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哪個朝代的(司馬光哪個朝代的政治家)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司馬光哪個朝代的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司馬光哪個朝代的政治家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光是什么朝代的人
司馬光是宋朝的。
司馬光這一名字,對于我們來說都不陌生??赡茉谛r候我們就已經聽過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了,還知道司馬光編撰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那么,司馬光到底是哪一個朝代的人呢?根據史料的記載,司馬光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時期的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中世代在朝中擔任要職。司馬光在幼時便有神童之稱,他以七歲之齡全篇背誦了《左氏春秋》一書,并且能夠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公元1038年即仁宗寶元元年,年僅二十歲的司馬光高中進士,從此踏入了仕途。
司馬光在朝為官期間,一直盡心盡力輔佐皇帝,視國家興亡為己任。公元1067年,神宗趙頊繼位。年輕氣盛的神宗想要振興北宋王朝,他十分看好王安石的新政,便任命王安石為宰相。同時,神宗也認為司馬光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也十分重用他。但王安石與司馬光兩人的政見不同,經常在上朝的時候大聲爭吵。
司馬光后來更是一怒之下辭官回鄉,一走便是十五年。在這十五年里,司馬光每日用心編撰《資治通鑒》。等到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豐八年,宋神宗因病去世,年僅十歲的宋哲宗趙煦繼位,朝政被皇太后把持。皇太后本來就是反對王安石新政的,于是她啟用已經六十七歲高齡的司馬光為副宰相。
司馬光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新法,還原舊法。司馬光每天嘔心瀝血的工作,為北宋王朝耗盡了心血,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司馬光是哪個朝代的人
司馬光生于公元1019年,是北宋時期的人。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雖然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但政治生涯并不突出,其人為中國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典型代表,但由司馬光反對王安石可以顯示出其保守的主張,對他而言宗法及倫理綱常對國家是比較重要的。
擴展資料: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主持編寫《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本編年體的史書,里面包含了十六朝代,近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司馬光之所以能夠寫出《資治通鑒》一書這與他的博學多聞是分不開的,且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時環境極其的艱苦,專門開辟了一間地下室來寫書,甚至為了編撰該書司馬光耗盡了自己所有的錢財。司馬光的《才德論》告訴我們,才與德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只有才德皆備者,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司馬光是哪個朝代的
司馬光是北宋的人物。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省夏縣)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信陽光山縣)。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
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于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人物生平: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縣),此時其父司馬池任光山縣令,所以給他起名光;六歲時,司馬池就教司馬光讀書,七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這一件震動京洛的事。
天圣九年(1031年),司馬光隨父親司馬池從東京出發,一路經洛陽、潼關、寶雞,過秦嶺,前往四川廣元,出任利州轉運使,在棧道上遇著巨蟒,他沉著冷靜地手持利劍,扎進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滾下了深不可測的棧道下邊。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司馬光
司馬光是什么朝代的
司馬光 ---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司馬光在政治上對西夏、遼國采取割地忍讓政策,并上《上哲宗乞還西夏六寨》。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
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寶元進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上進。宋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于熙寧三年(1070年)出知永興軍(現在陜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年)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傳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遺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后,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馬光出生,此時其父司馬池任光山縣縣令(今河南光山縣),所以給他起名光;6歲時,司馬池就教司馬光讀書,7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這一件震動京洛的事。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 ,司馬光隨父親司馬池從東京出發,一路經洛陽、潼關、寶雞,過秦嶺,前往四川廣元,出任利州轉運使,在棧道上遇著巨蟒,他沉著冷靜地手持利劍,扎進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滾下了深不可測的棧道下邊。
司馬光什么朝代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光歷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圖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司馬光是哪個朝代的 人物事跡
宋代。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光的人物事跡
北宋時有個很聰明的小孩,他就是司馬光。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了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
司馬光的著作有哪些
司馬光,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宋仁宗寶元元年,司馬光年方20,中進士甲科。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北宋熙寧三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主持編寫《資治通鑒》。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