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王應麟的玉海(王玉海簡介)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哪里有王應麟的玉海,以及王玉海簡介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玉海樓現狀如何
玉海樓,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古城東北隅,是中國東南的著名藏書樓之一。玉海樓含孫詒讓故居和百晉齋,原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其三面環水,前后兩進。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命名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玉海樓的人文歷史
玉海樓總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南北朝向,在東西3條軸線上分別布列玉海書樓、百晉陶齋、居室、后花園。此匾懸于玉海書樓庭院前進,右無款,左款:“琴西世丈以深寧叟(宋王應麟)名其書額其藏書樓,且以公諸后生之能讀書者,其用心深厚也! 光緒己丑季春年潘祖蔭”。此款點出樓取名的出處(因孫氏父子仰慕南宋學者王應麟著作宏富,取其600卷巨制《玉海》為樓名),并盛贊孫衣言建樓之功德。手書者潘祖蔭(1830—1890),字伯寅,號鄭庵,江蘇吳縣人。咸豐二年(1852)探花,授編修,遷侍讀,以正直敢言有官聲。同治三年(1864),授左副都御史,次年補授工部侍郎。同治七年調任戶部侍郎,光緒元年(1875)授大理寺卿,補授禮部右侍郎。先后升任工部、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潘祖蔭題此匾為光緒己丑(1889),為玉海樓建成后一年,次年他即謝世。潘祖蔭好學,通經史,喜收藏,儲金石甚豐,因與孫衣言的關系,早年即對孫詒讓有耳聞。如《籀庼居士六日生日壽詩有序》載:“居士少舉于鄉,不第,未嘗試吏,諸公貴人,希識其面,然亦往往聞之。故尚書潘祖蔭,翁同龢咸負時望,各愿致諸門而不得”。而孫詒讓在寫《古籀拾遺》、《古籀余論》對當時新發現的彝器款識進行考證時,不少就得益于潘祖蔭的宏富收藏,在寫于1903年的《古籀余論后敘》一文中,對學術知交潘祖蔭充滿了懷念之情。
此匾究竟由孫衣言還是孫詒讓請潘祖蔭題字,后世無法考證。但從匾的款識來看,由孫詒讓出面的可能性較大。
玉海樓的玉海含意
孫衣言把自己的藏書樓取名“玉海”,包含“以水克火”這層意思。以外,樓名“玉海”,孫衣言還是另有深意的。這在他的《玉海樓藏書記》里說得很清楚:
“宋時深寧王先生,以詞科官至法從。生平博極群書,著書至六百余卷,其最鉅者為《玉海》二百卷,‘玉海’云者,言其為世寶貴而又無所不備也。”原來,“玉海”是南宋王應麟的書名,王氏對自己著作《玉海》200卷十分自豪,自詡“如玉之珍貴,若海之浩瀚”。
孫衣言仰慕南宋學者王應麟讀書之博和著述之豐,便借用此書名作為自己藏書樓的名字。還有北齊文人張融,也曾用“玉海”來命名自己的文集,他取的是“玉以比德,海崇上善”之意。
仔細觀察一下玉海樓門臺上清朝禮部侍郎李文田題寫的“玉海藏書樓”青石額表和另一幅懸掛在藏書樓前工部尚書潘祖蔭題寫的“玉海樓”木制匾額,就會知道,因為那上面的題跋里已經寫得明明白白。
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孫衣言把自己的藏書樓取名“玉海”,用意可謂深矣!
玉海的簡介
《四庫提要》卷一三五說:“案《玉海》二百卷,附《辭學指南》四卷,宋王應麟撰。應麟有《鄭氏周易注》,已著錄是書分天文、律憲、地理、帝學、圣文、藝文、詔令、禮儀、車服、器用、郊祀、音樂、學校、選舉、官制、兵制、朝貢、宮室、食貨、兵捷、祥符二十一門,毎門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余類。宋自紹圣置宏辭科,大觀改辭學兼茂科,至紹興而定為博學宏辭之名。重立試格,于是南宋一代通儒碩學多由是出。最號得人,而應麟尤為博洽,其作此書即為詞科應用而設。故臚列條目,率巨典鴻章,其采錄故實亦皆吉祥善事,與他類書體例迥殊然。所引自經史子集,百家傳記無不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諸實錄,國史日歷尤多。后來史志所未詳。其貫串奧博,唐宋諸大類書未有能過之者。何焯評點《困學紀聞》動以詞科詆應麟,特故為大言,不足信也。其書元時嘗刊于慶元路,板已久佚。今江寧有南京國子監刊本,以應麟所著《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通鑒地理通釋》、《王會篇解漢制考》、《踐阼篇》、《急就篇解》、《小學紺珠》、《姓氏急就篇》、《周易鄭注》、《六經天文編》、《通鑒答問》等書,附梓于后。案:明貝瓊《清江集》有所作應麟孫王原墓志稱,應麟著《玉海》未脫稿而失,后復得之,中多闕誤。后考究編次,請于閫帥,鋟梓并他書十二種以傳。據此則諸書附梓實始于元代,惟瓊稱慶元初刻之時附書十二種,而今為十三種。慶元刊書原序亦言公書鋟于郡學者凡十有四,《玉海》其一,則十三種為不誤。或《清江集》傳寫之誤歟?又卷首載浙東道宣慰司刊《書牒文》,稱《玉海》實二百卷,而今本乃合《辭學指南》為二百四卷。婺郡文學李桓序所列卷目已與今同,疑即當時校刻者所附入,相沿已久,今亦仍之。至他書之附刻者,則各從其類別,著于錄焉。其曰“玉海”者,本于張融集名,實則仿梁武所集《金海》之例而變其稱也。“
在《玉海》的各個類目當中,不僅提供了歷史文獻資料,還提供了代表這些文獻來源的圖書目錄,有別于一般的類書。
玉海的書評
《玉海》兩百卷,是南宋末期王應麟(1223 —1296)私撰的一部類書,全書分二十一門,每門下各分子目,眉清目楚,便于翻覽。《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臚列條目,率鉅典鴻章。其采錄故實,亦皆吉祥善事,與他類書體例迥殊。然所引自經史子集,百家傳記,無不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諸《實錄》、《國史》、《日歷》,尤多后來史志所未詳。其貫串奧博,唐宋諸大類書未有能過之者。”《玉海·藝文》自卷三十五至卷六十三,共二十九卷,其編排次序大體依照傳統的四部分類法:經部分《易》、《書》、《詩》、三《禮》、《春秋》、續《春秋》、《論語》、《孝經》、《孟子》、經解、總六經、讎校五經、石經、小學十四類;史部分古史、正史、雜史、編年、實錄、記注、政要寶訓、論史、譜牒、玉牒圖譜、典故、書目十二類;子部分諸子一類;集部分總集文章、著書、別集、圖、圖繪名臣、記志、傳、錄、詩、賦、箴、銘、碑、頌、奏疏、策、論、序、贊、藝術二十類。
由于《玉海》是專為應博學宏詞科考而纂輯,而科舉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士子的學風進而波及學者的趨向,所以全書的分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應麟的學術認識及當時的學術領域概況。當然,《玉海·藝文》的價值遠不止分類這一點,其中每一類,大都用提要、概述的形式撮舉其要,對異說或略作考證;而每一條目下輯錄的相關文獻范圍廣泛,充分顯示了私家類書包羅眾有的特點。具體如《易》類,首先輯錄《隋書·經籍志》中《易》類序,然后論列《易》學的相關問題,條分縷析,尤其是有異說之處加以按語,或附錄史傳、序跋等資料,借此可以考察《易》諸家學說的淵源流變;或者可發現新的材料解決宋代及之前的某些疑難問題,如沈約《謚例序》,古今相關的研究資料均未言及,《玉海》卷五十四存有佚文可資利用,中國社會科學院樓勁研究員即借此撰成《〈玉海〉五四〈藝文〉所存沈約〈謚例序〉文箋解——漢末魏晉幾種謚法文獻的有關問題》發表在《文史》2005年第一輯上,討論了魏晉時代謚法的相關問題。
綜上所述,《玉海·藝文》包羅宏富,“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搜集資料,如何進入學問領域的若干途徑與方法”(劉躍進《〈玉海·藝文〉的特色及其價值》,《復旦學報》2009年第四期)。老一輩文史研究大家王重民先生早就提出“如果把《藝文》從《玉海》中提出單行,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王應麟的〈玉海·藝文〉》,《學術月刊》1964年第一期)。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武秀成教授關注此書有年,并以《玉海藝文校證》為名申請到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資助項目,與其高足趙庶洋數年間研讀校理此書,現已大功告成,結束了《玉海·藝文》至今無單行整理本、學者利用不便的現狀,可謂中國古代目錄學研究歷程中的一件幸事。而隨著《王應麟著作集成》編纂的進行、目錄學研究的追源溯流,《玉海·藝文》的學術影響及地位將進一步擴大和提高,這一點毋庸置疑。考慮到與《王應麟著作集成》中所收《玉海》光緒九年本的區別,本次《玉海藝文校證》所用底本乃《合璧本玉海》所影元刻本,在保存早期版本面貌基礎上,辨正誤、校異同,為學林提供了一個無可替代的整理本。
中國古籍有一本叫《玉海》的書內容是什么?
《玉海》是一部規模宏大的類書,編撰者是南宋的王應麟,《玉海》,200卷。南宋王應麟私撰。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貨等21門。該書對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實錄”和“國史日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卷末還附有《辭學指南》四卷,并有輯者所作《詩考》及《詩地理考》等13種。《四庫提要》卷一三五說:“是書分天文、律憲、地理、帝學、圣制、藝文、詔令、禮儀、車服、器用、郊祀、音樂、學校、選舉、官制、兵制、、朝貢、宮室、食貨、兵捷、祥瑞二十一門,每門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余類。…….其作此書,即為詞科應用而設。故臚列條目,率鉅典鴻章。其采錄故實,亦皆吉祥善事,與他類書體例迥殊。然所引自經史子集,百家傳記,無不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諸實錄、國史、日歷,尤多后來史志所未詳。其貫串奧博,唐宋諸大類書未有能過之者。”在《玉海》的各個類目當中,不僅提供了歷史文獻資料,還提供了代表這些文獻來源的圖書目錄,有別于一般的類書。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