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屑泉是哪個園林的(金屑泉是哪個園林的景觀)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金屑泉是哪個園林的,以及金屑泉是哪個園林的景觀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哪位大哥知道唐代園林的特點和資料! 最好是西安地區的!
中國古代園林的特色
(一)造園藝術,“師法自然”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內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 然。山與水的關系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 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律。如假 山峰巒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巖石的紋脈,盡量減少人工 拼疊的痕跡。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静贾脩鞘杳芟嚅g,形態天 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間,融于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筑來圍蔽和分隔空間。 分隔空間力求從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現自然。 為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靜、因與借、真與假、有 限與無限、有法與無法等種種關系。如此,則把園內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互相滲 透的作用。在漏窗內看,玲瓏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 美學價值;透過漏窗,竹樹迷離搖曳,亭臺樓時隱時現,遠空藍天白云飛游,造成 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
(三)園林建筑,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 墻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 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所有建筑,其形與神都 與天空、地下自然環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自然、 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并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四)樹木花卉,表現自然
與西方系統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自 然。松柏高聳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數彈-28212里盛開 乃至于樹枝彎曲自如, 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自然 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 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 根本原因。
唐代自然園林式別業山居 盛唐時期,中國山水畫已有很大發展,出現了寄興寫情的畫風。園林方面也開始有體現山水之情的創作。盛唐詩人、畫家王維在藍田縣天然勝區,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點綴,經營了輞川別業,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詩情畫意的自然園林。中唐詩人白居易游廬山,見香爐峰下云山泉石勝絕,因置草堂,建筑樸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繡谷花(映山紅),夏有石門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四時佳景,收之不盡。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柳州城南門外沿江處,發現一塊棄地,斬除荊叢,種植竹、松、杉、桂等樹,臨江配置亭堂。這些園林創作反映了唐代自然園林式別業山居,是在充分認識自然美的基礎上,運用藝術和技術手段來造景、借景而構成優美的園林境域。
別業
別業一詞是與“舊業”或“第宅”相對而言,業主往往原有一處住宅,而后另營別墅,稱為別業。稱別墅時,則是突出其園林氣氛以區別于一般住宅。
別業和莊園有時含義相同,有時不同。別業建于業主所屬領地或田產范圍內的,與莊園相同;有的別業是一所包括有住宅的獨立的園林,業主也不一定是地主或領主,這種別業就不是莊園。
別業和宅園的區別在于:前者位于郊區,是以家宅為主體的園林;后者位于城市,是在家宅用地中劃出一部分用地專門布置成園林,供游憩之用,同家宅隔開。宅園研究者,通常不考慮家宅部分,僅以園林部分為研究對象。別業同莊園和宅園雖有區別,有時并不嚴格劃分。
中國園林史上最著名的別業當推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的輞川別業。
輞川別業
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701-761)在輞川山谷(蘭田縣西南10余公里處)在宋之問輞川山莊的基礎上營建的園林,今已湮沒。根據傳世的《輞川集》中王維和同代詩人裴迪所賦絕句,對照后人所摹的《輞川圖》,可以把輞川別業大致描述如下:
從山口進,迎面是“孟城坳”,山谷低地殘存古城,坳背山岡叫“華子崗”,山勢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樹,因而有“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和“落日松風起”句。背岡面谷,隱處可居,建有輞口莊,于是有“新家孟城口”和“結廬古城下”句。
越過山岡,到了“南嶺與北湖,前看復回顧”的背嶺面湖的勝處,有文杏館,“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大概是山野茅廬。館后崇嶺高起,嶺上多大竹,題名“斤竹嶺”。這里“一徑通山路”,沿溪而筑,有“明流紆且直,綠筱密復深”句,狀其景色。
緣溪通往另一區,題名“木蘭柴”(木蘭花),這里景致幽深,有詩說“蒼蒼落日時,鳥聲亂溪水,緣溪路轉深,幽興何時已?!毕髦吹纳綄?,跟斤竹嶺對峙,叫“茱萸片”,大概因山岡多“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的山茱萸而題名。翻過茱萸片,為一谷地,有“仄徑蔭宮槐”句,題名“宮槐陌”,“是向欹湖道”。
登岡嶺,至人跡稀少的山中深處,題名“鹿柴”,那里“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奥共瘛鄙綄聻椤氨闭?,一面臨欹湖,蓋有屋宇,所謂“南山北宅下,結宇臨欹湖”。北宅的山岡盡處,峭壁陡立,壁下就是湖。從這里到南宅、竹里館等處,因有水隔,必須舟渡,所以“輕舟南宅去,北宅渺難即”。
欹湖的景色是,“空闊湖水廣,青熒天色同,艤舟一長嘯,四面來清風”。如泛舟湖上時,“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為了充分欣賞湖光山色,建有“臨湖亭”,有詩這樣描述:“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毖睾贪渡戏N植了柳樹,“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綺”,“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絲”,因此題名“柳浪”?!傲恕蓖?,有水流湍急的“欒家瀨”,這里是“淺淺石溜瀉”,“波跳自相濺”,“汛汛鳧鷗渡,時時欲近人”,不僅描寫了急流,也寫出了水禽之景。
離水南行復入山,有泉名“金屑泉”,據稱“瀠汀澹不流,金碧如可拾”。山下谷地就是南宅,從南宅緣溪下行到入湖口處,有“白石濰”,這里“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跋石復臨水,弄波情未極”。沿山溪上行到“竹里館”,得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贝送猓€有“辛夷塢”、“漆園”、“椒園”等勝處,因多辛夷(即紫玉蘭)、漆樹、花椒而命名。
輞川別業營建在具山林湖水之勝的天然山谷區,因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題名,使山貌水態林姿的美更加集中地突出地表現出來,僅在可歇處、可觀處、可借景處,相地面筑宇屋亭館,創作成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詩情畫意的自然園林。
輞川獨特的地貌
藍田輞川具有獨特而豐富的地形地貌,可滿足園林設計家王維的多種審美需求。
明代計成在其園林藝術專著《園冶》中非常重視“相地”,他把園地分為山林地、城市地、村莊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類,并且認為“園地惟山林最勝”,因為它“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
而輞川具有山林地的優勢,還兼具村莊地和江湖地的特點,可謂得天獨厚。
關于村莊地的佳處,計成在《園冶》中認為“今耽丘壑者,選村莊之勝,團團籬落,處處桑麻,鑿水為壕,挑堤種柳”,具有濃郁的田園氣息;而這在王維的輞川詩中并不少見,著名的如:“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保ā斗e雨輞川莊作》)“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田園樂·其七》)“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春中田園作》)
關于“江湖地”,輞川也具有《園冶》中認為“今耽丘壑者,選村莊之勝,團團簇落,處處桑麻,鑿水為壕,挑堤種柳”,具有濃郁的田園氣息,而這在王維的輞川詩中并不少見,著名的如:“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積雨輞川莊作》)“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田園樂·其七》)“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保ā洞褐刑飯@作》)
關于“江湖地”,輞川也具有《園冶》中所言“江干湖畔,深柳疏蘆之際,略成小筑,足微大觀也。悠悠煙水,澹澹云山,泛泛魚舟,閑閑鷗鳥”的特色。唐時輞川的水資源比較充足,源自秦嶺北麓的輞峪河(輞水)是灞河水系的最大支流,流經輞川川道,與四面山澗流出的無數條小溪交匯,并在輞峪中段形成一個天然欹湖,成為輞川20景中的主要景觀。
此外還有欒家瀨、金屑泉、柳浪、茱萸沜、白石灘等各具特色的水景,王維又在此基礎上加以巧妙運用,充分挖掘其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
使“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泛舟往來”,又在湖邊種植一行行楊柳,搖曳風中,隨波浪起伏,成為“柳浪”,即所謂“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漣”(王維《柳浪》);他還“結宇臨欹湖”(裴迪《北垞》,在欹湖畔建臨湖亭以飽覽湖光山色。所謂“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欹湖》)“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臨湖亭》)。青山白云,湖光天色,泛舟迎客,何等愜意!使詩人嚴冬臘月里仍暢想著春日里“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的美景,凡此種種,盡得《園冶》中江湖地園林“悠悠煙水,澹澹云山,泛泛魚舟,閑閑鷗鳥”的妙處。
藍田輞川獨特豐富的地貌,使其兼具山林地、村莊地、江湖地等多種造園優勢,使園林設計家王維可充分發揮其獨到的審美眼光和高妙的園林建筑藝術,造就了輞川別業這一唐代極具代表性的自然山水園林。
唐詩-山水田園詩10首(含作者姓名,年代)
王維是唐代的杰出詩人、畫家、造園藝術家,他將山水詩、山水畫藝術融入到造園藝術中,對唐宋寫意山水園風格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其造園思想在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歷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王維的營造的作品"輞川別業"充滿了詩情畫意,在寫實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寫意,園林形式簡約、樸素而留有余韻,意境深遠,成為唐宋寫意山水園的代表作.
【輞川集·序】
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泮、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
【輞川集·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輞川集·華子岡】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輞川集·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輞川集·斤竹嶺】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輞川集·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輞川集·木蘭柴】
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
【輞川集·茱萸沜】
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
山中儻留客,置此芙蓉杯。
【輞川集·宮槐陌】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
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
【輞川集·臨湖亭】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輞川集·南垞】
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
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
【輞川集·欹湖】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輞川集·柳浪】
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
不學御溝上,春風傷別離。
【輞川集·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輞川集·金屑泉】
日飲金屑泉,少當千馀歲。
翠鳳翊文螭,羽節朝玉帝。
【輞川集·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輞川集·北垞】
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闌。
逶迤南川水,明滅青林端。
【輞川集·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輞川集·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輞川集·漆園】
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
【輞川集·椒園】
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
椒漿奠瑤席,欲下云中君。
王維的輞川別業具體是在哪里?
陜西省藍田縣。
輞川別業是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在輞川山谷(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南10余公里處)在宋之問輞川山莊的基礎上營建的園林,這是一片擁有林泉之勝、因地而建的天然園林。
輞川別業營建在具山林湖水之勝的天然山谷區,因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題名,使山貌水態林姿的美更加集中地突出地表現出來,僅在可歇處、可觀處、可借景處,相地面筑宇屋亭館,創作成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詩情畫意的自然園林。
擴展資料:
建筑格局:
從山口進,迎面是“孟城坳”,山谷低地殘存古城,坳背山岡叫“華子崗”,山勢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樹,因而有“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和“落日松風起”句。背岡面谷,隱處可居,建有輞口莊,于是有“新家孟城口”和“結廬古城下”句。
越過山岡,到了“南嶺與北湖,前看復回顧”的背嶺面湖的勝處,有文杏館,“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大概是山野茅廬。館后崇嶺高起,嶺上多大竹,題名“斤竹嶺”。這里“一徑通山路”,沿溪而筑,有“明流紆且直,綠筱密復深”句,狀其景色。
緣溪通往另一區,題名“木蘭柴”(木蘭花),這里景致幽深。
登岡嶺,至人跡稀少的山中深處,題名“鹿柴”,“鹿柴”山岡下為“北宅”,一面臨欹湖,蓋有屋宇。北宅的山岡盡處,峭壁陡立,壁下就是湖。
欹湖的景色是,“為了充分欣賞湖光山色,建有“臨湖亭”,沿湖堤岸上種植了柳樹。
離水南行復入山,有泉名“金屑泉”,據稱“瀠汀澹不流,金碧如可拾”。山下谷地就是南宅,從南宅緣溪下行到入湖口處,有“白石灘”。沿山溪上行到“竹里館”。
此外,還有“辛夷塢”、“漆園”、“椒園”等勝處,因多辛夷(即紫玉蘭)、漆樹、花椒而命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輞川別業
輞川別業在哪個縣
陜西省藍田縣。
輞川別野是唐代詩人、畫家王維在宋輞川別業的基礎上,在輞川峽谷(今陜西藍田縣西南10余公里)修建的一座園林。這是一個天然的花園,以女神的勝利而建在地面上。
王別野建在一個有山有湖的天然山谷里。因為有了植物與山川、泉水形成的景色的稱謂,山水之美更加集中和突出。只有在休息的地方,可以觀察的地方,可以借景的地方,才可以在地上建亭,營造出一個既有自然情趣,又有詩情畫意的自然園林。
擴展信息:
建筑模式:
從山口進入,有蒙城洼地,山谷低地留下的古城,洼地背面的小山叫花子崗。山高坡陡,森林茂密,松樹多,秋樹多。所以有“百鳥不窮,連山還秋”“夕陽松風”之說。背有山谷,又有僻靜之處,建有王口村,故有“新居蒙城口”“建府古城下”之句。
翻過這座山,你會發現“南嶺北湖,回望回眸”的勝境,還有“文星削梁,香茅成親”的文星閣,大概是山野的一個山寨吧。亭崇嶺高起后,嶺上多竹,題“金竹嶺”。這里“一路山道”依溪而建,有“明溪直,綠筱密幽”之說,可見其風光。
小溪的邊緣通向另一個區域,名為“木蘭柴”(木蘭),那里的風景很深。
鄧剛嶺,在人煙稀少的大山深處,名曰“柴璐”,山腳下是“北宅”,面朝湖邊,蓋滿了房屋。北宅山的盡頭,懸崖陡立,湖在墻下。
湖的景色是,“為了充分欣賞湖的景色,在湖邊建了一個亭子,沿著湖岸種了柳樹。
水往南,回入山中,有一泉,名曰“金屑泉”,據說“金燦燦,若能拾之”。山下的山谷是南屋。從南屋的邊緣到湖的入口,有“白石灘”。沿山澗而上到“朱莉亭”。
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地方,如吳欣怡、憩園和椒園,它們是以許多玉蘭花、漆樹和花椒命名的。
語文課本里的古詩詞4——《鹿柴》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一單元日積月累選的是《鹿柴》,這首小朋友們幼兒園都能朗朗上口的五言絕句,出自王維的《輞川集》,《鹿柴》是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再拿出來復習一遍,我想,多因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面感極強,與本單元的單元導語中“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相呼應,也與他的《漢江臨泛》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相照應的吧。
鹿柴,“柴”讀zhài,是輞川的一處山水,輞川在陜西藍田縣東南一個小山谷,地處終南山下,風景秀麗,如詩如畫,曾是唐武周時詩人宋之問的“別業”,號稱“藍田山莊”,《藍田山莊》《別之望后獨宿藍田山莊》《見南山夕陽召監師不至》等詩,都是寫于此,宋之問因“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渡漢江》)被更多人知。但宋之問的為人,卻和他的詩是兩個方面,后人稱他“寫最好的詩,做最惡的事”。宋之問被唐玄宗賜死后,藍田山莊就荒廢。
三十年后,張九齡罷相,王維痛感失望,退隱輞川,購得此所。已經荒蕪衰敗的藍田山莊被王維精心的修繕后,成為了一個即可入畫,又可入詩的文人園林,叫輞川別墅。
王維對佛理的研究與感悟,參透進了這一山一谷,一溪一流,與好友裴迪游輞川時,寫下了組詩《輞川集》,也是開創了組詩的先河。
【輞川集·序】
余別業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泮、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
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王維)
結廬古城下,時登古城上。
古城非疇昔,今人自來往。(裴迪)
華子崗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崗,惆悵情何極。(王維)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裴迪)
文杏館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王維)
迢迢文杏館,躋攀日已屢。
南嶺與北湖,前看復回顧。(裴迪)
斤竹嶺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王維)
明流紆且直,綠筱密復深。
一徑通山路,行歌望舊岑。(裴迪)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
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跡。(裴迪)
木蘭柴
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王維)
蒼蒼落日時,鳥聲亂溪水。
緣溪路轉深,幽興何時已。(裴迪)
茱萸沜
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
山中儻留客,置此芙蓉杯。(王維)
飄香亂椒桂,布葉間檀欒。
云日雖回照,森沉猶自寒。(裴迪)
宮槐陌
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
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王維)
門前宮槐陌,是向欹湖道。
秋來山雨多,落日無人掃。(裴迪)
臨湖亭
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王維)
當軒彌滉漾,孤月正裴回。
谷口猿聲發,風傳入戶來。(裴迪)
南垞
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
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王維)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
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裴迪)
欹湖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王維)
空闊湖水廣,青熒天色同。
艤舟一長嘯,四面來清風。(裴迪)
柳浪
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
不學御溝上,春風傷別離。(王維)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絲。
結陰既得地,何謝陶家時。(裴迪)
欒家瀨
颯颯秋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王維)
瀨聲喧極浦,沿涉向南津。
泛泛鷗鳧渡,時時欲近人。(裴迪)
金屑泉
日 飲金屑 泉,少當千馀歲。
翠鳳翊文螭,羽節朝玉帝。(王維)
縈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
迎晨含素華,獨往事朝汲。(裴迪)
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王維)
跂石復臨水,弄波情 未極 。
日下川上寒,浮云澹無色。(裴迪)
北垞
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闌。
逶迤南川水,明滅青林端。(王維)
南山北垞下,結宇臨欹湖。
每欲采樵去,扁舟出 菰蒲 。(裴迪)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
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裴迪)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玩。
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裴迪)
漆園
古人非 傲吏 ,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王維)
好閑早成性,果此諧 宿諾 。
今日漆園游,還同莊叟樂。(裴迪)
椒園
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
椒漿奠瑤席,欲下云中君。(王維)
丹刺罥人衣,芳香留過客。
幸堪調鼎用,愿君垂采摘。(裴迪)
《輞川集》中除了《鹿柴》是我們比較熟悉的,還有一首《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也是廣為人知的。乍一看,這就是一首寫景詩,幽篁、竹林明月,獨坐、彈琴、長嘯,都極為普通,但是把一首詩四句一氣呵成的時候,整體一出,就顯現出了境界。
王維精通書畫、音樂,詩多以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存詩400多首,宋蘇軾在題跋王維的《藍田煙雨圖》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