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周弼詩寫于哪個季節(夜深古詩周弼)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夜深周弼詩寫于哪個季節,以及夜深古詩周弼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夜深周弼古詩鑒賞
夜深
宋·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這是一首即事成詠的小詩,描寫詩人雪夜讀書的情景。題目用“夜深”而不用“夜讀”,可知其側重點不在于寫讀書,而在于寫讀至夜深時分周圍環境給予自己的感受,這種感受,實際上又從側面表現了專心夜讀的意趣。
作者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是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
詩--秋夜獨坐-王維與詩-夜深--周弼中都有獨坐,但意境不同,請分析
秋夜獨坐
王維
獨坐悲雙鬢,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燈下草蟲鳴。
白發終難變, 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學無生。
王維中年奉佛,詩多禪意。這詩題曰“秋夜獨坐”,就象僧徒坐禪。而詩中寫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是詩人現身說法的禪意哲理之作,情理都無可取,但在藝術表現上較為真切細微,傳神如化,歷來受到贊賞。
前二聯寫沉思和悲哀。這是一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禪,然而詩人卻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一個人就是這樣地在歲月無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這冷酷的事實使他自覺無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越發感到孤獨空虛,需要同情勉勵,啟發誘導。然而除了詩人自己,堂上只有燈燭,屋外聽見雨聲。于是他從雨聲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見它們正被秋雨摧落;從燈燭的一線光亮中得到啟發,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鳴蟲也躲進堂屋來叫了。詩人的沉思,從人生轉到草木昆蟲的生存,雖屬異類,卻獲同情,但更覺得悲哀,發現這無知的草木昆蟲同有知的人一樣,都在無情的時光、歲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鳴。詩人由此得到啟發誘導,自以為覺悟了。
后二聯便是寫覺悟和學佛。詩人覺悟到的真理是萬物有生必有滅,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人,從出生到老死的過程不可改變。詩人從自己嗟老的憂傷,想到了宣揚神仙長生不老的道教。詩人感嘆“黃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術之事,指明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的虛妄,而認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講滅寂,要求人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謂“無生”。倘使果真如此,當然不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惱也都不再覺得了。詩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去皈依佛門的。
整首詩寫出一個思想覺悟即禪悟的過程。從情入理,以情證理。詩的前半篇表現詩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動,感受真切,情思細微,藝術上是頗為出色的;而后半篇則純屬說教,歸納推理,枯燥無味,缺陷也是比較明顯的。
《夜深》屬于什么詩歌體裁
《夜深》有兩首,但兩首體裁都是七言絕句。
夜深(唐代韓偓七言絕句)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夜深(宋代周弼詩作)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關于夜深周弼詩寫于哪個季節和夜深古詩周弼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