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什么自稱老夫(蘇軾自稱老夫的原因)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蘇軾為什么自稱老夫,以及蘇軾自稱老夫的原因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蘇軾為何自稱老夫?
老夫聊發少年狂: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蘇軾此時38歲便自稱“老夫”,頗有悱惻意味。開頭說老夫本不該狂,而自己卻要聊且發發少年人的豪情狂態。
蘇東坡為何30多歲就自稱“老夫”?
蘇東坡一生寫下了多少動人的詩詞。
有的瀟灑自如,比如“何妨吟嘯且徐行”,有的纏綿悱惻,比如“十年生死兩茫茫”,有的海闊天空,比如“明月幾時有”。
但他最狂放和豪邁的一首詩詞,當是《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描寫了密州太守蘇東坡的狩獵生涯,他親自帶著上千騎兵,以及黃犬、蒼鷹,在山崗上縱橫,酒酣耳熱之際,不禁有了戎馬沙場的感覺,甚至想什么時候朝廷派他帶兵,去跟西北的西夏軍隊作戰。
真是喝多了。他跟朋友寫信,還特意描繪了寫完這首詞的場景:“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上千士兵一起唱這首“老夫聊發少年狂”,唱詞的人也被寫在詞里,真是有意思。
另外,有意思的是,“老夫聊發少年狂”,自稱老夫,其實他寫下這首詞的時候,年齡才38歲。
38歲放在今年還是青年,即使在宋朝也遠遠不算老夫,即使蘇東坡作為一個基層官員已經“鬢微霜”,但也不至于成了老年人。
那么,他為什么要這樣說自己呢?
或許是真的是容顏漸老,蘇東坡喜歡的唐朝韓愈,曾經寫過《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也是還沒到四十歲就已頭白如雪。
那時的讀書人真是不容易,寒窗苦讀,消耗了多少心神。
或許是蘇東坡的自嘲吧。我不認為是他心老了。
東坡之心,從未老過。
蘇東坡寫“老夫聊發少年狂”時才38歲,為何還自稱為“老夫”?
因為古代中國的人均壽命短啊。古代的人受到天災人禍的傷害是很大的。一出現水災旱災地震臺風這些災害,死亡人數絕對比現代幾百倍。更何況,古代的交通不發達,勞動人民貧窮,讀書人身體差,醫療水平不高......這些因素導致古代人不是沒錢治病就是治不好,或者是來不及醫治。
這樣的古代人平均壽命在30歲左右。蘇軾38歲在他那個年代確實已經算是老年了。和現代30歲的男人剛剛進入壯年期是不一樣的。除了這個原因,蘇軾在自己38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一頭白發,在他看來自己就和老年人一樣,用老夫形容自己也很貼切啊。
再者說,詩詞中有很多時候是按照詩人的心境來的。蘇軾在38歲的時候,內心也許已經是老人的心態。蘇軾在朝廷任職的時候就很關注于民生,想為百姓做實事。因為他早年看過太多的人間疾苦,看過太多的生死,也許他的心境就如同老人一般,看透這世間,便自稱老夫。
?
無論如何,蘇軾在詩中自稱的老夫,也許是一時興起,也可能是本身如此。但是他寫的這首詩詞,寫得大氣寫得瀟灑,很多人都喜歡他詩中的灑脫氣質。單是看詩讀詩,沉浸在這意境中,誰會去糾結這個老夫用得到底準不準確?而38歲時,蘇軾已經走過了自己生命的一半,但是依舊灑脫的他,敢于自稱老夫。是多么的桀驁不馴,多么令人佩服。
蘇軾為何自己為老夫
這個是有當時的特定環境的,古代人長壽者少,中年已是人生過半,加之宦海沉浮,屢次失意大有看透世事之感,故稱老夫。
為何蘇東坡才三十八歲而已,就自稱老夫了呢?
杜甫46歲,就有“晚歲迫偷生”的感慨,只因為“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故有“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的場景!
而蘇軾就更過分了,他出生于1037年1月8日,病逝于1101年8月24日,享年64歲,卻在僅僅38歲時,就自稱老夫,語出《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若說就蘇軾詩中的狀態,與酒仙李白有一拼,酒酣胸膽尚開張,甚是豪邁,以至于拿自己當了少年郎,要親自射殺猛虎,還要“千騎卷平岡”,怎么就偏偏自稱老夫呢?
《三國志.蜀書.先左傳》,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備何等人物呀,卻因為自己常年坐失良機,壯志未酬,功業不建,看到腿上長點肥肉,眼淚都掉出來了。
蘇軾渴望的不也是“身不離鞍”的生活嗎?心里有夢想還未實現的人,是閑不住的!他們害怕時間流逝,害怕自己一天天老去,再也沒有機會實現理想抱負。
都說美人最怕遲暮,其實,英雄更怕早衰!身未老、心已倦,蘇軾口中言老,不是真老,是心中怕自己老去,所以,才有這一句感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誠如司馬遷所說,死有重于泰山與輕于鴻毛之別,恐旦暮死,不是怕死,是壯志未酬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不等人呀!歲月卻不饒人呢!怎么能不讓人感慨萬千呢?
越是心事重重的人,越是吃不好、睡不好,越是老得快,韓愈不到四十歲,就已經白發蒼蒼,而且視力也不行了,牙齒也出問題了,38歲的蘇軾也發現自己頭發開始發白了,所以,他以“老夫”兩個字自嘲。
宦海沉浮、人生無常,歲月如梭,春秋代序,草木零落,美人遲暮,鬢已微霜,年少的夢想卻一再擱淺,古往今來,誰人不為此自嘲、哀傷?
38歲的蘇東坡寫下老夫聊發少年狂,為何自稱為老夫?
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比如詩詞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在詩詞領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詩人,也出現了很多經典的作品,比如蘇軾,便是一個高產且創作力極佳之人。
一般而言,每一位詩人的詩詞中,是可以看出一些時代的痕跡的,而蘇軾的作品也不例外。蘇軾曾經寫過一首名為《江城子·密州出獵》的作品: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是一首豪放類型的詞,描繪了蘇軾的狩獵生活,他帶著上千名騎兵,黃犬以及蒼鷹在山崗上縱橫,一同飲酒。喝到了興頭上的時候,蘇軾頓時有了征戰沙場的感覺,他渴望著朝廷可以派他帶兵去與西北的西夏軍隊作戰。
對于如今的我們而言,人們一般可以活到七八十歲,因此三十八歲便是壯年時期,是一個人事業的黃金時期。而這個時期的人,往往充滿了斗志,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充滿了對家庭的責任感。因此,38歲的人,在如今的世界,定然算不上是老夫。
而在宋朝時期,雖然醫學水平遠不如現在,但是此時社會處于比較發達的狀態,因此人的壽命也并不會太短。就拿蘇軾而言,他出生于1037年1月8日,病逝于1101年8月24日,享年64歲,也就是說,當蘇軾到了32歲的時候,人生不過是過了一半而言。而38歲的蘇軾雖然已經度過了自己大半個人生了,但是也決定沒有達到老夫的境地。
那么,蘇軾為何如此自稱呢?其實還有一種老,不是外貌上的表現,而是體現在內心上的。蘇軾最喜歡的詩人便是唐朝韓愈,他甚至寫過一首《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也是說,蘇軾覺得自己還沒到四十歲就已頭白如雪,而這樣的狀態,自然稱得上是老夫。或許,這是寒窗苦讀以及工作帶來的壓力,使得蘇軾消耗了許多的心神,因此身心疲憊,所以自嘲吧。
關于蘇軾為什么自稱老夫和蘇軾自稱老夫的原因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