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異義詞如何四紀為天子(時 古今異義)
今天給各位分享古今異義詞如何四紀為天子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時 古今異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史記中的古今異義詞
序號 例詞 例句 句中義 今義
1 居 居十日 過了 居住
2 走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氣,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護城河 水池
5 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停駐 質量差;次數
6 戾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尋 未裹,尋病終 不久 尋找
9 獄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案件 監獄
10 坐 停車坐愛楓林晚 因為 坐下
11 渠 問渠哪得清如許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 微小
13 遷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官吏調職 遷移
14 形 無案牘之勞形 身體 形狀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目光短淺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質低下
17 犧牲 犧牲玉帛,弗敢專也 祭祀用的物品 為正義事業而奉獻
18 親戚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緣親屬
19 交通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錯相通 交通運輸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兒女 男性的配偶
21 絕境 同上 與世隔絕的地方 山窮水盡的地步
22 無論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條件關系連詞
23 幾何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多少 數學學科之一
24 開張 誠宜開張圣聽 擴大 開業
25 會計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聚集商議 財務人員
26 兒女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青年男女 子女
1.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轉折連詞。
3.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古:經常。今:平常,一般。
4.少時,—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
古:離開。今:到某—地方稱“去”(古稱“往”)。
5.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出處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出處同上)
古:多少。今:數學中的一門學科。
7.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新鮮,味道好。
8.復前行,欲窮其林。(出處同上)
古:極,盡。今:資財缺乏(古時用“貧”)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出處同上)
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
10.問所從來。(出處同上)
古:從哪里來。今:從過去到現在。
1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出處同上)
(1)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
(2)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12.無論魏晉。(出處同上)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無條件關系。
13.便扶向路。(出處同上)
古:沿著,順著。今:扶持。
14.詣太守,說如此。(出處同上)
古:像這樣。今:這樣。
15.欣然規往。(出處同上)
古:計劃。今:規則,成例。
16.愿為市鞍馬。(《木蘭詩》)
古:買。今:集市。
17.木蘭不用尚書郎。(出處同上)
古:不愿作。今:沒有必要。
18.當戶理紅妝。(出處同上)
古:窗戶。今:門
19.坐我西閣床。(出處同上)
古:坐具。今:臥具。
20.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
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處同上)
古:前面的路。今:將來的光景。
22.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古:這樣。今:量詞。
23.會賓客大宴。(林嗣環《口技》)
古:適逢,正趕上。今:會見。
24.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出處同上)
古:在這時。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魏學 《核舟記》)
古:特別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彭端淑《為學》)
古:雇船。今:買船。
27.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出處同上)
古:及,到。今:過了。
28.邑人奇這,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仲永》)
古:漸漸。今:稍微。
29.孟嘗君特雞狗盜之雄耳。(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古:只不過。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愚公移山》)
古:山崗高地。今:把持和獨占。[注:隴同壟]
31.然而不能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古:這樣卻。今:轉折連詞。
32.人恒過,然后能改。(出處同上)
古:這樣以后。今:副詞,表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
33.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古:淺陋。今:粗俗,低下。
3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出處同上)
(1)犧牲。古: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為正義而獻出生命。
(2)加。古:虛夸,以少報多。今:增加。
3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出處同上)
古:案件。今:監獄。
36.然后嘆借者用心專,而少年之歲月為可惜也。(袁枚《黃生借書說》)
: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37.先帝不以臣卑鄙。(諸葛亮《出師表》)
古: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今:言行惡劣,不道德。
38.今當遠離,臨表涕零。(出處同上)
古:眼淚。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嘗不嘆惜痛恨于桓靈也。(出處同上)
古:遺憾。今:仇恨,怨恨。
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質或事物。
41.則久已病矣。(出處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42.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古:可惜,可嘆。今:值得憐憫。
古今異義詞舉隅
1.親戚今義:旁系親屬;
古義:指父母兄弟,統指家里親人。
例如: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妻子今義:愛人(女方);古義: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
3.中國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
古義:中原地區。
例如:或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赤壁之戰》)
4.非常今義:很、大(副詞);
古義:意外事故(名詞);
例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人與非常也。
(《鴻門宴》)
5.所以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
古義:①緣故(名詞)。
例如:余即所以(《獄中雜記》)
②表原因的虛詞。
例如: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用來,靠它來。
例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
6.絕境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古義:與外界隔絕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桃花源記》)
7.無論
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
古義:更不必說。
例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
記》)
8.用心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事肯動腦筋(褒義)。
古義:思想意識的活動(中性)。
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勸學》)
9.稍稍今義:稍微;
古義:漸漸地、慢慢地。
例如: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0.更衣今義:換衣服;
古義:上廁所。
例如: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赤壁之戰》)
11.無日
今義:不知還有多少時候服久;
古義: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赤壁之戰》)
12.殷勤今義:熱鬧,周到;
古義:關切、問侯。
例如:肅奉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戰》)
13.唧唧
今義:低聲交談,也可指蟲的叫聲;
古義:①織布機聲。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②嘆息聲。我聞琵琶又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琵琶行》)
14.豪杰今義:才能出眾的人;
古義:①有聲望、地位的人。
例如: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起義》)
②英雄人物。
例如:山東豪杰遂并起…《陳涉起義》)
15.何著今義:不值得做,犯不著;
古義: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ā队薰粕健罚?
16.肉食今義:肉類食物;
古義:指享受優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17.魚肉今義:魚的肉
古義:魚和肉,意為被欺凌的對象(名詞)。
例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18.卑鄙今義:品質惡劣;
古義:卑,指出身低微,鄙,指為人粗野。常用作謙詞(《出師表》)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19.不過今義:轉折連詞;
古義:不超過。
例如: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久已疲。(《赤壁之戰》)
20.其實今義:實際上(副詞)
古義:①它的果實。
例如: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那實際情況。
例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李固與黃瓊憶》)
21.春秋
今義:①春季、秋季;②時代名稱;
古義:①年齡。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一年。
例如:螻蛄不知春秋(《莊子·逍遙游》)
③書名。
例如:孔子成春秋而知臣賦予懼。(《軒子·藤文公》)
22.壟斷今義:把持獨占;
古義:山川阻隔。
例如: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愚公移山》)
23.美人今義:美貌女子;
古義:歌伎、宮妃。
例如: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14.左右
今義:①大致范圍(方位詞);②控制(動詞);
古義:侍衛人員。
例如:王顧左右而言它。(《孟子》)
25.結束
今義:事情做完,一個過程的完結。
古義:整裝。
例如:婉貞于是集諸少年結束而出。(《馮婉貞》)
26.約束今義:限制;古義:盟約。
例如:秦自纓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7.大風今義:大的風;古義:麻瘋病。
例如:可以已大風。(《捕蛇者說》)
28.一切今義:所有的;
古義: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夢溪筆談》)
29.宣言今義:表示政見的公告;
古義:公開揚言。
例如:宣言日:“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30.烈士今義:為革命而犧牲的人。
古義:烈,有節操有抱負;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31.犧牲今義:為正義而死;
古義:用作祭禮的牲畜。
例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判論戰》)
32.交通今義:來往和運輸;
古義:①交結。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論貴粟疏》)
②互相通連。
例如: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33.扶老今義:扶著老人;
古義: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憩。(《歸去來辭》)
34.秋天今義:秋季;
古義:秋季的天空。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5.可恨今義,令人憎恨;古義:痛惜。
例如:用人不當其才,聞賢不試以事,良可恨也(《馬鈞傳》)
36.留意
今義:當心、注意;古義:考慮。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傳》)。
37.舉手
今義:表贊同,或要求發言時的動作;
古義:①動手。
例如:先生舉手擊狼(《中山狼傳》)
②告別時的動作。
例如: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飛》)
38.老子
今義:①父親;②自我的粗俗稱謂。
古義:老人。
例如:遙望老子杖藜而來。(《中山狼傳》)
39.鞠躬今義:行禮;
古義:①彎著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傳》)
②恭敬地、謹慎地。
例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40.小生今義:古典戲劇中的一種角色;
古義:青年人。
例如: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記》)
41.雖然今義:用于讓步復句的關聯句;
古義:雖,盡管;然,如此,盡管如此或雖說如此。例如:王日:“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輸》)
42.一毛今義:一角錢;
古義:①一根小草;
例如: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一毛,其如土石何?。ā队薰粕健罚?
③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孟子·盡心》)
43.怠慢今義:冷淡、待人不夠殷勤;
古義:松懈、輕忽。
例如: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勸學》)
44.口舌今義:由說話引起的是非、爭吵;
古義:口和舌,指說明。
例如:國事如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指南錄后序》)
45.不好今義:壞;古義: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煩大巫為人報河伯,得更求好
女,后日送之。(《西門豹治鄴》)
46.丈人今義:岳父;古義:①老人
例如:愿文人一言而生。(《中山狼傳》)
②長輩。例如: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47.風流
今義:生活浪漫放蕩;男女關系不正當;
古義: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②繁華的景象,流風余韻。
例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③學問才華,雍容的風度。
例如:搖落深知朱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卿。(杜甫《詠懷古跡》)
48操持今義:料理、籌劃;古義:拿著。
例如: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蘇武傳》)
49.開張
今義:店鋪開業;古義:廣泛。
例如:誠直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50.學者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古義:求學的人,讀書人。
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
5l.妖怪今義:迷信傳說中的怪物;
古義:妖異、奇怪的現象;反常的現象。
例如:故水旱不能使之饑,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兇。(《天倫》)
52.有意今義:居心;
古義: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乎?(《馮諼客孟嘗君》)
②有某種打算。
例如:豈有意乎?(《隆中對》)
53.地方
今義:①泛指空間的一部分;②民間;③地區;
古義:①當地的事。
例如:在外監司牧字,亦皆貪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方臘起義》)
③地土方圓。
例如:江東雖小,地方千里(《項羽本紀》)
(二)古今異義字詞
1.親戚 今義:旁系親屬;
古義:指父親兄弟,統指家里親人。
例如: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妻子 今義:愛人(女方);
古義: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 (《赤壁之戰》)
卻看妻子愁何在。
3.中國 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
古義:中原地區。
例如: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旱與之絕。 (《赤壁之戰》)
4.非常 今義:很、大(副詞);
古義:意外事故(名詞);
例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5.所以 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 (《鴻門宴》)
古義:①緣故(名詞)。
例如:余叩所以。 (《獄中雜記》)
②表原因的虛詞。
例如: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用來,靠它來。
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說》)
6.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古義:與外界隔絕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桃花源記》)
7.無論 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
古義:更不必說。
例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8.用心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事肯動腦筋(褒義)。
古義:思想意識的活動(中性)。
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9.稍稍 今義:稍微;
古義:漸漸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傷仲永》)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10.更衣 今義:換衣服;
古義:上廁所。
例如: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 (《赤壁之戰》)
11.五日 今義:不知還有多少時候,很久;
古義: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赤壁之戰》)
12.殷勤 今義:熱情、周到;
古義:關切、問候。
例如:肅奉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戰》)
13.唧唧 今義:低聲交談,也可指蟲的叫聲;
古義:①織布機聲。
例如: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木蘭詩》)
②嘆息聲。
例如: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琵琶行》)
14.豪杰 今義:才能出眾的人;
古義:①有聲望、地位的人。
例如: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陳涉起義》)
②英雄人物。
例如: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伶官傳序》)
15.往往 今義:常常;
古義:①處處。
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語…… (《陳涉起義》)
②時常,常常。
例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琵琶行》)
16.何苦 今義:不值得做,犯不著;
古義: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17.肉食 今義:肉類食物;
古義:指享受優裕的大官。
例如:申章者謀之,又何間焉! (《曹劌論戰》)
18.魚肉 今義:魚的肉;
古義:魚和肉,意為被欺凌的對象(名詞)。
例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鴻門宴》)
19.卑鄙 今義:品質惡劣;
古義:卑,指出身低微,鄙,指為人粗野。常用作謙詞。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出師表》)
20.不過 今義:轉折連詞;
古義:不超過。
初中人教版古今異義詞52個
首頁 中學語文試題 語文教案 語文課件 語文教學 教育在線 高考語文 高考作文 中考語文 中考作文 優秀作文 語文同步教案 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圖片 高考語文試題 高考模擬試題 中考語文試題 中考模擬試題 中小學試題 教案 課件 論文 計算機考試 計劃總結
幼兒教育 電腦網絡基礎 寵物 高考 中考 中考試題 高考試題 文學 禮儀 職場技巧 教師資格考試 快樂閱讀 留學 文學 電腦網絡 請雙擊滾屏閱讀人教版初中語文古今異義詞一覽
1.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轉折連詞。
3.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古:經常。今:平常,一般。
4.少時,—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 古:離開。今:到某—地方稱“去”(古稱“往”)。
5.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出處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出處同上) 古:多少。今:數學中的一門學科。
7.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新鮮,味道好。
8.復前行,欲窮其林。(出處同上) 古:極,盡。今:資財缺乏(古時用“貧”)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出處同上) 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
10.問所從來。(出處同上) 古:從哪里來。今:從過去到現在。
1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出處同上) (1)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 (2)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12.無論魏晉。(出處同上)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無條件關系。
13.便扶向路。(出處同上) 古:沿著,順著。今:扶持。
14.詣太守,說如此。(出處同上) 古:像這樣。今:這樣。
15.欣然規往。(出處同上) 古:計劃。今:規則,成例。
16.愿為市鞍馬。(《木蘭詩》) 古:買。今:集市。
17.木蘭不用尚書郎。(出處同上) 古:不愿作。今:沒有必要。
18.當戶理紅妝。(出處同上) 古:窗戶。今:門
19.坐我西閣床。(出處同上) 古:坐具。今:臥具。
20.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 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處同上) 古:前面的路。今:將來的光景。
22.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古:這樣。今:量詞。
23.會賓客大宴。(林嗣環《口技》) 古:適逢,正趕上。今:會見。
24.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出處同上) 古:在這時。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魏學 《核舟記》) 古:特別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彭端淑《為學》) 古:雇船。今:買船。
27.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出處同上) 古:及,到。今:過了。
28.邑人奇這,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仲永》) 古:漸漸。今:稍微。
29.孟嘗君特雞狗盜之雄耳。(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古:只不過。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愚公移山》) 古:山崗高地。今:把持和獨占。[注:隴同壟]
31.然而不能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古:這樣卻。今:轉折連詞。
32.人恒過,然后能改。(出處同上) 古:這樣以后。今:副詞,表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
33.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古:淺陋。今:粗俗,低下。
3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出處同上) (1)犧牲。古: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為正義而獻出生命。 (2)加。古:虛夸,以少報多。今:增加。
3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出處同上) 古:案件。今:監獄。
36.然后嘆借者用心專,而少年之歲月為可惜也。(袁枚《黃生借書說》) 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37.先帝不以臣卑鄙。(諸葛亮《出師表》) 古: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今:言行惡劣,不道德。
38.今當遠離,臨表涕零。(出處同上) 古:眼淚。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嘗不嘆惜痛恨于桓靈也。(出處同上) 古:遺憾。今:仇恨,怨恨。
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質或事物。
41.則久已病矣。(出處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42.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古:可惜,可嘆。今:值得憐憫。
1、親戚:今義:旁系親屬;古義:指父母兄弟,統指家里親人。例如: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妻子:今義:愛人(女方);古義:妻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 (《赤壁之戰》) 3、中國: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古義:中原地區。例如: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赤壁之戰》)
4、非常:今義:很、大(副詞);古義:意外事故(名詞);例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
5、所以: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古義:①緣故(名詞);例如:余叩所以。(《獄中雜記》)②表原因的虛詞。例如: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③用來,靠它來。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說》)
6、不過:今義:轉折連詞,古義:不超過。例如: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 (《赤壁之戰》)
7、用心:今義:讀書用功或對事肯動腦筋(褒義);古義:思想意識的活動(中性)。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勸學》)
8、無論: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古義:更不必說。例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9、稍稍:今義:稍微;古義:漸漸地、慢慢地。例如: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10、無日:今義:不知還有多少時候,很久;古義:不久。例如: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赤壁之戰》)
11、其實:今義:實際上(副詞);古義:①它的果實。例如: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②那實際情況。例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李固與黃瓊書》)
12、春秋:今義:①春季、秋季;②時代名稱。古義:①年齡。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一年。例如:螻蛄不知春秋。(《莊子·逍遙游》)。③書名。例如: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孟子·滕文公》)
13、美人:今義:美貌女子;古義:歌伎、宮妃。例如: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頗藺相如列傳》)
14、左右:今義:①大致范圍(方位詞)。②控制(動詞)。古義:侍衛人員。例如: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
15、結束:今義:事情做完一個過程的完結。古義:整裝。例如: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 (《馮婉貞》)
16、大風:今義:大的風;古義:麻瘋病。例如:可以已大風。 (《捕蛇者說》)
17、前進:今義:向前行進,思想進步;古義:前,走上前去;走,奉獻。例如: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18、弟兄:今義:①同輩之間。②舊時軍隊稱士兵。古義:有時單指兄。例如: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東南飛》)
19、感激:今義:深深的感謝;古義:感,感動;激,奮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出師表》)
20、初一:今義:農歷每月的第一天;古義:剛剛開始。例如: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赤壁之戰》) 21、即使:今義:表假設性讓步連詞;古義:即,就,讓,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 《西門豹治鄴》
22、至于:今義:表示另提一事的連詞;古義:終于達到某種程度。例如: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23、行為:今義:舉動;古義:行,品行;為,做。例如: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五人墓碑記》)
24、地方:今義:①泛指空間的一部分。②民間。③地區。古義:①當地的事。例如:在外監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方臘起義》)②土地方圓。例如:江東雖小,地方千里。(《項羽本紀》)③大地的形狀是方的。例如:天圓地方。(《淮南子·天文訓》)
25、致意:今義:表示問候;古義:抒發心情。如: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列傳》)
26、有意:今義:故意,居心;古義:①愿意。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乎?(《馮諼客孟嘗君》) ②有某種打算。例如:將軍豈有意乎?(《隆中對》)
27、故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的事情;古義:先例、舊事。例如: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
28、扶老:今義:扶著老人;古義:拐杖。例:策扶老以流憩。 (《歸去來辭》)
29、一切:今義:所有的;古義:一律、一概、任何。例如: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夢溪筆談》)
30、鞠躬:今義:行禮。古義:①彎著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傳》)②恭敬地、謹慎地。例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六年級上語文古今異義詞(文言文)
古今異義:
1.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轉折連詞。
3.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古:經常。今:平常,一般。
4.少時,—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
古:離開。今:到某—地方稱“去”(古稱“往”)。
5.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出處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出處同上)
古:多少。今:數學中的一門學科。
7.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新鮮,味道好。
8.復前行,欲窮其林。(出處同上)
古:極,盡。今:資財缺乏(古時用“貧”)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出處同上)
古:交錯相通。今:交通運輸。
10.問所從來。(出處同上)
古:從哪里來。今:從過去到現在。
1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出處同上)
(1)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
(2)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12.無論魏晉。(出處同上)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無條件關系。
13.便扶向路。(出處同上)
古:沿著,順著。今:扶持。
14.詣太守,說如此。(出處同上)
古:像這樣。今:這樣。
15.欣然規往。(出處同上)
古:計劃。今:規則,成例。
16.愿為市鞍馬。(《木蘭詩》)
古:買。今:集市。
17.木蘭不用尚書郎。(出處同上)
古:不愿作。今:沒有必要。
18.當戶理紅妝。(出處同上)
古:窗戶。今:門
19.坐我西閣床。(出處同上)
古:坐具。今:臥具。
20.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
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處同上)
古:前面的路。今:將來的光景。
22.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古:這樣。今:量詞。
23.會賓客大宴。(林嗣環《口技》)
古:適逢,正趕上。今:會見。
24.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出處同上)
古:在這時。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魏學 《核舟記》)
古:特別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彭端淑《為學》)
古:雇船。今:買船。
27.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出處同上)
古:及,到。今:過了。
28.邑人奇這,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仲永》)
古:漸漸。今:稍微。
29.孟嘗君特雞狗盜之雄耳。(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古:只不過。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愚公移山》)
古:山崗高地。今:把持和獨占。[注:隴同壟]
31.然而不能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古:這樣卻。今:轉折連詞。
32.人恒過,然后能改。(出處同上)
古:這樣以后。今:副詞,表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
33.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古:淺陋。今:粗俗,低下。
34.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出處同上)
(1)犧牲。古: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為正義而獻出生命。
(2)加。古:虛夸,以少報多。今:增加。
3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出處同上)
古:案件。今:監獄。
36.然后嘆借者用心專,而少年之歲月為可惜也。(袁枚《黃生借書說》)
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37.先帝不以臣卑鄙。(諸葛亮《出師表》)
古: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今:言行惡劣,不道德。
38.今當遠離,臨表涕零。(出處同上)
古:眼淚。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嘗不嘆惜痛恨于桓靈也。(出處同上)
古:遺憾。今:仇恨,怨恨。
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質或事物。
41.則久已病矣。(出處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42.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古:可惜,可嘆。今:值得憐憫。
湖北省京錢場一中(431818)
1、親戚:今義:旁系親屬;古義:指父母兄弟,統指家里親人。例如: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妻子:今義:愛人(女方);古義:妻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
(《赤壁之戰》)
3、中國: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古義:中原地區。例如: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赤壁之戰》)
4、非常:今義:很、大(副詞);古義:意外事故(名詞);例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
5、所以: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古義:①緣故(名詞);例如:余叩所以。(《獄中雜記》)②表原因的虛詞。例如: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③用來,靠它來。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說》)
6、不過:今義:轉折連詞,古義:不超過。例如: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 (《赤壁之戰》)
7、用心:今義:讀書用功或對事肯動腦筋(褒義);古義:思想意識的活動(中性)。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勸學》)
8、無論: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古義:更不必說。例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9、稍稍:今義:稍微;古義:漸漸地、慢慢地。例如: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10、無日:今義:不知還有多少時候,很久;古義:不久。例如: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赤壁之戰》)
11、其實:今義:實際上(副詞);古義:①它的果實。例如: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②那實際情況。例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李固與黃瓊書》)
12、春秋:今義:①春季、秋季;②時代名稱。古義:①年齡。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一年。例如:螻蛄不知春秋。(《莊子·逍遙游》)。③書名。例如: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孟子·滕文公》)
13、美人:今義:美貌女子;古義:歌伎、宮妃。例如: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頗藺相如列傳》)
14、左右:今義:①大致范圍(方位詞)。②控制(動詞)。古義:侍衛人員。例如: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
15、結束:今義:事情做完一個過程的完結。古義:整裝。例如: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 (《馮婉貞》)
16、大風:今義:大的風;古義:麻瘋病。例如:可以已大風。 (《捕蛇者說》)
17、前進:今義:向前行進,思想進步;古義:前,走上前去;走,奉獻。例如: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18、弟兄:今義:①同輩之間。②舊時軍隊稱士兵。古義:有時單指兄。例如: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東南飛》)
19、感激:今義:深深的感謝;古義:感,感動;激,奮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出師表》)
20、初一:今義:農歷每月的第一天;古義:剛剛開始。例如: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赤壁之戰》)
21、即使:今義:表假設性讓步連詞;古義:即,就,讓,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 《西門豹治鄴》
22、至于:今義:表示另提一事的連詞;古義:終于達到某種程度。例如: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23、行為:今義:舉動;古義:行,品行;為,做。例如: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五人墓碑記》)
24、地方:今義:①泛指空間的一部分。②民間。③地區。古義:①當地的事。例如:在外監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方臘起義》)②土地方圓。例如:江東雖小,地方千里。(《項羽本紀》)③大地的形狀是方的。例如:天圓地方。(《淮南子·天文訓》)
25、致意:今義:表示問候;古義:抒發心情。如: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列傳》)
26、有意:今義:故意,居心;古義:①愿意。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乎?(《馮諼客孟嘗君》) ②有某種打算。例如:將軍豈有意乎?(《隆中對》)
27、故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的事情;古義:先例、舊事。例如: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
28、扶老:今義:扶著老人;古義:拐杖。例:策扶老以流憩。 (《歸去來辭》)
29、一切:今義:所有的;古義:一律、一概、任何。例如: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夢溪筆談》)
30、鞠躬:今義:行禮。古義:①彎著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傳》)②恭敬地、謹慎地。例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通假字:
八年級(上冊)
16、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22、選賢與能 “與”(jǔ) 通“舉”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 “矜”(guāng) 通“鰥” 《大道之行也》
24、蕩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層” 《望岳》
25、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三峽》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