文
王安石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于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貫徹了他的文學主張,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
王安石的論說文,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結構謹嚴,說理透徹,語言樸素精練,具有較強的概括性與邏輯力量,為推動變法和鞏固北宋運動的成果起了積極的作用。
王安石的短文,直陳己見,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獨特風貌,如史論《讀孟嘗君傳》,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層次分明,議論周密,詞氣凌厲而貫注,勢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辯的邏輯力量。還有一部分山水游記散文,簡潔明快而省力,亦記游,亦說理。
詩歌
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以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罷相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較明顯的區別。前期創作主要是“不平則鳴”,注重社會現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傾向性十分鮮明,風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壇后,心情漸趨平淡,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后期創作“窮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詩歌藝術,重煉意和修辭,下字工、用事切、對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當時詩壇上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詞
王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余首,大致可分為抒寫情志和闡釋佛理兩類,“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其抒情詞作,寫物詠懷,多選空闊蒼茫、淡遠純樸的形象,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豪縱沉郁,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共開豪放詞之先聲,給后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
黃庭堅 (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江西詩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個以杜甫為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宗(即“一祖三宗“)的詩歌流派。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開派宗師和領袖。該流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且詩派成員大多受黃庭堅的影響,作詩風格以吟詠書齋生活為主,重視文字的推敲技巧。[2]
黃庭堅的詩以唐詩的集大成者杜甫為學習對象,構建并提出了“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成為江西詩派作詩的理論綱領和創作原則,對后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宋代大詩人之一,黃庭堅對宋詩的影響甚至超過了一代大文豪蘇軾。蘇軾作詩以氣運筆、放筆縱意、縱橫馳騁、大開大闔、變化莫測、結構復雜,無跡可求,所以蘇詩成就雖高,師之者極少,未能形成流派。黃庭堅的創作思路有跡可尋,甚講法度,便于學習,所以其追隨者很多。黃庭堅的詩,法度嚴謹,說理細密,代表了宋詩的特點??梢哉f,黃庭堅詩是最具宋詩藝術特色的,受黃庭堅影響形成的江西詩派,也影響了南宋一代詩風,并對后世造成深遠影響。蘇軾做侍從官時,曾舉薦黃庭堅代替自己,推薦詞中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見推舉之重。
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黃庭堅還提出詩的 “句中眼“ ,所謂“句中眼“即后人所說的“詩眼“,就是注重對關鍵字詞的錘煉,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字,即是錘煉而來,可謂“置一字如關門之鍵“。
二是重視句法。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詩:“無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何謂“句法“,從這句詩里可以看出,黃庭堅論詩的句法尚簡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在 《與王觀復第二書》中說:“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齒鑿痕,乃為佳耳?!?/p>
三是講究章法。黃庭堅講章法命意言論甚多,如:“欲作楚辭,追配古人,直須熟讀《楚辭》,觀古人用意曲折處講學之,然后下筆。譬如巧女繡妙一世,若欲作錦,必得錦機乃能作錦。“把章法結構喻為“錦機“。又如“山谷文章必謹布置,每見后學,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坝秩纾骸白髟娬缱麟s劇,初時布置,臨了須打諢,方是出場?!熬C合起來看,黃庭堅所謂章法是講求詩的結構的曲折變化,而這些曲折變化是通過學習前人作品揣摩出來的。
黃庭堅雖講詩法,但他并不固守詩法,而是要求最終超越詩法,達到 “不煩繩削而自合“的境界。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