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夕望江橋是如何描寫(夕望江橋示)

說忘是謊2022-12-08 08:10歷史30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夕望江橋是如何描寫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夕望江橋示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弦一柱思華年”的“思”讀第幾聲?

對于思的讀音。這里可以詳細的給大家介紹。當然,如果按照現代漢語的標準讀音,思肯定沒有四聲 sì 的讀法。只有 sī 和 sāi 。但是,一般我們讀古詩文時,最好按照古音來讀更貼切。

而古代對一個多音字陽平還是去聲的差別在于看他們在詞句中意思。

當讀二聲時,做動詞。讀四聲時,做名詞。就比如“譽”,做名詞“譽滿天下”就讀“yù”,做動詞“稱譽”的時候就讀“yú”。

古代,尤其是宋代及其以前,思做名詞基本都是讀 sì。比如“幽思”,“旅思”,“心思”,“憂思”,“精思”,“留思”,“情思”,“愁思”,“楚思”等等。做動詞基本都讀 sī 。比如“相思”,“遙思”,“思鄉”,“思人”,“思索”,“思古”,“深思”,“苦思”,“長思”等等。而對于一些詞,要在句中看他的意思才知道是作動詞還是名詞來判斷,這里就不贅述。下面是例子。(用律詩最好驗證平仄)

一 .憂思

a.做名詞讀 sì 的例證

*1*【標題】途中送權三兄弟(一作送權驊)【作者】皇甫冉【朝代】唐【體裁】五律

淮海風濤起,江關憂思長。同悲鵲繞樹,獨作雁隨陽。

山晚云初雪,汀寒月照霜。由來濯纓處,漁父愛滄浪。

(這里第二句憂思顯然做名字,那就該讀 sì ,合律)

*2*【標題】夕望江橋示蕭諮議楊建康主簿詩【作者】何遜【朝代】南北【體裁】五古

夕鳥已西度,殘霞亦半消。風聲動密竹,水影漾長橋。旅人多憂思,寒江復寂寥。爾情深鞏落,予念返漁樵。何因適歸愿。分路一揚鑣。

(注意,這首雖然是古風可以不論平仄,雖然古風上下句末字可以不遵循平仄相對,但這首南北朝的五古,還是沒有發展到唐代那么完善,全詩來看也是一句之中前半句末字為仄,后半句末字為平,故第三句上半句應讀 sì,符合。類似的古風如【標題】北至太原【作者】李益【朝代】唐【體裁】五古“唐風本憂思,王業實艱難”句。)

*3*【標題】春閨(一本連后雜詩三首作雜詩四首)【作者】沈佺期【朝代】唐【體裁】五律

鐵馬三軍去,金閨二月還。邊愁離上國,春夢失陽關。

池水琉璃凈,園花玳瑁斑。歲華空自擲,憂思不勝顏。

(末句平仄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合律。注意,這里“不勝顏”的勝讀 shēng 。因為做動詞,和思一樣。做名詞勝利就讀 shèng,“不勝寒”等動詞時讀 shēng。同樣的有“不教”“不令”等詞。可見一斑。如大家可以自己對照“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平仄。)

*4*【標題】水閣【作者】趙方【朝代】宋【體裁】七絕

四圍綠水繞重重,孤閣高撐渺渺中。人在閣中憂思遠,應隨水到海涯東。(閣為仄,自己可推出平仄,讀 sì ,合律,可以看出到宋代也基本上是這樣用的)

*5*【標題】寄夾谷書隱【作者】何夢桂【朝代】宋【體裁】七律

當年曾憶賦高唐,回首邯鄲事渺茫。黃閣故人千里月,青山老我半頭霜。

交情脈脈園中柳,憂思悠悠陌上桑。吹斷參差天欲暮,薄言蘭芷寄衡湘。

b.做動詞讀 sī 的例證

*1*【標題】和答李子真讀陶庾詩【作者】黃庭堅【朝代】北宋【體裁】五律

樂易陶彭澤,憂思庾義城。風流掃地盡,詩句識余情。

往者不再作,前賢畏後生。君言得意處,此意少人明。(這里第一句就是把憂思當做動詞用,后面接賓語“庾義城”,所以這里按理該讀 sī ,再驗證平仄,合律。)

*2*【標題】和馮潔已節夜見過二首【作者】程公許【朝代】宋【體裁】七律

我生恨不際休嘉,浩蕩憂思未有涯。書劍伴人常作客,氍毹暖夢暫還家。

葭灰漸喜回陽律,麥隴時須潤雪花。休沐許寬書檄繞,靜中較似日長些。

(這里第二句的憂思就是動詞,是說詩人在浩蕩的憂思,沒有際涯,故讀 sī ,再驗證平仄,合律。 )

*3*【標題】何處難忘酒十首【作者】王令【朝代】宋【體裁】五律

何處難忘酒,窮才世不知。出門無直道,開口礙當時。

白發無端速,青山不忍期。此時無一盞,何以慰憂思。

(這里末句也是做動詞,沒有酒來安慰詩人不斷的憂思。故讀 sī ,再驗證平仄,合律。 )

總結:充分說明,要準確判斷他的讀音,還要在理解他意思的基礎上才行。

二 .幽思 (這個詞顯然就是名詞,幾乎沒有動詞,不像“憂思“(憂思國家、友人、時節等等即可做動詞)要辨別,所以幽思一般都指名詞的一種幽愁的情感,讀 sì )

*1*【標題】同舍弟佶、班、韋二員外秋苔對之成詠【作者】包何【朝代】唐【五律】

每看苔蘚色,如向簿書閑。幽思纏芳樹,高情寄遠山。

雨痕連地綠,日色出林斑。卻笑興公賦,臨?;g。

(看為平,滑為仄,其余平仄可自行推斷,思這里讀 sì ,合律)

*2*【標題】水調歌頭 夜醉西樓為楚英作【作者】白樸【朝代】元【體裁】詞

雙眸翦秋水,十指露春蔥。仙姿不受塵污,縹緲玉芙蓉。舞遍柘枝遺譜,歌盡桃李花團扇,無語到東風。此意復誰解,我輩正情鐘。喜相從,詩卷里,酒杯中。纏頭安用百萬,自有海犀通。日日東山高興,夜夜西樓好夢,斜月小簾櫳。何物寫幽思,醉墨錦箋紅。

(末句思為名詞,讀 sì ,合律)

*3*【標題】洛陽月夜書懷【作者】劉滄【朝代】唐【體裁】七律

疏柳高槐古巷通,月明西照上陽宮。一聲邊雁塞門雪,幾處遠砧河漢風。

獨榻閑眠移岳影,寒窗幽思度煙空。孤吟此夕驚秋晚,落葉殘花樹色中。

(五六句中,幽思為名詞,讀 sì ,合律)

*4*【標題】山行偶作【作者】馬戴【朝代】唐【體裁】五律

緣危路忽窮,投宿值樵翁。鳥下山含暝,蟬鳴露滴空。

石門斜月入,云竇暗泉通。寂寞生幽思,心疑舊隱同。

(末句幽思為名詞,讀 sì ,合律,滴為仄,其余平仄可自行推斷)

*5*【標題】送彈琴李長史往洪州【作者】錢起【朝代】唐【體裁】五律

抱琴為傲吏,孤棹復南行。幾度秋江水,皆添白雪聲。

佳期來客夢,幽思緩王程。佐牧無勞問,心和政自平。

(白為仄,其余平仄可自行推斷,五六句幽思為名詞,讀 sì ,合律)

####綜上所述###

這里只舉了”憂思“”幽思“為代表。其余用法大家可以自行去推斷讀音。比如“一弦一柱思華年”,這里思就是動詞,讀 sī ,(注:唐律多不避三平尾,三仄尾。如”山關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又三平,又三仄),又比如曹操”慨當以慷,憂思難忘“這里就是名詞的憂思,讀 sì ,若是動詞,后面自然會直接或間接提示憂思的對象,大家可以自己揣摩這里為什么是名詞。

####end####

古代文學史上“陰何”是哪兩位

陰何指陰鏗、何遜,是南北朝梁陳時代兩位有名的詩人。他們都善于寫新體詩,在斟字酌句用韻方面下過苦功,詩風也較相近。杜甫曾有“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解悶》)的詩句,對他們錘煉詩句的精神表示欽佩。他們詩作的內容多描寫山水景物,詩風清新婉麗。何遜比陰鏗早出,生卒年月不可考。大約卒子公元518年。遜字仲言,東海郯人。他的作品不多,但詩句雋美,意境清新,作風與謝?I相近,在格調上比永明體諸作家更接近唐詩。如“夕鳥已西度,殘霞亦半消。風聲動密竹,水影隱長橋。旅人多憂思,寒江復寂寥?!?《夕望江橋》)頗為清新。還有《與胡興安夜別》、《相送》、《贈左丞》、《下方山》等,明凈自然,有謝?I風致。陰鏗,生卒年月不詳。鏗字子堅,南朝武威人,陳時為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詩風明快流麗,但內容比較狹窄,內容多是寫江山景色。他比何遜的時代稍晚一點,所寫詩基本上已合乎律詩的格律。較有名的是《渡青草湖》,其中“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等句,頗為生動,還有如“山云遙似帶,庭葉近成舟?!?閑居對雨))“夜江霧里闊,新月迥中明?!?《五洲夜發》)都看出作者匠心獨運的“苦心”。

夕望江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是唐代最浪漫的女詩人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的詩句:

楓葉千枝復萬枝,

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東流無歇時。

魚玄機此詩,是頗有點講究的。本來此詩做成五絕亦可。

楓葉千萬枝,江橋暮帆遲。

憶君似江水,日夜無歇時。

但仔細一讀,卻似少了點什么。這就是魚玄機的功力所在。一旦為五絕,便少了那份韻味。二個“枝”的重復,“掩映”的曼長情味。“西”和“東”的反義嵌聯?,F在一看,真的是一字都不可少。

詩意:

楓葉枝繁葉茂,層層疊疊,掩映在江橋畔,使人遲遲望不見返航的船只。我對你的思念像那西江的流水,日日夜夜向東流淌沒有停歇之時。

至于“一城相隔兩地秋,寒鷗飛盡水悠悠”,我不知其出處。詩意與上首是一脈相承的:

一座城把人分隔成兩地,一年又一年,思念綿綿;江面上,海鷗已經飛盡,孤獨寂寞之人的相思離愁卻像悠悠江水,永遠無盡頭。

有關流水的古詩

流水落花無問處,只有飛云,冉冉來還去。--秦觀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

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柳永

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白居易

落花壇上拂,流水洞中聞。--李易

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趙嘏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灣。--劉長卿

黃卷清琴總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李嘉祜

詩成流水上,夢盡落花間。--錢起

遠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司空曙

落花流水草連云,看看是、斷腸南浦。--歐陽修

酒到強尋歡日路,坐來誰為溫存。落花流水不堪論。--李之儀

錢塘江上客歸遲,落花流水青春暮。--向滈

流水落花都莫問,等取,榆林沙月靜邊塵。--王質

桃溪近、幽香遠遠,謾凝望、落花流水。--黃裳

憶高陽,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舊。--王雱

醉歸來、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黃庭堅

門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鵑聲碎。--謝逸

落花流水兩關情。恨無憑。夢難成。--張繼先

暮雨朝云相見少,落花流水別離多。--趙鼎

歡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向子諲

玉樓依舊暗垂楊。樓下落花流水、自斜陽。--鄧肅

歌聲里。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馮時行

一瞬光陰,霎時蜂蝶,還付落花流水。--史浩

問伊今夜在誰行。遺恨落花流水、誤劉郎。--趙善

括煙雨樓臺,曉來獨上無滋味。落花流水。--陳亮

此情苦,問落花流水,何時重見。--高觀國

流水落花去路,畫象棠陰陳跡,霄觀傍樓臺。--魏了翁

記年年、曾來幾度,落花流水。--陳以莊

流水落花芳草渡。明年好記歸時落。--陳德武

流水落花,夕陽芳草,此恨年年相觸。--周端臣

碧草煙淡,落花流水,不堪回佇。--趙以夫

宿粉殘香隨夢冷,落花流水和天遠。--湯恢

恍出山、紅塵吹斷,落花流水。--劉辰翁

斜陽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趙文

夕陽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詹玉

春來春去。人在落花流水處。--呂巖

流水斷橋芳草路,淡煙疏雨落花天。--牟融

利及生人無更為,落花流水舊城池。--熊孺登

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琴。--李群玉

落花流水認天臺,半醉閑吟獨自來。--高駢

百年流水盡,萬事落花空。--韋莊

流水物情諳世態,落花春夢厭塵勞。--譚用之

古巖寒柏對,流水落花隨。--修睦

落花徒繞枝,流水無返期。--張生妻

愁以碧溪南岸。流水落花無限。--侯善淵

去去天荒地老,流水無情,落花狼籍。--白樸

流水落花何處路,綠陰幽草可憐生。--程文海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8分)夕望江橋示蕭諮議、楊建康、江主簿南朝·梁 何遜夕鳥已西度,殘霞

小題1:

①點明因遠望而生憂思,寒江寂寥,又倍增羈旅落寂之感;(2分)②此聯情景相映,詩篇后四句的歸隱之嘆由此生發而出,是前四句寫景過渡到后四句抒情的橋梁。(2分)

小題2:

“爾情”和“予念”形成鮮明對照,(1分)鮮明地表現了諸君一意干求功名,追求富貴,(1分)而詩人卻無留戀之意,一心歸隱,(1分)表達了詩人厭倦官場,向往隱逸生活的思想感情。(1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旅人”一聯點明遠望而生憂思,寒江寂寥,倍增羈旅落寞之感。此聯情景相映,后半的歸隱之嘆由這旅人憂思生發而出,故此聯實為由上半的寫景過渡到下半的抒情的橋梁。

小題2:

試題分析:“爾情深鞏洛”,寫三人對京都眷戀情深。西晉潘岳有《在懷縣作》詩二首,其二云:“信美非吾土,祗攪懷歸志。眷然顧鞏洛,山川邈離異。愿言旋舊鄉,畏此簡書忌。”潘詩抒發了對首都洛陽的懷戀之情。而何遜此詩中的“鞏洛”實指梁朝的首都建康。南朝人雖偏安江左一隅,但仍喜以中原的地名來稱呼其地,更何況南方還設立了不少北方的僑置州郡。如東晉時號荊州為“陜西”,刺荊州曰“分陜”(參見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一《陜西》)。何遜詩中這類例子也不少。如《日夕望江山贈魚司馬詩》:“晝悲在異縣,夜夢還洛汭。洛汭何悠悠,起望登西樓。”《贈江長史別詩》:“安得生羽毛,從君入宛許。”《初發新林詩》:“回首泣親賓,中天望宛許。帝城猶隱約,家國無處所?!甭鍥I、宛許這些中原地名在何遜詩中都用來指建康一帶的京畿地區。又其《贈族人秣陵兄弟詩》云:“洛令初解巾?!鳖}下注:“何思澄為秣陵令?!憋@然詩人徑以“洛(陽)令”代指“秣陵令”?!斗稄V州宅聯句》詩中范云詩云:“洛陽城東西,卻作經年別?!币彩且月尻栔妇┒冀怠B撓翟婎}可以推想,此詩當作于建康,題中三人也都是供職于建康者。詩人此處的言外之意是,諸君宦情不薄,而我卻毫無戀棧之意,一心歸隱江湖。“爾情”和“予念”適成鮮明對照,形成反襯。何遜詩中發抒懷歸之思的詩句觸目即是,如《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詩》:“伊余本羈客,重睽復心賞。望鄉雖一路,懷歸成二想?!薄顿浿T游舊詩》:“望鄉空引領,極目淚沾衣。旅客長憔悴,春物自芳菲。岸花臨水發,江燕繞檣飛。無由下征帆,獨與暮潮歸?!睍r見睥睨榮利、耿介自守之意,是即梁武帝所謂“何遜不遜”。最后一聯以陳述對歸隱的向往作結。怎樣才有機會得遂志愿,分道揚鑣,擺脫這游宦羈旅的生涯?這一問題道出了詩人心中的渴望。

用白描手法或半文言文形式寫吳中的景色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王實甫《十二月帶堯民歌別情》) (詩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別從“怕黃昏”、“不銷魂”、“新啼痕”、“斷腸人”等四個角度將少婦別后的相思之悄表現得淋漓盡致。)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十艮,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所寫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圍是那么冷寂,這就給后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

(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得很遠,并非依靠風的力量。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白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劃線的四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在這里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已分不開哪是“景”,那是“情”。)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于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后兩句寫動態。)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動態。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傍B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里面包含著辯證法。)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

《孔雀東南飛》文中寫迎娶劉蘭芝的場面,“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逼鋱雒鎸懙迷綗狒[,其悲情越強烈。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潄y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之情呢詩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更加深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9.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

(文章在這里多角度地寫出阿房宮樓閣之多、構造之奇、布局之巧,體現出阿房宮的氣勢雄偉)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后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的鋪敘等寫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薰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 (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是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即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體說來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事物,達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易混淆。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

(要說的明是相思的苦,卻不直說,而用“非關病酒,不是悲秋”來烘托)

  12.點化(化用) 對前人書面作品的語言和群眾的口頭創造,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境??煞秩N:字詞點化、內容升華、意境開拓。

①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①句點化了范仲淹《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的字詞。②句點化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的詩句意境。)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廉頗等五個歷史故事的典故。

14.實虛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詩人開始寫“地”、寫“鴉”,而不寫月,但卻讓我們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為“地白”、“棲鴉”是月亮朗照的結果,既然地白如霜,棲鴉可見,可知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明皎潔”,因此它是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15。抑揚 我們在表揚或批評某一事物的時候,為了使別人信服,或預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往往把要表揚的先從某一缺點加以批評,把要批評的先從某一優點加以表揚,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抑揚。抑揚可分兩種:1.欲揚先抑法;2.欲抑先揚法。

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后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后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后面高興。這里采用了欲揚先抑法。)

16.疊詞 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這種修辭手法,叫做疊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開頭十四個疊字為全詩定下了一個殘秋和孤獨的感情基調,渲染了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內心深處的凄涼。)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對舉而獨立的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互相補充、互相滲透,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種修辭方式就叫互文?;ノ牡男问匠R姷挠挟斁浠ヒ姾蛯浠ヒ妰煞N。翻譯時容易譯錯,應特別注意。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正確翻譯是:秦朝和漢朝的明月與關城。容易誤譯為:秦朝的明月與漢朝的關城。)

  18.意象組合(蒙太奇式的畫面組合)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鏡頭組接成生活的片斷和場景。場景隨著劇情發展而時時在變化,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 (此首詞出現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9個并列的名詞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出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中國水墨畫中純用墨線、不著顏色來粗筆勾勒物象輪廓的一種筆法。后借用于文學寫作,指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形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工筆,原是一種繪畫的筆法,后指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望江南))

(這首詞采用了白描手法,寫一位女子從早到晚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

此外,還有一些現代漢語中常用的修辭格如比喻、擬人、夸張、借代、對比等,在古詩詞中也常常使用,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關于夕望江橋是如何描寫和夕望江橋示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8827.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