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有多少字(三國志魏書有多少字數)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三國志魏書有多少字,以及三國志魏書有多少字數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三國志的主要內容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作者是 [晉] 陳壽 撰 / [宋] 裴松之 注 。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采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
《三國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其過于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范。
《三國志》全書一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志》名:為志其實無志。魏志有本紀,列傳,蜀,吳二志只有列傳,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度龂尽窞椴懿?、曹丕、曹睿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而《蜀書》則記劉備、劉禪為先主傳、后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記孫亮、孫休、孫皓為三嗣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
從篇幅來看,《魏書》約占全書的二分之一,《吳書》占三分之一,《蜀書》只占六分之一,這可能與史料的多少有關。在陳壽撰《三國志》以前,已經出現了一些有關魏、吳的史作,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可供陳壽參考取材。而關于蜀漢的史作闕如,而且蜀漢也不像魏、吳二國設有史官,這造成了蜀漢史料的缺乏。
《三國志》取材精審,作者對史實經過認真的考訂、慎重的選擇,對于不可靠的資料進行了嚴格的審核,不妄加評論和編寫,慎重地選擇取材之源。這雖然使《三國志》擁有了文辭簡約的特點,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點。
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后來又稱《三國演義》?,F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其進行刪改后,成為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國演義》。但是這個只是演義,大部分并不真實。
《三國志》主要善于敘事,文筆也簡潔,剪裁得當,當時就受到贊許。與陳壽同時的夏侯湛寫作《魏書》,看到《三國志》,認為也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就毀棄了自己本來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一些史書中,獨有陳壽的《三國志》可以同《史記》、《漢書》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志》還一直流傳到今天。南朝人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篇中講:“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國志》,文質辨洽,荀(勖)、張(華)比之(司馬)遷、(班)固,非妄譽也?!边@就是說,那些同類史書不是立論偏激,根據不足,就是文筆疏闊,不得要領。只有陳壽的作品達到了內容與文字表述的統一。其中的《諸葛亮傳》被選入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中九年級上冊。
自古以擁長安、洛陽為正統。所以,《三國志》便尊曹魏為正統。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記劉備則為《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這是編史書為政治服務的一個例子,也是《三國志》的一個特點。
《三國志·魏書》中有哪些記載?
據《三國志·魏書》和裴注的記載,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喜好文學,除了自己常有撰述外,又使儒臣王象等人搜集經傳資料,隨類相從,編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類書——《皇覽》?!度龂尽の簳羁鳌放嶙⒃唬骸啊痘视[》合四十部,部有數十篇,合八百余萬字?!薄痘视[》卷帙龐大,在印刷術發明之前,依靠傳抄,要保存全書是很困難的,因此它流傳到宋代時各種抄本、節錄本皆已亡佚。今所存者,有清人孫馮翼從各書引文中輯出的《皇覽》佚文一卷,收入《問經堂叢書》。清人黃爽也輯有一卷,收在《漢學堂叢書》之中。兩種輯本的內容大同小異。
三國志全文共多少字?什么版本的比教好?
三國志當然是原著最好。
三國志全書分為三部分,魏書,蜀書,吳書。由陳壽記載,裴松之作注,陳壽原文大約二十萬字左右,裴松之的注解大約五十四萬字,加起來就是三國志全書的文字了。
另外,里面的文言文很難懂,比三國演義難多了,樓主若想看最好買有注解的三國志。
三國志分為哪些,共幾卷?
《三國志》全書一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志》名為志其實無志。魏志有本紀,列傳,蜀,吳二志只有列傳,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東晉〈漢晉春秋〉以劉備為正統。《三國志》為曹操、曹丕、曹睿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而《蜀書》則記劉備、劉禪為先主傳、后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記孫亮、孫休、孫皓為三嗣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
三國志分《魏書》、《蜀書》、《吳書》嗎?
《三國志》,六十五卷,包括《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
內有武帝紀第一
文帝紀第二
明帝紀第三
三少帝紀第四
后妃傳第五
董二袁劉傳第六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諸夏侯曹傳
荀彧攸賈詡傳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鐘繇華歆王朗傳
程郭董劉蔣劉傳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任蘇杜鄭倉傳
張樂于張徐傳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任城陳蕭王傳
武文世王公傳
王衛二劉傅傳
桓二陳徐衛盧傳
和常楊杜趙裴傳
韓崔高孫王傳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滿田牽郭傳
徐胡二王傳
王毋丘諸葛鄧鐘傳
方技傳
烏丸鮮卑東夷傳
劉二牧傳
劉二牧傳
后主傳
二主妃子傳
諸葛亮傳
關張馬黃趙傳
龐統法正傳
許麋孫簡伊秦傳
董劉馬陳董呂傳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霍王向張楊費傳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
黃李呂馬王張傳
蔣琬費祎姜維傳
鄧張宗楊傳
孫破虜討逆傳
吳主傳
三嗣主傳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
妃嬪傳
宗室傳
張顧諸葛步傳
張嚴程闞薛傳
周瑜魯肅呂蒙傳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
陸遜傳
吳主五子傳
賀全呂周鐘離傳
潘浚陸凱傳
是儀胡綜傳
吳范劉敦趙達傳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
王樓賀韋華傳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