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石壕吏的時候多少歲(杜甫的 石壕吏)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杜甫寫石壕吏的時候多少歲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杜甫的 石壕吏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寫石壕吏時,杜甫年紀多大?因何到石壕村?
杜甫47歲時寫的《石壕吏》。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歷經新安、石壕、潼關,夜宿曉行,風塵仆仆,趕往華州任所。他在由新安縣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見所聞,寫成這篇不朽的詩作。 ---摘自百度百科
杜甫寫石壕吏的年齡
杜甫寫石壕吏的年齡
見《杜工部集》.為《三吏》之一,作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亂后,唐由盛變衰,國不成國,民無寧日.是年,作者經新安、石壕等地流離遷徒,目睹官吏征丁后有感而作.《三吏》,分別為《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
望是寫的春天的美麗景色 從而表達作者傷感之情嗎?
唐蕭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今陜西富縣)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為安史叛軍所俘,押往長安,次年春天才得脫身.在被迫留居長安的日子里,他寫了許多反映淪陷區生活的詩篇,或感時憂國,或思家念親,《春望》就是作于此時的一篇代表作.
石壕吏 是杜甫及歲時寫的?
是48歲時所作。根據是:
“三吏三別”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資治通鑒》記載:
“乾元年間”郭子儀“以朔方軍斷河陽橋(即《石壕吏》中“急應河陽役”的河陽)保東京”,這時杜甫正從東都洛陽回華州。
《杜工部年鑒》記載:“天寶十載辛卯,公(公,即指杜甫)年四十”;那么,到天寶十四載應44歲;經過“至德元年(元年即第一年)”“至德二年”,應是46歲;再接下來是“乾元元年”,應是47歲;接著就是“乾元二年”,杜甫應是48歲。
《杜工部年鑒》又記載道:“乾元二年己亥,春,自東都(洛陽)回華州。”說的就是杜甫正從東都洛陽回華州一事。
杜甫寫石壕吏的時間
當時是安史之亂的時期,即唐肅宗乾元二年春,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各率所部圍安慶緒于鄴城,由于指揮不統一,為安慶緒所敗,六十萬大軍潰于鄴城之下。郭子儀退守洛陽。朝廷緊急征兵拉夫。這時杜甫正從洛陽回華州司功參軍任所,因途中親見而作組詩《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后人簡稱為"三吏"、"三別"。因其基本上采用實錄的筆法,所以有"詩史"之譽。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