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為什么有兩首(涼州詞為什么有兩首其一)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涼州詞為什么有兩首,以及涼州詞為什么有兩首其一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涼州詞怎么有兩個
涼州詞是個詞牌,有王之渙和王翰兩個人作的詞。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詞一共有幾首?分別是什么??
二首,分別是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二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征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
簡介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后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
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根據王之渙墓志銘可知,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王之渙辭官,過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涼州詞二首》當作于其辭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間,即開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間。
王之渙的涼州詞寫的什么,《涼州詞》還有其它版本嗎?
1.王之渙版本的《涼州詞》總共有兩首。
第一首《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全句解釋:這第一首《涼州詞》的意思是:一眼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之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山玉門關聳立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
詩詞解析:這首《涼州詞》描繪了西北邊疆的壯麗。第一句“黃河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了自上而下,由近及遠遠眺黃河的內心感受。所要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西北邊疆壯麗景象。“一片”相當于“一座”意思,“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詞匯,具有特定的含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第二句先引用“一片孤城”的意向,是為了后兩句做鋪墊。第三句忽然轉折,引入羌笛的聲音。羌笛所奏的是《折楊柳》的曲子,在唐代折楊柳是贈別的風俗。“何須怨”表達的深沉含蓄的心情。第三句又引出了最后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在詩中與征夫離思有關。全詩表達的是戍守在邊關將士的思鄉之情,同時也描寫了保家衛國的責任重大。
第二首《涼州詞》: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豋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全句解釋:這第二首《涼州詞》的意思是:突厥首領單于來到中原請求和親,向北遠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多次殺馬登壇祭祀,然后帶領兵馬犯唐,是多么的躊躇滿志。但是現在的唐朝天子多么的神武,不肯和突厥和親,這趟中原之行注定無功而返。
詩詞解析:這首詩反應了當時的唐朝與突厥的之間的關系。當時的突厥首領小殺乞求給唐玄宗做兒子,玄宗答應了,小殺又想與唐玄宗的女兒,也就是公主和親,被唐玄宗拒絕了。全詩從突厥首領心理的變化,側面描寫了唐朝皇帝的神武,也顯示了當時唐朝在處理與突厥關系的時候,有禮有節,反應了當時唐朝的強大,也顯示了詩人的自豪之感。
2.除了王之渙的《涼州詞》,還有一個版本是王翰的《涼州詞》。
王翰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全句解釋: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正想要痛飲美酒,馬上的琵琶聲頻催。即使醉臥沙場,也請諸君不要見笑,自古男兒出征,有幾個人能活著回來?
詩詞解析:第一句用詞優美,顯示出酒宴的豪華。“欲飲”一詞遞進出去宴會外面的場面。第三第四句寫征人互相勸酒忘記了即將要征戰沙場的憂愁。全是描寫了邊塞的一次盛宴,描寫了征人開懷痛飲,酣暢淋漓的場面。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