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浮世如何翻譯賞析(點絳唇全文翻譯)
大家好,關于點絳唇浮世如何翻譯賞析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點絳唇全文翻譯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點絳唇》的翻譯、題目的意思是?
點絳唇
【宋】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注釋】:
閨:過去婦女居住的內室。
柔:明?6?1長湖外史輯《續草堂詩余》作“愁”。
崔花雨:這里指崔花調落的雨。
無情緒:心懷抑郁惆悵。
望斷:以極多次數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見。
【賞析】:
此詞寫女主人深閨愁濃,哀嘆春光歸去,盼望心上人歸來。當屬李清照年輕時的詞作。
【簡析】
春日,清晨,花園內。綠楊掩映著秋千架,架上繩縈還在悠悠地晃動。年輕的女詞人剛剛蕩完秋千,兩手有氣無力,懶懶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花與人相襯,顯得格外的嬌美。驀然間,進來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連金釵也滑落下來。客人是誰?詞中未作正面描寫,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風度翩翩的少年。詞人走到門口,又強按心頭的激動,回眸偷覷那位客人的豐姿。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她嗅著青梅,邊嗅邊看,嬌羞怯怯,昵人無那。 1.“點絳唇”是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代表一種固定格式。任何一個人,用“點絳唇”這個格式填的詞,都叫“點絳唇”。所以,“點絳唇”的詞太多了。要具體說哪一首,一般是說出作者并在詞牌名之后加上這首詞的第一句。例如: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李清照《點絳唇·寂寞深閨》,王國維《點絳唇·萬頃蓬壺》,等等
2.戲曲里,例如京劇的念引子,也有點絳唇。
點絳唇李清照原文及翻譯 點絳唇原文及譯文欣賞
1、《點絳唇·蹴罷秋千》原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2、《點絳唇·蹴罷秋千》譯文:
蕩罷秋千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點絳唇蘇軾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如下:
《點絳唇·閑倚胡床》
宋代:蘇軾
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么。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拓展知識
1、注釋
⑴點絳唇:詞牌名。
⑵閑倚胡床:閑著無事坐于胡床。閑:指辦公之余。倚:坐靠。
⑶庾公樓:杜甫《秋日寄題鄭盟湖上亭》:“池要山簡馬,月靜庾公僂。”用東晉庾亮(公元289-340年)在武昌乘月登南樓典故。
⑷別乘:漢朝稱郡守的副手為別駕,別:另外。郡守乘車出行。副手乘另外的車跟隨,所以叫別駕。“乘”也是駕車之意,宋代通判(知州事的副手)相當漢代別駕。這里“別乘”當指袁轂。
⑸風月平分破:享受美景,你和我各一半。
2、譯文
閑著無事就靠坐著胡床,從庾公樓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見諸峰如千朵鮮花開放。和哪個一同倚坐?明月、清風、我(或他)。
別駕通判一來,有唱自然有和,酬唱贈答。你還了解嗎?深悉嗎?自從你的到來,那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享受,自然是你我各一半了。
3、賞析
全詞,運用了敘述與描寫、寫實與用典、對襯與渲染之筆,盡情抒發了東坡知杭州時與友暢游湖山之樂。那“樓外峰千朵”,“明月清風我”,“風月平分破”,如畫一般,沁人心脾。凡是與大自然打成一片,永葆自然青春的,大自然將賦予他藝術的美妙的人生。
4、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點絳唇姜夔古詩翻譯賞析
原文:
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姜夔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點絳唇字詞解釋:
⑴點絳唇:詞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后片四仄韻。《清真集》入“仙呂調”,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異,今京劇中猶常用之。
⑵丁未:即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吳松:一作“吳淞”,即今吳江市,屬江蘇省。
⑶燕(yān)雁:指北方幽燕一帶的鴻雁。燕,北地也。無心:即無機心,猶言純任天然。燕雁無心:羨慕飛鳥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⑷太湖:江蘇南境的大湖泊。
⑸商略:商量,醞釀,準備。
⑹第四橋:即“吳江城外之甘泉橋”(鄭文焯《絕妙好詞校錄》),“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蘇州府志》)。
⑺天隨:晚唐文學家陸龜蒙,自號天隨子。
⑻何許:何處,何時。
⑼參差:不齊貌。
點絳唇翻譯:
北方的鴻雁悠然自在,從太湖西畔隨著白云飄浮。遠處的幾座孤峰呈現出一派蕭瑟愁苦的樣子,似乎在醞釀黃昏時的一場大風雨。
我真想在第四橋邊,跟天隨子一起隱居。可如今像他這樣的人在何處?我獨倚欄桿緬懷千古,只見殘柳參差不齊地在寒風中飛舞。
點絳唇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年)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與蘇州兩地之間,經過吳松(今江蘇吳江)時,乃作此詞。姜夔平時最心儀于晚唐隱逸詩人陸龜蒙,陸龜蒙生前隱居之地,正是吳松。
點絳唇賞析:
姜夔論詩有四素:氣象、體面、血脈、韻度。對四者的要求且是“氣象欲其渾厚”、“體面欲其宏大”、“血脈欲其貫通”、“韻度欲其飄逸”。雖是論詩之語,移之于詞,也甚貼切。從此詞可知其所言非虛。
上片之境,乃詞人俯仰天地之境。首句“燕雁無心”,時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飛的時節。陸龜蒙詠北雁之詩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間,獨作南賓雁。”《歸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遞翼應勞。”《京口》:“雁頻辭薊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路何長。”白石詩詞亦多詠雁,詩如《雁圖》、《除夜》,詞如《浣溪沙》及此詞。可能與他多年居無定所,浪跡江湖的感受及對陸龜蒙的'萬分心儀有關。劈頭寫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飄泊之人生。點出燕雁隨季節而飛之無心,則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純任天然。此亦化用陸龜蒙詩意。陸龜蒙《秋賦有期因寄襲美》:“云似無心水似閑。”《和襲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塵中更有誰知。”下句緊接無心寫出:“太湖西畔隨云去。”燕雁隨著淡淡白云,沿著太湖西畔悠悠飛去。燕雁之遠去,暗喻自己飄泊江湖之感。隨云而無心,則喻示自己純任天然之意,宋陳郁《藏一話腴》云:白石“襟期灑落,如晉宋間人。語到意工,不期于高遠而自高遠。”范成大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張羽《白石道人傳》亦曰其“體貌輕盈,望之若神仙中人。”但姜夔與晉宋名士實有不同,晉宋所謂名士實為優游卒歲的貴族,而姜夔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際,家國恨、身世愁實非晉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寫出憂國傷時之念。太湖西畔一語,意境闊大遙遠。太湖包孕吳越,“天水合為一”(陸龜蒙《初入太湖》)。此詞意境實與天地同大也。“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此句的數峰之清苦無可奈何反襯人之萬千愁苦。從來擬人寫山,鮮此奇絕之筆。比之辛稼軒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虞美人》),又是不同的況味。
下片之境,乃詞人俯仰今古之境。“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第四橋所在地是陸龜蒙的故鄉。《吳郡圖經續志》云:“陸龜蒙宅在松江上甫里。”松江即吳江。天隨子為陸龜蒙之自號。天隨語出《莊子·在宥》“神動而天隨”,意即精神之動靜皆隨順天然。陸龜蒙本有胸懷濟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豈無致君術,堯舜不上下。豈無活國力,頗牧齊教化。”可是他身處晚唐末世,舉進士又不第,只好隱逸江湖。姜夔平生亦非無壯志,《昔游》詩云:“徘徊望神州,沉嘆英雄寡。”《永遇樂》:“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但他亦舉進士而不第,飄泊江湖一生。此陸、姜二人相似之一也。陸龜蒙精于《春秋》,其《甫里先生傳》自述:“性野逸無羈檢,好讀古圣人書,探大籍識大義”,“貞元中,韓晉公嘗著《春秋通例》,刻之于石”,“而顛倒漫漶翳塞,無一通者,殆將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誤后學,乃著書摭而辨之。”姜夔則精于禮樂,曾于南宋慶元三年“進《大樂議》于朝”,時南渡已六七十載,樂典久已亡滅,姜夔對當時樂制包括樂器樂曲歌辭,提出全面批評與建樹之構想,“書奏,詔付太常。”(《宋史·樂志六》)以布衣而對傳統文化負有高度責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這種精神氣質上的認同感,使姜夔有了“沉思只羨天隨子,蓑笠寒江過一生”(《三高祠》詩),及“三生定是陸天隨”(《除夜》詩)之語。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即是這種認同感的體現。
第四橋邊,其地仍在,天隨子,其人則往矣。中間下擬共二字,便將仍在之故地與已往之古人與自己連結起來,泯沒了古今時間之界限。這是詞人為打破古今局限尋求與古人的精神句誦而采取的特殊筆法。再如劉過《沁園春》之與東坡、樂天、林和靖交游,亦是此一筆法。以上寫了自然、人生、歷史,筆筆翻出新意結筆更寫出現時代,筆力無限。“今何許”三字,語意豐富,涵蓋深廣。何許有何時、何處、為何、如何等多重含義。故“今何許”包含今是何世、世運至于何處、為何至此、如何面對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歷史、時代之一大反詰,是充滿哲學反思意味一大反詰。而其中重點,主要在“今”之一字。憑欄懷古,筆力雄勁,氣象闊大。古與今上下映照成文,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歷史意蘊。應知此地古屬吳越,吳越興亡之殷鑒,曾引起晚唐陸龜蒙之無限感慨:“香徑長洲盡棘叢,奢云艷雨只悲風。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吳宮懷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姜夔之無限感慨:“美人臺上昔歡娛,今日空臺望五湖。殘雪未融青草死,苦無麋鹿過姑蘇。”(《除夜》)
懷古正是傷今。“殘柳參差舞,”柳本纖弱,那堪又殘,故其舞也參差不齊,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執著有力,蒼涼中寓含悲壯,悲壯中透露蒼涼。“殘柳參差舞”這一自然意象,實際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隱然包含著雖已殘破仍不甘滅亡的意味。這與李商隱《登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象征唐朝國運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為自然意象之本身,則又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自然意蘊。結筆之意境,實為南宋國運之寫照。返觀數峰清苦二句,其意蘊正為結尾之伏筆。在此九年之前,辛稼軒作《摸魚兒》,結云:“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乃是同一意境。姜夔此詞用舞字結穴,蘊含無限蒼涼悲壯。
善于提空描寫,從虛處著筆,是姜夔詞的一大特點。此詞將身世之感、家國之恨融為一片,乃南宋愛國詞中無價瑰寶。而身世家國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詞中占優勢,又將自然、人生、歷史(尚友天隨與懷古)、時代打成一片,融為一體。
尤其“今何許”之一大反詰,其意義雖著重于今,但其意味實遠遠超越之,乃是詞人面對自然、人生、歷史、時代所提出之一哲學反思。全詞意境遂亦提升至于哲理高度。“今何許”,真可媲美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首詞無限感慨,全在虛處,正是“意愈切而詞愈微”,這種寫法,易形成自我抒寫之形象與所寫之意象間接開距離,造成朦朧之美感。此詞聲情之配合亦極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為疊韻,末句三四字黃昏為雙聲,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為疊韻,參差又為雙聲。分毫不爽,自然天成。雙聲疊韻之回環,妙用在于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聲情綿綿無盡之致。
個人資料: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序、交游、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鶴般的個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求李清照這首《點絳唇》的翻譯賞析
春日,清晨,花園內。綠楊掩映著秋千架,架上繩縈還在悠悠地晃動。年輕的女詞人剛剛蕩完秋千,兩手有氣無力,懶懶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花與人相襯,顯得格外的嬌美。驀然間,進來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連金釵也滑落下來。 客人是誰?詞中未作正面描寫,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風度翩翩的少年。詞人走到門口,又強按心頭的激動,回眸偷覷那位客人的豐姿。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她嗅著青梅,邊嗅邊看,嬌羞怯怯,昵人無邪。此詞,屬存疑之作,若確為易安作品,當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后一剎那間的鏡頭。 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飏,像燕子一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 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 “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韓偓《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獲“曲盡情悰”之譽。全詞風格明快,節奏輕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
關于點絳唇浮世如何翻譯賞析和點絳唇全文翻譯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