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官員分為什么(周官和周禮一樣嗎)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周禮官員分為什么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周官和周禮一樣嗎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周禮六官中掌管司法者是:
周禮六官中掌管司法者是秋官。
《周禮》分設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秋官以大司寇為長官,掌刑獄,所屬有士師、司刺、司厲、大行人、小行人等官。北周依《周禮》置六官,設秋官府,以大司寇卿為主官,正七命,所屬有司憲、刑部、布憲、蕃部、賓部五中大夫,掌朝、司隸等下大夫,以及各大夫所屬官員。唐光宅元年(684),曾改刑部為秋官,刑部尚書為秋官尚書。神龍元年(705),復原名。后以秋官為刑部的通稱。
擴展資料:
《周禮·秋官》有六十六種職官,大司寇是秋官之長,職掌國家獄訟、刑罰等司法制度,以輔佐周王建立法律秩序。
秋官系統官職,根據《秋官敘官》的說法,屬于“刑官”,專管天下的刑法。六十六種職官中掌察、掌貨賄、都則、都士、家士等五種職官有目無文,其它六十一種職官。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秋官
周代官制分六官
周代官制主要記載在《周禮》中,在青銅器銘文上和《詩經》、《尚書》里也有零星記載。
《周禮》明確提出“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的設官目的',其官制系統除了“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等高官外,主要由“六官”組成。
(一)天官冢宰。其職責是“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這些官稱為“治官”,包括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旅下士三十二人(宰是官名,卿、大夫、士是爵秩,前者定其職守,后者定其祿秩,下同),以下還設有許多官職。大宰之職不僅是“六官”之首,而且總攬“六典”(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之政。
(二)地官司徒。其職責是“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這些官稱為“教官”,“教官之屬”有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鄉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旅下士三十二人,以下還設有許多官職。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小司徒“掌建邦之教法”。
(三)春官宗伯。其職責是“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這些官稱為“禮官”,“禮官之屬”有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旅下士三十二人,以下還設有許多官職。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只)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
(四)夏官司馬。其職責是“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這些官稱為“政官”,“政官之屬”有大司馬卿一人,小司馬中大夫二人,軍司馬下大夫四人,輿司馬上士八人,行司馬中士十六人,旅下士三十二人,以下還設有許多官職。
(五)秋官司寇。其職責是“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這些官稱為“刑官”,“刑官之屬”有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中大夫二人,士師下大夫四人,鄉士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旅下三十二人,以下還設有許多官職。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即重、中、輕三類刑法),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
(六)冬官司空。其職責為“掌邦士”,最高長官為大司空。因《周禮》亡佚“司空”篇,其他官職不詳。
“六官”屬中央官,周代的地方官有閭胥(二十五家為閭)、旅師(百家為旅)、黨正(五百家為黨)、州長(二千五百家為州)、鄉大夫(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等。
在《周禮》中提到的六官是什么,其最基本的職能是什么?
六官是指《周禮》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稱為六卿。
《周禮》:
天官冢宰(治官)——吏部——組織部,人事部
地官司徒(教官)——戶部——財政部,公安部的戶籍管理
春官宗伯(禮官)——禮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夏官司馬(政官)——兵部——國防部
秋官司寇(刑官)——刑部——司法部,公安部的一部分
西周中央和地方政權機構要比商代復雜和完善些。《周禮》提出“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的置官目的而記載了周代王朝的“六官”制度:
(一)“天官冢宰”,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這些官稱為“治官”。“治官之屬”包括有“大宰卿”1人,“小宰”中大夫2人,“宰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 32人。“太宰”的職司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撫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誥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可見“天官冢宰”不僅是六官之首,而且總攬六典之政。(二)“地官司徒”,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這些官稱為“教官”,“教官之屬”有“大司徒”卿1人,“小司徒”中大夫2人,“鄉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徒”之職是執掌建邦土地的版圖與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撫邦國。“小司徒”之職是執掌建邦的教法,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
(三)“春官宗伯”,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這些官稱為“禮官”。“禮官”之屬有“大宗伯”卿1人,“小宗伯”中大夫2人,“肆師”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宗伯”之職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小宗伯”之職是“掌建國之神位。”
(四)“夏官司馬”,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這些官稱為“政官”。政官之屬有“大司馬”卿1人,“小司馬”中大夫2人,“軍司馬”下大夫4人,“輿司馬”上士8人,“行司馬”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馬”之職是“掌建邦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
(五)“秋官司寇”,職掌是“帥其屬而掌邦禁”,這些官稱為“刑官”。“刑官之屬”有“大司寇”卿1人,“小司寇”中大夫2人,“士師”下大夫4人,“鄉士”上士8人、中士16人,旅下士32人。“大司寇”之職是“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誥四方。”
(六)“冬官司空”,現在看到的《周禮》已散失“司空”篇。
《周禮》六官,排列整齊,制度嚴密,超過以后漢魏之制,所以不少人懷疑其中或有后人托古改制的成分,因此不能作為西周官制的可靠依據。郭沫若的《周官質疑》、《金文叢考》對這個問題均有精到的論述。但是,我們覺得如果沒有一些實際施政的基本經驗,也難以完全憑空想出一套周密的組織系統。因此,把《周禮》“六官”之制加以簡單摘引,作為了解西周官制的參考。
《周禮》中把四季各分為什么官職?
、“夫秋,刑官也,于是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1
、“夫秋”二句:《周禮》把官職分為天、地、春、秋、冬之類。因秋天有肅殺之氣,所以把掌管刑法、獄訟的刑官分屬于秋。2
、“時”指一年四季。于時:在四季之中。古人以陰陽配四時,把春夏分屬于陽,秋冬分屬于陰,出自《漢書》。3
、“兵象”:戰爭這象。因戰爭是肅殺之事,故時又以秋治兵,出自《漢書》。4
、“行”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