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哪個時期杜牧(唐代哪個時期杜牧最出名)
很多朋友對于唐代哪個時期杜牧和唐代哪個時期杜牧最出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杜牧是唐朝哪個時期的詩人
杜牧是唐朝晚唐時期的詩人。杜牧生活在晚唐時期,是晚唐最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杜牧經歷了唐代的元和中興、會昌中興時期,而這個時候的唐朝也是宦官當道之時。雖然唐朝的統治者有意振興盛唐時期的輝煌,但已經無法避免各地割據和起義的趨勢了。而看著日漸衰落的晚唐、能力平平的皇帝、宦官干預朝政、牛李兩黨派斗爭、邊疆戰事不斷等各種內憂外患,杜牧擔心國家的安危,想要在在政治上實現自己的抱負,挽救國家,卻不為上位者所用。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
杜牧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
《九日齊山登高》是杜牧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
杜牧是唐朝哪個時期的詩人?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孫。唐代文學家、大和進士。歷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監察御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左補闕、史館編撰、司勛員外郎以及黃、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嘗居樊川別業,世稱杜樊川。
性剛直,不拘小節,不屑逢迎。自負經略之才,詩、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宮賦》為最著,詩作明麗雋永,絕句詩尤受人稱贊,世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題烏江亭》等,膾炙人口。年輕時即好讀兵書,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戰論》、《守論》、《原十六衛》等文論當代兵事。會昌三年(843年),昭義軍亂,上書李德裕論用兵之法,為德裕采納。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詩集注》、《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唐朝什么時期
杜牧生活在晚唐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時期。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杜牧是什么唐時期的詩人?
杜牧是晚唐詩人。 晚唐是公元827-859,而杜牧是公元803-853年,根據其創作活動的主要年代,是晚唐詩人。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